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斷崖修竹,竹裏藏冰玉。路轉清溪三百曲,香滿黃昏雪屋。

行人繫馬疏籬,折殘猶有高枝。留得東風數點,只緣嬌嫩春遲。

翻譯

斷崖上挺立着修長的翠竹,竹叢中盛開着冰清玉潔的梅花。繞過曲曲彎彎的清流長溪,黃昏中蓋滿白雪的小屋裏香氣飄灑。

過路人折梅在疏籬邊繫馬,梅雖殘仍然有高枝挺拔。高枝上留下了寒梅數點,是因爲嬌懶的春天還未到這山崖。

註釋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爲宋詞常用詞牌。

檢校:覈查。

山園:稼軒帶湖居第,乃建於信州附郭靈山門之外者。

修竹:高高的竹子。

冰玉:如冰似玉,指梅花。

雪屋:稼軒新居內一處宅院的名稱。

行人:過路之人。

嬌嫩春遲:春天嬌懶而來遲。

賞析

此詞主要描繪了山園裏梅花生長環境與風韻。起筆謂梅花長在斷崖峭壁間,與修竹爲伍,有冰清玉潔的資質。以下一路觀賞,由山麓而家園,由白晝而黃昏,幽香滿園,點出山園之梅。過片二句的籬邊梅殘,是鋪墊之筆,旨在推出高枝之梅。結末二句謂高枝數點,臨風搖曳,風姿翩翩,其所以遲遲不落,挺立枝頭,只是因爲春天嬌懶未到。全篇精妙之處正在於此,形神兼備,虛實相間,寫活了梅花喚春報春的特有風神。

創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歲的辛棄疾,由江西安撫使改任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但隨即又因臺臣王藺的彈劾,被免掉了職務,作者不得不回到在上饒靈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帶湖新居過退隱的生活。這首詠梅詞即作於閒居帶湖期間。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清平樂·詠雨

明代:王夫之

歸禽響暝,隔斷南枝徑。不管垂楊珠淚進,滴碎荷聲千頃。

隨波賺殺魚兒,浮萍乍滿清池。誰信碧雲深處,夕陽仍在天涯?

譯文:

歸禽響暝,隔斷南枝徑。不管垂楊珠淚進,滴碎荷聲千頃。

隨波賺殺魚兒,浮萍乍滿清池。誰信碧雲深處,夕陽仍在天涯?

註釋:

歸禽響暝(míng),隔斷南枝徑。不管垂楊珠淚進,滴碎荷聲千頃。

暝:指空漾灰暗的天色。

隨波賺(zhuàn)殺魚兒,浮萍乍(zhà)滿清池。誰信碧雲深處,夕陽仍在天涯?

賺殺:賺煞。意謂逗煞。言雨滴水面,魚兒疑爲投食,遂被賺接喋。

賞析:

這哪裏是在詠雨,分明是詞人撫世傷心的熱淚!過片假寫池中魚兒,罵盡天下隨波逐流浮沉之輩。

結句既是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更是對世態炎涼的深沉感喟。顧炎武曾有“亡國”與“亡天下”之辨,這首詞即爲“亡天下”之音。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3

清平樂·秋詞

清淮濁汴。更在江西岸。紅旆到時黃葉亂。霜入樑王故苑。

秋原何處攜壺。停驂訪古踟躕。雙廟遺風尚在,漆園傲吏應無。

翻譯

清澈的淮河與混濁的汴水,遠在錢塘江西岸。您的紅旗抵達時,黃葉遍地,狼藉散亂。白霜也會襲入樑王的故園。

您將在秋原的什麼地方手執酒壺?駐馬訪古,徘徊踟躕。雙廟的遺風至今還在,漆園的傲吏大概已無。

註釋

清淮濁汴:清淮,清澈的淮河水。

古汴:汴河故道有兩條,這裏是指隋以後汴河故道,由河南的舊鄭州、開封至商邱縣治南,改東南流經安徽的宿縣、靈璧、泗縣入淮河。現在已荒廢,只有泗縣尚有汴水斷渠。

江西:古時泛稱長江以南爲江東或江左,長江以北爲江西或江右。

紅旆:紅旗。此指太守的儀仗。

樑王故苑:漢代樑孝王劉武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市東南)修治的宮室園林。

攜壺:帶着酒壺。這裏有遊賞的意思。

停驂:停住車馬。驂,一車駕三馬或駕車時位於兩旁的馬。

踟躕:心中猶疑,

要走不走的樣子雙廟:唐代安史之亂時,張巡、許遠堅守雎陽(今河南商丘),最後都壯烈犧牲,後人立二祠,稱爲雙廟。

漆園傲吏:指莊周。莊周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經做過漆園吏,抱有傲視王侯,不爲名利所動的人生態度。

創作背景

該詞應寫於宋神宗熙寧七年甲寅(1074年),當時蘇軾任杭州通判時的同僚與好友陳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詞中預計陳襄到時已“黃葉亂”,有“霜”,該詞大約作於初秋,陳襄即將離杭州時。

賞析

該詞中詞人思念好友,揣測一路上友人可能的遭遇所寫下的以想象爲主的懷人詞,但是這種想象並不是憑空亂想,而是基於詞人對朋友的瞭解,通過這些瞭解所作的一系列推斷,顯示了詞人對陳述古真摯的友情和對述古其人的真切瞭解。

