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屯北崦》杜甫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東屯北崦》杜甫詩原文賞析及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東屯北崦》杜甫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東屯北崦

唐代 杜甫

盜賊浮生困,誅求異俗貧。

空村惟見鳥,落日未逢人。

步壑風吹面,看松露滴身。

遠山回白首,戰地有黃塵。

譯文

因盜賊作亂致使民生困頓,因官府盤剝致使百姓墜入貧窮。

空蕩蕩的村子裏只能看見飛鳥,慘淡的落日下空無一人。

走在山谷中淒涼的風撲面而來,注目松林時冷露滴溼了衣襟。

從這遙遠的北山回頭遙望,依稀可見瀰漫戰地的滾滾黃塵。

註釋

北崦(yān):是指東屯北面的山。

盜賊:措一切叛唐作亂的人,如擁兵叛亂的安祿山、史思明,以及四川的崔旰,侵擾內地的吐蕃。

浮生:言人生世間一切無定,如浮在水上一樣,這裏指長期漂泊的作者自己。

誅求:指官府盤剝。

異俗:風俗特殊,指當地百姓。夔州百姓有些特別的風俗習慣,作者感受較突出,所以詩中屢用“異俗”、“殊俗”字樣。

步壑:在山谷中行走。

遠山:指極遠的地方。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公元767年)秋,杜甫遷居這裏。他把東屯看作桃花源式的避亂之地了。可是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決不會滿足於一己的溫飽,而是時刻想到多災難的人民。當詩人在東屯北崦看到空無一人的荒村時,他遏制不住自己的憤怒,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

首聯,詩人就痛斥這幫“盜賊”,竟把可憐的百姓弄得如此貧困。他們一味“誅求”,使這小小的山村空無一人。 “盜賊”一詞,在杜集中出現近百處,一般都指安史叛軍,寇掠中原的外族將士,各地貪官污吏等。這裏顯然是指蜀中貪官惡吏。正是這批傢伙,比形形色色的老虎更兇狠,逼得百姓逃亡。“浮生”,指多災多難的百姓,他們到處逃亡,就像那些飄浮水面,不能紮根的'浮萍。“浮生”本《莊子》裏的詞,意思是人生世上虛浮無定,故說人之生世日“浮生”。杜甫借指被搜刮得一無所有,到處逃亡的百姓,很形象。“誅求”指盜賊們對百姓的殘酷搜掠。 “異俗”,指東屯山民們的特殊生活習俗。由於太窮,他們的貧困生活方式,杜甫從未見過。

頷聯、頸聯描寫北崦荒涼景色:夕陽照着“空”蕩蕩的“村”舍,“唯見鳥”飛, “未逢人”影。詩人信步走來,觀察了很久。北崦一帶,確實是個無人村。江峽潮溼多露,野風迎面吹露水滴在身上,使詩人思索得很深很遠。

末聯,杜甫浮想聯翩:遠山回首,遙望“戰地”,惟見黃塵滾滾。詩人從東屯北崦看到了普天下受戰伐之苦的百姓,他們都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

這首五律構思頗奇,首聯直抒胸臆,痛責盜賊的誅求,中間四句寫景,末句在詩意上是承接首聯,卻與上四句自然銜接。轉折翻騰,極具藝術和魅力。

這首五律詩格也特殊。全詩八句,每聯皆對,卻使人不覺。“盜賊”與“誅求”對,。“浮生”與異俗”對,“困”與“貧”對,彷彿形成兩種對抗力量,使人觸目驚心。中間二聯把空樹無人景狀,寫得真實極了。末聯遠山回首,戰地黃塵,亦對得工整。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爲“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爲“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爲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