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國藝術作文3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藝術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中國藝術作文3篇

中國藝術作文 篇1

梅錄地處湛江的東部,南臨南海,是吳川市府的所在地。它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還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梅錄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多姿多彩。有飄色、泥塑、花橋、花塔、疊羅漢、舞龍等。其中:飄色、泥塑、花橋被稱爲吳川“三絕”。特別是飄色,以其精、巧、奇而聞名遐邇,其形式之獨特,藝術之精湛,確是令人歎爲觀止。被外國友人稱爲“隱蔽的東方藝術”。

每年的元宵是梅錄的民間藝術大放異彩的重要時刻。傳統的梅錄元宵活動從農曆正月十五日開始,十六、十七日達到高潮。節日期間,梅錄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彩旗琳浪滿目。人們習慣在十五看泥塑、逛花街、賞花塔、觀景點;而十六、十七日的大巡遊,則由飄色、地色、車色、獅、龍、八音班、長笛、陶鼓、舞二真等當主角,彩車及武術隊伍齊出動,場面極爲壯觀,此時觀衆如潮,萬人空巷。每年,梅錄元宵盛大的民間藝術觀賞活動吸引了方圓百里的羣衆和外國友人、港澳同胞前來觀賞。

被稱爲吳川“三絕”中的第一絕是飄色。它始於清代。最初只是鬧元宵活動中的一種“噱頭”,由於深受觀衆的喜愛,後來,飄色就成爲慶賞元宵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它是在色臺上,把兒童扮成歷史典故或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例如“梁祝”、“盜靈芝”、“徐九經賣酒”、“寶蓮燈”等。這些人物姿態固定,由看不見的“色梗”(鋼筋構成的支架)支撐,猶如在空中飛舞,加上這些幼童流露的天真可愛的神態和動作,將觀衆逗得喜笑顏開、拍手稱好。

第二絕是“泥塑”。我們稱之爲“泥鬼”。源自唐末宋初。傳說元宵造“泥鬼”可以引福歸堂,驅邪出境。在元宵前的一兩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泥塑就展現在梅錄的街頭巷尾,供遊人觀賞。大型泥塑有 “十八羅漢”、“紅樓夢”、“財星正照”等,既有經典韻味,又有時代氣息和鄉土風情,令人流連忘返。1980年香港申報發表《梅錄泥塑甲天下》的文章,對這些泥塑的藝術價值給予充分肯定。

第三絕是“花橋”。梅錄花橋始於明代。民間流傳說,在元宵時,情侶同行花橋“摘白花,買茹菇生男仔,摘紅花生女仔”,家庭主婦行花橋則“橋頭洗手好勝手,糠(養)豬好肯大”。真有趣呀!只見橋上張燈結綵,吊起花燈,掛上字畫,橋的兩旁擺上鮮花,把花橋裝點得五光十色,恍如仙境一般。遊客慕名而來,在橋上擠得摩肩接履、水泄不通。

1996年,梅錄被評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爲“廣東省民間藝術之鄉”;20xx年又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作爲吳川人,我爲此感到自豪、驕傲。我們應勤奮學習,爲建設美麗富饒的吳川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堅信:吳川的明天會更好!

中國藝術作文 篇2

中國的麪塑藝術淵遠流長。早在漢朝,一些宗教活動的供品中就有用面捏成的牛、羊;姜子牙用捏出的麪人去打仗的神話故事,也在民間廣爲流傳。如今,麪人主要是作爲一種工藝品,深受國內外人士的歡迎。

麪人爲什麼會流傳得這麼久,這麼廣,又這麼受歡迎呢?

