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壽安寺散記散文

早就風聞“壽安寺”爲崇明島四大古剎之一,始建於宋朝淳佑二年的公元942年,是崇明島上一座有着一千多年曆史,最悠久、歷經朝代最多、遭受建、拆、擴和變遷最多的古剎。春節閒來無事,遂獨自騎車來到了位於崇明縣城東五里金鰲山南端的“壽安寺”。

遊壽安寺散記散文

瀏覽了有關資料得知,古寺初由四川僧人倡導和籌資建造定名“富安寺”,從後元朝延佑五年朝廷賜予“永福壽安寺”匾額至今,先後歷經宋、元、明、清四個封建王朝的不斷修繕和擴建。雖然不能和依傍羣山,佔盡龍脈風水之風頭的衆多名山寶剎齊名,但在獨具寶島之特定地理環境下,還是堪稱久負盛名的古寺。

走進寺內,映入眼簾的由大雄寶殿、選佛堂、千佛閣、懺堂、滄海閣、天王殿、玉蓮池、紫竹林、清遠堂、豐樂亭、月圃諸勝等建築構成的龐大寺廟建築羣,以及琉璃金瓦玉甌,雕棟畫樑和浮光溢彩簇擁,金碧輝煌與巍峨壯觀互映。兩株數百年樹齡的銀杏樹,軀幹高聳直徑盈尺、樹冠挺拔雋髯俊秀、枝葉繁茂蔥蘢馥郁、青翠泛銀綠蔭覆地,又得益於金鰲山的相依相伴,顯示出了不亞於名山古剎之神韻,又頗具海島獨特之蘊涵的風采。

熱情的方丈侃侃而談的介紹說:“壽安寺”於歷史鼎盛之時,寺內房屋數百、僧人上千,終日香火不斷,朝拜者絡繹不絕,曾形成三大宗教學派同寺論道講經,共同傳播佛祖禪經,各自展現行經論道之深通的吟經誦唱,營造出梵音嫋嫋的恢宏氛圍。寺內的三尊鐵鑄三世如來佛像均重達數十餘噸令人生畏,寶殿門前峙立的雕龍描鳳大香爐高達二米和三米餘高重達兩千餘斤的寶鼐以及鐘鼓樓內重達兩千餘斤的大鐘和全皮大鼓,組成了寺廟象徵性的羣體構件。每日晨曦微露之時,大鐘鳴響餘音嫋嫋,每晚黃昏夜幕降下,暮鼓慢拍撼擂、梵音吟誦、羣僧跪拜、木魚聲聲、經頌不絕此伏彼起,把一座海島古寺的輝煌盡現到了極至。一九八三年後,在經歷了戰亂和人爲因素的破壞後,古寺相繼在原來的.基礎和遺址上,重建了三聖殿、天王殿,重塑香樟木釋伽牟尼佛像和諸神彩塑金像,雄偉恢宏的大雄寶殿裏重塑的三世如來、文殊、普賢、海島觀音等十六尊佛像,又有晶瑩剔透、玲瓏玉潤被譽爲“東亞第一”的玉佛”錦上添花,連同遺址上重建的方丈寮、藏經樓、鐘樓、鼓樓、功德堂、彌勒寶塔、放生池等建築,與原有的金鰲山八景連爲一體,更加顯示了寶島名寺的奪人風采,成爲寶島上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景地。漫步於寶寺之中,聆聽着那隨風飄逸的頌經低吟,舉目望着在陽光下泛着熒熒光輝的金瓦玉甌,置身於佛教傳經佈道的聖地氛圍裏,我彷彿慢慢的揣味出“壽安寺”獨具的“寺裏青山山外山,亭中綠水水中亭”的神韻,感知到佛教的精深博大,使自己的心靈和魂魄得到徹底的感悟和盪滌……。尤其是我觀瞻着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僕初手書“如來無量壽,淨土萬年安”的墨寶以及寺內歷代存有的碑刻銘文和文人騷客遊覽膜拜所留墨寶等,使我既能感受到古寺極其深奧的佛法蘊涵,又能領悟到佛祖靈光四射的精深博大。聽說每逢開靈祭祀之時,寺內梵香繚繞、紅燭高照,求籤還願的香客摩肩接踵,滿寺洋溢虔誠信奉的氛圍。

當我依依不捨的離開“壽安寺”時,真切的感受到此地真可堪稱寶島崇明的一處拜謁佛祖、魂歸神靈的聖地,同時也從內心裏感到不枉此行到此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