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歌》翻譯賞析

《正氣歌》作者是宋朝文學家文天祥。其古詩全文如下: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爲嚴將軍頭,爲嵇侍中血。

爲張睢陽齒,爲顏常山舌。或爲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爲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爲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爲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繫命,道義爲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

一朝濛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爲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前言】

《正氣歌》是南宋詩人文天祥在獄中寫的一首五言古詩。詩的開頭即點出浩然正氣存乎天地之間,至時窮之際,必然會顯示出來。隨後連用十二個典故,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他們的所作所爲凜然顯示出浩然正氣的力量。接下來八句說明浩然正氣貫日月,立天地,爲三綱之命,道義之根。最後聯繫到自己的命運,自己雖然兵敗被俘,處在極其惡劣的牢獄之中,但是由於自己一身正氣,各種邪氣和疾病都不能侵犯自己,因此自己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命運。全詩感情深沉、氣壯山河、直抒胸臆、毫無雕飾,充分體現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註釋】

予:我,一作餘。北庭:指元朝首都燕京(今北京)。

尋:古時八尺爲一尋。

單扉:單扇門。

白間:窗戶。

污下:低下。

萃然:聚集的樣子。

雨潦:下雨形成的地上積水。

塗泥半朝:“朝”當作“潮”,意思是獄房牆上塗的泥有一半是潮溼的。

蒸漚歷瀾:熱氣蒸,積水漚,到處都雜亂不堪。瀾:瀾漫,雜亂。

乍晴:剛晴,初晴。

風道四塞:四面的風道都堵塞了。

薪爨(cuàn):燒柴做飯。

炎虐:炎熱的暴虐。

倉腐寄頓:倉庫裏儲存的米穀腐爛了。

陳陳逼人:陳舊的糧食年年相加,黴爛的氣味使人難以忍受。陳陳:陳陳相因,《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

駢肩雜遝(tà):肩挨肩,擁擠雜亂的樣子。

腥臊:魚肉發臭的氣味,此指囚徒身上發出的酸臭氣味。

圊溷(qīng hún):廁所。

毀屍:毀壞的屍體。

穢:骯髒。

疊是數氣:這些氣加在一起。

侵沴(lì):惡氣侵人。沴:惡氣。

鮮不爲厲:很少有不生病的。厲:病。

孱弱:虛弱。

俯仰其間:生活在那裏。

於茲:至今。

無恙:沒有生病。

是殆有養致然:這大概是因爲會保養正氣才達到這樣的吧。殆:大概。有養:保有正氣。語本《孟子·公孫丑》:“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致然:使然,造成這樣子。

然爾亦安知所養何哉:然而又怎麼知道所保養的內容是什麼呢?

孟子:名軻,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其弟子將孟子言行變成《孟子》一書,爲儒家經典。

浩然之氣:純正博大而又剛強之氣。見《孟子·公孫丑》。

吾何患焉:我還怕什麼呢。中國古代的許多思想家都認爲浩然正氣對於人身有無所不能的巨大力量。

“天地有正氣”兩句:天地之間充滿正氣,它賦予各種事物以不同形態。這類觀點明顯有唯心色彩,但作者主要用以強調人的節操。雜然:紛繁,多樣。

“下則爲河嶽”兩句:是說地上的山嶽河流,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正氣形成的。

“於人曰浩然”兩句:賦予人的正氣叫浩然之氣,它充滿天地之間。沛乎:旺盛的樣子。蒼冥:天地之間。

皇路:國運,國家的局勢。清夷:清平,太平。

吐:表露。

見:同“現”,表現,顯露。

垂丹青:見於畫冊,傳之後世。垂:留存,流傳。丹青:圖畫,古代帝王常把有功之臣的肖像和事蹟叫畫工畫出來。

【翻譯】

天地之間有一股堂堂正氣,它賦予萬物而變化爲各種體形。

在下面就表現爲山川河嶽,在上面就表現爲日月辰星。

在人間被稱爲浩然之氣,它充滿了天地和寰宇。

國運清明太平的時候,它呈現爲祥和的氣氛和開明的朝廷。

時運艱危的時刻義士就會出現,他們的光輝形象一一垂於丹青。

在齊國有捨命記史的太史簡,在晉國有堅持正義的董狐筆。

在秦朝有爲民除暴的張良椎,在漢朝有赤膽忠心的蘇武節。

它還表現爲寧死不降的嚴將軍的頭,表現爲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

表現爲張雎陽誓師殺敵而咬碎的齒,表現爲顏常山仗義罵賊而被割的舌。

有時又表現爲避亂遼東喜歡戴白帽的管寧,他那高潔的品格勝過了冰雪。

有時又表現爲寫出《出師表》的諸葛亮,他那死而後已的忠心讓鬼神感泣。

有時表現爲祖逖渡江北伐時的楫,激昂慷慨發誓要吞滅胡羯。

有時表現爲段秀實痛擊奸人的笏,逆賊的頭顱頓時破裂。

這種浩然之氣充塞於宇宙乾坤,正義凜然不可侵犯而萬古長存。

當這種正氣直衝霄漢貫通日月之時,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談論!

