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1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江邊白鷺在飛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輕輕地飄動。桃花水汛期鱖魚長得肥胖。

自有遮護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斜風夾雜着細雨,過着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註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爲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磯,今湖北省黃石市轄區之山名。

散花州:鄂東長江一帶有三個散花洲,一在黃梅縣江中,早已塌沒。一在浠水縣江濱,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島,當地人稱之爲“吳王散花灘”。該詞中所寫散花洲系與西塞山相對的浠水縣管轄的散花洲。

鱖(guì)魚:又名“桂魚”,長江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產。

庇:遮蓋。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賞析

上片寫黃州、黃石一帶山光水色和田園風味。三幅畫面組綴成色彩斑斕的鄉村長卷。“西塞山”配上“白鷺飛”,“桃花流水”配上“鱖魚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這就是從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爲山—水—洲的畫卷。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青、藍、綠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藍水、綠洲配上白鷺、白魚、白帆,構成一種素雅恬淡的田園生活圖,這是長江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有的田園春光。

下片寫效法張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答李端叔書》)的超然自由的隱士生活。“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勾畫出了一個典型的漁翁形象。“斜風細雨不須歸”,描繪着“一蓑煙雨任平生”樂而忘歸的田園生活情調。下片還是採用“青”(箬笠)、“綠”(蓑衣)與白(雨)的色調相配,烘托出了蘇軾此時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全詞雖屬隱括詞,但寫出了新意。所表現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黃州、黃石特有的自然風光。所表現的不是一般的隱士生活情調,而是屬於蘇軾此時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樂趣。全詞的辭句與韻律十分和諧,演唱起來,聲情並茂,富有音樂感。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途中,沿長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漁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聯想,作該詞描寫漁父的生活。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2

題春江漁父圖

一片青天白鷺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呼兒去換城中酒,新得槎頭縮項鯿。

創作背景

元末農民起義爆發,楊維楨避寓富春江一帶,張士誠屢召不赴,後隱居江湖,在松江築園圃蓬臺。詞人在自家門上寫着榜文,於是江南一帶的才俊文人爭相拜訪,每日客滿。 詩人看到這種場景,於是寫下了這首題畫詩。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青天一片,白鷺徐來,桃花綻開,江波浩渺,漁船在岸邊拍打着浪花。

漁父喚兒進城打酒,酒資則是剛剛捕撈到的鮮美鯿魚。

註釋

白鷺(lù):全身羽毛白色,生殖期間枕部垂有兩條細長的長翎作爲飾羽,背和上胸部分披蓬鬆蓑羽。

桃花水:桃花汛,指春天桃花盛開之時,川穀冰融,河流漲滿。

呼:呼叫,讓。

槎頭縮項鯿(biān):此處借指上等鮮美之魚。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本詩前兩句畫景,後兩句敘事,景物的和美與人事的溫馨交融摻雜,使整篇詩歌洋溢着其樂融融的純樸甜美的氣息。

首句寫遠景。青天一片,白鷺翩飛,詩人用淡雅的色彩爲全篇染上一層明快的底色。一個“前”字,又給靜止無垠的藍天平添無限生機。

次句寫近景。桃花綻開,寓示着正是陽春三月的時令:春水猛漲,江波浩渺,漁船忽上忽下,在岸邊拍打着浪花。在這裏,詩人還特意指出,這是一條“住家船”。如此看來,江水是漁父賴以謀生的土壤,漁船則是漁父藉以棲身的房屋。如今漁父泊船岸邊,顯然是有需要到岸上解決的事務,於是,自然引出了下面的詩句

三四兩句寫漁父喚兒進城打酒,而酒資則是剛剛捕撈到的鮮美的“槎頭縮頸鯿”,也就是武昌魚。這本是極其普通的場面,打魚人大多嗜酒,以捕撈所得與人換酒也是常事,而詩人正是希望通過這些日常普通的事物的描繪,顯示以物易物的質樸、父呼子應的天倫之樂以及漁父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暢快。

