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江山殘照。

落落舒清眺。

漳壑風來號萬窮。

盡入長鬆悲嘯。

井蛙瀚海雲濤。

醯雞日遠天高。

醉眼千峯頂上,世間多少秋毫。

譯文

放眼遠望,江山映一抹殘陽。分明莽莽蒼蒼。深澗幽壑風來,萬千孔穴嗚嗚作響,匯入松濤聲悲壯。

如井蛙面臨大海雲濤觀賞,似醯雞看到了日遠天長。在這千峯頂上,醉眼朦朧微張;見世間多少事務,原來不過與秋毫相當。

註釋

詞作於金亡後二年(1236),時作者與友人遊泰山。太山,即泰山。

井蛙:作者謙稱。井底之蛙,由於受的狹小環境的侷限,不知道有個大海,因此也不可能去談論大海。

醯雞:醋甕中一種小蟲(即蠛蠓)甕子有蓋蓋着,不見天日;一旦揭去蓋子,它就見到天了,爲詞人謙稱。

賞析:

蒙古滅金之後,元好問感慨故國淪亡,不願爲官。公元1236年3月,他與一位友人赴泰安旅行,在三十天的行程中,他遊覽了東嶽泰山並寫下了《清平樂》等詞。在詞中,元問好表示了他對自然美景的讚歎和時世事得失的閒淡心情。

詞一開篇,便展現了一派蒼莽景象。夕陽的餘暉照遍了眼前的山巒河流,詞人在泰山上極目遠望,四周景物歷歷在目。此句全從杜甫《次容靈岸》詩中的“落落展清眺”一句來,概括了能見到的總印象,給人以開闊而清的視覺感受。接下來另起一筆,從視覺範圍轉入對聽覺形象的描寫,以盛聲來表現虎山的壯偉氣勢。作者借用《莊子·齊物論》中描繪的“作則萬竅怒號”。來形容峽谷間山風吹來,大小洞穴齊聲作響的動態美。下句進一步加強風聲效果,風入松林,林間響起陣陣悲壯的呼嘯聲。兩句一從山谷中寫風,一從松林間寫風。風不可見,借物可知,一“號”一“嘯”,表現生動。“悲”字又具有詞人的主觀色彩,同時開啓後片的抒情。

泰山以其高聳特立,視野開闊,歷來爲登臨的人們的讚歎。詞人登泰山而縱覽,白比於井蛙見到了大海上的雲的波濤,醯雞見到了遙遠處的太陽、高高的天,大開了眼界。“井蛙”出於《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讀者,拘於虛也。”井底之蛙,由於受的狹小環境的侷限,不知道有個大海,因此也不可能去談論大海。“醯雞”也典出《莊子》的《田子方》篇中。醯雞是醋甕中的蠛蠓,一種小蟲,甕子有蓋蓋着,不見天日;一旦揭去蓋子,它就見到天了。詞人登上泰山,也有這種感受。下句“醉眼千峯頂上”,就寫出瞭如同井蛙脂海,醯雞見天的所達到的那種境界。當身之所處,眼之所見,心之所感,泊於筆端,於是便有”世間多少秋豪”的頓悟之句。這一句是反用《莊子·齊物論》“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爲小”的部意。莊子主張萬物齊一,不是從形式上看待事物的大小。秋天野獸新生的毫毛本小,而百安其爲小;泰山本大,而百得其爲大,因而大非大,小非小,甚至小即是大,大即是小了。詞人借用此句,本意是要說,世上的種種情事也不過如秋毫一般渺小,包括功名得失、人事悲歡等。詞人此刻正當故國淪亡之時,心情悲傷、慘淡。“世間多少秋毫”一句,實是以曠達掩其苦悶,與上片末句“長鬆悲嘯”意境相同。

全詞短短八句,四處化用《莊子》中的語句,卻不向老莊思想中討生活,中間也並非枯燥說理,而是以形象語抒情懷,風格清腳沉鬱,顯得自然而精煉。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2

東風依舊,著意隋堤柳。搓得鵝兒黃欲就,天氣清明時候。

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雲魂。斷送一生憔悴,能消幾個黃昏!

古詩簡介

《清平樂·東風依舊》是宋代詞人劉弇的詞作,這首詞是作者京任職期間爲感愛妾之逝而作,爲悼亡詞。全詞以感情爲紐帶,把舊時與此時的情景綰合一起,對愛妾寄予了深摯的悼念。

翻譯

和煦的東風,依舊像往年多情地吹拂着隋堤的楊柳。搓揉得柳條兒長出鵝黃的嫩葉,在清和明麗的天氣裏勾纏撕扭。

去年曾到京都青門遊春,今晚卻不見朝雲暮雨,落得喪魄失魂。如果想要折磨人,想讓他一生都憔悴傷心,也不需要別的什麼,只用幾個這樣寂寞難耐的黃昏。

註釋

①東風:趙令畤作詞爲“春風”。

②著(zhuó)意:有意於,用心於。

③隋堤柳:隋煬帝大業元年(605)重浚汴河,開通濟渠,沿渠築堤植柳。至宋代,近汴京一段多爲送別之地。

④鵝兒黃:幼鵝毛色黃嫩,故以喻嬌嫩淡黃之物色。

⑤紫陌:舊指京師道路。

創作背景

詞人在京任職期間,愛妾不幸去世。詞人因此作了此詞,以哀悼愛妾。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在京任職期間爲感愛妾之逝而作,爲悼亡詞。