大地靠着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着它才得以支撐。

三綱靠着它才能維持生命,道義靠着它纔有了根本。

可嘆的是我遭遇了國難的時刻,實在是無力去安國殺賊。

穿着朝服卻成了階下囚,被人用驛車送到了窮北。

如受鼎鑊之刑對我來說就像喝糖水,爲國捐軀那是求之不得。

牢房內閃着點點鬼火一片靜謐,春院裏的門直到天黑都始終緊閉。

老牛和駿馬被關在一起共用一槽,鳳凰住在雞窩裏像雞一樣飲食起居。

一旦受了風寒染上了疾病,那溝壑定會是我的葬身之地,

如果能這樣再經歷兩個寒暑,各種各樣的疾病就自當退避。

可嘆的是如此陰暗低溼的處所,競成了我安身立命的樂土住地。

這其中難道有什麼奧祕,一切寒暑冷暖都不能傷害我的身體。

因爲我胸中一顆丹心永遠存在,功名富貴對於我如同天邊的浮雲。

我心中的憂痛深廣無邊,請問蒼天何時纔會有終極。

先賢們一個個已離我遠去,他們的榜樣已經銘記在我的心裏。

屋檐下我沐着清風展開書來讀,古人的光輝將照耀我堅定地走下去。

【賞析】

“養氣”之說原於孟子。他所說的“氣”,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性的正氣。“氣”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範疇。在宋代理學中,更是一個基本的概念。張載便以“氣”作爲宇宙的本體,主張“氣一元論”。朱熹以“理”爲世界本原,但又強調“氣”化育萬物的作用,在他看來,氣是理與萬物的媒介。文天祥在這首五言古詩中關於正氣的鋪寫,與上述思想有一定關係。

這首詩的序爲散文。有駢句,有散句,參差出之,疏密相間。在序裏,作者先以排句鋪陳,以駢散穿插描寫了牢獄之中的“七氣”,極力渲染出監牢環境的惡濁之至。而詩人又說自己身體本來孱弱,但在“七氣”的夾攻之下,竟然安好無恙,那就是因爲靠着胸中的浩然正氣,有了正氣在胸,便能抵禦所有的邪氣、濁氣,這些說明了寫《正氣歌》的原因,接着便引出下面對“正氣”的詠歎。因此,序和詩在構思上是有連屬的,在技巧上是前後照應的,是全詩的有機組成部分。

全詩可分爲三部分。從“天地有正氣”到“一一垂丹青”爲第一部分。這部分是對浩然之氣的熱情禮讚。“正氣”與天地並生,與宇宙同在,詩人首先寫出“正氣”的這種偉大性質,使“正氣”的描寫,有了一種充塞乎天地之間的崇高美。天地萬物,均受“正氣”之稟賦。下至大地山河,上至日月星辰,都是氣的化育生成。下面詩人將筆一轉,便將“正氣”轉到人的身上,人的浩然正氣,充塞於蒼冥,可見正氣的力量。“皇路”二句,寫清平之時,稟受正氣之人雍容和雅,爲朝廷的清明政治盡力。這兩句不是重心所在,而是下面的陪襯。下面,詩人筆鋒又轉,寫在危難之際,稟受正氣之人便表現出了凜凜氣節,他們爲了正義而不避禍難,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業績彪炳於青史。“一一垂丹青”,又是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之間的過渡之筆,顯的十分自然。