上片以友人的行程爲線索,縱貫着空間地點、節序風物,寫來別有情致。起筆“清淮濁汴。更在江西岸”二句,決不是簡單地說明淮河和汴河的地理位置,而是似乎在掐指計算友人的行程:你從江南的杭州出發,途中要經過淮河、汴河,那是遠在江北的多麼漫長的一段水程。因爲友人“赴南都”,淮河和汴河都是必經的水道,所以二句乃是對友人大段行程的懸想,而友人的去向,路途的遙遠,以及詞人對他的關切之情,全在不言之中了。三、四句進一層揣想友人到達南都時的節序風物:“紅旆到時黃葉亂,霜入樑王故苑。”意思是說,當你的儀仗到達南都時,該是黃葉飄零的深秋時節了,附近樑孝王昔日的宮室園林怕是已着寒霜了。陳襄是秋八月中旬從杭州啓程的(見《蘇軾年譜》卷十三),蘇軾估計他到九月中、下旬才能到達。“黃葉亂”三字準確地寫出了深秋季節的特徵,“霜入”則應當是秋天最後一個節令“霜降”到來的標誌。二句估計友人到達的時間,與對行程的計算聯繫在一起,同樣是替對方設想,表達了詞人的深情眷注。老友相別,居者憶念行者時,隨着憶念的深入,常會計算對方某時是否到達目的地或正在中途某地,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更是如此。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稹)》詩云:“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便是詞人憶念所及、深情所注的一個例子,可與該詞上片合看。

下片假想友人到南都後遊賞及憑弔活動。換頭兩句寫遊賞,說你在秋天何處的原野上游賞,停住車馬,探訪古蹟,還在那兒徘徊不去。最後兩句寫憑弔古代賢人,說你到雙廟去憑弔正氣凜然的英雄張巡、許遠,或許會發現他們遺留的風範還在人間,而那位傲視王侯的漆園吏想必無影無蹤了。詞人這樣着筆,大概有三層意思:一是顯示了中原大地上的南都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二是間接地表現了友人的“文采風流”;三是體現了詞人對友人的相知,也可以說,是在更高的層次上達成了友誼的默契。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註釋:

留人不住二句:鄭文寶《柳枝詞》:“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此處翻用其意。

蘭舟:木蘭舟,以木蘭樹所造之船。此處泛指船隻。2、渡頭楊柳二句:劉禹錫《楊柳詞》:“長安陌上無窮柳,唯有垂楊管別離。”此處化用其意。

錦書:書信的美稱。前秦蘇若蘭織錦爲字成迴文詩,寄給丈夫竇滔。後世泛稱情書爲錦書。

雲雨:隱喻男女交合之歡。

翻譯:

留人留不住,情人在醉中解纜隨着蘭舟遠去。一隻船槳劃出碧波漫漫春江路,霎時過盡黃鶯啼叫處。渡口上楊柳青青,枝枝葉葉是離情。此地別後書信不要再寄,畫樓歡情已化作殘雲斷雨,一場春夢,了封鎖痕跡,都是虛幻無憑。

賞析:

起筆“留人不住”四字,扼要地寫出送者、行者雙方不同的情態,一個曾誠意挽留,一個卻去意已定。“留”而“不住”,故啓末二句之怨思。次句寫分手前的餞行酒宴。席間那個不忍別的送行女子,想必是吃不下去;而即將登舟上路的男子,卻喝了個“醉” 。 “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二句緊承“醉上蘭舟去”,寫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經的風光。江中是碧綠的春水,江上有宛囀的鶯歌,是那樣的宜人。這景象似乎正是輕別的行者輕鬆愉快的心境的象徵。而“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則遙應“留人不住”句,是蘭舟既發後渡頭空餘的景物,也是女子主觀感覺中的景物,所以那垂柳“枝枝葉葉”俱含“離情”。以上四句寫景,渾然一體,卻包含兩種不同情感的象徵。

結句寫情,卻突然轉折,說出決絕的話,寄語對方“此後錦書休寄”,因爲“畫樓雲雨無憑”,猶言:我們青樓女子是靠不住的,你今後不必來信了,從此割斷情感聯繫吧。其實這是負氣之言,其中暗含難言之隱。妓女社會地位低下,沒有愛的權利,即使有了傾心的男子,也沒有長聚不散之理。彼此結歡之夕,縱使千般恩愛,時過境遷,便“留人不住”了。有感於此,所以乾脆叫對方“此後錦書休寄”了。話雖如此,倘不想得到“錦書”,何以特別提到?

總之,結尾兩句以怨寫愛,抒寫出因多情而生絕望、絕望恰表明不忍割捨之情的矛盾情懷。賙濟《宋四家詞選》評曰:“結語殊怨,然不忍割。”此乃深透之語。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春光欲暮,寂寞閒庭戶。

粉蝶雙雙穿檻舞,簾卷晚天疏雨。

含愁獨倚閨幃,玉爐煙斷香微。

正是銷魂時節,東風滿院花飛。

譯文

春天即將過去,空蕩蕩的庭院仍是一片靜寂。雙雙飛舞的彩蝶,在亭欄間穿來穿去,傍晚的時候,簾外又在滴着稀稀落落的雨。

她含着深深的愁情,獨自倚在繡幃裏,玉爐中只剩下一點殘香,嫋嫋的輕煙時斷時續。這正是最讓人愁苦不堪的時節,東風又吹得滿樹春花紛紛飛去。

註釋

春光欲暮:春天即將逝去。

閒庭:寂靜的庭院。

檻(jiàn):欄杆,這裏指亭欄。

閨幃:此指閨房。

玉爐:薰爐的美稱。

銷魂:形容極其哀愁。

賞析:

此詞寫春閨幽怨。上片寫暮春晚天疏雨的背景:暮春時節,庭戶寂寞,粉蝶穿檻,疏雨黃昏。由“寂寞閒庭戶”,粉蝶雙飛舞的近景中,突出下片的主人公的情思。下片“含愁獨倚閨幃”是整個畫面的中心所在,也就是畫中主人公的情態表現。東風送暖,落紅成陣。此情此景,令人魂銷。閨中人獨自含愁,根本沒有心腸料理玉爐香菸。“銷魂”由前面的“寂寞”、“粉蝶雙雙”而來。最後以東風一陣、滿樹花飛結尾,既與起筆暮春景色相合,又有暗喻美人遲暮的深意,幽怨之情已在不言之中了。

