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走進古詩園的內容

古詩文是中華古典文化的結晶,是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它語句鏗鏘,極富韻味;語言表達簡潔含蓄,極富美感。因此古詩文的積累,會增強兒童對美的鑑賞力,從優美的詩句中感悟人生,體會詩人的情感。新大綱明確地要求:“小學階段背誦優秀詩文不少於150篇(含課文)”,但縱觀我們的教材,古詩的內容畢竟有限,小學六年的教材中古詩的總篇數也不足四十篇,所以,要擴大學生古詩閱讀的信息量,必須對古詩教學進行拓展,使課文信息量更加豐富,學生得到更多的情感體驗。鑑於這一認識,我在古詩教學中採取了課內拓展閱讀與課外拓展閱讀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古詩園,以期達到豐富兒童古詩文積澱之目的,使其感受古典文化得底蘊。

引導學生走進古詩園的內容

一。以課本爲載體進行古詩拓展閱讀。

很多專家學者曾言,學生的語文水平主要是得益於課外閱讀。這裏是強調課外閱讀對形成語文能力的重要作用,但也是對課堂內教學效率的一種批評。我們能否讓學生的語文能力既得益於課外,又能更多地得益於課內呢?以往的課堂教學過程過多地拘泥於課文,課本是教學的憑藉,但不是唯一的。我們不能過多地受教材的約束,將本該屬於課外閱讀的材料帶進課堂,融入教學過程中。在古詩教學中,既憑藉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通過拓展閱讀,1、從作者出發選擇拓展閱讀材料。可以補充作者生平經歷及所著作品,以供學生閱讀。如,在學完了李白所寫的《贈汪倫》一詩後,我在課內組織了一次小小的朗誦比賽,讓學生來背誦李白的其他詩,如果是教材裏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就在黑板上寫下來,集體讀一讀,背一背,不求甚解,但對學生的詩歌積累無疑是有很大好處的。再如,教學蘇軾的《題西林壁》一詩時,我在課前先引導學生了解了“唐宋八大家”,然後請學生查找有關他們的資料,並且閱讀他們的作品,並把這些作品帶到課堂與同學分享。這樣的環節設計以點帶面,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揮語文課本爲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爲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從時代背景出發選擇史實閱讀。有的詩詞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相差甚遠,制約着學生對詩詞的理解。我們不妨爲學生提供與詩詞有關的背景材料,以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爲學習詩詞作知識鋪墊。如,教學《贈汪倫》一詩時先介紹作者及背景。而後半部提出思考題:(1)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背幾句描寫友情的句子。(2)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與汪倫之間的深厚感情的。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在瞭解背景的前提下很容易感悟到平淡的詩句中流露出詩人與友人的惜別之情,感受詩人與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時也豐富了課外知識。

3、從詩詞的體裁出發進行類比閱讀。如,第七冊語文教材中《贈汪倫》一詩,在體裁上屬於送別類詩歌,在教學這首詩的時候,我自始至終引導學生自學古詩,掌握送別詩的表達方式和學習方法,然後讓學生運用同樣的方法自學《送孟浩然之廣陵》和《別董大》。學生很快就弄清了《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的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別孟浩然,《別董大》一詩的作者高適是用語言送別董大,通過吟誦領悟了詩中所表達的朋友之間依依惜別之情。一節課,學生學懂了三首古詩,使閱讀效率大大提高。課後,我還佈置同學們蒐集、吟誦有關送別的詩歌,進一步將語文教學的空間延伸到了課外。

4、從詩詞的情感出發選擇材料。例如,《春夜喜雨》一詩的描寫,表現了詩人無喜雨之情,喜雨往往與滋潤萬物,喚起勃勃生機聯繫在一起。韋應物《幽居》詩:“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就是人們讚賞的佳句。“微雨”是對早春細雨的準確描繪,春草在微雨滋潤下成長,這裏有一派生機盎然的春天氣息,也有詩人對夜來細微春雨的喜愛,詩人幽居的寧靜和心情的喜悅可見一斑。於是,在教學中,我將這兩首詩同時出示給學生。第一步:讓學生對照着讀,感受詩人相同的心情;第二步,讓學生尋找合適的背景音樂進行配樂朗讀,加深理解。

