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貼對聯作文合集十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貼對聯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貼對聯作文合集十篇

貼對聯作文 篇1

今天是大年三十兒,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

媽媽把對聯準備好,吃過午飯,媽媽左手使着漿和刷子,右手拿着對聯,和我一起到門口,媽讓我把以前的舊對聯撕乾淨,以前媽媽也是用漿貼的,所以,特別不好撕,我拿着米尺費了九九牛二虎 之力才把舊對聯一點點刮下來。媽媽把新對聯放在地上,把漿刷在對聯的背面,不一會,就刷好了,媽媽說要從右往左貼,我問媽媽:“爲什麼要從右往左貼?”媽媽說:“因爲古時候人們的書都是從 左往右看的。”這貼對聯是古時候留下的年裕,所以,要先貼右邊,再貼左邊。然後媽站在椅子上貼,讓我看貼子正了沒有,兩邊上的好不容易貼好了,媽媽說要貼橫批,這個最不好貼了,一會兒高, 一會兒低,好不容易貼上了,只見上面寫着“青雲直上馬揚蹄,紫氣東來春得意。”橫批:“物華天寶”。貼上的對聯有的不平展,媽媽說:“別人都用笤帚掃一下就平展多了,”媽媽又讓我把在牆上 撕下來的舊對聯掃走,這時往後一看,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新對聯,真美呀!

新的一年開始了,希望我像對聯上說的那樣揚蹄前進,我也一定會努力。

貼對聯作文 篇2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洋溢着歡樂的笑聲,今天是除夕,吃完中飯,我和爸爸就開始貼對聯了。

首先我們把舊對聯拿下來,表示去舊迎新,我和爸爸抓住對聯用力地往下一撕“嘩啦啦”舊對聯就掉了下來,接着,又把門框上的小紙片一點一點地撕下來,再用溼抹布將門框擦乾淨。

接着就是貼對聯了。先分開橫幅和左右聯。爸爸拿出左聯,在桌上攤平,在對聯的四周均勻地塗上漿糊。然後,他小心翼翼地輕輕地在門框上按平壓緊。過了一會兒,煥然一新地對聯掛在了門框的兩旁,我搖頭晃腦地念起來,平安如意步步高,人和家順年年好,橫幅是一帆風順。

當然,還少不了貼“幅”字。我正想把“福”字端端正正地貼在門中央,爸爸卻搖了搖頭說:“不行這樣不行,中國人喜歡把“福”倒着貼。”“什麼”我文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爸爸輕輕地颳了一下我的鼻子說:“不懂了吧,把“福”倒着貼諧音着福氣到了。”我哈哈大笑,原來古代人也這麼有趣啊!和我一樣是個別字大王。

貼春聯是我國傳統習俗,代表在新的一年裏辭舊迎新,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我看着對聯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給大家增加了一份喜悅,明年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貼對聯作文 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爲了迎接新年,我和媽媽也作了充分的準備,大掃除、貼對聯、貼福字等專項活動,一個也沒落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貼對聯了。

除夕一大早,我扛起一架竹梯快步來到門口,架好梯子爬上去,然後拿起小鏟子,打算把舊對聯和牆的親密接觸切斷。這事看起來簡單,其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舊對聯像一個小孩子,緊緊地抱住牆“媽媽”,賴着死活不肯離開媽媽的懷抱。對聯啊,你和牆經過一年的相處,肯定有了深厚的感情,肯定不願意和它分離,但是你的大限已經到了,迫不得已我才“大義滅親”。我知道你不想“下班”,但是,還有別人在後面等着呢!你必須遵守我們與年歲的約定。

我用小鏟子,上剷剷,下剷剷,左剷剷,右剷剷,向對聯發起了全方位攻擊,牆上的瓷磚“噌噌噌”地慘叫着。忙活了半天,對聯終於承受不住我的全方位飽和式攻擊,心不甘情不願地跟隨小鏟子離開了牆的懷抱。

突破了“鏟對聯”這一道難關,接下來,是一個要求嚴格的關卡——貼對聯。對聯是用紙做的,遇水即軟,遇力即斷,遇風即完蛋,而且只有一次機會,我能成功嗎?