該詩的字裏行間,處處透露出對漁父生活的歆羨和對自然風光的讚美,實際上反映了詩人對那種寧靜安詳、無拘無束的境界的嚮往與渴求。

作爲一首題畫詩,顯然側重對於畫面的解釋,這樣的詩歌語言具有清新、明白、流暢的風格,取得了與畫面、與主旨的一致。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3

原文: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釣臺漁父褐爲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

長江白浪不曾憂。

霅溪灣裏釣魚翁,舴艋爲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

笑著荷衣不嘆窮。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蓴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幹,

醉宿漁舟不覺寒。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釣車子,橛頭船,

樂在風波不用仙。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來游去。

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着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註釋

漁歌子:詞牌名。此調原爲唐教坊名曲。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爲著名。雙調,五十字,仄韻。《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爲船破舊了,請顏真卿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於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簡稱。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鱖(guì)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

箬(ruò)笠:竹葉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不須:不一定要。

賞析: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曆七年)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4

漁父·松江蟹舍主人歡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蓴羹亦共餐。

楓葉落,荻花幹,醉宿漁舟不覺寒。

註釋

①松江:即吳江,此地盛產魚蟹,晚秋西風一吹,正是嘗蟹時節。蟹舍:漁家。亦指漁村水鄉。

②菰(gū)飯:菰,即茭白。菰飯即菰米飯,茭白籽做的飯。蓴(chún):通“蓴”。蓴菜嫩葉可以做湯。

③獲(dí):一種生長在水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

賞析/鑑賞

此首以秋爲背景,漁父的“不覺寒”與前“不覺憂”、“不嘆窮”意同。首句言主客相歡。《樂府紀聞》雲:“張志和嘗謁顏真卿於湖州,以舴艋敝,請更之,願爲浮家泛宅,往來苕譬間,作《漁歌子》云云。”(《詞林紀事》卷一引)此處或不必直解爲作者與顏真卿往來之實,而只須留意“歡”字。主客之情誼,非爲酒肉利益之系,乃由素心相投之故,因此對着野菜做出的飯菜,也能津津有味,欣然相得。《晉書·張翰傳》雲:“(張翰在洛陽作官時)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日:‘人生貴得適志。何得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張志和此詞寫他與漁父共嘗美味,得意之處更在美昧之外。是時楓葉隨風飄墜,江邊的荻花已無飛絮可揚了——秋送來夜的寒意。然而在燈火昏黃的小舟中,主客抵掌而談,歡然對酌,不覺酒醉微醺,弛然而臥,哪還在意舟外的秋寒呢?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5

《沉醉東風·漁父》原文

黃蘆①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②灘頭。雖無刎頸交③,卻有忘機友④,點⑤秋江白鷺沙鷗。傲殺⑥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⑦。

註釋

選自隋樹森編《全元散曲》

⑴黃蘆:與白蘋、綠柳、紅蓼均爲水邊生長的植物。白蘋:一種在淺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⑵紅蓼(liǎo):一種水邊生的草本植物,開白色或淺紅色的小花。

⑶刎頸交:刎,割;頸,脖子。刎頸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爲了友誼,雖刎頸也不後悔的朋友。

⑷忘機友:機,機巧、機心。忘機友即相互不設機心、無所顧忌、毫無機巧算計之心的朋友。

⑸點:點點、數,這裏是形容詞作動詞用。

⑹傲殺:鄙視。萬戶侯:本意是漢代具有萬戶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顯貴。

⑺叟:老頭。

《沉醉東風·漁父》譯文

金黃的蘆葦鋪滿江岸,白色的浮萍飄蕩在渡口,碧綠的楊柳聳立在江堤上,紅豔的野草渲染着灘頭。雖然沒有生死之交,卻有毫無機巧之心的朋友。他們就是那些點綴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鷗鷺。鄙視那些達官貴人們的正是那些不識字的江上釣魚翁。

