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的知識有哪些

春聯,又稱“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的重要習俗。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春聯、福字、窗花等)的時候,意味着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春聯的知識有哪些,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聯的知識有哪些

春聯的知識有哪些 篇1

有一千多年曆史的春聯是中國獨有的春節民俗形式,堪稱國粹。其格律的嚴謹、寓意的深邃、形式的優美,是外國文字尤其是西方的拼音文字所無法企及的,反映着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的博大精深。隨着中國人陸陸續續走出國門,這一文化傳統也被帶到了世界各地。常江先生曾說:“對聯是全世界華人認祖尋根趨同別異的最簡單的文化標誌。”

春聯,起源於桃符。相傳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山海經》裏,有一個鬼域的世界,中間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爲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據五代後蜀國國君孟昶,在公元964年歲的除夕,讓他手下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爲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鬱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這就成了中國流傳下來的最早的一副春聯。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由此可見,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

“春聯”這詞的出現,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佈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讚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爲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裏,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佈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楹聯的靈魂與精髓就是詞語對仗和聲律協調。因此,對春聯的規範要求包括:做到字句對等、詞性對品、結構對應、節律對拍、平仄對立、形對意聯。此外,上聯要以仄聲字爲結尾,下聯以平聲字爲結尾;而要避忌的則是所謂的“合掌”,即語義重複,浪費筆墨,以及不規則重字、尾三平等。

當然,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羣,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經歷,春聯的內容會大不相同,而其中又各有生動有趣的故事。這些有關春聯的故事,或讓人心酸,或讓人悲憤,或讓人感動,或讓人興奮,甚至會讓人啼笑皆非。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們在春聯中細細品讀吧。

春聯的知識有哪些 篇1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人們曾用“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來評價春聯。貼春聯,是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重要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着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春聯的傳說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須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茶、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茶、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鬱壘的名字,認爲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桃符”即爲現在春聯的雛形。

春聯的由來

春聯的由來,應從春秋時代說起,當時的春聯是把字刻在門庭上的或有些刻寫在石柱上,到了後期則刻在木板上,被稱爲《桃符》,當時選質爲桃木板,長約六到八寸,寬在三寸左右,刻上吉祥的字樣來慶祝喜慶和祈求吉祥幸福(因爲民間流傳有桃木爲避邪之功效,掛在門口則可有百邪不侵的說法),所以在民間有掛上春聯後就要把自家的大門打開,大年三十的晚上是不可以關門的,要一直開到天亮,無論是壞人還是鬼神都不會進入家中;在宋代春聯的用質都爲桃木板,此點從王安石的詩句中就可以充分的體現出來,詩曰:“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明代朱元漳建都南京後,曾令各家貼對聯,並將門聯改名爲春聯,一律用紅紙書寫。因紅色代表吉祥喜慶,預祝着國家和人民紅紅火火,此後便由桃符改爲春聯。傳說有一次,朱元璋親自到民間察看,只一戶人家沒貼春聯。一問,原來這人家是閹豬的,不識字,於是親自動筆爲他寫了一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於歷代大力提倡,使春聯成爲我國一種特殊的民間文藝形式,長盛不衰。

春聯的內容

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爲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神聯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

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五穀豐登 ,六畜興旺”;“米麪如山厚,油鹽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

另外還有一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擡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

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春聯演變到如今已經成爲了一種民間的藝術表現形式了,對於它的書寫格式也有了一定的要求:(1)字數相等,譬如:“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這副春聯每聯都是七個字,上下聯字數相等,這是春聯的`最基本的要求。(2)詞性一致,就是說組成上聯的各個詞組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詞組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上下聯的詞性,就是說詞的類別性質,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要對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對。(3)平仄相調,聯上下聯的表現方法,要注意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調。這主要是爲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4)選好橫披,橫披,又叫橫批,橫額,橫聯。橫披除輓聯、壽聯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橫批要和內容相結合。

春聯的貼法

小編這裏給大家普及一下貼春聯比較通用的方法即平仄法,一般的春聯用平仄來分上下聯是不會出錯的,平聲(國字注音第一、二聲)在左邊,聲包括上聲、去聲(國字注音第三、四聲)在右邊。例如天增歲月人增壽(右),春滿乾坤福滿堂(左)。當然記得還要結合下面的幾點來具體的分析,以免鬧出笑話。

一,上下同仄收尾,如春聯“一順百順事事順,千好萬好年年好”,把握語境才能區分上下聯。

二,上下同平收尾,如春聯“岸上麻葉,伸綠掌要啥。池中蓮藕,握紅拳打誰”,弄明白語序才能區分上下聯

三,上平下仄收尾春聯“妹妹我思之,哥哥你錯了”,弄明白聯語邏輯關係才能區分上下聯。

四,上仄下平收尾春聯“祖國山河壯,神州景物新”,這是上仄下平收尾對聯,但這種對聯區分上下聯不能單靠平仄。

最後,貼春聯還要找準春聯和橫額(橫批)的關係,可千萬不能牛頭對馬嘴哦。

貼春聯的時間

貼春聯的時間全國各地都有各自的風俗,一般來說,貼春聯的最佳時間是臘月29日的下午未時(13點至15點),過完新年後,正月份要把已貼的春聯取下後燒掉(或是丟掉),民間有一種神話的傳說:春聯即爲天上的神仙,當春聯燒掉後,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民間的情況,希望天神能給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總而言之,春聯的作用在於避邪和期盼來年有個好年景,所以不論是在哪裏貼春聯的時間最遲也不應超過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