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集錦10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

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精選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集錦10篇

我最喜歡吃臘肉陷的糉子,因爲今天我去李老師辦公室得到了一個臘肉糉子,李老師說:“這是我第一次包糉子,我不知道好吃不好吃,但是這是我第一次做,嘗一下。”我見李老師給了我一個,我沒有拒絕。到了教室裏,我把糉子外面一根繩子給剪了。糉子的外圍是由兩三片葉子疊起來包的,我將葉子慢慢地撕下來,在撕得過程中,葉子與糯米黏在一起,看出了它們的親密無間。液體流了出來,可見也許是用水煮過的。糉子像一個頑皮的小精靈,好像跟我過意不去,每當我撕開時,葉子和糯米會黏在一起。我嚼入口中時,便發現小片葉子在嘴巴里徘徊!我怎麼會中了這個無比頑皮的圈套呢!是它在作怪,還是我很笨了呢?吃完之後,嘴巴里還殘留着糉子的香味,我不由自主地在心裏偷偷地回味着這糉子的美味。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2

“五一”勞動節一過,就到了五月初五端午節。今天,我就和大家來說說端午節吧。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重五節,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相聯繫。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腳踝上,成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中國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萬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這位愛國詩人屈原到底有着怎樣的英雄事蹟,才讓人們對他如此敬愛?

我又不由得想起了家鄉的端午節。每當到了端午那一天,奶奶總要提前將艾葉草煮的水準備好,給全家人洗臉。這時候,奶奶總要在一旁一遍遍地小聲祝福着:“保佑啊,全家沒病沒災啊……”現在,我們離開老家已經好多年了,只有再放寒暑假的時候纔會回去了一趟。很少會在端午節的時候回老家去,更不會再用艾葉草煮的水洗臉。但奶奶的祝福總會在那一天響起。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3

今年今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是包糉子,吃糉子,賽龍舟的節日。今天的日子我可是收穫不少啊!今天我可學會了包好吃的糉子。

早上一起來,我就迫不及待地衝進了廚房,因爲媽媽今天要教我包糉子。媽媽見我這樣急迫,也對我無語,可是還是教我包糉子。

首先,媽媽叫我把已經準備好的竹葉洗乾淨,洗得油光發亮就可以了。接着媽媽拿出一大袋糯米,幾碗紅豆,幾碗已經剝好的花生。再把它們分別洗乾淨後同時倒入一個大一點的盤子裏,緊接着,我和媽媽每人手中拿着一雙筷子,在盤子裏不停的攪拌。盤子裏時不時發出筷子敲打的聲音,像有節奏的音樂似的。等到攪拌地差不多均勻的時候,“音樂”聲就停止了。接着就準備走向主題一 ——包糉子。我深呼吸一口氣,表示做熱身運動。再看看媽媽,媽媽已經開始自作自個的了。我也要開始了。我先拿出三張竹葉放在桌子上用勺子將攪拌好的三種食物放在竹葉的中間,再用勺子弄成一個長方體,再用勺子將中間挖空一半深,再將一塊肉放在被挖空的地方,再用勺子將一些食物蓋住肉,接着弄成微微的梯形。再把它包起來,接着用繩子捆起來。終於到了觸目驚心的時刻到了。我看着那被我包得形態萬千的糉子,再看看媽媽包得那樣好看的糉子,我心裏情不自禁地偷笑了。一個個糉子被放在鍋裏蒸。我開始緊張了。良久,糉子熟了。我看着我包的糉子,我欣喜若狂那糉子的葉子綠得乾淨,綠得發光,綠得清爽。現在可以走向主題二——吃糉子了。咬一口下去,糯米軟而有彈性,真是美味極了,連媽媽也不得不讚揚我包得不錯。我一邊點頭,一邊享受地品嚐着我的勝利品。

雖然沒有看到那隆重的賽龍舟現場,可是我卻能夠品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

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5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它是我們華夏民族家喻戶曉的傳統節日。它的主要習俗有:賽龍舟、吃糉子、佩香囊、懸艾葉。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有特色的活動,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深入人心,讓人看了過目不忘。雖然我從來沒有實地觀看過,但是我很期望有朝一日能領略那氣勢恢弘、熱火朝天的壯觀景象!

讓我印象最深的無非是端午食糉。因爲每逢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吃糉子。相傳糉子在春秋時期就有了。古人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所以又稱之爲“角黍”;然後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糉子就誕生了。雖然糉子這麼早就已經“嶄露頭角”,但在春秋時期,它並還沒有像現在一樣有名,一直到了晉代,“糉子”這名字才被定了下來,糉子理所當然也成爲了端午節的必備食物,後來又到了唐代,糉子就真正改頭換面了。直到今天,糉子還是端午的“主食”,到了後來它又流傳至國外,在國外流行起來,也讓外國人見識了我國的人情風俗!