賞析

白樸的這首《沉醉東風·漁夫》通過一個理想的漁民形象,通過對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釣生活的描寫,表現了作者不與達官貴人爲伍,甘心淡泊寧靜的生活的情懷。小令意象豔麗、境界闊大,給人以美的享受。

一二兩句,對仗工麗,寫景如畫。然而僅僅看出這一層,未免辜負了作者的苦心。作畫的顏料是精心選擇的,所畫的景物是精心選擇的,整個環境也是精心選擇的。選取“黃”、“白”、“綠”、“紅”四種顏料渲染他精心選擇的那四種景物,不僅獲得了色彩明豔的效果,而且展現了特定的地域和節令。看到“黃蘆”、“白蘋”、“綠楊”、“紅蓼”相映成趣,就會想到江南水鄉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釣的黃金季節。讓“黃蘆”、“白蘋”、“綠楊”、“紅蓼”搖曳於“岸邊”、“渡口”、“堤上”、“灘頭”,這又不僅活畫出“漁夫”活動的場所,同時“漁夫”在那些場所裏怎樣活動,以及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在活動,也不難想象了。

在那麼優雅的環境裏打魚爲生,固然很不錯,但如果只是一個人,就未免孤寂,所以還該有朋友。三四兩句,便給那位“漁夫”找來了情投意合的朋友。“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也是對偶句,卻先讓步,後轉進,有迴環流走之妙。爲了友誼,雖刎頸也不後悔的朋友叫“刎頸交”。‘漁夫”與人無爭,沒有這樣的朋友也並不得事。淡泊寧靜,毫無機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機友”。對於“漁夫”來說,他最需要這樣的朋友,也正好有這樣的朋友,令人羨慕。

一二兩句寫了“岸”、“堤”、“渡口”和“灘頭”,意味着那裏有江,但畢竟沒有正面寫江,因而也無法描繪江上景。寫“漁夫”應該寫出江上景,對此,作者不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麼時候寫最適宜。寫了“卻有忘機友”之後,他便寫江上景了。“點秋江白鷺沙鷗”,寫景美妙生動。用“秋”字修飾 “江”,點明瞭季節。一個“點”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說,那不過是:江面上有點點鷗鷺。如今變形容詞爲動詞,並且給鷗鷺着色,便出現了白鷺沙鷗點秋江的生動情景。僅就寫景而言,這已經夠高明了。但更高明之處還在於借景寫人。前面寫漁夫有“忘機友”,那“忘機友”正是指 “點秋江”的“白鷺沙鷗”。以鷗鷺爲友,既表現“漁夫”的高潔,又說明真正的“忘機友”,在人間無法找到。古代詩人往往讚揚鷗鷺“忘機”。正由於他們認爲只有鷗鷺纔沒有“機心”,所以願與鷗鷺爲友。李白就說:“明朝拂衣去,永與白鷗盟。”黃庚的《漁隱》詩,則用“不羨魚蝦利,惟尋鷗鷺盟”表現漁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爲這隻曲子的註腳。

結尾點題,點出前面寫的並非退隱文人,而是“傲殺人間萬戶侯’”的“不識字煙波釣叟”。元代社會中的漁夫不可能那樣悠閒自在,也未必敢於傲視統治他的“萬戶侯”。不難看出,這隻曲子所寫的“漁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樸幼年經歷了蒙古滅金的變故,家人失散,跟隨他父親的朋友元好問逃出汴京,受到元好問的教養。他對元朝的統治異常反感,終生不仕,卻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乾淨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漁夫”身上,讚賞那樣的“漁夫”,羨慕那樣的“漁夫”。說“漁夫”“傲殺人間萬戶侯”。正表明他鄙視那些“萬戶侯”。說“漁夫”“不識字”,正是後悔他做了讀書識字的文人。古話說:“人生憂患識字始。”在任何黑暗社會裏,正直的知識分子比‘不識字”的漁夫會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難,更何況在“九儒”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