全詞以感情爲紐帶,把舊時與今時的情景綰合在一起,對愛妾寄予了深摯的悼念。

起首二句寫春風輕拂垂柳,語言很通俗,意思也很簡單,但卻層折多變,富於婉約特色。句中的隋堤,指汴河一帶的河堤。相傳隋煬帝時開運河,自洛陽至揚州,沿堤廣植楊柳。初春時節,和煦的東風輕拂隋堤上的楊柳,給人以親切溫柔之感。而“著意”二字,更把東風擬人化。言外之意彷彿是說,自然界的東風對楊柳尚如此多情,而現實生活中的詞人卻如此孤單,再也得不到親人的憐愛。詞中寫的是物態,蘊含的乃是人情。這裏特別引人注意的是“依舊”二字,也就是說去年今日,正是東風駘蕩、楊柳婀娜的時節,他和愛妾曾在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春光 。可是今日重來,東風依舊,人事全非,怎不讓人心傷。第三句蟬聯首二句。東風對楊柳的“著意”,主要體現在一個“搓”字上。此字以俗爲雅,說東風輕拂楊柳,給人以輕輕搓揉、撫摩之感。在東風搓揉之下,柳枝上遂呈現出“鵝兒黃”的顏色。鵝兒黃,指柳色的嫩黃。楊柳初綻的嫩葉,宛如雛鵝的羽絨 ,而這惹人喜愛的顏色,竟是東風搓出來的,真是奇絕之筆。“天氣清明時候”總括前文,在寫景中蘊含一股淡淡的哀愁。

過片對仗工整,詞意對比鮮明。“去年紫陌青門”,與上片“東風依舊”相映射,是回憶從前在郊外與愛姬共同遊賞之樂。紫陌,指京城的道路,如唐人賈至《早朝大明宮》詩云 :“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青門,漢時長安灞城門之別名,此處借指汴京城門。“雨魄雲魂”,語本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以之形容愛妾死亡之後,魂魄飄蕩,有如朝雲暮雨,非常恰切。詞筆至此,悼念愛妾的主題便趨於明朗化。結尾二句,悲哀的抒發,至於極點。

“斷送一生憔悴 ”,意即逗引得詞人一生憔悴。是春風在多情地撫弄楊柳,是清明時候的惱人天氣,是愛妾業已消逝的雨魄雲魂是這許多撩人愁緒的往事,觸目驚心的現實 ,逗引得他黯然神傷而導致一生憔悴。

尤其在黃昏時刻,煙靄迷茫 ,景色慘淡,“能消幾個黃昏”在失去愛妾的詞人看來,彷彿來到一個催人淚下的境界 。明人沈際飛評曰:“‘能消幾個黃昏’,恆語之有情者。‘能’字更吃緊。”(《草堂詩餘正集》卷一)確實,著一“能”字,則加強了感情的深度,更富於感染力量。

這首詞雖悼愛妾,非念正室,但其中沉痛哀傷之情 ,似不下於東坡的悼妻名作《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如近人俞陛雲所評,“撫今追昔,人之常情。此詞結末二句,何沉痛乃爾!”(《宋詞選釋》)。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3

清平樂·春歸何處

春歸何處?

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

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

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

因風飛過薔薇。

古詩簡介

《清平樂·春歸何處》,北宋詞,作者黃庭堅。此詞爲惜春之作。詞中以清新細膩的語言,表現了詞人對美好春光的珍惜與熱愛,抒寫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着和追求。

翻譯/譯文

春天回到何處?留下一派清靜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若是有人知道春天歸去之處,叫它仍舊回來與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無影無蹤,什麼人會知,除非你問一問黃鸝。它的叫聲十分婉轉,但無人能夠理解,只有任憑輕風飄過薔薇。

賞析/鑑賞

情感

此爲惜春之作。詞中以清新細膩的語言,表現了詞人對美好春光的珍惜與熱愛,抒寫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着和追求。

修辭

(1)擬人(或比擬);

(2)將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處,喚其歸來同住,最終難見其蹤影,將自然季節描寫得生動活潑,寄託了詞人對春天的喜愛和對“無法與春住”的無奈,妙趣橫生。

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徵。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像失去了親人似的。這樣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此詞高妙處,於它用曲筆渲染,跌宕起伏,饒有變化。故先是一轉,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喚她回來,與她同住。這種奇想,表現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着和追求。

下片再轉。詞人從幻想中回到現實世界裏來,察覺到無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喚回來。但詞人仍存一線希望,希望黃鸝能知道春天的蹤跡。這樣,詞人又跌入幻覺的藝術境界裏去了。

末兩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轉的啼聲,打破了周圍的寂靜。但詞人從中仍得不到解答,心頭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見黃鸝趁着風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才終於清醒地意識到:春天確乎是回不來了。

此詞爲表現惜春、戀春情懷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語的質樸語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詞的構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後,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這番妙趣橫生的抒寫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斷崖修竹。

竹裏藏冰玉。

路繞清溪三百曲。

香滿黃昏雪屋。

行人繫馬疏籬。

折殘猶有高枝。

留得東風數點,只緣嬌懶春遲。

譯文

斷崖上挺立着修長的翠竹,竹叢中盛開着冰清玉潔的梅花。繞過曲曲彎彎的清流長溪,黃昏中蓋滿白雪的小屋裏香氣飄灑。

過路人折梅在疏籬邊繫馬,梅雖殘仍然有高枝挺拔。高枝上留下了寒梅數點,是因爲嬌懶的春天還未到這山崖。

註釋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爲宋詞常用詞牌。檢校:覈查。山園:稼軒帶湖居第,乃建於信州附郭靈山門之外者,洪邁《稼軒記》有“東岡西阜,北墅南麓”等語,稼軒因亦自稱山園。