佩香囊這個活動想必大夥兒也很熟悉。因爲古人認爲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所以無論貧窮貴賤,小孩們都要戴一個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的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於是它又成了男女老少喜愛的小飾品。

諺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國南方地區家家都將菖蒲、艾葉懸於堂中或插於門楣,“蒲劍利刃斬百邪,鬼魅瘟神入虎口。”既有驅魔法鬼之神效,又可以散發芳香,驅趕飛蟲,清除污濁空氣。

端午節真是一個展現了我國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節日啊!我爲我國有這樣一個節日而驕傲。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6

端午節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這個節日爲何而來,我在上初中以前,是不會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繫在一起的。

許是因爲老家地處平原,沒有吃米的習慣,因此糉子並不是端午節的必備吃食,即便是備受寵愛的餃子,也不是主角兒。小時候,農村條件都不太好的時候,端午節的特殊只是體現在早飯上,即糖包子和鹹鴨蛋。糖包子,用發好的白麪包成三角形,裏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紅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這樣,糖包子在平時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顯這是糉子的替代品了,至於爲什麼吃鹹鴨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測,或許是因爲家鄉的人以麪食爲主,不愛吃甜食,而醃的很鹹的鴨蛋剛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對於小孩子的誘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時候甜食並不多,因此最喜歡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裏,等出鍋的時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饞的孩子往往拿起剛出鍋的糖包子就吃,結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燙的直叫。

鹹鴨蛋平時吃的也少,因爲鴨蛋貴,一般家裏養有鴨子的人家纔會經常吃到鹹鴨蛋,若是會過日子的婦人,還會把積攢下來的鹹鴨蛋賣掉。沒有鹹鴨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雞蛋來代替了。

小時候,早飯吃好就是過端午了,因爲午飯又和平時一樣了,能吃的起餃子的人家很少。現在不一樣了,早上的糖包子和鹹鴨蛋越來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餃子到慢慢變成了主要的過節吃食,一到做午飯的時間,家家廚房裏都傳出“篤篤篤”剁餃子餡兒的聲音。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7

今天是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去職,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漁夫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人們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身體了。一位老醫師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8

我愛過端午節,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傳說是爲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而來。當然端午節對於我這個既饞又貪玩的'人來講,是一個日夜盼望的好日子。想聽聽原因嗎?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吃。你會包糉子嗎?如果你不會,那麼請我當老師吧!首先拿一個糉葉折成鬥形,然後往裏面塞一些糯米,再放一塊醬肉,塞一些糯米,把剩餘的糉葉包上,最後繞上帶子,一個肉糉就飛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當然糉子還有很多的包法和口味哦!

我從小特別喜歡划船。直到現在,每個週末都還要纏着媽媽去西湖划船。所以我也很喜歡端午節的賽龍舟。賽龍舟的場面非常熱烈,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一陣陣歡聲笑語中,還有一陣陣吶喊中,選手們身穿五顏六色的節日盛裝,齊心協力快速地往前劃。瞧,紅隊暫時領先!綠隊也不甘示弱,奮起直追。綠隊趕上紅隊了……就這樣你追我趕,熱鬧非凡。

關於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五黃”(五種黃顏色的食物,如黃魚、黃鱔、蛋黃、黃瓜、雄黃酒等等)啦,戴香袋啦。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的氣味,奶奶說,香袋是避邪的,帶着百毒不侵。哦,不信,你試試。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9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0

每年五月五,歲歲端午節.這一天,我國人民習慣飲雄黃酒,吃糉子,賽龍舟.這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稱名正則,字靈均.出自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佐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革新政治,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因此,遭到貴族子蘭,大臣勒尚和鄭袖讒害去職.

楚懷王死後,頃襄王繼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終熱愛祖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了楚國的郢都。楚國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滅,大約就在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當地老百姓聞訊,曾紛紛划船去救並把糉子投入江中,免得魚鱉去吃屈原的屍體。這就是五月初五吃糉子賽龍舟的來歷。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卻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如《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離騷》爲例:這首詩共 373句,2490字,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離騷》辭藻華美,想像豐富,文采絢爛,氣魄雄偉,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義傑作。

屈原在我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聲譽,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說:“屈平詞賦懸日月”。這代表後人對他的作品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