這首小令語言清麗、風格俊逸,又表達了備受壓抑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當時就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著名散曲家盧摯的【雙調】《蟾宮曲》,就是摹擬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樂以忘憂。盪盪悠悠,點秋江白鷺沙鷗。急棹不過黃蘆岸白蘋渡口,且灣在綠楊堤紅蓼灘頭。醉時方休,醒時扶頭。傲煞人間,伯子公侯。”其中的好幾個句子都來自白曲,思想傾向也完全一致。不過所寫不是漁夫。而是退隱江湖的官員。盧摯是做了元朝的官的。[1] 詩人通過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描寫,表現了作者不與達官貴人爲伍,甘心淡泊寧靜的生活情懷。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6

漁父詞二首·其二

儂往東吳震澤州,煙波日日釣魚舟。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翻譯

我住在太湖邊上,在煙波裏每天划船釣魚。

青山像翠玉,美酒濃如油,喝醉了就看着山非常自由。

註釋

儂:吳語經典特徵字,此處指我。

東吳: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帶。

震澤:即今太湖的別稱。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詞是元皇慶二年(1313年)十二月,趙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題漁父圖》所作。

賞析

這首與上一首一樣,表達了詞人情願作浩淼煙波中的釣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心情。趙孟頫家在太湖,這正是范蠡放舟之所在,渺渺煙波的湖面上,天天駕着漁船來往,閒來看山,興至飲酒。山很翠,酒尤美,醉臥舟中,眼望羣山,愈發覺得古人范蠡的選擇沒錯,逍遙自在的江湖生活纔是志向所在。這首詞清淡優美,彷彿見青山、淡水、扁舟、醉叟,詩情畫意洋溢其間。詩中對山水的描繪是客觀風景的真實反映,透露出作者的喜愛與嚮往之情,表達了作者渴望遠離充滿危機的官場世界,以求得心靈的平和與寧靜的願望。全詞最後歸結爲“自由”二字,而這正是詞人最深切、最熱烈的嚮往。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7

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翻譯

江上千裏浪花翻滾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花競相怒放,春意正濃。身邊一壺美酒,手中一支釣竿,世上這樣自由快樂的人有幾個?

註釋

漁父:詞調名,又名“漁父詞”、“漁歌子”,單調,正體爲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

浪花:一作“閬(láng)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意:一作“有情”。

千里:一作“千重”。

桃花:一作“桃李”。

一隊春:指桃李盛開,由近及遠,好像隊列有序一樣排列着。

一竿身:一根釣竿。身,一作“綸”,一作“鱗”。

快活:一作“世上”。

儂:我,江南口語。

賞析

這首詞是題《春江釣叟圖》畫之詞。據《南唐書·後主紀》載:“文獻太子惡其有奇表,後主避禍,惟覃思經籍。”由此,也有人認爲,這首詞是“後主爲情勢所迫,沈潛避禍,隱遁世塵並寫詞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釋文獻太子的疑嫉”(蒲仁、梅龍《南唐二主詞全集》輯注),也有道理。詞史上最早寫《漁父》詞的`,是唐代的張志和。李煜這首詞,繼承的就是張志和的“漁父家風”,寫漁父的快樂逍遙。從詞意上看,此詞耽於隱逸、格調不高,當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此詞開篇入畫,將畫中意境以言辭寫出,以畫境言心境。“浪花”成“千里雪”,“桃花”作“一隊春”,寫春江浪涌,春光明媚。一隊”後着一“春”字,不僅顯示出桃李的生機,而且又透出別樣的俏皮,繪出明暢絢麗的意境。這兩句寥寥數字便將畫中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畫中的主人公漁父,趁着春江水漲,駕一葉小舟,隨水順風而下;好風推舟行進,輕舟分浪飛駛,浪花迎面而來,如濺起千里雪;漁父心中開懷,而浪花也似有意;船行浪中,兩岸桃紅李白,列隊相隨,花樹多情,漁父恬暢。

