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五首原文及作者簡介

遣興五首,在杜甫的衆多作品中,組詩佔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一般組詩主要用來表達多事件多主旨。

原文

遣興五首

【其一】

蟄龍三冬臥,老鶴萬里心。

昔時賢俊人,未遇猶視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壟底鬆,用舍在所尋。

大哉霜雪幹,歲久爲枯林。

【其二】

昔者龐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陽耆舊間,處士節獨苦。

豈無濟時策,終竟畏羅罟。

林茂鳥有歸,水深魚知聚。

舉家依鹿門,劉表焉得取。

【其三】

我今日夜憂,諸弟各異方。

不知死與生,何況道路長。

避寇一分散,飢寒永相望。

豈無柴門歸,欲出畏虎狼。

仰看雲中雁,禽鳥亦有行。

【其四】

蓬生非無根,漂盪隨高風。

天寒落萬里,不復歸本叢。

客子念故宅,三年門巷空。

悵望但烽火,戎車滿關東。

生涯能幾何,常在羈旅中。

【其五】

昔在洛陽時,親友相追攀。

送客東郊道,遨遊宿南山。

煙塵阻長河,樹羽成皋間。

回首載酒地,豈無一日還。

丈夫貴壯健,慘慼非朱顏。

遣興五首背景:

此詩一般認爲《遣興五首》是杜甫乾元二年(759年)在秦州所作。但是,杜甫《遣興五首》從內容上看多言長安時事,從敘述語氣看,使用的是描述當前事件的語氣,從內容、風格、體裁上考察,更接近杜甫的長安詩,而與秦州詩有明顯不同。因此,《遣興五首》當作於長安。從詩中的事件和物候描寫判斷,此五首詩作於天寶八載(749年)秋。

遣興五首賞析:

其一

此詩見賢者在世,貴逢知己。後四章,皆發端於此。在六句分截。上言抱志欲伸,今古皆然。下言遭遇不同,榮辱遂異。用此意作起結,章法甚古。叔夜、孔明,不宜專承臥龍,亦不當分頂龍鶴。起語乃託興,蓋自傷不得志而發歟?

其二

此言不能如孔明之救時,則當如龐公之高隱,上四敘述其事,下六推見其心。《杜臆》:“豈無濟時策”,公自寓也。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爲“詩聖”,他的詩被稱爲“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