從“在齊太史簡”到“道義爲之根”爲第二部分。在這部分裏,詩人歷數了史冊上十二位忠臣義士的壯烈之舉,來寫浩然正氣的體現。詩人連用四個“在”字,形成了一連串的排比句式,顯得氣勢極爲充沛。正因爲“正氣”的賦予,纔有了這些志士的壯舉。詩人爲避免單調,將“爲嚴將軍頭”等四句換成了“爲”字的排比句。之後,詩人稍作舒緩,以“或爲”爲排比句,每兩句寫一人。詩人通過以上三組排比句,歌頌了中華歷史上十二位忠臣義士的壯烈之舉。這其中,有的是不畏權奸、秉筆直書的史官;有的是誓在驅敵的將相;有的是面對強敵,寧死不屈的義士,他們有共同之處就是忠烈。辨證來看,“忠”是要作具體分析的,但這些人物的“烈”卻是極爲感人的。“是氣所磅礴”到“道義爲之根”,由上述人物的忠勇壯烈,概括“正氣”。“正氣”所鍾,可以不論生死。“地維”、“天柱”,實際是說封建王朝的社稷得以保持的精神支柱。“三綱”句,有封建倫理道德的內容,“道義”也是如此。就是說,“正氣“是以封建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作爲基礎的。“正氣“作爲激勵愛國志士的精神力量,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業績,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它的封建倫理性質也應該指出。

從“嗟餘遘陽九”到“古道照顏色”爲第三部分。前面是說正義賦予歷史上那些忠義之士以忠烈之績,從“嗟餘”開始則轉向詩人自己。“遘陽九”是說自己遭逢惡運,“隸也”句是說自己對國家危亡也無力迴天。“楚囚”兩句,一方面寫自己被押到北方囚禁,另一方面,借楚囚南冠的典故,表達自己忠於宋室、矢志向南的心情。用典極爲恰當貼切,在敘述中深刻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懷。“鼎鑊”兩句,抒寫詩人視死如歸的壯烈之志。“陰房”六句,寫環境的幽暗惡濁。“如此”兩句,則是寫自己正氣在胸,百沴辟易的情形。“哀哉”六句,說自己耿耿丹心、浩浩正氣是抵禦“百沴”的法寶,任何邪惡之氣,都不能使自己受到戕害。“哲人”四句,是全詩的結語,揭示出作歌的主旨。先哲已逝,但正氣賦予他們的壯烈事蹟,在史冊上永遠是炳炳烺烺,千古不滅。詩人從這些忠烈之士身上,得到正氣的沾濡。古來忠臣義士的烈舉,是詩人樂於學習的典範。“風檐”兩句,顯得十分從容不迫。

全篇的結構核心是“時窮節乃見”。作者先以“天地有正氣”發端,然後層層陪襯,突出“時窮節乃見”。之後再歷舉“哲人”事蹟證明“時窮節乃見”;又以自己囚於土牢而堅貞不屈來表明“時窮節乃見”。全詩篇幅宏大而主旨突出、脈絡分明。浩然正氣直貫全篇,故歷述古人事蹟和己身遭遇而無堆砌之感。先寫古人而後寫自身,並表明“時窮節乃見”的古人正是自己的楷模,表現出他的浩然正氣植根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沃壤之中。正由於繼承、光大了優秀文化傳統,才使作者文天祥成爲一位民族英雄,讓他發揚了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也使他的這篇古詩成爲弘揚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的典範之作。

這首詩很長,又是五言之體,容易寫得平板拖沓,但這首詩卻以其慷慨悲壯撥人心絃,使讀者倍受感染。這主要是詩人充塞胸中的浩然正氣流溢其聞,使詩作元氣淋漓,毫無干澀之感,且詞氣滂沛,筆力道勁,格凋沉雄。全詩以平和穩健的散文化語言,緊緊環繞對浩然正氣的禮讚,於夾敘夾議中層層深入推進展開。首言浩然之氣之源與形,簡括幹煉。中間一通史詩性的列舉,雖繁富而不累贅,十二位忠臣義士的烈舉,一氣呵成,儼然大河奔流,滔滔東去,且詩人三易排比句組的語言,使詩富於變化。這種表現形式上的雄渾與浩然正氣意蘊上的雄威極爲一致,充分而美妙地體現出全詩的底蘊:“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同時,也使讀者鮮明地感受到作者那襟懷正氣,柱天維地的高大形象。《正氣歌》凡六十句,隔句一韻,通篇四韻,平仄間押,以此將詩之情韻導而逶迤,又寓激盪於從容。既渾灝蒼古,又頓挫揚抑,迴腸蕩氣。

這首詩用古體詩的語調來寫,而不取近體的排偶整飭,顯得高古悲壯。酣暢淋漓地表現了作者文天祥的忠肝義膽、錚錚鐵骨;在歌贊先烈的同時,展現了作者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塑造了一位正氣凜然的民族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