大美龍江畫中人的散文

黑龍江,這塊祖國最東北的神奇的地方,在我剛步入人生轉折的十八歲,就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大美龍江畫中人的散文

在那六十年代初最艱難的困難時期,黑龍江人也同全國人民一樣,飽受飢餓的煎熬。來到這到處是白雪皚皚的大荒原,立刻被浩瀚的林海雪原迷住了。那濛濛的天空蒼鷹在風中盤旋,是那樣的頑強,給人以抗爭的力量;那舒緩的雪中的山峯,蒼翠堅挺的青松,是那樣挺拔傲立,讓人生蔑視艱難的膽量;那廣袤無垠的起伏雪嶺上,覓食的野雞、野兔、狼追狍子的景象,使我嗅到了野味地撲鼻味香……

境美物豐,遼闊雄壯。慶幸自己成了這壯美畫卷中一分子,能給畫卷添彩增光。

血汗當墨,錚錚鐵骨作筆的龍江人,把愛龍江的豪情融入墨中,把志氣注入筆端,繪出了千百年的歷史畫卷:先秦時期的肅慎、挹婁人;魏晉的勿吉人;隋唐的靺鞨、金代的女真、清代的滿洲人。哪朝哪代的黑龍江人,不是把汗水和身軀,融化於黑龍江的壯美卷之中?使畫卷異彩繽紛。

想那爲了黑龍江自己家鄉的解放與安寧,那日寇鐵蹄蹂躪美麗的黑龍江時,東北抗日聯軍的趙尚志、李兆麟、趙一曼等抗日英雄,他們的壯志豪情,他們的英名,不都在黑龍江人驕傲與自豪的畫卷中綻放異彩,爲龍江揚名嗎?他們的愛國、愛龍江、愛龍江人民之情,已經融入龍江人的血液中。

看那建國之初的歲月,爲了改變一窮二白的新中國面貌,解決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一批批征塵未洗的墾荒大軍,義無反顧的成了龍江人,豪情燃燒了墾荒之火,開創了一個個大農場,繪出並實現了今日北大倉的藍圖;一批批石油戰線的英豪,匯聚於黑龍江,開創了我國第一個大慶油田,龍江的鐵人王進喜等精神,更使龍江的壯美畫卷異彩紛呈!讓畫卷增添了新的內涵,環宇揚名。

龍江美,龍江光榮;山川秀麗,工農繁盛;科技突飛,奉獻無窮。大美龍江大畫卷,龍江人就在大美畫卷中。

龍江大美史詩畫卷難以勝數,只從小處着眼摘取一枝,看看今朝龍江的畫中人,就能彰顯龍江人大美精神的縮影。

咱看看龍江版圖畫卷東南角的虎口大溼地中,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創建的八五八農場,如今是江南水鄉畫卷般的美麗富饒的邊陲農場,龍江人在這裏正彰顯着畫中人的心靈。

八五八農場是當年原始的恆古荒原,日寇的鐵蹄,曾踐踏蹂躪這裏的人民。日寇臭名昭著的虎頭基地,曾把這裏做爲侵略擴張野心的大本營,使這裏滿目瘡痍;萬惡的日軍731部隊,也曾在這裏進行病毒實驗,把用作實驗的“花條老鼠”施放到虎林地區,給這一廣袤地區的人民,帶來了難以消除的災難。“虎林熱”又名“出血熱”,相傳就是源自花條老鼠。“虎林熱”這種病只要傳染上了,很難醫治,發病後用不了多長時間,大多醫治無效而死亡。這一疾病在開發建設八五八農場之初,成了駭人聽聞的不治之症,困擾着虎林地區的龍江人。

在如此厲害的疾病面前,沒有嚇退拓荒戰士。是八五八醫療戰線的白衣天使,百折不撓的用了多少不眠之夜,攻克了這一醫療史上的難關,創造出戰勝“虎林熱”的難關,不但挽救了八五八患者的生命,還用他們創造的醫療方法,使虎林地區,乃至黑龍江內外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從死亡線上解救出來。

八五八農場,只是轉業官兵用血汗開發建設的,壯美大農場中的一個。這裏的拓荒人,如今也同遍佈黑龍江其他畫卷的龍江人一樣,在自己血汗繪製的畫卷中,獻了青春獻子孫,獻了子孫獻終身。

如今生活好了,豐衣足食了,生活在美若江南水鄉的畫卷中了。但是,由於不可抗拒的意外:疾病、災禍、事故等等原因,出現弱勢羣體是難以避免的。面對弱勢羣體的困境,是置之不理,還是伸出援助之手?作爲大美龍江的畫中人,作爲受歷代愛國,愛龍江,愛人們精神薰陶與教育的後來人,當然會伸出援助之手,把對同胞兄弟姐妹的愛心奉獻出來了!

在八五八農場場部濱水新城的安興羣樓中,農場爲了使弱勢羣體的`同胞們,也享受到惠民政策的安逸。特意爲吃低保的、失去勞動能力的特殊軀體,蓋起了廉租房,僅收取低廉的房租,把他們安置在那裏居住。爲了解決他們的生活中遇到的難處,農場工會、共青團等相關組織,特意組織了“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發現他們哪家出現了困難,志願者們隨時趕去幫忙,洗衣、做飯、劈材、打掃庭院、清理室內外衛生……把關愛送到他們的家中,送到他們的心裏。逢年過節,農場、街道、社區的領導,親自到他們家中問寒問暖,帶去慰問品、慰問金,讓他們同農場正常人一樣,過上和和美美的年節。

大約在五六年前,居住在廉租房裏的一位老奶奶,已經是生活不能自理,女兒還有嚴重的精神病,女婿見這情形便與女兒離了婚,扔下患病的妻子和不滿三歲的女兒牛佳玉出走了。剩下這老的老小的小,牛佳玉的母親又不知關心愛護自己的女兒,這一家只有靠低保和八五八人的幫助過活,其難處可想而知了。

小佳玉轉眼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可是,她奶奶到哪裏弄錢,讓孫女上幼兒園哪?這一難題引起了關工委、街道辦的注意。爲了讓牛佳玉及早進入幼兒園,關工委的爺爺們不顧自己年老體弱,多次奔波於民政、街道、幼教中心,及其相關的部門,終於使牛佳玉免費進入幼教中心,同其他小朋友也一樣健康的學習、生活、成長。電視臺瞭解到牛佳玉的困境,一位年輕的女記者伸出援助之手,爲牛佳玉自己掏錢買來書包、棉衣、零食及日用品,親自把牛佳玉送到幼教中心,並表示今後牛佳玉的生活負擔,她全包了。

又是兩三年過去了,牛佳玉在八五八愛心人們的關注下,已經成長爲到了上小學的年齡。爲了使牛佳玉學習和成長不受到影響,她所在的社區第四居民委,又爲她操心了。不但爲她聯繫好免費上學,爲了她能安心學習四居民委還專門爲她組織了“22人志願者服務隊”;捐款一千多元,爲牛佳玉設了救助基金;由志願者負責每天上下學,僱傭出租車接送。

用不着過多地舉例,用不着用華麗的詞語頌揚龍江之美。我們從這恆古荒原的變遷;從秀美山川的鉅變;從人精神面貌的改觀;從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的關愛……足可以看出龍江美,美在物產豐富山林水,鳥語花香、壯志豪情景幽似畫美。更主要的是繪出這人間仙境圖畫中的人,心靈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