修竹:高高的竹子。

冰玉:如冰似玉,指梅花。

路轉句:蘇軾《梅花二首》:“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

雪屋:稼軒新居內一處宅院的名稱。

行人:過路之人。

嬌嫩春遲:春天嬌懶而來遲。

賞析: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歲的辛棄疾,由江西安撫使改任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但隨即又因臺臣王藺的彈劾,被免掉了職務,作者不得不回到在上饒靈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帶湖新居過退隱的生活。這首詠梅詞即作於閒居帶湖期間。

此詞主要描繪了山園裏梅花生長環境與風韻。起筆謂梅花長在斷崖峭壁間,與修竹爲伍,有冰清玉潔的資質。以下一路觀賞,由山麓而家園,由白晝而黃昏,幽香滿園,點出山園之梅。過片二句的籬邊梅殘,是鋪墊之筆,旨在推出高枝之梅。結末二句謂高枝數點,臨風搖曳,風姿翩翩,其所以遲遲不落,挺立枝頭,只是因爲春天嬌懶未到。全篇精妙之處正在於此,形神兼備,虛實相間,寫活了梅花喚春報春的特有風神。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清平樂·蕙心堪怨

宋代: 晏幾道

蕙心堪怨,也逐春風轉。丹杏牆東當日見,幽會綠窗題遍。

眼中前事分明,可憐如夢難憑。都把舊時薄倖,只消今日無情。

譯文:

蕙心堪怨,也逐春風轉。丹杏牆東當日見,幽會綠窗題遍。

她純潔的心承受着怨恨情緒,隨着流轉的春風而改變。想到見面當日,她在妝牆東邊,倚着紅杏。此後,二人頻頻幽會,在綠窗上題滿了新詞。

眼中前事分明,可憐如夢難憑。都把舊時薄倖,只消今日無情。

此前相愛的事清清楚楚呈現眼前,可惜都像夢境一樣難以憑證。細數舊時我有過的薄情行爲,剛好和她如今的無情相抵消。

註釋:

蕙(huì)心堪怨,也逐春風轉。丹杏牆東當日見,幽會綠窗題遍。

清平樂:詞牌名,雙調,正體爲平仄韻轉換格,四十六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四仄韻;下片四句二十四字,三平韻。蕙心:女子的心意,猶“芳心”,比喻女子心地純潔,性情高雅。蕙,即蕙蘭,一種香草,花氣芳香。

眼中前事分明,可憐如夢難憑。都把舊時薄倖,只消今日無情。

分明:明明白白地。憑:憑藉,依據,相信。薄倖:薄情,無情。幸,寵愛。只消:只抵。

賞析:

此詞上片着重回憶過去詞人與戀人兩人的交往;下片着重抒情,以假想的“舊時薄倖”和確實存在的“今日無情”相對比來突顯詞人的痛心。全詞巧妙運用虛字,用追憶之筆淋漓盡致地反襯出詞人的自責無奈,意切而情真。

此詞上片着重回憶過去詞人與戀人二人的交往。首二句“蕙心堪怨,也逐春風轉”開門見山寫“怨”,閨婦的蕙心承當着怨恨情緒,隨着流轉的春風而改變。歇拍“丹杏牆東當日見,幽會綠窗題遍”二句以幽會爲典型,寫兩人情深:當時,紅杏牆東,繼而相見,繼而相約幽會,綠窗之中,處處題寫下歡愉蹤跡。

下片着重抒情。過片“眼中前事分明,可憐如夢難憑”二句寫二人相愛的前事清清楚楚呈現眼前,可惜都像夢境一樣,難以叫人相信爲實。結拍“都把舊時薄倖,只消今日無情”二句寫詞人細數舊時有過的薄倖行爲,剛好和她如今的無情相抵消。其中,“都把”、“只消”,虛字運用入妙;“舊時薄倖”是假想的而“無情”卻是實在的,相比之下,詞人的痛心愈加突顯。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6

清平樂·黃金殿裏

宋代王觀

黃金殿裏,燭影雙龍戲。勸得官家真個醉,進酒猶呼萬歲。

折旋舞徹《伊州》。君恩與整搔頭。一夜御前宣住,六宮多少人愁。

譯文

金鑾殿上燈光如晝,在影影綽綽的燈影之中,皇帝正在與一位嬪妃相戲。皇帝被勸酒至醉態已顯,進酒的人口中還在高喊着“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位嬪妃又跳起了《伊州》旋舞,皇帝看得心花怒放,親自爲她重整頭上斜斜欲墜的玉簪。皇帝被這位嬪妃哄得高興了,宣其前往侍寢,而今夜此妃得幸侍君,六宮之中將有多少嬪妃會因失寵而愴然淚下。

註釋

清平樂:詞牌名,此調正體雙調八句四十六字,上片四仄韻,下片三平韻。

黃金殿:指華麗的宮殿,這裏指後宮宮殿。

官家:封建時代對皇帝的一種稱呼。

《伊州》:樂曲名,載唐崔令欽所著《教坊記》“大麴名”表中。

搔頭:首飾,即簪的別名。

御:古代對帝王所作所爲及其所用物的敬稱,如御旨、御駕等。宣住:即宣詔留宿的意思。

六宮:本指古代皇后的寢宮,也指皇后,後來泛指皇后妃嬪或其住處。

賞析

詞人通過對帝王歡娛享樂生活的描寫,揭露了封建帝王生活的種種醜態,將籠罩在帝王身上的世之尊崇的光環打翻在地,將其醜惡庸俗的嘴臉暴露無遺。

上片描寫皇帝與嬪妃宴樂的情景。起首的“黃金殿裏,燭影雙龍戲”兩句,寫金鑾殿上燈光如晝,在影影綽綽的燈影之中,皇帝正在與一位嬪妃相戲。此二句用法巧妙,詞人不去正面描寫皇帝與嬪妃的狎暱狀態,而是通過對宮殿裏燈火輝煌的場景的描寫,借說燭影下有“雙龍”相戲來表現皇帝的淫佚。接下來的“勸得官家真個醉,進酒猶呼萬歲”兩句,寫這位嬪妃極力地向皇帝勸酒,皇帝醉態已顯,進酒的人口中還在高喊着“萬歲,萬歲,萬萬歲”。由此可見,此處的“官家”是對皇帝的俗稱。 “真個醉”三字,表明皇帝真的有了醉意,其中也暗示着皇帝對這位風流嬌美的嬪妃的癡迷,隱約流露出詞人對皇帝沉迷於酒色的嘲諷。

