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習俗作文(通用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各地習俗作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各地習俗作文(通用10篇)

各地習俗作文1

中華風俗有很多,如清明節時人們會吃清明果,清明粑,清明螺,清明餅,青團端午節時人們會吃糉子,黃鱔中秋節時人們會吃月餅,西瓜元旦節時人們會吃麪條,雞蛋,餃子這些都是關於吃的,關於做的有春節放鞭炮,教師節送鮮花,端午節划龍舟

在這些風俗中,我最喜歡吃青團,放鞭炮。

我喜歡吃青團是因爲它不但味道好,而且有一個巧妙的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的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農民上前幫陳太平化裝農民的模樣,躲過了清兵,但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裏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個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後煮爛擠出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青團。然後把青團放在青菜裏,混過村口的哨兵,送給陳太平,陳太平吃了青團,天黑後,繞過哨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兵都要學會做青(清)團以禦敵自保。清明節吃青團的風俗從此流傳開來。

我喜歡放鞭炮是因爲它既好玩又好看,以前放鞭炮是爲了嚇走年,現在放是爲了熱鬧。

中華風俗不計其數,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而且每一個都包含着一個奇妙的傳說。

各地習俗作文2

我的家鄉武進,它是魚米之鄉。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即瑞午節。這天要賽龍舟吃糉子,端午節的主要活動。

相傳龍舟竟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而在武進這塊大地,賽龍舟是爲了紀愛國詩人屈原,爲節日增添熱鬧的氣氛。其次是吃糉子。初五的早上,奶奶要把煮好的糉子,鹹鴨蛋放在碗裏,供竈爺。奶奶說這樣可以求竈王爺保佑我們全家平平安安。早上都要吃糉子,這糉子可香拉!品種多,形狀多。奶奶還把事先編好的網袋掛在我脖子上裏面放在鹹鴨蛋,可好玩了!爺爺在大門上插在柳條,表示辟邪。

各地習俗作文3

我的老媽是金華人,那裏有許多的風俗,我來爲大家介紹幾個吧。

金華鬥牛便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刺激的一個,至今可是有百年的歷史了。盛行在清末民初。不同與西班牙的人與鬥牛,金華的鬥牛是被譽爲東方文明鬥牛的牛與牛鬥,鬥牛當日,參斗的牛要穿上勇士裝,由主人領到鬥牛場。這時會鞭炮齊鳴,觀衆們歡呼雀躍。過了一會比賽就開始了,只見兩隻鬥牛瞪圓了自己,佈滿血絲的憤怒的雙眼,怒目對視,各自刨腿,蓄勢待發。哞!它們奮力鬥爭了!用自己的犄角,用盡全力衝撞,過了會,便有一頭牛敗下陣來,血肉模糊,倉皇而逃。可是,角鬥是十分殘酷的勝者不僅沒有十分開心,反而要窮追不捨,緊隨其後,直到累了才停止追趕。所謂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在金華鬥牛上就有很大的體現。

在端午節時,除賽龍舟,包糉子之外,在金華地區還有好多的習俗。金華人認爲五月份毒蠍,蛇,蜈蚣,壁虎,蟾餘出沒之時,民謠中說:端午節,天氣熱,無毒醒,不安寧。每到端午節,人們還要用各種方法預防五毒之害。比如吃五黃,克五毒。黃鱔,黃魚,黃瓜,黃酒,雄黃就是五黃。還有人噴雄黃在屋裏各處,因爲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經常出現用雄黃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情節,比如變成人形的蛇精白娘子就因爲喝了雄黃酒失控現出原形的。

這就是金華的習俗,每個地方都有風俗,但都是不同的。

各地習俗作文4

我在元宵節的時候會吃湯圓,因爲奶奶說吃湯圓會多長一歲,但是不一定會多長一歲喔!因爲如果你只能活不到幾歲,就會倒扣喔!所以也不能吃太多,元宵節的時候也非常容易胖,因爲湯圓熱量很高。

媽媽說他們小時候有吃過酒釀湯圓,元宵節的時候很多人會買,媽媽說那和一般的湯圓差不多,只是有米酒的味道,我喜歡元宵,因爲可以不用一直讀書,就好象是喜從天降的禮物,非常好玩,非常開心。

元宵節最會放的就是許願燈,許願燈非常的漂亮,它發出了明亮的,受到許多人的喜愛,放許願燈非常的好玩喔!一定要去放放看。

我相信元宵節一定還有什麼很有趣的事,歡迎元宵節再來。高三申請書:大病困難補助申請書(五)_300字,

各地習俗作文5

溫州是一個素有“海鮮美城”之稱,那麼過年的習俗就離不開海鮮嘍!

