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親媽勝似親媽》散文

《不是親媽勝似親媽》七星叟

《不是親媽勝似親媽》散文

耄耋慈母甲齡娃,

反要蒼蒼照看他。

非故非親擔道義,

真情怒放愛心花。

注:2017-03-02 16:23雲南網 90歲的她養着57歲的兒子。

一邊是90歲的老媽媽,一邊是57歲的兒子。按理說,57歲的兒子應孝順和敬養着90歲高齡的老媽媽,但在90歲的馬鍾粵和57歲的原志明這對母子這裏,兩個人的關係卻反了過來,90歲的馬鍾粵還在養着57歲的兒子。要說這對母子的情緣,時間須回到1977年初。當時,50歲的馬鍾粵時任昆明華山印刷廠黨委書記、廠長。一日,社區找到她,希望印刷廠能幫忙解決該社區一個困難家庭小孩的工作問題。“這孩子叫原志明,今年16歲,智力上有些問題,,腦袋不大靈光,智商僅僅相當於七八歲的孩子。但簡單的工作他可以做,你們管他吃飽飯就成。”領導的話讓馬鍾粵開始犯難。但得知原志明本是被收養的孤兒,養父母都已年過七旬,沒有工作,靠賣水爲生時,她心軟了,“行吧,暫時讓他來廠裏看看大門”。當時的馬鍾粵不曾想到,這一次心軟會給自己帶來諸多的'“麻煩”, 但讓老媽媽想不到的是,這個大孩子,自己一養就是40年。更讓她與原志明結下一輩子毫無血緣關係的親情。原志明進廠一年後,其養父母相繼去世,馬鍾粵急了。她找到社區,“本來好心暫時收留,現在他父母都不在了,以後可怎麼辦?”“你知道他的情況,社區也爲難啊,不如你去問問孤兒所或者福利院吧。”皮球被踢了回來。馬鍾粵找到孤兒所,對方搖頭:“17歲,都這麼大了,我們怎麼收留?”找到福利院,得到的答覆則恰恰相反,“他才17歲,還這麼小,我們沒辦法接收。”四處碰壁,馬鍾粵只好把原志明帶回了印刷廠,“先讓他在這幹着吧,至少有個溫飽。”她這樣想。馬鍾粵還得照顧原志明的生活。每到飯點,她得找到原志明一塊去食堂打飯;還要負責原志明衣服的縫補漿洗;此外,馬鍾粵還得定期給原志明買衣服、內褲、襪子和生活日用品;原志明有個頭疼腦熱,她即便工作再忙,也只能暫時放下。年復一年的相處,讓馬鍾粵和原志明的感情越來越深。但這也引起了馬鍾粵3個親生孩子的頗多微詞。2000年,印刷廠停產,原志明再次面臨露宿街頭的困境。此時已70多歲退休在家的馬鍾粵再次站了出來,然而心有餘力不足,年齡和身體條件已經不允許她再做這些。權衡再三,馬奶奶找到了在印刷廠附近開敬老院的龔吉平,爲原志明謀得一個落腳之地——還是看大門。由此,馬奶奶也開啓了她的探親之路。2月24日,馬奶奶又一次來到了敬老院,這距離她上次過年前來探望已經一月有餘,“歲月不饒人,可能以後能來的次數更少了。”她無奈說。知道馬奶奶要來,57歲的原志明一早便像個孩子一樣扒在大門口盼着。“他每隔幾天就問‘廠長給要來看我了’?人來了他哭,人不來他更是哭得傷心。”龔吉平說。看見馬奶奶剛下車,急匆匆掏出鑰匙打開大門迎了出來。進到院裏,他靜靜坐在老人身旁。馬奶奶拿起裝滿糕點和日用品的兩提袋子遞到他手中,他接過的同時,眼淚瞬間淌下,馬奶奶再問近況,原志明已經激動得不能言語。馬奶奶起身來到原志明的住處,整理房間、疊衣服,原志明緊緊跟隨着,默不作聲。忙完這些,馬奶奶心裏放不下的是原志明沒有父母,我走後他該怎麼辦?雖然交代好原來的同事在我走後繼續照顧到他終老。我在世一天,就要管他一天。”每次提到原志明,馬奶奶的眼淚就忍不住嘩嘩外流。現只能先保證他能吃飯。其他的,慢慢想辦法吧。”(記者 袁明鋒/文 劉筱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