餘下三句描寫了漁父的裝束,是點睛之筆,寫出了漁父淡泊瀟灑的人生境界。兩個三字句看似信手拈來,其實也是錘鍊的結果:“一壺酒”寫出漁父的精神狀態;“一竿綸”點明漁父的職業和身份。單說“一壺酒”,也許還可以聯想到別的人;但緊跟着說“一竿綸”,則肯定是漁父無疑了。末句突現高峯——“世上如儂有幾人”,這句話是漁父的自述:在塵世上,像我這樣自在快活的人,恐怕不多。這位釣叟,無風波之險,而有自然之樂,在自己的餬口生涯中找到樂趣。他擺脫世俗的羈絆,避開名利的枷鎖,自在逍遙,令人羨慕不已。

這首詞題畫抒懷,借景寓意,雖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卻清麗不俗,也可視爲題畫詩詞中的精品。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題畫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是詞人爲南唐內供名畫家衛賢繪製的《春江釣叟圖》所題。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8

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

作者:李煜

原文

一棹春風一葉舟,

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盈甌,

萬頃波中得自由。

註釋

1、棹:划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

2、綸:線。

3、渚:水中小塊陸地。

翻譯

在春風中我蕩着一葉小舟,

相伴我的呢只有一根蠶絲和一個魚鉤,

眼望着長滿鮮花的小洲,

手舉着斟滿美酒的瓦甌,

在無邊的波浪中我擁有了自由。

賞析

這首《漁父》詞寫來與《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不同。前一首着重寫漁父的快活,這一首寫漁父的自由。詞中連用四個“一”字而不避重複,是詞人有意爲之,爲的是強調漁父一人的獨立自由。我們可以想象漁父駕着一葉扁舟,划着一支長槳,迎着春風,出沒在萬頃波濤之中,何等瀟灑自在。他時而舉起一根絲線,放下一隻輕鉤;時而舉起酒壺,看着沙洲上的春花,心滿意足地品着美酒。宋代歐陽修晚年自號六一居士,他家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置酒一壺,加上他一個老翁,所以自號六一。李煜詞中這們漁父,也可以稱六一漁父:一葉舟,一支槳,一綸絲,一隻鉤,一壺酒,一個漁翁。李煜這兩首詞,寫來情調悠揚輕鬆,應該是亡國前所作。據宋劉首醇《五代名畫補遺》記載,李煜這兩首詞是題畫詞,原畫名《春江釣叟圖》。這兩首詞,也有畫境。可惜原畫已失傳。要是原畫也流傳下來,我們就可以體會詞畫相得益彰的妙處了。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9

原文: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鎔金。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

別浦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閒管興亡則甚。

譯文

陡峭的綠崖有千丈餘高,落日照在江面上泛着金光。白鷗翔遊是它的天性,既然風波無法預料又何必管它?

魚肥美新鮮,正是吃魚的好時節,前村好酒值得喝乾了再斟。前事已隨時間深埋,興盛或是衰敗又有何關係?

賞析:

淳熙五年(1178),辛棄疾由臨安赴湖北任轉運副使,舟行江上,過採石磯時創作了這首詞。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10

原文:

渺渺煙波一葉舟。

西風落木五湖秋。

盟鷗鷺,傲王侯。

管甚鱸魚不上

譯文

一隻小船行在浩渺的煙波上,西風吹葉落,太鱸上一片秋意。

我和鷗鷺結盟,傲視王侯,管他什麼鱸魚能不能上鉤。

註釋

漁父詞:詞牌名,是“漁歌子”的別名。

仲姬:作者妻子管道昇的字。其人書畫皆長,詩詞亦精,與衛夫人並鱗“書壇兩夫人”。

五鱸:說法不一,有指江蘇太鱸;有指太鱸及其附近四鱸;有泛指各處鱸泊,如言“五鱸四海”。

盟鷗鷺:與沙鷗白鷺結盟,暗示歸隱山水田園。

王侯:指權貴。侯,侯爵,古代五等高級爵位的第二等。

鱸魚:體扁平,嘴大,鱗細,背灰綠色,腹面白色,肉味鮮美,是一種名貴的魚。

賞析:

這兩首詞是元皇慶二年(1313年)十二月,趙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題漁父圖》所作。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11

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李煜〔五代〕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譯文

江上千裏浪花翻滾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花雖無言,卻競相怒放,春意濃濃。身邊一壺美酒,手中一支釣竿,世上這樣自由快樂的人有幾個?

