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已逝散文隨筆

聽着壎樂,翻看着相冊,佔據最大比例的是《紅樓夢》中黛玉的。

伊人已逝散文隨筆

小學時開始翻閱,很多字不認識,也看不懂。但聽人說很好,將它做了課外讀物。現在回想卻已不記得初讀時的感受,只是知道自己翻看了一點。那本書應該是姐姐買的,是書的封面缺了一角。

初中自己買了一本,雖然字都清楚,卻是盜版的,花了十幾塊,字體很小。看了幾次就掉頁了,本打算用線縫起來,書太厚了,只能用膠水一頁一頁的粘上去。這時還是粗略的看,人物關係依舊不太清楚,只是覺的裏面的'人很多,是富庶的官宦世家的故事,裏面以年輕一代的人爲故事發展主要情節。

喜歡那個“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的羸弱之身,傾心那個“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聰慧之人。縱使當時還是懵懂,卻就那樣陷進先生筆下的飄渺之影。

真正知道較多,是在高中。開始涉及他人的評論解讀,開始知道紅樓的“富有”。開始更深入的瞭解《紅樓夢》之所以地位斐然的許多原因。慢慢去理解,明白人物聯繫,涉及的歷史及所謂的批判。我不是什麼評論家,我看不到更多的東西,我只知我喜愛黛玉,什麼都沒那麼複雜。只是眼裏心裏惟有伊人。不管是受了他人影響,還是大多數都有同情弱者的偏向情感,我的心不能自對黛玉的愛中自拔。哪怕千萬人只喜釵棄黛,我也獨守黛遠釵。對黛玉的喜愛讓我不能辨別是與非(且不說什麼是是,什麼又是非),也不想去弄清楚。

也是此時暑假開始看了電視劇版。看到了嬰兒肥的寶玉,淚眼瑩瑩的黛玉,雍容的老祖宗,辛辣的鳳姐···

同樣的,喜歡了那個彷彿就是黛玉的人。很長一段時間,我總是叫錯她名字,總和人談論時就喊"林曉旭",似乎她就是那個吟唱“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女子。那個總是哀愁的女子不再是平面的,已復活了,是血肉之軀了。

這種幸福難以言喻,就好像是高在樹梢的一朵花,開得豔麗,卻難以觸及。你一直在樹下,很久。也許好運降臨,從高處垂下木梯,直達那花的旁側。

好運卻不常在。

紅顏未老,人已去。落葉歸土,伊飛昇。

黛玉悲涼的去了,曉旭無聲的走了。此刻,她與她沒有了距離,該喜還是悲?

只有在書裏尋找你以前的蹤跡,在畫裏感觸你曾經的溫度,在虛幻的世界去編織我們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