下片續寫宴飲的歡娛。“折旋舞徹《伊州》。君恩與整搔頭”兩句,寫這位嬪妃又跳起了《伊州》旋舞,皇帝看得心花怒放,親自爲她重整頭上斜斜欲墜的玉簪,對此妃的憐愛之情可見一斑。這位妃子勸君醉飲之後又獻舞,可見其獻媚邀寵功力之高深。結拍的“一夜御前宣住,六宮多少人愁”二句,寫皇帝被這位嬪妃哄得高興了,宣其前往侍寢,而今夜此妃得幸侍君,六宮之中將有多少嬪妃會因失寵而愴然淚下。詞人在此處筆鋒一轉,宕開一筆,開始爲數千深鎖宮中的女子的不幸命運而哀嘆,既哀其羨慕這位嬪妃得幸侍君,又爲她們年華虛度而嘆惜不已。

這首詞語氣詼諧,充滿了對封建帝王昏庸淫佚生活的嘲諷。

創作背景

據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記載:“王觀學士嘗應制撰《清平樂》詞,……高太后以爲媒瀆神宗,翌日罷職,世遂有‘逐客’之號。”可見此詞是王觀做學士時奉皇帝之命所寫的一首“應制”詞。該詞在陸游《耆舊續聞》記載是王仲甫所作,當另有所據,可做一說。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7

清平樂·雲垂平野 宋朝 王安石

雲垂平野。掩映竹籬茅舍。闃寂幽居實瀟灑。是處綠嬌紅冶。

丈夫運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張。若有一卮芳酒,逍遙自在無妨。

《清平樂·雲垂平野》寫隱逸生活。亦是集句體,當系晚年所成。片寫幽居景物。下片換寫幽居者生活觀念與情趣。上景下情,前後相映。

《清平樂·雲垂平野》註釋

⑴雲垂平野:語本杜甫《旅夜書懷》:“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⑵“掩映”句:句出北宋張升《離亭燕》:“蓼岸荻花洲,掩映竹籬茆舍。”茆:同茅。又,唐人相斯《山行(一作山中作)》:“蒸茗氣從茆捨出,繰絲聲隔竹籬聞。”

⑶闃寂:寂靜。《易·豐》:“窺其戶,闃其無人。”幽居:幽隱的居所。多指隱士之居。

⑷冶:豔冶。

⑸“堂堂”句:句出北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丈夫運用堂堂,逍遙自在無妨。”運用:運思用計。堂堂:光明正大。

⑹五角六張:句出唐人鄭綮《開天傳信記》載劉朝霞獻玄宗《駕幸溫泉賦》“今日是千年一遇,叩頭莫五角六張。”角、張:星宿名。五角六張:形容七顛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順利。

⑺卮:一種酒器。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8

清平樂·青陵蝶夢

青陵蝶夢,倒掛憐麼鳳。退粉收香情一種,棲傍玉釵偷共。

愔愔鏡閣飛蛾,誰傳錦字秋河?蓮子依然隱霧,菱花暗惜橫波。

古詩簡介

清代納蘭性德所做的詞。此篇典麗深婉,詞中運用數典,曲折而深致地表達了對亡妻的懷念。很有清真詞的風調。

翻譯/譯文

這是容若的一首《清平樂》向來都被誤注,關鍵就在“退粉收香情一種”這句上,“收香”常被註釋爲收香鳥,是一種小鳥的名字。“退粉”是一個動賓結構,那麼按照文言體例,“收香”就不可能是鳥名,而也得是相應的一個動賓結構……。考據過程有些繁瑣,這裏只說結論:“退粉”是蝴蝶交尾之後的動作,“收香”則是麝發情之後的動作,這兩個意象的結合,暗示出來的就是牀笫之歡,這是一種含蓄得近乎隱祕的表達手法。至於詞中這位女子的真實身份,我們恐怕永遠也不得而知了。那又如何呢?

註釋

①青陵二句:青陵蝶夢。晉幹寶《搜神記》:“大夫韓憑取妻美,宋康王奪之,憑怨王,自殺,妻腐其衣,與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攬之,着手化爲蝶。”後以此典喻與妻子別離。麼鳳。鸚鵡之一種。身體小巧,毛黃綠色,今俗稱虎皮鸚哥。蘇軾《西江月》:“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自注雲:“惠州梅花上珍禽曰倒掛子,似綠毛鳳而小。”此二句意謂與愛妻離別了,而那可愛的鸚鵡仍在架上。

②退粉二句:意謂妻子雖已逝去,與她的情義卻未消失,但如今也只有她的遺物和我相伴了。玉釵:原指玉製的釵頭、此處借指美麗的女子。

③愔愔(yīn)二句:愔愔,悄寂貌、幽深貌。 鏡閣,女子的住室。 錦字,書信。參見《清平樂》(塞鴻去矣)注②。 秋河,銀河。此二句意謂閣中寂寂,只有飛蛾相伴.還有準再寄來書信呢?

