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左傳》簡介

《左傳》不僅是一部傑出的編年史著作,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著作。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左傳》簡介,歡迎閱讀。

《左傳》簡介

《春秋》是我國現存第一部編年體的史書。“春秋”本來是春秋時代各國史書的通稱,那時不少諸侯國都有自己按年代記錄下的國史。到戰國末年,各國史書先後失傳,只有魯國的《春秋》傳了下來。它雖然用了魯國的紀年,卻記錄了各國的事,實際上是一部通史。《春秋》的作者是魯國曆代的史官,後來經過孔子編輯、修訂。它的記事年代上起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爲止,一共二百四十二年。它的取材範圍包括了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舊聞。後來,儒家學者把《春秋》尊爲“經”,列入“五經”當中,稱爲《春秋經》。流傳到現在的《春秋》有三種,即《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漢代學者認爲它們都是講解《春秋》的著作。這三傳的內容大體相同,最主要的差異是《左傳》用秦以前的古文寫成;公羊傳》和《穀梁傳》則用漢代的今文寫成,《公羊》和《谷規兩傳記事只到魯哀公十四年,《左傳》則到魯哀公十六年;《公羊傳》和〈穀梁傳》在魯襄公二十一年(前552)記了“孔子生”,而《左傳》中卻沒有。

在講解《春秋》的三傳中,《左傳》被認爲較重要,也有學者認爲它是一部與《春秋》有關的、相對獨立的史書。《左傳》原名爲《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左傳》全書約十八萬字,按照魯國從隱公到哀公一共十二個國君的順序,記載了春秋時代二百五十四年間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實,內容涉及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作者在記述史實的同時,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觀點。理想和情感態度,記事寫人具有相當的藝術性,運用了不少巧妙的文學手法,兒其是寫戰爭和外交辭令,成爲全書中最爲精彩的部分。因此,《左傳》不僅是一部傑出的編年史著作,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著作。

有關《左傳》的作者,至今仍然沒有一致的看法。唐代以前,人們大多相信作者是與孔子同時的魯國史官左丘明。但是這一稅法存在很多矛盾,唐以後不斷有人提出懷疑,有人認爲作者是一位不知名的史學家,也有人認爲作者不止一人。不過,大多數人認爲,《左傳》的編定成書是在戰國初年。西晉的杜預將本來分開的《春秋》和《左傳》編在一起,加上前人的註釋,稱爲〈春秋經傳集解》。唐代的孔穎達爲杜預注作廠疏並附上陸德明的《左傳音義》,稱爲《春秋左傳正義》。今大我們在清人阮元的《十三經注疏》中看到的,就是這個本子。《左傳》在唐代被‘官方列人‘十二經”,在宋代列人“十三經”,一直流傳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