這首詞寫景狀物多用白描,清麗疏淡,情味蘊藉,與“花間”濃麗香豔、鏤金錯彩的詞風迥異。作者寫的閨中人,不描摹其體態衣妝,不明言其多情善感,除了“含愁”一句正面點明其期待與失望,再以“玉爐”一句烘托其期待之久,相思之苦,其餘各句,均於景物描寫中帶出她的形影與神態,這正是詞論家所稱道的融情入景的功力。前人論詞的章法,講究“短章蘊藉”,言盡意不盡。此詞就是一首情景相生、含蓄蘊藉的佳作。它那情在言外的意蘊,比起痛快淋漓的表白,更具有耐人尋味的魅力。尤其篇末“東風滿樹花飛”一句,形象悽豔,含蘊無窮。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6

清平樂·春風依舊

朝代:宋代

作者:趙令畤

原文:

春風依舊。著意隨堤柳。搓得蛾兒黃欲就。天氣清明時候。

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雲魂。斷送一生憔悴,只銷幾個黃昏。

譯文

和煦的春風,依舊像往年多情地吹拂着隋堤的楊柳。搓揉得柳條兒長出鵝黃的嫩葉,在清和明麗的天氣裏勾纏撕扭。

去年曾到京都青門遊春,今晚卻不見朝雲暮雨,落得喪魄失魂。如果想要折磨人,想讓他一生都憔悴傷心,也不需要別的什麼,只用幾個這樣寂寞難耐的黃昏。

註釋①著意:有意於,用心於。隋堤柳:隋煬帝大業元年(605)重浚汴河,開通濟渠,沿渠築堤植柳。至宋代,近汴京一段多爲送別之地。

②鵝兒黃:幼鵝毛色黃嫩,故以喻嬌嫩淡黃之物色。

③紫陌:舊指京師道路。

賞析

此詞寫春景以抒情,憶舊而懷今。寫景細緻精工,如“搓得鵝兒黃欲就”一句,將春催楊柳生髮的天功神力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來,令人讚歎。下片今昔對比,顯出今時的冷落;結尾二句,筆法與晏幾道《木蘭花》“此時金盞直須深,看盡落花能幾醉”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所表達的感情,晏作爲沉痛,此則“最爲悲切。”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7

清平樂·平原放馬

轡搖銜鐵。蹴踏平原雪。勇趁軍聲曾汗血。閒過昇平時節。

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驊騮老去,至今猶困鹽車。

註釋

轡:繮繩。

銜鐵:俗稱馬嚼子。

蹴:踢、踩。

趁:追逐,奔馳之意。

血:古代良馬名。傳說日行千里,流汗如血。

涓涓:流水聲。

野水:野外小河的流水。

晴沙:天氣晴朗,河水清澈,陽光照耀,連水底的沙都可看見。

驊騮:名馬,千里馬。

註釋

轡:繮繩。銜鐵:俗稱馬嚼子。

蹴(cù):踢、踩。

趁:追逐,奔馳之意。汗血:古代良馬名。傳說日行千里,流汗如血。

涓涓:流水聲。野水:野外小河的流水。晴沙:天氣晴朗,河水清澈,陽光

照耀,連水底的沙都可看見。

驊騮:名馬,千里馬。

鑑賞

這首《清平樂》,寫的是作者看到在平原上放牧過去的戰馬所引起的感慨。

上片主要寫馬。“轡搖銜鐵”兩句,描寫一匹戴着籠頭的馬,在主人的駕馭之下,奔走在殘留着冬雪的遼闊平原上。“轡[pèi]”是馬繮繩,“銜鐵”,馬嚼子,即橫放在馬嘴裏兩端連着繮繩的小鐵鏈。“蹴[cù]”是踢、踏的意思。“搖”字和“蹴踏”兩字,把馬的動態寫得很傳神。“勇趁軍聲曾汗血,閒過昇平時節”,“趁”在這裏是追逐的意思,“軍聲”指戰鬥時的鼓角聲、吶喊聲之類。“汗血”古代良馬名,據說能日行千里,流的汗呈鮮紅色,就象血一樣。這匹戰馬曾經是聽到戰鬥號令就勇猛地衝殺、爲國家立過功勞的,現在它卻閒着過太平日子!這裏有點諷刺意味,因爲南宋王朝始終處於嚴重的內憂外患之下,所謂“昇平”,不過是昏庸的統治者製造的假象罷了。久經沙場的戰馬渴望投入戰鬥,就象有才能的人渴望爲國家出力一樣,可是當權者卻根本不顧國家危亡,一味粉飾太平。作者就通過戰馬被閒置來含蓄地表露了這種思想。

下片進一步用比喻手法揭示朝廷用人不當。“茸茸春草”兩句是寫春天田野的景象:春天裏,到處長滿了花草,涓涓的小溪流水聲,也聽得分外真切;在陽光的照耀下,連溪底的沙石都看得清清楚楚。“茸茸[róng]”,形容春草柔嫩的樣子。“天涯”,天邊,這裏形容春草遍地。“涓涓[juān]”,形容流水聲。“野水”,野外小溪裏的流水。“晴沙”,指太陽照在小溪裏,水流清澈,能夠看見水底的沙石。冬去春來,時間在流逝。那些令人關切的駿馬景況怎麼樣了呢?“多少驊騮老去,至今猶困鹽車”,是說:不少千里馬漸漸老去,卻仍然不讓它們發揮所長,偏要把它們死死束縛在鹽車上。顯然,這是對南宋當局浪費人才的抨擊。“驊騮[huáliú]”,駿馬名,指千里馬。“鹽車”,運鹽的車子。拉鹽車是一種粗笨的活,用千里馬去拉鹽車,比喻大材小用。作者雖然沒有直接評論時政,但言下之意是十分清楚的。在“驊騮”拉“鹽車”的尖銳對照中,“驊騮老去”,“猶困鹽車”,不是寄寓着作者的無限感慨嗎?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8

