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德棻傳原文及翻譯

令狐德棻才華出衆,博涉文史,早年就有文名。下面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令狐德棻傳原文翻譯,歡迎大家瀏覽。

令狐德棻傳原文

令狐德棻,宜州華原人。德棻博貫文史。高祖入關,引直大丞相府記室。武德初,爲起居舍人,遷祕書丞。帝嘗問:“丈夫冠,婦人髻,比高大,何邪?”德棻對曰:“冠髻在首,君之象也。晉之將亡,君弱臣強,故江左士女,衣小而裳大。宋武帝受命,君德尊嚴,衣裳隨亦變改。此近事驗也。”帝然之。

方是時,大亂後,經藉亡散,祕書湮缺,德棻始請帝重購求天下遺書,置吏補錄。不數年,圖典略備。又建言:“近代無正史,樑、陳、齊文籍猶可據,至周、隋事多脫捐。今耳目尚相及,史有所馮;一易世,事皆汩暗,無所掇拾。陛下受禪於隋,隋承周,二祖功業多在周,今不論次,各爲一王史,則先烈世庸不光明,後無傳焉。”帝謂然。於是詔中書令蕭瑀等修史。多歷年不能就,罷之。

貞觀三年,復詔撰定。德棻更與祕書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師次周史。修撰之原,自德棻發之。書成,賜絹四百匹。轉太子右庶子。太子承乾廢,坐除名爲民。召拜雅州刺史,又坐事免。會修晉家史,房玄齡奏起之。預柬凡十有八人,德棻爲先進,故類例多所諏定。

永徽初,復爲禮部侍郎、弘文館學士。高宗嘗召宰相及弘文學士坐中華殿,問:“何修而王?若而霸?又當孰先?”德棻曰:“王任德,霸任刑。夏、殷、周純用德而王,秦專刑而霸,至漢雜用之,魏、晉以降,王霸兩失。若用之,王爲先,而莫難焉。”帝曰:“今茲何爲而要?”對曰:“古者爲政,清心簡事爲本。今天下無虞,年穀豐衍,惟薄賦斂、省徵役爲要。”又問禹、湯、桀、紂所以興亡,對曰:“《傳》稱:‘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然二主惑嬖色,戮諫者,造炮烙之刑,此所以亡也。”帝悅,厚賜以答其言。遷國子祭酒、崇賢館學士,爵爲公。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

令狐德棻傳翻譯

令狐德棻,是宜州華原人。德棻廣涉文史書籍,學貫古今。唐高祖李淵進入長安,(李淵從弟李神通)引薦他擔任大丞相府記室。武德初年,擔任起居舍人,升任祕書丞。皇帝曾經詢問他:“男子戴帽,女子梳髻,互相爭着高大,什麼緣故?”德棻回答道:“帽和髮髻在人頭上,(互爭高大)是國君(威嚴)的表現。晉朝將滅亡時,國君弱小而臣子強大,所以江左一帶男子婦女,上衣小,裙子大。宋武帝(劉裕)受天命成爲皇帝,國君的氣象尊嚴,衣裳隨之也改變了。這是最近的事,可以證明。”皇帝認爲他說的`對。

在當時,經過大亂之後,經書典藉大多散失,祕藏圖書淹沒殘缺,德棻第一個請皇帝重金懸賞,收求天下遺書,安排官吏修補抄錄。沒幾年,圖書典籍基本完備。又建議道:“近代沒有官定史書,樑、陳、齊文章書籍還有憑證,到周、隋兩朝,歷史事實大多遺失不全。現在當事人的所見所聞還能找到,歷史事實還有憑證;一旦過了一代,歷史事實都會湮沒暗淡,無法搜尋。陛下接受皇位於隋朝,隋朝承繼周朝,唐代兩位祖先的功業大多在周朝建立,現在不評定編定,使它們各自成爲一代君王的歷史,那麼先祖的功績就不光耀,後代也就無法流傳了。”皇帝認爲他說的對。於是下詔讓中書令蕭瑀等撰寫國史。但經歷多年沒有完成,就停了這件事。

貞觀三年,再次下詔撰寫國史並定稿。德棻又與祕書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師編寫周史。修史的起源,是從德棻發起的。周史完成後,皇帝賞賜四百匹絹。調任太子右庶子。太子承乾被廢除後,他也因犯罪被除去名籍,成爲平民。後來任命爲拜雅州刺史,又犯事被免官。恰逢撰寫晉朝歷史,房玄齡上奏起用了他。參與選拔的一共有十八人,德棻是佼佼者,所以分類體例大多諮詢他以後才確定下來。

永徽初年,擔任禮部侍郎、弘文館學士。唐高宗曾召集宰相和弘文學士聚坐中華殿,問道:“做什麼可以稱王?假如稱霸呢?又應當把哪個擺在首位?”德棻回答道:“稱王重視德化,稱霸專任刑名。夏、殷、周全用仁德而稱王,秦朝專任刑名而稱霸,到了漢朝雜用王霸之道,魏、晉以來,王霸之道都喪失了。若用王霸之道,王道爲先,而沒有比這個更難的了。”皇帝又問:“現在做什麼最重要?”回答道:“古代治政,清淨內心、簡化政事是根本。現在天下沒有危險,糧食豐收,只有減少稅收、減免徵戰徭役是首要的。”皇帝又詢問禹、湯、桀、紂興亡的原因,回答道:“《左傳》說:‘禹、湯歸罪於自己,他們的興盛非常快;桀、紂歸罪他人,他們的滅亡很迅速。’但這二位君主被美色迷惑,殺害諫言的人,製造炮烙的刑罰,這是他們滅亡的原因。”皇帝聽後感到愉悅,對他的回答給以豐厚的賞賜。升任國子祭酒、崇賢館學士,爵位是公爵。以金紫光祿大夫的身份辭官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