剎那間,一隻碩大的老虎出現在我面前,張牙舞爪地向我撲了過來,我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老虎十分兇猛,我根本就無法幹掉它。突然之間,我想到了一個辦法,決定試試。

死生看淡,想幹就幹!我拿上一張對聯,打算沿門的邊緣上下鋪好,使對聯垂直於地面,然後先把對聯的四條邊用膠水貼牢,最後把中間凸起來的地方抹平。別看我說起來這麼容易,但是做起來,真不是那麼簡單噢!

等我一隻手按住鋪好的對聯,另一隻手去拿膠水的時候,按住對聯的那隻手居然不由自主地顫動起來,對聯就被我的手帶歪了,只有重新再來。這回,我變“精”了,提前把膠水放到口袋裏,再去鋪對聯。對聯鋪好之後,我空出一隻手去拿膠水,不知爲什麼,對聯又歪了,它好像在故意和我作對似的。大人們都在忙活別的,只有我一個人站在梯子上孤軍奮戰。經過“無數次”的失敗之後,我總算是摸清了門道,讓對聯乖乖地待在牆上,不再跟着我的手亂動。

終於,對聯貼好了。雖然我早已滿頭大汗了,但我毫不在乎。爲家裏做貢獻是我們小孩子應該做的,就算再苦,就算再累,我也要努力做完。回到家裏,我迫不及待地躺到了牀上,雖然渾身痠痛,但我心裏像吃了一顆蜜糖,感覺美滋滋。

新年到了,我不只會幫家裏貼對聯,還會幫家裏做許多事情,因爲新年意味着我又大了一歲,我是一個小大人了,我能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樣,挑起一份家庭的責任!

貼對聯作文 篇4

大年三十下午,爺爺來到我們家,要爸爸回老家一起貼對聯。我一聽非要和他們一起去,爸爸和爺爺高興地答應了。

我們到了白坡老家,爺爺取出買來的對聯。我打開一看,“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這麼精彩的對聯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對爺爺說:“讓我來給對聯抹漿糊吧!”爺爺笑眯眯地說:“陽陽真長大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漿糊抹到對聯背面,爺爺笑着說:“陽陽乾的真像回事,比你爸爸叔叔都行!”我聽了像喝了蜜一樣甜。爸爸從我手裏接過對聯,把它遞給站在高處的爺爺手裏,爺爺認真地把對聯貼好,並拿着一個小刷子輕輕的壓了一遍,對聯貼好了!就這樣,我們三個人有說有笑地貼完了老家所有屋門上的對聯,而且我還收集到了九幅非常好的對聯!

我們放了一掛鞭,高高興興回家了。

貼對聯作文 篇5

老爸,你說,它們誰長得比較像上聯?”我用手掌托住腦袋,胳膊抵在桌子上,盯着眼前的那一對紅豔豔的春聯,有些鬱悶地問。

說出來真夠丟人的,家裏的春聯向來是爺爺貼的。今年臨近春節,爺爺讓叔叔給“劫”去了,搞得我家的春聯至今還未“上榜”。

“嗯……”爸爸用手托住下巴,盯着對聯,沉吟着,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看來是快要有答案了,我有些着急了:“嗯什麼啊,快說啊……”

他煞有其事地說:“老爸我在想,這時候是你表現的機會了……”

“啊!”我腦子有點短路。愣了幾秒鐘後,我怯怯地問:“你不會是想要考我吧?”

“明擺着啊,你都上初三了,不會連個春聯也看不明白吧?”

“好啊,激將法!”我撇撇嘴,“都說三十六計裏,就這招是最要命的,還真……”我小聲嘀咕着。

“就這個‘春風得意年年好’吧!我看好它!”我信心十足。

“哦?何以見得?”老爸盯着我指定的“上聯”,聲調提高了幾分。

“爺爺教的'那些平仄我是不懂啦!不過‘春風得意年年好’和‘錦繡前程步步高’這一對,誰看也知道要選前者啦!我都上初三了,對‘語感’這東西就是拿它沒轍地準!”我故作輕鬆地盯着老爸,一板一眼地說着。

沉默,長久的沉默……我不禁緊張了起來,會不會錯了啊?

爸爸終於擡起頭來,鄭重其事地說:“以我當你老爸十幾年的經驗,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他乾咳了幾聲,停頓了一下,故意賣個關子,然後明顯提高了聲調,慢條斯理地說:“英雄所見略同!”

啊……我還以爲是什麼深入、精闢的分析呢,原來是想着怎麼盜版很久很久以前看過的那些小品!好吧,我服了!