④蓮子二句:意謂當初你憐愛我態存高遠,待時而起的深意依然記得,可現在我只有對鏡暗自傷情,又彷彿看到了你那一雙美麗動人的眼睛。 蓮子,即憐子。隱霧:謂隱遁。猶“隱豹”。參見《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注③ 菱花,指鏡子。 橫波,有神采的雙眼。參見《秋水·聽雨》注⑦

賞析/鑑賞

此篇典麗深婉,詞中運用數典,這首詞單看第一句,似有悼亡之意味,但2~4句隱有男女牀笫之歡的意思,顯然不可解釋爲簡單的悼亡之作。下闋又提到了鏡閣飛蛾,意謂女主人公的孤獨,那麼我們不難想象,這種孤獨正是由於兩個的人分別而產生的。納蘭是侍衛,當差值夜甚至是隨駕出巡應該是少不了的,那麼分別的“機會”

應該是很經常的,由此而引起了情思似乎說得過去。“蓮子依然隱霧,菱花暗惜橫波”,隱霧即隱遁,橫波是比喻女子的眼眸流動的`樣子,蓮子即憐子,菱花指鏡子。真情自然流露了。(以上均爲個人淺見,請勿引爲憑據)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9

清平樂·留人不住

朝代:宋代

作者:晏幾道

原文: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譯文:

留人留不住,情人在醉中解纜隨着蘭舟遠去。一隻船槳劃出碧波漫漫春江路,霎時過盡黃鶯啼叫處。渡口上楊柳青青,枝枝葉葉是離情。此地別後書信不要再寄,畫樓歡情已化作殘雲斷雨,一場春夢,了封鎖痕跡,都是虛幻無憑。

註釋:

留人不住二句:鄭文寶《柳枝詞》:“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此處翻用其意。蘭舟:木蘭舟,以木蘭樹所造之船。此處泛指船隻。

渡頭楊柳二句:劉禹錫《楊柳詞》:“長安陌上無窮柳,唯有垂楊管別離。”此處化用其意。錦書:書信的美稱。前秦蘇若蘭織錦爲字成迴文詩,寄給丈夫竇滔。後世泛稱情書爲錦書。雲雨:隱喻男女交合之歡。

賞析:

本詞寫一女子挽留不住情人的怨恨,如一特寫鏡頭,刻畫出一位女子多情善感的美好形象。這首詞在技巧上運用了很多對比方法:一個苦苦挽留,一個“醉解蘭舟”;一個“一棹碧濤”、曉鶯輕啼,一個獨立津渡,滿懷離情;一個意淺,一個情深。讓人一目瞭然。在結構上,亦是先含情脈脈,後決絕斷念。結尾二句雖似負氣怨恨,但正因爲愛得執著,纔會有如此煩惱,所以更能反襯出詞人的一片癡情。寫一位妓女與情人的依依惜別之情。詞用白描手法寫出二人有春晨渡口分手時的種種情態。結尾處決絕之語,更道出了她心中的幽怨和不忍割捨之意。此後錦書體寄,畫樓雲雨無憑。“此後”二句抒發怨愛交集的負氣之言:“錦書休寄”拒其信,“雲雨無憑”“斷其情,講提似乎很決絕,其實從前面的“留人”、“鶯啼”、“離情”已處處點染出她的眷戀難捨,而講此話是故作負氣的一種解脫的反語暗示:“休寄”,“無憑”的潛臺詞正是別忘畫樓歡愛。此詞刻畫細膩,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一個女子癡中含怨的微妙心理。詞人對女性怨愛交集的盾心理揣摩得極爲細膩。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櫻桃花底。相見頹雲髻。的的銀釭限意。消得和衣濃睡。

當時草草西窗。都成別後思量。料得天涯異日,應思今夜淒涼。

翻譯

那時在櫻桃花下相見,她低垂着頭,如雲般的髮髻也傾側了。在閃爍的銀燈下,懷着無限的情意,如今卻要忍受和衣而睡的寂寞。

分離時我們在西窗下匆匆歡聚的時光。如今都成了別後的相思。你我各在天涯一方,何日才能相見,今晚想到這裏內心更感淒涼。

註釋

頹雲髻:如雲的髮髻低垂下來。頹,下垂。

的的:鮮明顯著貌。

銀釭:銀白色燈盞。

消得:謂怎禁得起。

和衣濃睡:不脫衣而沉睡。

草草:匆忙倉促或草率。

思量:想念,相思。

料得:也有稿作“遮莫”二字,大約之意。

應思:也有稿作“轉思”二字,更思之意。

創作背景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王國維離家去蘇州任教,與自己的妻子莫氏離多聚少,抱着對家人和夫人的相思王國維填寫了此詞。

賞析

這首詞雖然很短,但卻貫串了好幾個不同的時空。“櫻桃花底,相見頹雲髻”在時間順序上是最早的過去,是回憶與那個女子相見時的情景。“櫻桃花底”是以環境的美麗襯托人物;“頹雲髻”是形容那個女子因羞澀靦腆而低下頭來的樣子。人與花互相襯托,那女子的美麗多情可想而知。“的的銀釭無限意,消得和衣濃睡”是離別後的現在。“的的”,形容燈光在昏暗的房間裏明亮顯眼的樣子。“無限意”既是燈對人的情意,也是我對那個女子的情意,因爲我也在爲相思而痛苦,那痛苦無異於燈油的自我煎熬。“消得”帶起一個問句,意思是“怎禁得起”;“和衣濃睡”是說自己孤獨無聊。