實踐證明:教材與閱讀材料有機結合的古詩詞教學,是能夠實現耗時少、效率高,開開心心學語言的理想境界。

二。從興趣出發,開展古詩課外拓展閱讀。

新大綱明確指出:“對古詩的.學習只要求獲得初步的整體感悟,積累古詩文的精華和兒童實際生活中的經驗。”爲了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增加學生的古詩積澱,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蘊。我讓學生從興趣出發,在課外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一開始在量上有保底要求,繼而,在質上有所提高,定期檢查評比,利用一切零散的時間和學生一起積累、學習、競賽。以保證他們的學習熱忱,使他們“愛閱讀”“會閱讀”,爲終生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於是,我從以下兩方面引導學生:1、班級首先制訂考級計劃,學生每學期背15首詩爲三級,背25首詩爲二級,背30首以上的爲一級。根據這一計劃,大部分學生利用學校規定的每天課前準備3分鐘讀背古詩,每週集中背兩到三首詩,另外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讀。要求學生人人蔘與,使每個學生的古詩吟誦水平在各自的基礎上都能得以提高。

2、持之以恆,要有愛心,耐心,信心。不僅引導學生誦讀,還要師生共讀。並採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營造一個開放的,有趣味性的和寬鬆的教學環境。在教室中張貼一些學生的古詩文書法作品;在黑板的一角開闢“每週一詩”且定期更換;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古詩文誦讀活動……凡此種種,旨在創建一個充滿古韻的班級環境,使學生置身其中,隨時受到傳統詩文的薰陶和感染。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經典詩文誦讀大賽”。在環境佈置,活動展開中,營造一個極具人文氣息的班級環境,提高班級品位。。

三、在誦讀中感受文化底蘊,從寫作中感受生活的樂趣。

經典詩文誦讀的宗旨是讓孩子們閱讀名家名篇,誦讀千古美文,這已經成爲大家公認的豐富學生人文素養,拓寬語文學習天地、打下孩子終身發展基礎的最佳途徑。因爲經典詩文中蘊含着豐富的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因素,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品德與審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經典詩文歷經歲月淘洗,千錘百煉,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積澱了中華先民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審美意識,流淌者歷代賢達志士憂國憂民的情懷和悲天憫人的精神。讓孩子們在記憶的黃金時期誦讀這些經典,毫無疑問,會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對民族精神的養成,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作用。讓孩子們在兒童時期大量誦讀千古美文也是錘鍊兒童的記憶力、開發其智力的最佳方式之一。學生通過對經典美文反覆的強化誦讀,可以養成良好的語感和閱讀理解能力,可以爲寫作積累用之不竭的語言素材,厚積而薄法,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兒時的積累就轉化成伴隨一個人終身的語文素養。而本學期積累背誦的古詩都是描寫春天的古詩,爲此,通過學習古詩帶領學生去感受古詩的意境、春天的美麗,把感受到意境內化成自己的情感,於是,我引導學生模仿詩人的作詩方法,把自己感受到春天的美麗景色,用詩句來表達出來。從而促使學生熱愛春天進而熱愛生活。

(一)引導欣賞,激發想象。首先我引導學生欣賞杜甫《春雨喜雨》、王維的《鳥鳴澗》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想象詩意的畫面,再引導學生分析詩人是怎樣寫這些景象的。如引導學生欣賞《春夜喜雨》時,我分六步進行:第一步:同學們閉上眼睛,傾聽我們熟悉的一首古詩,然後隨詩歌朗誦在腦子裏給詩配上一幅圖畫(放《春夜喜雨》配樂朗誦)。第二步:學生說說在腦子裏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有哪些景物。(出示與詩歌相配的圖畫)。第三步:請學生說說詩歌主要描寫的是春天裏的什麼?(出示:雨的畫面)這個雨有怎樣的特點?第四步:作者面對這場雨有怎樣的感情?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板書:喜春)。第五步:激發學生穿揣摩字詞的運用。師:故事一直是我國浩如煙海的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詩歌往往只一字一詞的獨特運用就能使境界頓生,同學們找找看你們覺得這首詩中運用獨特的字眼有哪些?說說理由。(“重”與“潤”照應,點明瞭花受雨的滋潤後沉甸甸的樣子。等)

(二)引導學生認識詩體、律詩,掌握寫詩歌的方法。以《春雨喜雨》爲例子,讓學生認識古代詩歌以字數分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都分爲五言詩,七言詩。律詩的發展有兩源,一是對仗的盛行,二是聲調的發展。正常情況下,做好律詩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詩,所以,寫古典詩歌都先叢律詩開始。由於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很多講究。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爲律詩。律詩的特點,即:每句字數整齊,或五言,或七言;要求在詩歌中使用駢儷,即使用對仗;奇偶兩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對的;古詩只能押平聲韻;全篇的平仄有較嚴格的規定;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三)欣賞春天的畫面,激發寫作的慾望。