註釋漁父:詞調名,又名“漁父詞”、“漁歌子”,單調,正體爲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浪花:一作“閬(láng)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意:一作“有情”。千里:一作“千重”。桃花:一作“桃李”。一隊春:指桃李盛開,由近及遠,好像隊列有序一樣排列着。一竿身:一根釣竿。身,一作“綸”,一作“鱗”。快活:一作“世上”。儂(nóng):我,江南口語。

賞析

這首詞是題《春江釣叟圖》畫之詞。據《南唐書·後主紀》載:“文獻太子惡其有奇表,後主避禍,惟覃思經籍。”由此,也有人認爲,這首詞是“後主爲情勢所迫,沈潛避禍,隱遁世塵並寫詞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釋文獻太子的疑嫉”(蒲仁、梅龍《南唐二主詞全集》輯注),也有道理。詞史上最早寫《漁父》詞的,是唐代的張志和。李煜這首詞,繼承的就是張志和的“漁父家風”,寫漁父的快樂逍遙。從詞意上看,此詞耽於隱逸、格調不高,當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此詞開篇入畫,將畫中意境以言辭寫出,以畫境言心境。“浪花”成“千里雪”,“桃花”作“一隊春”,寫春江浪涌,春光明媚。一隊”後着一“春”字,不僅顯示出桃李的生機,而且又透出別樣的俏皮,繪出明暢絢麗的意境。這兩句寥寥數字便將畫中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畫中的主人公漁父,趁着春江水漲,駕一葉小舟,隨水順風而下;好風推舟行進,輕舟分浪飛駛,浪花迎面而來,如濺起千里雪;漁父心中開懷,而浪花也似有意;船行浪中,兩岸桃紅李白,列隊相隨,花樹多情,漁父恬暢。

餘下三句描寫了漁父的裝束,是點睛之筆,寫出了漁父淡泊瀟灑的人生境界。兩個三字句看似信手拈來,其實也是錘鍊的結果:“一壺酒”寫出漁父的精神狀態;“一竿綸”點明漁父的職業和身份。單說“一壺酒”,也許還可以聯想到別的人;但緊跟着說“一竿綸”,則肯定是漁父無疑了。末句突現高峯——“世上如儂有幾人”,這句話是漁父的自述:在塵世上,像我這樣自在快活的人,恐怕不多。這位釣叟,無風波之險,而有自然之樂,在自己的餬口生涯中找到樂趣。他擺脫世俗的羈絆,避開名利的枷鎖,自在逍遙,令人羨慕不已。

這首詞題畫抒懷,借景寓意,雖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卻清麗不俗,也可視爲題畫詩詞中的精品。

作者簡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峯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12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爲翦芙蓉。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蘆花短笛中。

古詩簡介

《漁父·收卻綸竿落照紅》是清代詩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此篇通過描繪一幅晚霞收漁圖,道出了漁人悠然自得、逍遙自在的情趣,寄託了詞人的山澤魚鳥之思。全詞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

翻譯/譯文

夕陽西下,漁人收起魚竿準備回家。連秋風都是溫柔的,不肯讓荷花凋謝了。煙水濛濛,漁人悠閒自得,聽短笛的旋律,被秋風吹進蘆花蕩的深處。

註釋

①漁父:詞牌名,又稱《漁歌子》《漁父樂》等,此調分爲單、雙調,又各有不同的體格。此詞爲單調中之一體,五句,二十七字,除第三句外,通押平聲韻。

②綸(lún)竿:釣竿。落照:即夕陽。

③寧(nìng):猶乃。芙蓉:荷花。剪:作吹動解。

④“吹入”句:謂悠揚的短笛聲飄入蘆花叢中。

創作背景

詞爲題畫之作,趙秀亭等以爲作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徐軌(1636—1708年)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作《楓江漁父圖》,康熙十七年(1677年)攜圖入京,後名流多有題詠。此即其一。