“當時草草西窗”,是對過去和那女子相處的回憶。西窗之下與相知之人剪燈共語,何等安靜,何等溫馨,何等從容,而王國維卻冠以“草草”的狀語。“草草”是匆忙倉促,亦有草率的意思,因此這裏就含有一種悔恨之意:當時苦知有現在的離別,就一定會加倍珍惜那短暫的相聚,可惜當時自己卻把這種相聚視爲很平常的事情,隨隨便便就把那段時間打發過去了。

“料得天涯異日,應思今夜淒涼”是遙想今後。既然說“天涯異日”,可見現在雖已和那人離別,但還沒有身在天涯。這兩句說明,不但今日與那個女子相聚無望,而且今後更是無望,因爲今後自己還要漂泊到比現在更遠的天涯海角,與情意卻只能越來越深,所以到那時候,今夜這種孤燈下的相思也將成爲難忘的場景,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裏。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1

水天清話,院靜人銷夏。蠟炬風搖簾不下,竹影半牆如畫。

醉來扶上桃笙,熟羅扇子涼輕。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

古詩簡介

《清平樂·池上納涼》是清代詞人項鴻祚所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描寫的是夏日的夜晚,詞人在庭院荷塘邊乘涼消暑的閒適場景。上片寫夜的寧靜清幽。下片刻畫乘涼時的心情。夏末納涼,臨水扶醉,聽荷塘一陣雨過,想到過了今夜,這聲音即將變做秋聲。自是詞人體物感時情懷,然於閒適中亦微含愁意。詞人善於以傳神之筆,抓住剎那間的愁情,描繪出如畫的境界。語言風格清新自然、爽朗工緻。

翻譯/譯文

水天一色一片清靜涼爽氣息,庭院中靜悄悄的人們都在納涼消夏。門簾高卷清風搖動着室內的蠟燭,竹影婆娑映照牆上就像一幅美麗的寫竹圖畫。

醉後躺臥桃笙竹製成的竹簟上,輕羅紈扇微微煽動涼氣徐發。荷塘裏驟雨一下子就過去了,明天一定會是秋風蕭殺。

註釋

①清平樂(yuè):詞牌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兩個樂調命名。雙調四十六字,八句,上片四仄韻,下片三平韻。

②清話:清新美好的意思。

③銷夏:消除暑氣,即納涼。銷一作“消”。

④蠟炬:蠟燭。

⑤桃笙:竹簟。據陳鼎《竹譜》載,四川閬中產桃笙竹,節高皮軟,製成竹蓆,暑月寢之無汗,故人呼竹簟爲桃笙。

⑥熟羅:絲織物輕軟而有疏孔的叫羅。織羅的絲或練或不練,故有熟羅、生羅之別。

⑦一霎:一會兒。

創作背景

這首詞創作於清宣宗道光初年(1821年)。項鴻祚自幼天資聰援,善於著文。他填詞很講究音律,雖內容大都是傷春悲秋之作,然卻以古豔哀怨的詞風著稱於世,在寫作技巧上也有很多可取之處。這首詞作是詞人借描寫夏夜在庭院納涼的情景,抒發出幾分對人生的哀怨。

賞析/鑑賞

詞的上片,勾勒出一幅夏夜寧靜清幽的畫面。“水天清話,院靜人銷夏”二句,勾畫出一幅夏夜寧靜、清幽的畫面。描寫池水、夜空一片清澄,庭院悄然無聲,只有詞人在池畔乘涼。“蠟炬風搖簾不下,竹影半牆如畫”,是寫在庭院乘涼的詞人所看到的室內的情景。根據下片詞首句“醉來”二字判斷,詞人此時是在以酒銷夏,邊飲酒邊觀賞院中的景色,夜風吹來,室內的蠟燭光炬被風吹得搖晃不定,門簾也隨風搖動;室外,月光將竹林映照在牆壁上,竹影依風搖曳,發出輕微的聲響。在這裏,詞人是以動寫靜,那被風吹動的燭光,飄乎不定的門簾和那半牆如畫的竹影,更顯出夏夜的寧靜,雖不一字月,卻使人感到明月朗照。瞑目遐思。一幅清新優美的夏夜圖便可在眼前浮現。

詞的下片着意描寫詞人乘涼時的心情。“醉來扶上桃笙,熟羅扇子涼輕”二句,是寫人的動作。詞人醉酒後扶牆走到牀邊,躺在竹蓆上,手執熟羅扇,輕輕的扇風雖使人略感清涼,但卻難解詞人的醉意,在朦朧的醉意中,詞人由涼爽的夏夜,忽然想到了秋天的景色。“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眼前池塘正是蓮葉碧青,荷花爭奇之時,然而瞬間雨過,一夜間便花凋葉殘,明朝醒來,庭院裏便是一片秋聲。最後兩句着似寫景,實則是借寫醉意中的幻覺,寄託詞人自己對人生的感慨。

全詞勾勒出一幅常見的池邊消夏圖,傳遞了一種閒適、安逸、祥和的氣息。水天清話,夜深入靜,是小令的基調,但不時有風中燭曳、牆上竹動、席上人晃、手中扇搖、水中波興,來打破這種靜謐。以動襯靜,對比分明。項鴻祚曾自言“幼有愁癖”,容易觸景生情,任何景物都能勾起他的憂情苦緒。這首詞就是詞人以傳神的筆墨,抓住剎那間的愁情描繪出的如畫的境界。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2

