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淮闊州多忽有村古詩翻譯賞析

《小村·淮闊州多忽有村》作者是宋朝文學家梅堯臣。其古詩全文如下:

小村·淮闊州多忽有村古詩翻譯賞析

淮闊州多忽有村,棘籬疏敗漫爲門。

寒雞得食自呼伴,老叟無衣猶抱孫。

野艇鳥翹唯斷纜,枯桑水齧只危根。

嗟哉生計一如此,謬入王民版籍論。

【註釋】

[1]棘籬:用荊棘編的籬笆。漫:輕易地,此處指草率地。此聯意爲淮水氾濫之後,形成許多小州。州上小村中人家的籬笆牆已破敗了,草草地留個門,景象蕭條。

[2]王民:臣民。版籍:交納租稅的戶籍。論:看待。

[3]鳥翹:像鳥尾翹起的船頭。

翻譯

淮河闊大的洪水過後,大地上形成許多沙洲。忽見一個村落,但見村民門前的籬笆牆已稀疏破敝,草草地搭建個門。寒雞覓食後,自個兒呼喚着同伴。而一些無衣取暖的老人們懷抱着孫兒,守候親人歸來。野外一隻小船泊在河邊,只殘留下幾根斷纜。疲憊的鳥兒擡着頭無助地打量周圍。早已枯萎的桑樹,被洪水侵蝕得露出了深深的根部。我哀嘆災民的生活悽慘到如此地步,可他們還被荒謬的官府強編入戶籍,繳納租稅。

【鑑賞】

梅堯臣出身貧困,同情下層勞動人民,並且具有強烈的民本思想。此詩描繪的是仁宗慶曆八年淮河地區洪災後,小村荒涼破敗,一片蕭條;百姓飢寒交迫,生活艱難的景象。

前六句以“棘籬”、“寒雞”、“野艇”、“枯桑”等 爲意象,寫出這個村子人煙稀少、破敗荒涼之情景。

其中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齧”用得格外傳神,“寒”生動描繪了雞瑟縮的樣子,巧妙的點名了那時事深秋季節,繼而讓人想到無衣老者的'身寒,百姓的艱苦。“齧”運用了擬人手法,形象表現了水災造成的破壞之大。

近人陳衍評此 詩說:“寫貧苦小村,有畫所不到者。末句婉而多風。”(《宋詩精華錄》)表面上這首詩沒有隻言片語的指責意,如末句看似只是指出了一個事實:儘管沙州村上人家災後現狀如此悽慘,他們還是被編以戶籍以向統治者交納苛捐雜稅,實際上卻婉轉的譴責了官府胡亂收稅,不顧百姓死活的做法,字裏行間流露着深深的同情。

仁宗慶曆八年(1 048)梅堯臣寫過《岸貧》,詩曰:“無能事耕穫,亦不有雞豚。燒蚌曬槎沫,織蓑依樹根。 野蘆編作室,青蔓與爲門。稚子將荷葉,還充犢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