其一,捏麪人的材料簡單。把麪粉和江米麪(南方人叫糯米粉)按3:1的比例和起,燙熟,用鍋蒸了以後再調上蜂蜜和防腐劑,揉搓好了即是麪塑的材料。其二,製作麪人的工具平常:竹籤子,挑子(用有機玻璃或牛角磨成扁平狀,一頭尖一頭圓)、小剪刀,小梳子。

有了上述材料和工具,就可以着手捏麪人了。例如捏一個娃娃,先捏頭部輪廓,在本色面中加進所需的顏色面,揉捏均勻,麪糰成了娃娃的膚色,把捏好的娃娃頭形插在竹籤子上,然後用挑子滾一下,使臉部光滑,又用尖的一頭定出五官的部位,嵌上黑色的面作眉毛眼睛,講究些的還可做出眼白;接着用挑子挑出鼻子,爲防幹縮,可塞入一些面又用同樣的方法挑出耳朵;再裝上紅色的嘴,黑色的發,娃娃的頭部就完成了。做上肢時先把面搓成一條,按在娃娃身體的兩側,再用剪刀剪出手指;下肢可根據需要,做成坐姿、站姿、臥姿乃至踢球,操練等不同姿勢。最後給娃娃加上紅色的肚兜,抽出筆籤,一個細膩可愛的面娃娃就做成了。

剛捏好的麪人得放在不透風處,待裏外都幹了再拿出來。因爲材料中加有蜂蜜和防腐劑,所以一二十年內不會裂壞。

麪塑就是以上述特殊工藝流傳開來的。流傳各地的麪塑,又分爲京、魯、瀘三大流派。北京的麪塑古色古香,山東的麪塑民間氣息濃,而上海的麪塑色澤鮮豔,較爲秀氣。

麪塑這門民間藝術在國外也廣爲流傳,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小學裏開設麪塑課,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動手能力。在我國,需要做的不僅是普及這門藝術,還要在材料上進一步改革,使其更簡便!在製作上創新,爲更多的人所接受,讓中國的麪人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大放異彩。

中國藝術作文 篇3

說起禮儀,我們的祖國真可謂是“禮儀之邦”。古往今來,太多太多的文人墨客爲我們中華的禮儀而伏筆、太多太多的古今藝術家爲中華的禮儀,開拓走向世界之巔的道路……

禮儀,顧名思義,就是講文明、懂禮貌的意思。在我們中華的大地上,無論是在大庭廣衆,還是小至家庭,每一個華夏的兒女都深知禮儀的重要性,而外國人來到中國,都普遍說中國很美,而且中國的人民對待他們很好、很熱情,這些,不都是禮儀在起到推動作用嗎?外國人在學習中國文化中,着重要掌握的,便是我們中華的禮貌問題。在國外,或許沒有太多的人會嘴邊常常說着“謝謝、不客氣”這類型的詞彙吧,但是在我們的祖國,這些都是身爲龍的傳人,最必要的特點。

一聲尊敬,讓大家對人的第一印象不一樣。常常在電視中看一些古裝的電視連續劇,在劇情中,很多的話語都是仿照我們的祖先常說的話。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不論是哪部古裝劇,臺詞中有好大一部分都是關於禮儀的知識呢!古人在迎接遠方客人時,都會騎馬到幾十裏外;古人在拜見比自己學識更淵博的人時,都是畢恭畢敬的低頭說話;古人在與他人交談的時候,都是有說有笑,開玩笑也是點到爲止的;古人在所有的`場合,都是那麼的含蓄,含蓄中不失沉穩;沉穩中又不失禮儀。我想,這種境界,也只有我們禮儀之邦的子孫才能鑄就吧。

一聲問候,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清晰的記着,20xx年,是讓我們13億中國人振奮的一年,在這一年的8月8日,中國人的百年奧運夢實現了!在奧運期間,我們中國,都在以禮儀之邦的美譽招待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友人,電視中、報紙上、網絡中都在報道着中國的志願者是如何讓外國友人瞭解中華文化的,見到客人的第一面,便會用英文說一遍:“hello!”隨後,再用我們的國語與外國人說一遍,很多可愛的外國人,都會卷着舌頭,含混不清的跟我們說起了中國話。看到我們的問候讓五湖四海的賓客們開心,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瞭解一下,是什麼原因讓外國人在第一面就喜歡上中國呢?答案便是——中國的禮儀。

中國的禮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

中國的禮儀,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中國的禮儀,是讓人感到無比親切的;

中國的禮儀,是讓我們中華兒女所自豪的!

從古至今,我們的光輝禮儀文明沒有隨着歲月的流逝而漸漸泯滅,反之,我們還有了更深層的蛻變,讓我們的祖國文明站上了世界最高峯!

I love you ——禮儀!

I love you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