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嘉峪關的語句

我去過以秀麗著稱的江南,那裏的天總像晾不幹的衣服,溼噠噠的教人難受;我去過以舒適聞名的四川,那裏的天永遠裹在一層輕幔中,太陽好幾天不露面;我也去過盛產葡萄和美女的新疆,那裏的天儘管也青也藍,但被烘烘的熱氣蒸着烤着,讓人有上氣不接下氣之感。嘉峪關的天青天藍,藍得就象一塊無瑕的翡翠,那樣純粹,那樣明豔,你只要不經意看上一眼,就象猛飲了一杯佳釀,剎那間就醉倒在湛藍的晴空下。不過,醉倒也不要緊,這裏有柔柳婆裟,有楊槐遮陰,有玫瑰送香,那能讓你在太陽下曬着呢?

來到嘉峪關,才真正體會到"雄渾"、"壯闊"這些詞語的真正含義。這裏是真正的大漠戈壁,如果是下雪天,你就可以親身領略到"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雄奇,你就會明白什麼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壯闊。萬里長城由此向東向南蜿蜒而去,揹負着歷史的滄桑,肩負起未來的希望。在天地交接的盡頭,祁連山終年積雪,綿亙千里,恰如銀龍飛舞,牽引着人們的目光。戈壁大漠,除了生命力極強的紅柳之外,就是一些耐旱耐寒的駱駝草,一蓬一蓬的妝點着蒼茫大地。這才叫天寬地闊,這才叫西北的大氣。這種況味,在細雨江南是無法真正體味的。

這樣的地孕育着這樣的天,這樣的天覆蓋着這樣的地,在天地之間活動的嘉峪關人更是雄壯豪邁。還記得1991年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嗎?酒鋼一號高爐突然坍塌,那可是十幾萬鋼城兒女的生命線啊!噩耗傳來,舉城痛哭。可是,頑強不屈的鋼城兒女沒有過多地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們毅然肩負起重建的大任。一號高爐以最快的速度又重新矗立在倒塌的地方,睥睨着曾經發生過的災難。2004年,一場來勢兇猛的非典逼近嘉峪關,十幾萬鋼城兒女在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同心協力,狙擊非典,全市無一人感染此疫,有力地捍衛了雄關的尊嚴。這就是百折不撓的嘉峪關人,一羣真正的西北漢子,敢幹直面所有困難。

如今的嘉峪關,雖不說四季常青,但也鳥語花香。漫步在寬廣整潔的街市,耳邊是路人的歡聲笑語,眼前是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到處是蔭蔭如蓋的綠樹,風中不時飄來淡淡的花香,怎不讓人感覺恍若進入了世外桃源?清朝的一位詩人寫道:"種得楊柳千萬條,引得春風度玉關。"如今的嘉峪關,早已是春風駘蕩,春色滿園。

站在嘉峪關城樓上,望着蒼茫的戈壁灘,望着空曠的草原,望着白皚皚的祁連山

嘉峪關地處河西走廊中部,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雄居祁連山與黑山之間,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的起點,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正是因爲它渾厚的歷史氣息,造就了它悲壯,蒼涼,神祕而又宏偉的美。而這種美,它有着一種強烈的感召,每走近一次,都會讓你在歷史與今朝之間,穿越厚重。

觸摸關城。城門上斑駁的鏽跡、門洞中低凹的石條,似乎都在向你訴說着當時明王朝割捨西域的無奈。每踏過一塊青磚、每走過一個幽深的門洞,懷古的感覺就會愈發強烈,因爲這裏的每一方瓦、每一塊磚、每一個門洞、每一座樓閣,甚至包括流動的空氣,都彷彿有光陰的痕跡和味道,都有故事蘊含其中,好似我們輕輕一伸手就能觸摸到它溼漉漉的歷史一樣。那些古香古色的樓閣上的紅漆木柱、雕花木窗、彩繪屋頂、那些環繞的迴廊、飛聳的檐翼……無不透着幽幽的古意。

登上城樓,那望不到邊的大漠,蒼茫的在祁連山的延綿不斷中,伸展遠去……在那些朔風裹着塵沙的咽嗚聲中,甚至能聽到曾經寒夜刁斗、霜落鐵衣、馬鳴風蕭蕭的鏗鏘歲月,正穿越這厚重的城牆,從歷史的扉頁中走來。矗立在落日,餘暉,白雪,塵煙中,嘉峪關就像一條騰飛的玉龍,傲嘯着祁連山顛的雲起月落、回眸着大明皇朝的興起,追憶着康乾盛世浮華背後的不堪歲月。浮雲懷山,百峯披銀,皚皚的.白雪照着的似乎就是徵人寂寞而疲憊的身影。蒼茫的大地再充斥着戰爭的蒼夷和民生的凋敝。嘉峪關,這個被大刀操練過的歷史,有多少個民族在這裏站立成峯巒,又有多少個民族在這裏潰倒成了江河。那些在殘陽裏飲過血的沙石,見證了一個征伐的開始,也見證了一個盛世的開循。