鶯歌蝶舞。池館春多處。滿架花雲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

相思夜夜情_。青衫淚滿啼紅。料想故園桃李,也應怨月愁風。

鑑賞

當時詞人客居他鄉。那正是春光明媚的銷魂時分,綠楊煙外鶯啼婉轉;百花叢中蝶舞蜂飛,池邊的客館前洋溢着濃濃的春意。“池館春多處”中的這個“多”字,看似平常,實則用的非常貼切,恰到好處,較之“濃”、“滿”、“密”、“繁”等字眼,實在準確得多,而且有着一種內涵豐富、獨特的新意。

接下來,詞人用“滿架花雲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二句,描寫暮春落花成陣的景象也顯得十分新穎、工巧。詞人把滿架茂密的繁花比作一片美麗的彩雲,把落到水面的片片花瓣比作“一川香雨”,這就不僅使這被歷代多少文人寫盡寫濫了的關於落花的描寫獲得了形象上、語言上的新意,而且在“花雲”與“香雨”這兩個比喻物間找到了內在的聯繫:有“雲”纔會落“雨”,有“花”纔會有“香”,因此這前後兩句雖然造語工巧,但讀來順暢自然,不露斧鑿之痕,不給人刻意求新之感。

在上闋寫了詞人客居所見的情景之後,下闋便順勢抒寫自己客中的情懷。“相思夜夜情悰”,“悰”,特指歡悰,即歡情,謝眺《遊東田》詩云:“慼慼苦無悰,攜手共行樂”,這裏詞人是抒寫自己對所懷之人“夜夜相思”,只有在夢中才能重溫昔日相聚相伴時的歡情。夢中的歡情是虛幻、短暫的,夢醒之後帶來的是更加失落的悲哀,因而便淚溼青衫,襟滿“啼紅”了。“啼紅”乃“啼血”之別稱。古謂杜鵑鳥啼至出血乃止。詞人把自己比作啼聲悲老的杜鵑,這斑斑淚痕不正像是杜鵑啼鳴的血痕嗎?而且杜鵑又是相思鳥;“杜鵑聲聲,只喚不如歸去。”它又是思歸的象徵,詞人把自己暗比作杜鵑,也正蘊含了這兩層意思在內。

最後二句乃是詞人展開想象的羽翼,設想所懷之人在家鄉、在故國對自己的思念。古典詩詞中常有寫己懷人卻言對方懷己的篇什,如杜甫《月夜》本系懷念妻子,卻言妻子懷念自己:“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這樣就把懷念之情寫得更深更切。這裏也是用的這一手法:“料想故園桃李,也應怨月愁風”,不同的是詞人不直寫所懷之人懷己,而是運用借喻,以桃李隱譬所懷之人,人愁人怨以至連院中的桃李也都愁怨起來了,這便把人襯托得更加愁苦、幽怨。爲何愁爲何怨?不是愁風也不是怨月,而是愁己離家,怨己不歸,己懷人卻言人懷己,這就把詞人自己思家懷人之情寫得更深、更切、更難於忍受了。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清平樂·贈陳參議師文侍兒

宋代:劉克莊

頃在維揚,陳師文參議家舞姬絕妙,賦此。

宮腰束素,只怕能輕舉。好築避風臺護取,莫遣驚鴻飛去。

一團香玉溫柔,笑顰俱有風流。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

譯文:

頃在維揚,陳師文參議家舞姬絕妙,賦此。

最近,我在揚州陳師文參議家中,見到家姬的舞姿非常優美,就寫下這首詞。

宮腰束素,只怕能輕舉。好築避風臺護取,莫遣驚鴻飛去。

舞女身着潔白素雅的羅綃,扭動着嬌軟纖細的腰。體態是那麼輕巧,恐怕毫不費力,便可將她舉得高高。應建個避風臺將她保護好,別讓她凌風飛入雲霄。

一團香玉溫柔,笑顰俱有風流。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

肌膚如玉,芳香幽幽,滿身的溫柔。一顰一笑都透着風流令人着迷。只管與意中人,眉來眼去,不知不覺,舞步錯亂,合不上樂曲《伊州》。

註釋:

頃在維揚,陳師文參議家舞姬絕妙,賦此。

清平樂: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取義於海內清平之意。又稱《清平樂令》《憶蘿月》《醉東風》。雙調,上片四句,押四仄韻,二十二字;下片四句,押三平韻,二十四字,共四十六字。陳師文:生平不詳。頃:最近。維揚:揚州的別稱。陳師文:生卒未詳,可能是作者的朋友。參議:官名。

宮腰束素,只怕能輕舉。好築避風臺護取,莫遣(qiǎn)驚鴻飛去。

束素:形容女子細腰如一束素絹。避風臺:據《趙飛燕外傳》載,趙飛燕身輕不勝風,漢成帝專爲其築建七寶避風臺。護取:護着。遣:使、令。

一團香玉溫柔,笑顰(pín)俱有風流。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

香玉:形容女子芳香而貌美。笑顰:歡樂與憂愁。蕭郎:本指梁武帝蕭衍,這裏借蕭衍喻情郎,也泛指所尊重的對象。《伊州》:舞曲名。

賞析:

詞的上片極盡誇張之能事,描摹舞女的輕盈體態;下片前兩句則側重於對其風韻的刻畫,末二句尤爲傳神之筆,將眉目傳情的微妙動作,以及“舞錯《伊州》”而不知的`忘情舉動刻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該詞詞語簡潔,典故妙用,誇張鋪墊,情意纏綿,結尾處尤有無窮語意。

作爲辛派詞人的代表之一,劉克莊的詞一向以豪放見長。但詞人也並非不會婉約,而是不欲而已。偶爲婉約之詞,情意款款,自然又是一首佳作。比如這首《清平樂》,置於婉約詞中,幾不可辨識,以爲又是哪一位多情妙手的快意所爲。

南宋時期上流社會有蓄家姬的風氣。這首詞所描寫的就是一個以歌舞佐酒的家姬。一開始一束素絹比舞姬的纖腰,抓住了作爲舞姬最重要的因素。由此

開始,上半闋四句,句句使用誇張。劉勰《文心雕龍·誇飾》說誇張“可以發蘊而飛滯,披瞽而駭聾”。誇張手法在突出事物的特點方面,刻畫得更有力。此外,這四句中有三處典故:“宮腰束素”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腰如束素”,原句是描寫一個據宋玉自己說是天底下最美麗的女子的。

“好築避風臺護取”用趙飛燕的故事,據說趙飛燕體質輕盈,漢成帝恐其飄翥,爲制七寶避風臺。“驚鴻飛去”用曹植《洛神賦》裏寫洛神的句子“翩若驚鴻”。這三個成句全是寫最美的女子的,用這些典故來寫舞姬,自然上半闋的真正含義,就不只是寫其的體態輕盈了。

“一團香玉溫柔,笑顰俱有風流”兩句在繼續作形態方面描繪的同時,開始着力烘托舞姬的精神風韻,上下兩片之間在這裏得到了自然地過渡。同時,這兩句對舞女風韻正面、概括的描寫,也給結尾兩句作了最好的鋪墊。

“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蕭郎,泛指爲女子所愛戀的男子。《伊州》,舞曲名)兩句,《詞旨》推爲“警句”,好在哪裏?首先,“蕭郎”在詞中即指作者自己,亦或他人,彼此眉目傳情,銷魂蕩魄之際,舞姬竟然舞錯了《伊州》曲,其情其景,煥然生動,如在目前。其次,詞的前面部分都是對舞姬的客觀描寫,到此作者才把自己融入其中。因爲作者主觀情感的融注,也就更加曼妙迷人了。

劉克莊詞多寫人民疾苦和對祖國命運的關注,多有慷慨大江東去的氣概,很少剪紅刻翠之辭。因此,不少評論家以爲克莊詞缺少含蓄微婉的力量。這闋詞寫粉黛,敘歌舞,讀來雖不乏明快之感,但情緒纏綿,措詞輕豔,結尾處尤有無窮餘意,當可代表劉克莊詞風的另一個側面。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清平樂·黃金殿裏

宋代王觀

黃金殿裏,燭影雙龍戲。勸得官家真個醉,進酒猶呼萬歲。

折旋舞徹《伊州》。君恩與整搔頭。一夜御前宣住,六宮多少人愁。

譯文

金鑾殿上燈光如晝,在影影綽綽的燈影之中,皇帝正在與一位嬪妃相戲。皇帝被勸酒至醉態已顯,進酒的人口中還在高喊着“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位嬪妃又跳起了《伊州》旋舞,皇帝看得心花怒放,親自爲她重整頭上斜斜欲墜的玉簪。皇帝被這位嬪妃哄得高興了,宣其前往侍寢,而今夜此妃得幸侍君,六宮之中將有多少嬪妃會因失寵而愴然淚下。

註釋

清平樂:詞牌名,此調正體雙調八句四十六字,上片四仄韻,下片三平韻。

黃金殿:指華麗的宮殿,這裏指後宮宮殿。

官家:封建時代對皇帝的一種稱呼。

《伊州》:樂曲名,載唐崔令欽所著《教坊記》“大麴名”表中。

搔頭:首飾,即簪的別名。

御:古代對帝王所作所爲及其所用物的敬稱,如御旨、御駕等。宣住:即宣詔留宿的意思。

六宮:本指古代皇后的寢宮,也指皇后,後來泛指皇后妃嬪或其住處。

賞析

詞人通過對帝王歡娛享樂生活的描寫,揭露了封建帝王生活的種種醜態,將籠罩在帝王身上的世之尊崇的光環打翻在地,將其醜惡庸俗的嘴臉暴露無遺。

上片描寫皇帝與嬪妃宴樂的情景。起首的“黃金殿裏,燭影雙龍戲”兩句,寫金鑾殿上燈光如晝,在影影綽綽的燈影之中,皇帝正在與一位嬪妃相戲。此二句用法巧妙,詞人不去正面描寫皇帝與嬪妃的狎暱狀態,而是通過對宮殿裏燈火輝煌的場景的描寫,借說燭影下有“雙龍”相戲來表現皇帝的淫佚。接下來的“勸得官家真個醉,進酒猶呼萬歲”兩句,寫這位嬪妃極力地向皇帝勸酒,皇帝醉態已顯,進酒的人口中還在高喊着“萬歲,萬歲,萬萬歲”。由此可見,此處的“官家”是對皇帝的俗稱。 “真個醉”三字,表明皇帝真的有了醉意,其中也暗示着皇帝對這位風流嬌美的嬪妃的癡迷,隱約流露出詞人對皇帝沉迷於酒色的嘲諷。