我們拿着春聯一起走出大門。大門旁那兩條已經發黃的石柱上面貼着的春聯雖然依舊完好,但是早已褪了那層鮮豔的紅,襯着暗紅色的老宅門,給人一種滄桑感。我忍不住把手覆在上面,對爸爸說:“別把舊對聯撕掉,就這樣覆蓋着貼上去,可以嗎?”

見爸爸沒反應,我轉過頭去看他,只見他對着兩個大門柱,擺出那堪稱經典的沉思姿勢看了一會兒,然後轉向我,一本正經地說:“我突然忘記上聯要貼哪一邊了……”

真無語了,竟然還是這麼無辜的表情……我忍住想酸他幾句的衝動,抓起他手中的那條上聯,二話不說就爬上右邊的椅子,學着爺爺的樣子,先刷上一層糨糊,再調整好角度,從上而下撫平上聯,又迅速地接過他遞來的下聯,挪了椅子後直接貼到左邊的石柱上。然後,又走遠看了看,很滿意地走到他身旁,鄭重地對他說:“以我當您女兒十幾年的經驗,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您:就這樣貼,準沒錯!您負責善後啊,把那什麼什麼的收拾乾淨。我得去研究一下當年您那高中畢業證書是不是造假來的……”說完,瀟灑地進屋玩電腦去了。

媽媽叫吃午飯了,我走出房間,忽然聽到爸爸在客廳打電話:“老羅啊,是我。新年好啊!給你說啊,今年我家的春聯是我女兒貼的,我本以爲他們這些孩子把那點傳統的東西都給丟了呢!沒想到啊,還行還行……”哦,原來如此,看來老爸用心良苦啊。

貼對聯作文 篇6

童年發生的許多事情都淡忘了,但一件有趣的事我卻記憶猶新,至今,大人們還拿來逗我呢!

那是我六歲時的臘月二十八。我們這裏有句俗語二十八,貼花花。意思是過年要貼年畫兒、貼對聯。

一大早,父親就把春聯寫好了,讓媽媽把漿糊打好,準備貼。我一聽貼春聯,真是鞋底長草,荒(慌)了腳了。我拿着春聯,自作聰明地要去貼。爸爸說:你不識字怎麼貼?我說:你給我說說每一張貼在什麼地方,我學着貼。門框上的、門板上的有媽媽貼,竈屋、牛槽、豬圈、廁所等低處有我來貼。

這一張貼在什麼地方,那一副貼在什麼地方,爸爸手把手教我。我興沖沖地拿上了對聯就去貼。貼完以後,我興高采烈地拉着爸爸讓他去看。他一看,大驚失色,又好氣又好笑地說:過新年,讓全家過一個歡快、祥和、幸福平安年,你倒好,把咱一家人當牲口了!什麼牲口?我不解地問。你把槽頭興旺貼在了鍋臺上了,把小心燈火貼在了牛槽上,我們不是牲口是什麼?

這件荒唐、有趣的事,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不懂裝懂會鬧出笑話的。

貼對聯作文 篇7

終於到年三十了,按年俗該貼對聯了,早晨我便把梯子搬了出去,樓門裏各家各戶也一樣,忙着貼新的對聯,大家都感到年味特濃。

媽媽把一個金光閃閃(哦,應該是紅光閃閃)的大福以及一對金光閃閃的對聯給了我,而爸爸就拿着一把剪刀和一卷透明膠過來了,爸爸讓我給他剪好膠帶,他就開始貼,你看先把對聯扶正,然後再把膠貼上,橫批上要貼六次,而上聯和下聯要貼十次。可福字要貼好可不容易呢,福字要貼成一個菱形。爸爸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我,我幹活非常認真,因爲是第一次,所以不知如何下手。我首先剪好四條膠帶,把膠帶貼到手上,然後我把一條膠帶橫着貼在最上面的一角上,把這一角上的膠貼在門上,然後依次把其他三個角貼上,可就在關好門的那一瞬間,只聽啪的一聲,福字掉了下來。

我喊“媽媽,快來!”媽媽問:“怎麼啦,乖乖?”我說:“福字掉在地上了!”媽媽說:“你在去是試一次!”我跑到門前,重新把福字又貼了一遍,這次貼的非常牢無論我怎麼搖也不掉。