清平樂·煙輕雨小

輕煙雨小,望裏青難了。一縷斷虹垂樹杪,又是亂山殘照。

憑高目斷征途,暮雲千里平蕪。日夜河流東下,錦書應託雙魚。

翻譯

輕煙細雨,放眼望去,青色連綿不絕,沒有盡頭。一縷彩虹掛在樹梢,殘陽夕照,層巒疊嶂。

登臨高處,我望斷遠行的路途。草木叢生的平曠原野上,暮雲千里。河流日夜東流,我應把書信託付給雙魚帶到她的身邊。

註釋

清平樂:詞牌名,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斷虹:一段彩虹,殘虹。

樹杪:樹梢。

殘照:落日的光輝,夕照。

平蕪:草木叢生的平曠原野。

雙魚:亦稱“雙鯉”,一底一蓋,把書信夾在裏面的魚形木板,常指代書信。

賞析

納蘭自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受命爲三等侍衛以來,多次奉駕伴遊塞外,所以經常與愛妻分離。多愁善感的他怎耐這等分多聚少,這首詞就是他作於塞上,抒發相思的離怨別苦。

“煙輕雨小,望裏青難了。”古代文人要寫離別之情,總是會將情景設置在煙雨迷濛、柳條拂面之中。納蘭這首詞也不例外。煙雨濛濛中,放眼望去,滿目青色,無邊無際。好像詞人此刻的心情,充滿迷濛。

雖然從這首詞的字裏行間可以推斷出這是寫離別之情的。但至於納蘭是爲誰寫的離別詞,就不得而知了。從詞句判斷,應該是納蘭的友人。友人離別,站於迷濛的細雨中,看着友人離去的方向,最終望不到友人的身影,想着友人此時應該走到何處。

一縷斷虹垂樹杪,又是亂山殘照。”上片之見是時間的一個順延,雨停之後,天邊現出彩虹,在遠處亂石上,夕陽殘照,彩虹掛在樹梢上。

儘管這首詞並非納蘭的佳作,但依然可以從中看出納蘭寫詞的風格。納蘭將每種景緻都極致化,令自己的詞成爲一種藝術。這首《清平樂》的下片依然寫景,但更多則是抒情。

“憑高目斷征途,暮雲千里平蕪。”登高望遠,方能心胸開闊。納蘭這句詞有着與自己以往詞裏沒有的豪氣干雲。男兒氣概在此時表露無遺,登高望斷天涯路,前方征途漫漫,一眼看不到頭,但是在眼前,暮雲停駐,而云霞下面,則是千里的平原,草木叢生,猶如思念的荒地,長滿了雜草。

“日夜河流東下,錦書應託雙魚”從這句詞來看,似乎是要寫給遠方的愛妻,但從當時的情景來看,納蘭並未有牽掛着的女子。不過,不論這詞是因何而作,也是納蘭將一番思念之苦,化作錦書,託送給雙魚,希望後世都能看到。

該詞上片描寫詞人於塞上所見景色,下片依然寫景,但更多的是抒情。全詞不過是平淡乏味,但也可以表達出詞人對自己妻子的懷念之情。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原文:

清平樂·煙輕雨小

煙輕雨小。

紫陌香塵少。

謝客池塘生綠草。

一夜紅梅先老。

旋題羅帶新詩。

重尋楊柳佳期。

強半春寒去後,幾番花信來時。

譯文:

[1]紫陌:多稱京城的道路。香塵:芳香之塵。

[2]謝客:南朝宋謝靈運小字客兒,時人稱爲謝客。

[3]強半:過半。

[4]花信:春花開時,有風應期而來,稱花信或花信風。

註釋:

[1]紫陌:多稱京城的道路。香塵:芳香之塵。

[2]謝客:南朝宋謝靈運小字客兒,時人稱爲謝客。

[3]強半:過半。

[4]花信:春花開時,有風應期而來,稱花信或花信風。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惜別的詞。上片寫春光歸去匆匆,一夜細雨輕煙過後,池塘草綠,紅梅變老,春天也就過去了。下片寫離愁纏綿不斷,只有通過做詩題句以追懷相聚的美好時光。而當春寒去後,花信風輪番吹拂之時,那離別相思的愁緒更是難以排遣的。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4

清平樂·別來春半

李煜〔五代〕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柔腸斷 一作:愁腸斷)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譯文: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臺階下飄落的白梅花猶如雪片紛飛,將它拂去不知不覺又灑滿一身。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路途遙遠,有家難回。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註釋:

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別來春半:意思是,自分別以來,春天已過去一半,說明時光過得很快。柔腸:原指溫柔的心腸,此指綿軟情懷。砌(qì)下:臺階下。砌,臺階。落梅:指白梅花,開放較晚。拂了一身還滿:指把滿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滿身。雁來音信無憑:這句話是說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古代有憑藉雁足傳遞書信的故事。無憑:沒有憑證,指沒有書信。遙:遠。歸夢難成:指有家難回。恰如:《全唐詩》、《古今詞統》、《古今詩餘醉》等本中均作“卻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更行更遠還生:更行更遠,指行程越遠。更,越。還生,還是生得很多。還,仍然,還是。

鑑賞:

這首《清平樂》,表現生作者在惱人的春色闕,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上闕劈頭一個“別決字,領起全文,結出腸斷之由,發出懷人之音。“砌下決二句,承“觸目決二字而來。“砌下決即階下:“落梅如雪決,一片潔白。白梅爲梅花品種之一,花開較晚,故春已過半,猶有花俏。“如雪亂決,是說落梅之多。梅白如雪,盡爲冷色,畫面的冷寂,色調的愁慘,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傷、離情的悲涼麼?“亂決字尤語意雙關。此時思緒之亂決不亞於落梅之亂。“拂生一身還滿面決,亦以象徵手法表達自己掃不盡的離愁。梅花越落越多,而離愁亦拂去仍來。一筆兩到,於婉曲迴環闕見出情思。這兩句,詞人巧妙地將感時傷別的抽象之愁緒,與大自然融爲一體,寫成一個天真純情的藝術造型。花下久立戀戀不去,落梅如雪,一身潔白,是個深情的懷人形象,境界很高潔,拂生還滿,而又潔白如雪,十分純潔。《花間集》闕就難以找到這樣的詞境和格調。