下片續寫宴飲的歡娛。“折旋舞徹《伊州》。君恩與整搔頭”兩句,寫這位嬪妃又跳起了《伊州》旋舞,皇帝看得心花怒放,親自爲她重整頭上斜斜欲墜的玉簪,對此妃的憐愛之情可見一斑。這位妃子勸君醉飲之後又獻舞,可見其獻媚邀寵功力之高深。結拍的“一夜御前宣住,六宮多少人愁”二句,寫皇帝被這位嬪妃哄得高興了,宣其前往侍寢,而今夜此妃得幸侍君,六宮之中將有多少嬪妃會因失寵而愴然淚下。詞人在此處筆鋒一轉,宕開一筆,開始爲數千深鎖宮中的女子的不幸命運而哀嘆,既哀其羨慕這位嬪妃得幸侍君,又爲她們年華虛度而嘆惜不已。

這首詞語氣詼諧,充滿了對封建帝王昏庸淫佚生活的嘲諷。

創作背景

據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記載:“王觀學士嘗應制撰《清平樂》詞,……高太后以爲媒瀆神宗,翌日罷職,世遂有‘逐客’之號。”可見此詞是王觀做學士時奉皇帝之命所寫的一首“應制”詞。該詞在陸游《耆舊續聞》記載是王仲甫所作,當另有所據,可做一說。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譯文

春天回到了哪裏?尋不見它的蹤跡只感苦悶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幫我呼喚它回來與我同住。

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只好去問一問黃鸝。然而黃鸝的婉轉鳴聲,誰又能懂呢?一陣風起它便隨風飛過了盛開的薔薇。

註釋

寂寞:清靜,寂靜。

無行路:沒有留下春去的行蹤。行路,指春天來去的蹤跡。

喚取:喚來。

誰知:有誰知道春的蹤跡。

問取:呼喚,詢問。取,語助詞。

黃鸝(lí):黃鸝:又叫黃鶯、黃鳥。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後部黑色,嘴淡紅色,啼聲非常悅耳,食森林中的害蟲。益鳥。

百囀:形容黃鸝宛轉的鳴聲。囀,鳥鳴。

解:懂得,理解。

因風:順着風勢。

薔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類甚多,花色不一,有單瓣重瓣,開時連春接夏,有芳香,果實入藥。

賞析:

①問取:問。

②因風:趁着風勢。

【評解】

這首詞寫的是惜春之情。用筆委婉曲折,層層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後,仍不一語道破,結語輕柔,餘音嫋嫋,言雖盡而意未盡。作者以擬人的手法,構思巧妙,設想新奇,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全詞俏麗、新警、宛轉、含蓄,表現了山谷詞的風格。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山谷詞尤以《清平樂》爲最新,通體無一句不俏麗,而結句“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不獨妙語如環,而意境尤覺清逸,不着色相。爲山谷詞中最上上之作,即在兩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着此等雋美的作品。

虢壽麓《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這是首惜春詞。耳目所觸,莫非初夏景物,而春實已去。飄然一結,淡雅饒味。通首思路迴環,筆情跳脫,全以神行出之,有峯迴路轉之妙。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此爲惜春之作。詞中以清新細膩的語言,表現了詞人對美好春光的珍惜與熱愛,抒寫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着和追求。

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徵。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象失去了親人似的。這樣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此詞高妙處,在於它用曲筆渲染,跌宕起伏,饒有變化。故先是一轉,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喚她回來,與她同住。這種奇想,表現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着和追求。

下片再轉。詞人從幻想中回到現實世界裏來,察覺到無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喚回來。但詞人仍存一線希望,希望黃鸝能知道春天的蹤跡。這樣,詞人又跌入幻覺的藝術境界裏去了。

末兩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轉的啼聲,打破了周圍的寂靜。但詞人從中仍得不到解答,心頭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見黃鸝趁着風勢飛過薔薇花叢。

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才終於清醒地意識到:春天確乎是回不來了。

此詞爲表現惜春、戀春情懷的佳作。作者在近乎口語的質樸語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詞的構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後,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在這番妙趣橫生的抒寫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唐代]李白

煙深水闊,音信無由達。唯有碧天雲外月,偏照懸懸離別。

盡日感事傷懷,愁眉似鎖難開。夜夜長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無邊煙水把你我隔開,些須音信早巳斷絕。唯有碧天雲邊明月,偏照着我倆遙遙的離別。

整天感懷往事傷心,愁眉象鐵鎖難以打開。夜夜留着半邊錦被,等待你的夢魂歸來。

註釋

清平樂:原爲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後用作詞牌。《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併入“越調”。通常以李煜詞爲準。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懸懸:遙遠。《易林-晉之坎》:“懸懸南海,去家萬里。”

盡日:整天。

被:棉被。

待:等候,逗留,遲延。

賞析:

《清平樂》“詞語淺薄”,甚而疑爲後人僞託。這首詞表面上抒寫了一位思婦離別之心,實際上通過女主人公的內心描寫,塑造出一位熱情、大膽,對生活充滿強烈追求的可愛的婦女形象。詩人借夢中相聚,一方面把不合理的社會現實赤裸裸的地暴露出來,另一方面也表達出了對思婦的這種不可扼殺的愛情的歌頌和讚美。

上闋用環境襯托寫愁心心情。“煙深水闊”,音信也無;碧天明月,樂景哀情,一個“偏”字,遷愁於月,煩心之至,愁心之至。“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正與此同。竇娥臨刑,怨地怨天,都是怨極的表現。“唯有碧天雲外月,偏照懸懸離別。”唯碧天雲邊明月,偏照着我倆遙遙的離別。“懸懸”惦記晝夜懸懸思戀。