文學賞析

這首詞猶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風俗畫。

開篇描繪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的場景。“收卻綸竿落照紅”,納蘭一貫鍾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顯無餘,夕陽西斜、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首句鋪展在讀者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收卻”二字用在全詞的開頭,別有一番意味。從字面上看,“收卻”與“落照紅”是同時發生的動作,而縱覽全詞,則可體味出這兩者其實有着暗示的因果關係,即因“落照紅”而“收卻綸竿”,無須多言,便道出了黃昏中漁人逍遙自得,不假他求,這種自由自在的情緒,爲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調,又與下句的描述前後呼應。“秋風寧爲剪芙蓉”承接上句,由落照的色彩寫到秋風的聲響,由人之主體寫到荷花之喻體,仍然是從細節着手,以擬人的手法,描述颯颯秋風之涼意吹飄,不求他物,只爲了能輕輕地擺動水中那一簇簇絕美的荷花。此處着一“寧”字,賦予了秋風人的性情與品格,出奇地於平和中凸現詞人強烈的感情。勾勒完風物,“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蘆花短笛中”一句拋出一個空遠淡漠的遠景,人影稀,煙水蒙,笛音輕,納蘭將他的山澤魚鳥之思寄託於詞中,點明主旨,道出了漁人悠然自得,逍遙自在的情趣。

夕陽西斜、晚霞爛漫,颯颯秋風,煙霧濛濛,時人稱納蘭題畫詩詞有種“煙水迷離”之感,從這首小令的詩情畫境中也可見一斑。全詞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13

渺渺煙波一葉舟,西風落木五湖秋。

盟鷗鷺,傲王侯,管甚鱸魚不上鉤。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一隻小船行在浩渺的煙波上,西風吹葉落,太湖上一片秋意。

我和鷗鷺結盟,傲視王侯,管他什麼鱸魚能不能上鉤。

註釋

漁父詞:詞牌名,是“漁歌子”的別名。

仲姬:作者妻子管道昇的字。其人書畫皆長,詩詞亦精,與衛夫人並稱“書壇兩夫人”。

五湖:說法不一,有指江蘇太湖;有指太湖及其附近四湖;有泛指各處湖泊,如言“五湖四海”。

盟鷗鷺:與沙鷗白鷺結盟,暗示歸隱山水田園。

王侯:指權貴。侯,侯爵,古代五等高級爵位的第二等。

鱸魚:體扁平,嘴大,鱗細,背灰綠色,腹面白色,肉味鮮美,是一種名貴的魚。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詞是元皇慶二年(1313年)十二月,趙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題漁父圖》所作。

賞析

趙孟頫夫人管道昇的那首詞“人生貴極是王侯”不失爲真情之作,但從詩首先應當具有形象性的特質的角度而言,她的詞未免有直露的、理念化的毛病。相比之下,還是她丈夫的詩高出一籌。趙詞一開始就把我們帶入一個煙波浩淼的開闊境界,在水天相接的渺渺煙波間,一葉扁舟正在若隱若現地出沒。趙孟頫是元代雄稱一世的大畫家,他“詩格清逸,詞亦有風致”,他詞中所描寫的也正是用文字代替線條,勾勒出一幅能使人如親臨其境的“畫境”。詩人從空間的角度描寫了漁父縱一葉之扁舟,凌萬頃之煙波的開闊自由的形象之後,接着便點明其活動的時間和周遭的氛圍:西風陣陣吹來,片片落葉飄飄而下,五湖煙水籠罩着一派蕭蕭秋色。《楚辭·九歌》中有“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之句。唐人賈島亦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之吟。趙孟頫融匯了前人絕唱的精髓,質樸而自然地創造出這樣一個爽朗、清峻卻不蕭條、冷落的獨特意境。