下闋仍承“別來決二字,加倍寫出離愁。古人有雁足傳書的故事。“雁來音訊無憑決是說雁來生,信沒來;雁歸生,而人未歸。“路遙歸夢難成決,從對方難成歸夢說起,是深一層的寫法。極寫離人道途之遠,欲歸未能。信亦無,夢亦無,剩下的只有情天長恨生,於是逼出結尾二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決把懷人的情思比作遠連天邊的春草,正在不斷地繁衍滋生。“更行決、“更遠決、“還生決三外簡短的詞句,將復迭和層遞等修辭手法交織於一句,以春草的隨處生長比離恨的綿綿不盡,委婉,深沉,餘思不盡。“春草決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隨着它的“更行列遠決,向天涯之盡頭,拓開生人的春野和時空的距離。人走得愈遠,空間的距離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春野盡處那一片虛化生的,模糊生的空間。詞人的滿腔離愁別緒,也隨之化入生漫漫大氣,離情之深,無可言狀生。這種虛實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時空,促人深思聯想,與《虞美人》闕“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決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全詞以離愁別恨爲闕心,線索明晰而內蘊,上下兩片渾成一體而又層層遞進,感情的抒發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筆力透徹,尤其在喻象上獨到而別緻,使這首詞具備生不同凡品的藝術魅力。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柳邊飛鞚。

露溼征衣重。

宿鷺驚窺沙影動。

應有魚蝦入夢。

一川淡月疏星。

浣沙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譯文

驅馬從柳樹旁邊疾馳而過,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溼變重了。一隻白鷺棲宿在沙灘上,不時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窺視,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輕輕搖晃,準是在夢中見到魚蝦了吧!

夜深人靜,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月光下的浣紗女身姿嬌美。寧靜的村舍門前忽然響起孩子的哭聲,正在溪邊浣紗的母親立即起身往家趕,路上遇見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頭一笑,隨即背轉身匆匆離去。

註釋

清平樂:詞調乃兩片,前片四句字數號碼爲四五七六,後片則六六六六也。

鞚(kòng):馬籠頭,代指馬。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嬌美的身姿。

稚子:嬰兒、幼兒。

賞析:

博山在江西永耒縣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蒼翠的林谷,還有雨巖、博山寺等名勝古蹟,是一處絕佳的風景地。作者閒居上饒時,曾多次去此山遊覽,並寫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汜遊詞。這首描寫沿途夜景的《清平樂 》即是其中的一首。本詞的篇幅雖然很短,但是意境清新,語言淡樸,別有一番幽情奇趣,因此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上闋頭二句描寫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驅馬從柳樹旁邊疾馳而過,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溼變重了。這裏既表現出山道上柳密露濃,景色優美;也表現出行人心情舒暢,雖覺衣衫溼重,但遊興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寫在行經河灘旁邊時,看到的一幅饒有幽趣的畫面:一隻白鷺棲宿在沙灘上,不時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窺視,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輕輕搖晃,準是在夢中見到魚蝦了吧!看到宿鷺目眯影動,便斷定它正在做夢,又因鷺鳥以魚蝦爲食,進而斷定它夢見了魚蝦,雖是想象之辭,但又合情合理。詞人既能極細緻的觀察又能極深微的體會,因而寫的是如此生動、多趣。

下闋頭二句描寫在行經溪流附近的村莊時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詩意的畫面:夜深人靜,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輕的婦女在溪邊浣紗,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麗輕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詞人使用的語句極其簡淡,卻能把環境和人物寫得清雅秀潔,風韻悠然。

結尾二句又在前邊的畫面上繪出了新的情采:寧靜的村舍門前忽然響起孩子的哭聲,正在溪邊浣紗的母親立即起身往家趕,路上遇見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頭一笑,隨即背轉身匆匆離去,這真實而自然的描繪,不但給畫面增添了濃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動地表現了山村婦女淳樸溫良的心性和略帶幾分羞澀的天真。

總觀此詞,全篇都是寫景,無一句抒情,但又處處融情於景中,寄意言外。從描寫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對清新淡雅的自然風光的喜愛;從描寫浣紗婦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對淳厚朴實的民情風俗的讚賞。況周頤說 :“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 ,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爲高手”(《惠風詞話續編》卷一)。詞人正是這樣的高手。

在風景和人物的具體描寫上,此詞也具有動靜結合、形神兼備的妙處。柳密露濃原是靜景,但詞人卻借露溼征衣的動象來表現,比直寫其靜態美更覺真實多采。沙灘宿鷺亦在靜中,但詞人卻寫其睡中之動態,並寫其夢中之幻影,使讀者不僅可見其形動,而且可感其神動,因而別生奇趣。篇末寫浣紗婦女亦能遺貌取神,用“笑背見人歸去”的動態美,表現婦女溫良淳樸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此詞在結構上的特點是外以詞人的行程爲次序,內以詞人的情感爲核心。一切景觀都從詞人眼中看出,心中映出詞人從沿途所見的衆多景觀中選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幾個片斷,略加點染,繪成了一幅情采俱勝的溪山夜景長卷,表現出一種清幽淡遠而又生機蓬勃的意境 ,使人讀之宛若身隨詞人夜行,目睹諸種景觀,而獲得“俯拾即得,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司空圖《詩品·自然》)的特殊美感。因此 ,前後景觀雖異,但結構卻是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