過年的時候,外婆總是早早地催促外公去買螃蟹,隔海的螃蟹又大又肥,外公的收穫總是讓外婆心滿意足。外婆燒螃蟹可是有一手的,她是深藏不露呢,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她纔出手。外婆總是把青殼的大螃蟹燒成橘紅色的,那橘紅色的殼裏面可是有好多好多的紅糕,這紅糕可有營養了,嚼勁很好。螃蟹有大有小,平時吃的螃蟹可以是小不點,但是過年吃的螃蟹,個個都抵得上手掌大,有的.甚至比兩個手掌還要大出許多呢!

過年的時候,還要吃粉絲,那個粉絲燒的金黃金黃的,裏面有蝦、有魚乾,上面還有一層厚厚的蛋皮在上面做點綴,但是還是挺好吃。外婆燒這種粉絲也是拿手好戲,有的時候發現外婆真是心靈手巧啊!

過年的時候,還有燈盞糕吃,那是一種中國的“漢堡包”,裏面夾得也不是生菜和炸過的雞肉,而是家常便飯的肥肉,還有切成絲的蘿蔔呢!外面也不是司空見慣的麪包,而是用麪粉捏成陀螺形狀的炸好的殼,反正,燈盞糕是一種地方特產,就像永康的肉餅,金華的火腿。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溫州過年的習俗是不是很特別啊,這讓我這個溫州人倍感自豪,你們家鄉的習俗是什麼樣的呢?是否也是這麼的有趣和別有風格呢?

各地習俗作文6

今天的萬聖節,已經成了人們狂歡的日子。但是,在幾百年前,這個鬼節卻是發源與歐洲的一些國家。因爲,當天很多鬼怪都會重返人間,每年一度登上地面就是在萬聖節這天的晚上。所以人們就會穿上各種動物皮毛的服飾,戴上可怕的面具,來驅走鬼怪。

在英國北部的一些偏僻的郡裏,有這樣一個說法:在萬聖節的晚上,姑娘們臨睡前塞一個蘋果放在枕頭下, 許一個愛情的心願,並暗暗祈禱:接下來第一個送鮮花給自己的男子就是命中註定的白馬王子。

因爲衆多鬼魂的出現,所以靈氣很重,很多事情都會心想事成?這個說法一直延續到至今 ,還有不少小鎮上的姑娘會這樣試一試,然後,如果第二天真的有這樣一個自己心儀的人捧着一束鮮花站在面前,這個小夥子就是幸運兒了。其實,要做個幸運兒也不難啊,小夥子們知道這個古老的說法,就會神不知鬼不覺地行動起來了。那麼,你是否願意在這樣的夜晚,驗證自己一生的姻緣呢?天上,地下,無數閱遍紅塵的精靈在幽幽地看着在愛河中浮沉的男女,你的愛情,他們一一爲證。千萬不要錯過了。

各地習俗作文7

學習了《北京的春節》後,我知道了北京春節的習俗。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年俗也各不相同。

四川的年俗就很特別:元旦不吃飯,因爲“飯”與“犯”同音,爲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麪以祈求閤家團圓,福壽綿長。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要吃團圓飯。

黑龍江人過年喜歡吃餃子,所以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但黑龍江人還要在餃子中包上幾個帶有硬幣的餃子(現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着在新的一年裏會有好運,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龍江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而我的家鄉——浙江省過年也很有意思:人們在年夜飯的餐桌上一定會有一條魚,寓意着年年有餘。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每條大街張燈結綵,處處紅紅火火。家家戶戶晚上要關門前,要點一次“關門炮”。人人都要守歲,初一早晨還要再點一次“開門炮”,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和年糕,寓意在新的一年裏團團圓圓,步步高昇。新年以“茶碗茶”待客,裏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桔,同時也要用茶葉蛋待客,稱爲“捧元寶”。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春節習俗各不相同,正應了那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各地習俗作文8

