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道生死兩茫茫散文

曾在朋友的空間日誌上留下一句評論文字:“懵懂而來,懵懂而去。凡人的定數。”

卻道生死兩茫茫散文

靜觀人生,無論是初臨人間,還是作別人世,哪有以自己的意志爲轉移的?——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無所知而來,無所知而去。或許可以借用泰戈爾的一句話來形容:“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 ”

幼年,總喜沉湎於幻想:我這個一定不會死滅的。要不,這世界將無法進行觀照了。諸如鄰居大娘怎麼樣,李奶奶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周遭的生活沒有我,不就黑洞洞一片,無所見了麼?我以我敏感而幼小的心靈,感知周圍的事物。我以我明亮而敏銳的眼光,查看周圍的事物。一切以我爲參照。假如,有朝一日我這個個體不存在了,無法想象,身後將是怎麼一種景象!因爲無法想象,所以斷定,那將是一片空白。這村莊還會存在麼?這形形色色的人們還會存在麼?這氣象萬千的世界還會存在麼?整個還不是子虛烏有?即使存在,我沒了,還怎麼去感知?一切不都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幼稚如我,竟想不到這世上還有億萬個“我”!我不過是億萬之中的小小一分子!有我之前,便有數不清的往者;無我之後,更有數不清的來者。來來往往,不絕於世,充塞天地,何來空白?但那年幼的童真,想不及這一層,就亙在那個思維的檻,反反覆覆思索,邁不過去。思考的結果,就是不再爲死困擾,只以爲自己不僅不會死,而且不能死。死了之後,物將不物,人將不人,世界將不世界了。大有一副“地球軸”的姿態。舍我,這地球如何轉將下去?

回想以往,不禁搖頭。標準的以自我爲中心的幼童!生與死本是個大命題,一個幼小的孩童豈能輕易的參透?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其實,想的過多,不過是“杞人憂天傾”。人生在世,進退之間把握好自我,俯仰之際對得起良心,足矣!簡單而平靜的一生,未必不是一個美好的結局。

泰戈爾語:“生如夏花之絢爛”,那是一個理想的境界。普通如我,不易達到。這世界不僅僅需要絢爛的花朵,還需要青青的'小草,高高的大樹;需要湛藍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彩;需要浩瀚的江海湖泊;需要小鳥鳴唱,小獸騰躍……這樣,世界才能和諧,才能完備。生如夏花,固然好,如一株普普通通的小草也不錯。去留無意,寵辱不驚,固守一種大自在,笑對花開花落,默默完成自己平凡生命歷程。這也算是一種不錯的人生境界吧!

泰戈爾還說:“死如秋葉之靜美”。這則是對死(不包括非正常死亡)的最佳詮釋了,是一種浪漫主義情懷。靜穆安然,無怨無悔,像秋日的一枚落葉,灑脫地從枝頭飄落。自然,從容,溫和,隨緣,得其所哉。一種終極意義的大美。

從生到死,不過幾十年光景。從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們都在一天天地邁向死亡。我們的目的地是整齊劃一的。一路走來,無論事業有成,還是碌碌無爲,到那最後的一步時,你會發現,死神面前,人人平等。到那個時候,就請坦然面對,啼哭着降臨,含笑着離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