下闋用表情行動寫愁心與盼歸。“愁眉似鎖難開”是表情、心情;“夜夜長留半被,待君夢魂歸來。”是行動,是切盼,更是癡情。難得詞人奇思異想,把思婦情思寫得深而再深。遷愁怨於明月,留半被待魂歸,奇想幽深,構成此詞的特色藝術。“夜夜長留半被”,晚上孤獨等候,睡了留着半邊錦被。“待君魂夢歸來”,希望在入睡的夢靈魂相遇。直接抒發了思婦的愁心和思念,百轉千回。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清平樂·宮怨 宋朝

黃升

珠簾寂寂。愁背銀缸泣。記得少年初選入。三十六宮第一。

當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長門。又是羊車過也,月明花落黃昏。

《清平樂·宮怨》譯文

珠簾靜靜地低垂,她愁苦地背對着油燈流淚。記得少女時剛被選入宮內,三十六宮中數她最美。

當年她備受君王恩寵,如今卻被冷落在長門宮中。又傳來君王車駕駛過的響聲,而她卻只能呆立不動,面對着黃昏中的落花,明月照着一個孤單的身影。

《清平樂·宮怨》註釋

珠簾:指用珍珠綴飾的簾子。

銀缸:這裏指銀燈或油燈。

羊車:羊車指帝王所乘之車,這裏指帝王御幸其他宮女,經過其居所。

《清平樂·宮怨》鑑賞

這首詞題爲“宮怨”,反映的是宮廷女子失龐後寂寞無助的生活,詞風哀婉,讀來韻味無窮。首句點出眼下的寂寞之苦。“珠簾”指用珍珠綴飾的簾子,典用《西京雜記》中語。“珠簾寂寂”,是說來“風至則鳴”的珠簾,如今卻寂靜地低垂着,沒有一點聲音。這表明長時間沒有人進來,室內的人也沒有出去走動,甚至連一絲風也沒有。由此可見何等冷清、寂靜、落寞。第二句“愁背銀缸泣”中銀缸指的是銀燈。銀燈點亮,表明難熬的一個白天終於又過去了,但是更難熬的夜晚又無情地降臨了。如此日復一日,深居於冷宮之中,滿腹愁怨無法排遣,只好獨自揹着銀燈哭泣。“背”字頗耐人尋味。人在高興時通常對着燈兒言笑,而愁苦時則往往背對燈兒嘆息落淚,彷彿怕內心難言的痛苦,被燈兒窺探而更加令人不堪,一面無聲地流淚,一面回憶往昔的寵愛接着回憶起往昔幸福的情景:“記得少年初選入,三十六宮第一”。初選入宮時年輕美麗,楚楚動人,豔壓羣芳,獨得恩寵。上片由今日寫到昔日,下片則又從昔日回到今日,仍然是悽慘、痛苦。“當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長門”。當年受帝王寵愛,如掌上明珠。而這美好的一切已一去不復返,如今美貌與寵愛並衰,帝王另寵新歡,將自己冷落在長門。“又是羊車過也”。羊車指帝王所乘之車,這裏指帝王御幸其他宮女,經過其居所。與冷落“長門”,形成鮮明對照。用“又是”二字,則其中之難堪,由來已久矣。詞中飽含辛酸。最後以景結情:“月明花落黃昏”。天已黃昏,花已飄落,月亮依舊那麼明亮;其中之無奈,悲涼之情,綿綿不絕。

該詞語言明快、暢達,又含義雋永。起筆處摹寫現實中的愁苦寂寥,中間回憶往昔的如夢美景,結尾處則又回到悽苦寂寞之中,感情波瀾搖曳,曲折含蓄,令人回味不已。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4

清平樂

晏殊〔宋代〕

原文

春來秋去。往事知何處?燕子歸飛蘭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闌人散忡忡。閒階獨倚梧桐。記得去年今日,依前黃葉西風。

譯文

春來秋去,往事該到哪裏重尋?天氣漸寒,燕子南歸飛去,蘭草上也沾滿露珠,如在悲啼。時光啊,千留萬留也留不住。飲酒過後,客人已散,我滿懷憂傷,無聊的來到階前,獨自倚着梧桐樹。回想起去年今日,同樣是西風蕭瑟,黃葉亂舞。

註釋

清平樂(yuè):詞牌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兩個樂調命名。雙調四十六字,八句,上片四仄韻,下片三平韻。春來秋去:春天過去,秋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蘭泣露:蘭花在露中哭泣。泣露:蘭花上露水滴下來像哭泣的淚水。光景:風光景色。千留:千百遍地挽留。酒闌:飲酒結束。闌:闌珊,將盡。忡忡(chōng):憂愁的樣子。閒階:猶言空階。梧桐:梧桐樹,落葉喬木。

賞析

上片感慨“往事而千留不住。集中表現主人和對於時光流逝、好景美事永遠消泯的無奈和悵恨。首二句,言季節變換如此之快,春來又秋去,“往事而卻不知到何處尋覓。嘆日月不居,時序循環,時間流逝,前事難尋。“往事而(從下片所述可知,這是指去年今日黃葉西風之中與情人在酒宴上的歡會)不可追,伊人不再來。這已經暗伏本篇的抒情主旨在內。後二句,承“春來秋去而而來,言秋光將逝,眼見燕子往南飛,幽蘭帶露,像是因悲秋而哭泣,主人和也黯然神傷,從心底無數次這發出挽留秋光的呼喚,但是毫無用處。“燕子歸飛蘭泣露,光景千留不住而,燕子於秋而飛歸了,蘭葉上凝聚露珠如泣淚,美好的光景即使千百次的挽留也牽不住,主人和深切這懷念“往事而,或許是佳人見不得,“燕子歸飛而形象的比喻;深情這挽留秋光,時光更是留不得。那份悵恨與無奈,彷彿跟“蘭泣露而似的。挽留“秋光而,正是要留住“往事而,留住“燕子而,期盼再與佳人相會。然而這一切都成空,能不愁嗎。