冬至(陽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爲進九之始。古人認爲到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日。因此值得慶賀。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但民間並不以冬至爲節,不過有些應時應景的活動。

清代,有的旗人爲了消災祈福。於冬至日五更時分,邀請本家嫡親姑表及摯友齊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碼兒”或牌位,殺豬祭天。順便祭“祖宗杆子”(系兩、三丈高的旗杆,頂端爲葫蘆形,稍下爲“刁斗”,鬥下懸旗,代表祖先)。祭罷,親朋圍坐吃“白肉”,這種白肉謂之“神餘”。

南方人在在北京客居旅遊的,亦有設筵祭祀祖先的。同時也邀請同僚或摯友在一起聚餐、餐飲。燕俗則不重冬祭。老北京人向無此舉。

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爲,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錕飩的習俗。《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溼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爲,打破混沌,開闢天地。後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間還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上有繁體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劃,共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纔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筆劃所用顏色根據當天的天氣決定,晴則爲紅;陰則爲藍;雨則爲綠;風則爲黃;落雪填白。此外,還有采用圖畫版的九九消寒圖,又稱作“雅圖”,是在白紙上繪製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天,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顏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楊允孚在《灤京雜詠》中記載:“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徧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緻的九九消寒圖是作九體對聯。每聯九字,每字九劃,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爲九九消寒迎春聯。然而,不管哪種九九消寒圖,在消磨時日、娛樂身心的同時,也簡單記錄了氣象變化。據說有經驗的老人,還能根據九九消寒圖,推測出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豐歉情況。

各地習俗作文9

米斯基鎮位於首都墨西哥城東南,有“鬼村”之稱,這裏並不鬧鬼,因傳統的“鬼節”而聞名。米斯基鎮得名於掌管生命和死亡的印第安女神米斯科,迄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1403年,此鎮成爲當地印第安人的祭祀中心。

人們對“鬼節”的祭品講究頗多。水是生命之源;鹽是智慧之物;火象徵光明、信念和希望;點燃的薰香使空氣中瀰漫着好聞而神祕的味道,將生者的祈禱帶給亡魂;白色的紫羅蘭象徵純潔和嬌嫩,墨西哥人稱爲“金子花”的黃色萬壽菊象徵財富;席子,可以做牀、桌子,可用來裹屍;玩具獻給死去的小孩;用陶土製成的“伊蘇歸特萊”瘦狗,能將死者帶到所謂的“亡靈世界”;甘蔗是重要的祭品,古代印第安人將俘虜的頭骨與甘蔗穿成一串,那是勝利的象徵。

各地習俗作文10

“鬼節”的祭祀活動10月31日中午12點就拉開了帷幕。小鎮教堂的大鐘敲響12下,這是通知人們:死去孩子的“亡靈”到了。人們準備一個小祭壇,用黑色和橙色的皺紋紙裝飾一新,旁邊還貼有骷髏圖案的剪紙,再擺上水、鹽、玉米糊和玩具,點燃薰香和小蠟燭,準備迎接“亡靈”。11月1日中午12點,教堂的12響鐘聲表示“幼靈”已經離開,隨後又響起的12下鐘聲則表示“成靈”來了。於是,人們把原先家中從門口到祭壇處灑下的白色花瓣換成黃色的萬壽菊花瓣。祈禱後,人們在祭壇上擺放時令水果、玉米糉子、用龍舌蘭酒浸過的麪包、死者生前愛吃的東西等。如果祭壇桌已經堆滿,餘下的祭品就擺在席子上,包括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使用過的花毯和鐮刀、鋤頭等。

晚上7時,教堂響起了提醒孩子們去要“鬼節”糖果的鐘聲。一羣羣化裝成“惡魔”、“巫婆”、“小南瓜”的孩子手提大口袋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索要糖果。“鬼節”的糖果與衆不同。糖糖果鋪、麪包坊的櫥窗裏,陳列着各式各樣的“骷髏糖”、“巧克力棺材”等精美甜品,其中一款蜜制小南瓜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