經歷了這件事,我明白了:做什麼事,一次不行,再試幾次,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貼對聯作文 篇8

今天,我幫爺爺貼對聯,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有哪些步驟。

第一步:先找一根縫衣服的線,把對聯裁開,因爲對聯是連着的,裁的時候一定要把對聯摺好,要不然裁的時候就會裁爛。哦,還有裁的時候要用手按着,不然的話線就會被你拽完了。第二步 :打糨糊,先做一小壺開水,然後加入麪粉,記住不要加太多,要不然就會很濃,就不粘了,最後攪拌。第三步:就可以貼對聯了,貼對聯的時候要貼正,不要像我一樣貼不正。

貼對聯讓我感受到了,貼對聯的快樂和辛苦,同時我也知道貼對聯是一個細心的活,稍微一不用心,就會弄錯,看來細心很重要,做什麼事都要細心,不能有一點馬虎。

貼對聯作文 篇9

“千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的這首詩《元日》被人們傳頌至今,其中的“桃符”是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個神靈的名字,懸掛於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經歷了千百年的演變,如今紅紙代替了桃符,辭舊迎新的祝福語代替了神靈的名字。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彤彤的“春聯”,表達人們過年的喜慶以及對來年的美好期望。我家也不例外,這項“大工程”一向是我的活,這不,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忙活開了。

一切準備就緒,我來到大門前。舉着“春聯”對着門比劃來比劃去,和我的助手——媽媽探討着最佳的位置。我把“上聯”抵在門上,媽媽站在遠處總觀大局:

“高一點……

再往左一點……

有點歪了,右邊再下來一點……

好好好,不要動,就這樣貼……”

經過一翻調整,終於找到最合適地方。我緊緊按住“上聯”的中上位置,輕輕地撕開頂端背後的雙面膠,小心地把“上聯”貼在門上,然後再重複上面的動作,把“上聯”的中部和下部都細細的貼好,“上聯”就這樣貼完成了。“上聯”完成了,“下聯”就方便多了,對比着上聯的位置,再加上“助手媽媽”的幫助,“下聯”也很快完成。

接下來要貼“福”字了。相比較“春聯”,貼“福”字顯得簡單多了,只需要選中間位置往上一粘就可以了,這點小事對我來說不在話,都不需要媽媽的幫忙,我一下子就選好位置,私下後面的雙面膠三下五除二剛要往門上貼。

“等一下,你貼倒了!”媽媽連忙制止。

“你不懂了吧。”我老氣橫秋的對媽媽說道:“福字就是要倒着貼,福倒了,福到了,懂嗎?沒文化!”

“真是一瓶不動半瓶搖。”媽媽不以爲意的說:“照你這麼說,福到了,可是你卻把門給關了,這福就被你倒到外面去了,小傻瓜!”

我立刻愣住了:“可是大家都這麼貼的呀?”

“大家都這樣難道就一定對嗎?福字是可以倒過來貼,古時候人們在家裏的米缸、油缸、水缸上,這樣福倒在家裏,所以我們……”媽媽還沒有說完,我立刻搶道:“我知道了,福字可以倒貼在房間門上!”

“我家的小傻瓜開竅了……”

今年貼春聯真是一舉兩得,既參與了勞動,又收穫了知識。紅彤彤的春聯,紅紅火火中國年!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開心過年,每一個人都從勞動中有得收穫!

貼對聯作文 篇10

民謠說二十八貼花花,花花指的就是對聯,過春節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家裏每個人都能平平安安。

今天,我們家的人都忙的不可開交,爺爺奶奶收拾屋子,媽媽在爲年貨做準備,我和爸爸貼對聯。我們來到大門口,爸爸首先要把去年的舊對聯撕下來,把門擦乾淨。我把對聯放在地上,把對聯的四角都用長些的膠帶粘上,然後再遞給爸爸。爸爸一邊貼對聯一邊問我:“你知道爲什麼每年都要貼對聯嗎?”我回答道:“這個我知道,因爲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怕火怕紅色,還怕聽到鞭炮聲,所以每到春節,人們就貼對聯放鞭炮,這樣不但預示下一年的平安吉祥,還可以趕走年這個怪物。”邊說邊幹不一會兒,對聯貼好了。爸爸誇讚我說“你說的不錯,並且還是一個合格的小助手”。

家家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希望,每家的對聯也是不一樣的,但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