下片,定格於閒階梧桐下獨自感傷的抒情主人和的特寫鏡頭,既寫其感傷的形貌,亦託現其感傷的內心。前二句補足上片,由景入情,窮形盡相,寫其孤獨之狀,徘徊之態。喝酒,是爲了留住景光,消釋人傷,可是,酒闌人散後,更感到空虛和惆悵。後二句直探心靈深處,揭示其心事重重的原因——對景懷人。表現了詞人心靈深處長久的憂傷,黃葉西風,年年如是,自然界代謝是必然的規律,對着無法挽回的事物,他體認到人生的無常了。“去年今日而,“黃葉西風而,以今比昔,平添幾分厚重之感,頗有幾分耐人尋味之處。

這首詞抒寫別愁。此詞特寫鏡頭:“酒闌人散忡忡,閒階獨倚梧桐。而酒宴已經結束,熱鬧的場面不復,令人憂愁不安,無可奈何這倚靠着臺階旁的梧桐樹發呆。這一孤獨情景,既感慨從酒宴上得到的暫時慰藉,竟如此快就沒了,反而加重了愁怨;使自己憶起“往事而,陷於深深的憂慮不安之中。於是,結尾直接抒寫:“記得去年今日,依前黃葉西風。而腦子裏清楚這記得,也是去年的今日,依然是秋季,西風勁吹,黃葉凋零的時候,與佳人相會分別,點出“秋愁而——惆悵情懷,是因憶舊懷人的緣故。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峯下,其父爲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爲“大晏”和“小晏”。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清平樂·雪

宋代:孫道絢

悠悠颺颺,做盡輕模樣。半夜蕭蕭窗外響,多在梅邊竹上。

朱樓向曉簾開,六花片片飛來。無奈薰爐煙霧,騰騰扶上金釵。

譯文:

雪花飄飄灑灑滿天飛舞,一副輕盈瀟灑的模樣。半夜只聽得窗外大雪下的沙沙作響,壓折那院中梅樹和竹枝。

第二天起牀便迫不及待的掀開簾子,只見片片雪花迎面撲來。無奈房內薰爐中的煙霧一下就將身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只能看着雪花變成熱氣騰騰的霧氣升騰而起,輕輕地籠罩在她那插有金釵的頭上。

註釋:

颺颺:飄揚貌、飛舞貌。

朱樓:閣樓。向曉:拂曉。

賞析:

雪,自古以來就一直備受着人們的青睞。自東晉謝家才女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它似乎更成了後世文人反覆詠唱的對象。

“悠悠揚揚,做盡輕模樣。”黃昏之際,作者看見了雪花在漫天飛舞。“輕模樣”,輕盈的模樣,此形容可謂貼切傳神。五百多年後,納蘭容若寫了一首《採桑子》的詞,開頭就化用孫道勳的這句:“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納蘭公子闡明瞭自己的觀點:我並不是喜歡雪花那輕盈悠揚的模樣,我之所以喜愛它,完全是因爲它生有人間絕無僅有的,那一種孤寂而又冷豔的美。

“半夜蕭蕭窗外響,多在梅邊竹上。”這句是描寫她半夜時分睡在牀上,靜靜地聆聽着大雪壓折梅樹和竹枝的聲音。白居易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五言詩《夜雪》,作品的意境尤其相似:“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由物及人,梅竹身上那種抽象的疼痛,繼而轉換成了一種具體的自憐之語。

今夜的大雪,重重地壓着梅花和竹子。如今我尚會疼惜你們,而我一生的寂寞與哀愁,又有誰知道,有誰憐愛呢?這樣的心境,也真真算是: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朱樓向曉簾開,六花片片飛來。”第二天一大早,她起來後,便迫不及待地掀開簾子。此時依然是大雪紛飛,只見是大片大片雪花迎面撲來。這個場景,誠如用《紅樓夢》中的聯詩所寫:一夜北風緊,開門雪尚飄。

面對大自然饋贈的這些美麗的精靈之物,驚喜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作者在看到這一幕情景的時候,她的嘴角,當時興許是泛起了一抹久違的微笑的。

“無奈薰爐煙霧,騰騰扶上金釵。”結句筆觸輕靈,情感細膩。描寫的是作者轉身回屋的時候,沒想到由於房內薰爐中那些帶有溫度的煙氣,一下就將身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她無奈地看着雪花變成熱氣騰騰的霧氣升騰而起,輕輕地籠罩在她那插有金釵的頭上。霧氣最後也漸漸地消失了,她顯得無比的失落,只得獨自在那低眉嘆氣。

明末戲曲理論家沈際飛,曾對這首詞評曰:“雪之形聲,盈耳盈目。”全詞借物抒情,不寫一字之喜,不着一句之怒,作者用輕靈的筆觸,把一個女子一喜一嗔的神情,刻畫得是如此細緻入微,惟妙惟肖。

人的一生中,註定有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要轉瞬即逝。鄧紅梅教授也說過,纖微優美的景物,能映照出女詞人內心敏感而細膩的情緒。

所以說,孫道絢雖然身爲古代的一名未亡人,卻在封建禮教的壓抑下,能以女性一種獨特的審美情趣,把生活中具體的意象和心中抽象的情緒,在詞中巧妙的轉換。她完成了她個人情感的昇華,更爲自己譜寫了一曲生命讚歌。

無疑,孫道絢是一位優秀的女詞人,也是一位善於煽情的高手。她的詞作含蓄蘊藉、深微幽隱。情感細膩,韻味無窮。論其作品的藝術魅力和成就,真的是太值得我們去欣賞和學習了。在宋詞這片羣芳燦爛的園圃裏,她將當之無愧地永遠佔據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