鬥落星移,當年的雄關古道,漫漫黃沙,斑斑血淚,多少忠魂錚骨、多少烽煙狼藉,已在歲月的磨蝕中不留痕跡。鉛華洗盡,當今天這座嚴關高樓,矗立在絲綢古道邊上,用文明,用現代,用發展,用和諧給長城這個舉世矚目的奇觀續寫新的篇章的時候,"酒泉西望玉門道,千山萬磧皆白草"的蒼涼已經不復存在。綿延的公路、鐵路猶如緞帶起舞在莽原,灑向沙漠瀚海,灑向帕米爾高原。

落日餘暉,當我再一次眺望祁連雪山的時候,我知道,它的滄桑,它的宏偉,它的壯觀,它的神祕,會一如既往的守望着這座古老的城樓。把它的歷史凝成淚,把它的今朝寫成詩,把它的明朝繪成畫……

嘉峪關外的停車場寬敞平坦,許多商家在這裏設點兜售小東西,大多是一些旅遊紀念品和一些假冒的文物。還有嘉峪關的特產和夜光杯,令我驚歎的是,竟然還有印刷精美的****女人畫冊擺在顯要位置,真是大煞風景。我買了一頂牛仔帽,戴在頭上,彷彿自己是一個獨行的西域騎士。

走進雄峻的鐵製閘門,迎面就是一個長長的坡道,不禁想起演義小說中那些耳熟能詳的描寫,"一聲炮響,城門大開,殺出一彪人馬",想來這個坡道就是爲了增加兵馬從城內衝殺出時的氣勢吧。走完坡道,我們就踏進了嘉峪關的關城。關城呈不規則四邊形,除城門、城臺、敵臺、垛口等部位用青磚包砌外,其餘部分皆由黃土層層夯築而成,約有兩丈多高。幾百年風霜雨雪的侵蝕下,城牆早已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面上滿布着深刻的皺紋,軀體上的創傷更是縱橫斑駁,讓人沉思。

坡道盡頭處,右首就是長長的碑廊。從這些表面斑駁脫落,字跡模糊不清的古碑中,我們知道了嘉峪關初修、重修的經過,我們也知道了戍邊將士們的功過賞罰,我們還知道了曾有無數的先人也曾和我們一樣在此憑古吊今,直舒胸臆。"建築是歷史的年鑑,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的時候,而它還在說話",我沒有理由不相信:只要嘉峪關還屹立在這裏,它就不會缺少它應得的朝拜者!

我站在樓頭,極目遠矚。頓時感覺自己是一個守城的士兵,身負保衛國家重任。其實,當年的敵人如今已是我們的民族兄弟了!南北城牆上中間建有敵樓,兩敵樓的屋頂形式並不同。敵樓不是關押戰俘的地方,而是暸望或休息之處。在敵樓上觀望長城,若隱若現,有如游龍。南邊長城好像要延伸到遠方的祁連山。祁連山雪峯起伏,如一羣奔馳的白馬;而城下的一片戈壁紋絲不動,似乎大敵當前,靜觀其變。橫穿戈壁的長城實際上是一片土牆——我們都疑惑,關城雖然堅不可摧,但跨過這片"土牆"何其容易!——不過據說嘉峪關段長城建好後,此處再無戰事。足見長城的威力!陽光下,六合茫茫,天地蒼蒼,巍巍聳立着這一龐大的關城,本身就是一尊歷史的風景。只覺得時光、歲月、歷史,從那厚重古拙的城磚縫隙裏絲絲地流淌,浸滿我的全身,使我感到一陣陣驚悸。月光下,那蜿蟠綿延的長城,起伏跌宕,隱隱遠去。那是龍的狂舞,還是電的長鞭?鞭打歷史,橫掃塵埃,激盪時空。文明化爲碎片,歲月鑄成悲傷。在狂舞中,掀天揭地之文,震星驚月之字,暴風雨般地傾注在荒原闊野。頑石凝鑄痛苦,飛沙激揚憤怒,邊草的枯榮化爲歷史的滄桑。在荒原上,在羣山間,在無邊無際的砂磧裏,生與死都是一行悲愴的史詩……

從秦漢到宋明,在這茫茫西北風沙線上,三關傲勃蒼野,巍然天地,聳立起一尊尊歷史的大風景,展示着一代代王朝的膽略、氣魄,也透出帝王們對於邊患的怯懦、惶恐的複雜心態。他們的心境並不那麼坦然和大度,當然也不能高枕無憂。長城、關樓、垛堞、烽燧,都是歷史的產物,隨着歷史的發展,其歷史作用也越加黯然。朱明王朝是從那淫逸成性、二十六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一路衰敗下去,至崇禎皇帝,雖宵衣旰食,然而已無回天之力了。他的幾代爺們修築加固的長城和關樓已經失去了防禦功能,吳三桂開關納清,一代長辮子馬蹄袖的王朝便從容分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