詩人對漁父生活境界的謳歌乃是自身理想與希望的一種寄託,詩人筆下的漁父,實質上是作者心中自己的化身。與鷗鷺爲伴爲友,笑做王侯權貴,這並不是生活中漁父的實際思想狀況,而是詩人自己情緒的對象化。“盟鷗鷺”,詩人希望與鷗鷺爲盟。陸龜蒙詩云:“除卻伴談秋水外,野鷗何處更忘機”,陳與義詩云:“知公已忘機,鷗鷺宛停時。”趙孟頫這首詞中,“盟鷗鷺”三字涵蓋了上述豐富的意蘊,暗喻自己因無追名逐利的機巧之心方可與鷗鷺“爲盟”。最後一句含義也頗深邃。據說西晉時吳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而聯想到故鄉的純羹、鱸魚膾,感慨道:“人生貴得適志耳,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棄官而歸。張翰較之一班功名利祿之徒,其風範情操已可謂高矣,而趙孟頫連鱸魚(象徵一切身外之物)也無所求,不管其是否上鉤,似乎比張翰還高出一籌。不過趙於宋末以蔭補官,入元又仕爲翰林學士,史家歷來認爲他節操不高,並未超脫名利富貴,詩人這樣寫至少是反映了他思想與行爲的矛盾或理性與感情的矛盾吧。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14

原文: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

快活如儂有幾人。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

萬頃波中得自由。

譯文

江上千裏浪花翻滾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花競相怒放,春意正濃。身邊一壺美酒,手中一支釣竿,世上這樣自由快樂的人有幾個?

註釋

漁父:詞調名,又名“漁父詞”、“漁歌子”,單調,正體爲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

浪花:一作“閬(láng)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意:一作“有情”。

千里:一作“千重”。

桃花:一作“桃李”。

一隊春:指桃李盛開,由近及遠,好像隊列有序一樣排列着。

一竿身:一根釣竿。身,一作“綸”,一作“鱗”。

快活:一作“世上”。

儂(nóng):我,江南口語。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是詞人爲南唐內供名畫家衛賢繪製的《春江釣叟圖》所題。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15

漁父

宋代 蘇軾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譯文

漁父仰天大笑、吟唱,輕飄飄的江鷗在飛翔,寬闊的長江上吹灑滿江風雨。江邊騎馬奔波的當差的小官,現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過長江。

註釋

輕鷗舉:輕盈的鷗鳥飛起來。

漠漠:雲煙瀰漫。

賞析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寫漁父從酒醒之後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閒適的神情。仰天而笑“輕鷗舉”,隱喻漁父如海鷗那樣自由飛翔。平視而笑“漠漠一江風雨”,隱喻漁父如江闊那樣的心胸,無視風雨。這是自然的壯觀,也是漁父的身影。漁父與自然融爲一體了,恬淡悠然。

“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寫實對比的手法,進一層以官人的奔波映襯出漁父的悠閒,突出了官人高貴反而累贅、無能,漁父卑下反而自由自在。“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羣羣騎馬的官人,這時也不得不借漁父的“孤舟”南渡。嬉笑詼諧之情,表現在最後兩句中。

第四首詞先描景,後敘事,景事相綴,以“笑”爲中心線,貫串全詞,寫出了漁父的閒適自由的生活情景。也反映農村勞動人民的生活,呈現出一股逸然超脫的思想情趣:靜謐的荒野江邊,質樸的莞爾而笑的漁父與輕盈自由的江鷗爲伴,跟風雨中追名逐利的官人構成鮮明的對照,作者的美醜標準也在這裏明顯地得到標示。這一點,又是在非常自然的化工妙手中表現出來,顯示出一種“真態”的村野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