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風景獨好散文

這邊風景獨好散文

喜歡裸身顛簸於奔騰咆哮的大海,因爲超空一切的海音可以盪滌淨你身體的戰慄;喜歡全身仰躺於遼遠綠無邊的草原,因爲包容一切的綠色可以收容淨你氾濫的視線;喜歡赤腳徜徉於古典幽靜的田埂,因爲生生息息的田園可以重新生長所有鼓譟的耳膜。喜歡一切美麗的風景,一切樸素的自然,一切虛妄的夢囈,因爲它們是靈魂的故鄉。

只是這一切,早已經被塵封進遙遠的古堡,於我們這羣早上起來就持奔跑姿勢的地球寄居者們無非是一種美麗的奢望。

不喜歡在水泥鋼筋罅隙間痛苦蠕動卻故作彬彬有禮的公交車,不喜歡在文件電腦林立下刻意支撐卻依然盡然有序的辦公桌,不喜歡在尾氣霧霾重重裏忙亂穿梭卻仍舊開懷暢吸的行者們。不喜歡所有氾濫的華麗,所有人爲的製造,所有真實的假象,因爲它們是世俗的快餐。

只是這一切的一切,纔是鏈動我們生活的節奏,是構成現代溫飽兩個字的橫折撇捺。

於是想,有沒有真的`有一種秀色可餐,可以讓我們溫飽,也可以讓我們駐足欣賞。

孟子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佛說,少欲,則少煩。上帝則直接說,慾望,七宗罪。

聽過很多故事,看過許多地方,閱過很多人物,但在我故鄉的角角落落還是找到了一段段真實的故事、一頁頁美麗的相片,一片片美麗的風景。它們真的秀色可餐,足以慰藉我們浮華的心靈。

沒有流光溢彩,沒有鳥語花香;沒有技巧,甚至也沒有點綴,有的只是你我他舉手之間,美麗一瞬間。

這是我因爲工作原因才接觸到的一個羣體。調入文明辦不久,接到一個最大的任務就是負責承建一個館,不是博物館、音樂館、養生館之類的,應該都沒有聽說過,那就是集中展示和收集全區美德人事的館,叫美德檔案展示館。沒有一點經濟意義,也談不上些許藝術成就,是一個心靈的棲息地。大量的文字整理和影像圖片整理,讓我漸入佳境,一個個樸實的側影,一張張憨敦的笑臉,一紙紙黑白的碎片,讓我的眼睫毛始終無法舒展,一種來自泥土和生活罅隙間的氣味瀰漫了我全身……一些來自蕭然山腳下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少們,紛紛用自己火熱的心情、熟悉的方式劃亮了生命的軌跡,把細節連綴成了一道身邊最生活化的美麗風景,讓原本粗糙隨意的生命,有了泥土的芬芳,城市的亮度。有人把他們描繪成城市最美人,我卻把他們統稱爲身邊好人。

索爾仁尼琴被譽爲俄羅斯的良心,國內還沒有這樣的稱謂。那麼,我想這些來自最底層的最美締造者們應該可以算是我們社會的良心了。

我們讀《聖經》,就是讀我們的靈魂如何在世界末日得到安寧;我們讀《論語》,就是讀我們的良心如何在物慾人間獲得天平;我們也在勞頓煩亂之餘用腳讀名山大川,用耳朵讀高音雅樂,用眼睛讀方塊漢字,征程不同,但歸途一樣,都是讀我們自己的心靈,都是想給自己滿載一生是非慾望的心靈建造一片純粹的棲息地帶。這樣,老了,心纔會有個寧靜的家,然後身才可以安然歸塵。只是這些都太過高雅,普羅大衆和草頭百姓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我喜歡漢字,所以讀四書五經、唐詩宋詞。有些實在佶屈聱牙,難明其義、難洞其理,更難效其法,難學其神。合上書本常想,跳過形式上的字詞音義,身邊這些芸芸好人、平民英雄的點點滴滴不正是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的最好註釋?是忠孝仁智禮義信這些文明碎片的默默拾荒者嗎?一頁頁翻閱他們,就是翻閱最華美最樸素的道德註腳。

孔子杏壇講學,以文傳教,編就《論語》《春秋》,開蒙萬世儒道;釋迦摩尼舍衛國說禪,“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成就太平一片;這些隱身在身邊的平民好人,卻用他們笨拙的身影、簡單的重複,向我們展現了陽光下的笑意,這不正是偉大的傳教者和大隱於市的高士嗎?

開館之日,忽然想,其實我們真的無意爲他們立碑,他們也不需要我們立碑,但是他們用如此簡單的美麗,寧靜地駐守在這片飽含愛意的土地上,本身就超越了館和碑的意義。他們的一生是雋永的,有了他們的城市也是雋永的。

去過蕭山盆景園,一盆盆盆景精氣滿神、端莊典雅、鍾靈毓秀,觀完,卻總感覺不夠,感覺單調乏味。想,如果移至山坡、去盆入土、生根發芽,那將會渾然一片成怎樣搖曳生姿的風景呢?如蘆葦蕩、如紅楓林、如荷花池,風來起舞惹人愛,風去悄悄等人憐,誰都願意駐足回首,一顧再顧。但這是不可能的,好在時間可以圓滿一切,可以把渾濁的日子也塗鴉成爲優雅的風景。美麗的阿爾卑斯山谷上的標語牌告訴遊人“慢慢走,欣賞啊!”。於是,一種暖暖的感覺洋溢而起,不要急,慢慢走,走着走着,便有了風景。因爲他們就真實地存在、詩意地棲居在我們同一片土地上。他們或許現在都很孤獨,但是難道你們沒有聽見,他們和他們的周圍已經都有春天樣的東西在奮力拔節,在悄悄地生長了。

多年以後,這邊風景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