對於春天,學生都有美好的靈動的情感體驗。創作是讓學生情感迸發的點火栓,教學需要創設條件,去激活、展示生命的靈動與飛揚,促進每個兒童創造性地、富有個性地發展。於是學生在欣賞畫面後,我便創設這樣的情境:大家看到這樣充滿生機勃勃的畫面,你是怎樣的心情?你想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學生不約而同地說:“我想讚美春天。”“那我們就拿起比來,學習詩人用精簡的詩句來讚美春天。

以上三步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其過程可概括爲“激趣——導清——表達”。學生在任何一步教學中,都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而是在主動參與、展開想象、動手動腦中運用多種感官去發現、體驗、表達,真正實現了“想寫”、“樂寫”的教學目的。

(四)作品展示,體驗成功的快樂——享受習作之樂。

1、指學生展示自己的詩歌。師及時點評,讓學生享受成功的樂趣。

春春光明媚桃花開,萬物甦醒嫩芽長,田園風光綠油油,滿枝花朵竟開放。

——五年級四班苗延蔓春小雨浸大地,微風暖人間。

嫩柳垂絲濤,嬌鶯恰恰啼。

——五年級四班歐文慧春桃花朵朵開,小鳥嘰嘰叫。

花兒笑呵呵,春來張臉笑。

——五年級四班湯雯春天月下桃花開,屋外人欣賞。

鳥在屋檐住,蝶在畫中上。

——五年級四班羅怡蓮春望瀑布冰融成水流,飛流銀水簾。

仰望飛瀑腰,雲條接連連。

——五年級四班黃乾坤桃花二月春風吹,桃花枝頭笑,鄉間飄滿香,小鳥嘰嘰叫——五年級四班嚴彩豔春新苗早春發,沃地破土出。

嫩嫩淺綠色,扁扁新葉開。

——五年級四班肖宛廷學生在欣賞春天的詩歌、臉上流露出快樂、滿足笑容,由此,可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讓我從孩子們那一篇篇充滿個性的小詩歌裏,可以得到以下啓發:1、欣賞詩歌順應了孩子的認知規律。兒童是通過形象認識世界的。學生在誦讀有關春天的文章時,在充滿兒童趣味的語言文字中,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與快樂。帶着這種對春天的嚮往,孩子們走進春天的公園、果園、田野,在真實的大自然中,已存入大腦的閱讀體驗在美麗的景色中得以升發,已習得的語言在真實的形象中得以激活。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快樂,在觀察中產生的美感享受,都將成爲學生貼畫寫作的動因,“情動而辭發”,貼畫作文變得簡單而有趣。

2、模仿做詩帶把孩子引入寫作的殿堂。脫離孩子的生活情景、情感體驗的寫詩教學是枯燥無味的。相反,作文源於生活,爲學生提供想象的依據,又高於生活,在創編詩歌中激活學生的思維,在動手、動口、動腦、動心的“隨心所欲”中學生體驗到創造的快樂,成功的快樂。

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生活豐富多彩,因此,我們應最簡單的引導學生接觸生活,從學校、家庭、社會中觀察、積累材料,讓學生有內容寫。畢竟是小學生,只能說可以從這些方面來提高寫詩歌的興趣,至於水平,需要多加訓練,而且在他們這年齡階段是喜歡想象的,要讓平凡的事物放發出美的光彩,就要通過想象。

而在教學過程中,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引導學生動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春天的美好,爲下一步寫詩歌打好基礎。另外,在引導感受意境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描繪,邊板書簡筆畫邊用語言描繪。在教師優美的語言描繪中,把學生的思維引入了春天的美景中,把學生的想象帶入了春天的意境中,以此讓學生享受到語言的優美,想象的快樂,激起了學生寫詩歌興趣。能力強的學生不到十分鐘,就寫出了一篇篇充滿個性的小詩歌。

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隨着一代新人的成長,將不僅收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天下爲公”的理念:“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風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無爲而無不爲”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原則,這一切,將成爲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資源。同時,這些優秀的語言材料的積累,以及古風雅韻,也將爲他們終生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