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15篇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1

家鄉的春節與別地方不大一樣,無論貧富,都講究團圓,重視年夜飯,之後串門探親,隆重又隨意,沒有什麼條條框框。但在外的人都會回家過年,感受年味。

掛禮燈

臘月二十九就開始掛禮燈了,禮燈其實就是紅燈籠。那些禮燈都是每家每戶自己做的,就是用紅紙,竹條織成籠狀就成了。做禮燈是有規定的,只得讓輩份最大的來做,我們這些小輩並不得參與。這是一種習俗,意味着來年紅紅火火。

放小炮

從掛禮燈這天開始,小孩兒們也開始放小炮兒了,這個時候不是放那種開年用的紅鞭炮,是放那種玩具小炮,炸起來“啪啪"響的那種。我們把它叫作蜘蛛炮。晚上呢,就用那種噴出來的小煙花,噴出來有一米來高,但持續不了多久,那“呲呲……”的聲音,就好像小小的火花在呢喃細語,孩子們都想投入到這美麗的對話中,享受這綻放的快樂。

年夜飯

大年三十一到,早上七點鐘每家每戶都醒了。大人們要做的就是準備晚上的年夜飯了。每個人都是笑着的,忙着的。小孩兒們早就把大紅色新衣披在身上了,他們今天不到別處去玩,在家裏守着。大人們一直忙活到晚上,小孩兒們也在一邊守到晚上。團圓飯對於每家來說都很重要,而中國人過年是必吃雞的。叔叔嫂嫂早已把雞烹好了,手撕雞,香菇燜雞,板栗燜鴨這些是必不可少的。

全家人吃着團年飯,道着今年的總結和明年的計劃。這時無需什麼華麗的詞藻,就是平樸無奇的話也能嵌進心窩。大人和小孩們開心地吃着桌上的菜,笑語裏都是愛,眼睛裏都是欣悅。

守歲

團圓年飯從七點吃到九點左右,算結束了。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喝茶聊天吃點心,其樂融融。之後的時間就是守歲了。伴着央視春晚的歡歌笑語,十一點後鞭炮聲一陣一陣噼裏啪啦地響着,這是送舊迎新的鞭炮。放鞭炮是老規矩,誰家炮聲響,誰家來年旺。整個縣城充滿了鞭炮的爆響聲,瀰漫着火藥的香味。每家每戶老人孩子都走出屋子,來到院落的空地上,燃放起煙花。一朵又一朵五彩繽紛的禮花盛開在天空中,璀璨美麗。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傳遞着迎新的快樂氛圍。

零點以後,夜終於安靜下來,歡樂了一天的人們終於靜下來。有些老人們會一直坐守到凌晨兩三點,說這樣守歲,可以守財遠,守福運。

新年第一天,當人們打開房門,迎面撲來的是清新舒爽的新年的氣息。走出去,看見地面上鋪滿了紅彤彤的絨地毯——那是除夕迎新燃放的鞭炮煙花的碎屑。踩着厚厚的“紅地毯”,一種別樣的喜悅在心頭盪漾。

家鄉的除夕就是熱鬧,我不禁想起幾句話:千門萬戶慶團圓,送舊迎新賀新年。誤把紅燈作紅臉,明年福運又當頭。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一首詩,名爲《元日》,這首詩描寫的是春節習俗,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得知春節放爆竹、貼春聯的習俗,當然,春節還有吃團圓飯、收壓歲錢等等的習俗。

你們知道春節的由來嗎?我們現在過的年,它有一個由來,雖說是傳說,但卻讓我們有了現在的一些風俗習慣。

在很久以前,有一隻傳說中的怪獸:“年”。“年”會在每年的最後一天從深山中出現,來到山下的村莊吃人。人們雖然想除掉“年”,但是他們卻束手無策。就這樣過了很久,有一天,一個老人來到了村莊,它告訴人們“年”怕響聲和紅色。人們就放爆竹、貼紅色春聯,把“年”給趕跑了。到了現在,人們把“年”來的那一天稱爲過年,並保留了放爆竹、貼春聯的習俗。

但現在,過年並不是只有一天,而是從臘八節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這長達半個月的時間都算作是過年。臘八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喝臘八粥,臘八粥是用各種各樣的米和豆子熬成的粥,就像是一個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喝了臘八粥,就到了臘月二十三,就要過小年了,有的人家晚上便會放炮竹了,這讓人們嚐到了過年的味道。聽到“噼裏啪啦”熱鬧的鞭炮聲,就知道除夕已經笑呵呵地走來了,晚上,家家戶戶都吃起了團圓飯,邊看春晚邊守歲,屋外還能聽到鞭炮聲。到了十二點的時候,那個鞭炮聲才叫震耳欲聾呢,比打雷的聲音還要響亮,除夕晚真是太熱鬧了!到了正月初一的時候,這天的情景與除夕相比卻顯得有些冷清了。大街上都是昨晚留下來的炮竹殘渣,這一天,小孩們要向大人們拜年纔會獲得壓歲錢。正月初一也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因爲他們可以拿着壓歲錢到處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到了元宵節的時候,大家都要吃元宵,象徵着團團圓圓,吃過元宵就說明春節已經結束了。

中國的春節有許多的習俗,我們應該要繼承和發揚下去,讓我們的春節更加有年味。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是王安石之作。每當讀到它,我就會不由地想到春節。它可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各地的習俗也都不一樣。今年我來到了我的家鄉——浙江麗水港口村過年。

在甌江邊,座落着一個美麗寧靜的小村莊。那裏的水清澈見底,那裏的山綠得發青,像一塊塊碧玉。對了,還有一座大橋聳立在大江之上。沒錯,這就是我的家鄉——港口村!

臘月二十七,我和妹妹隨着爸爸媽媽一起興高采烈地回老家過年。一推門,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面而來。一看,啊,原來是爺爺奶奶,正在做我最愛的美食——凍米糖呢!我們迫不及待地開始幫忙了!首先我們把糖漿倒入大鍋中,等到糖漿變得粘稠時,就把事先準備好的炸大米、炸花生、炸麪條、熟芝麻等食材放進糖漿裏,繼續翻炒,等到一鍋的東西都融爲一體時,就把火關了,把翻炒好的食材一股腦兒倒進撒滿了黑芝麻的模具裏,然後用滾輪把糖漿滾平,再靜等一些時間,等到糖漿變硬,你就可以去掉模具,最後,還可以隨心所欲地切成你想要的形狀。凍米糖製作起來很方便,而且非常美味。我和妹妹兩隻小饞貓一口氣吃了四、五塊,停都停不下來。“別吃了,要不,年夜飯該吃不下了!”爺爺笑着說。

吃完了凍米糖,已經快六點了。只見奶奶已經準備好了一大桌年夜飯,我們一大家子圍在一起,個個喜笑顏開,一邊乾杯,一邊互相祝賀新年快樂。

年夜飯過後,我們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的節目依舊那麼的豐富多彩,有搞笑的小品,有激動人心的歌曲,有優美的舞蹈,還有見證奇蹟的魔術……各個節目都非常精彩,我們的眼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生怕漏掉了最精彩的地方。

“三、二、一,到!”隨着春晚主持人一聲吶喊,一聲聲鞭炮聲也響了起來。我和妹妹跟着爸爸也該去放鞭炮了。這裏不比杭州,放煙花是允許的。我們興奮地放着各式各樣的鞭炮,有會飛的火箭鞭炮,有會轉的轉盤鞭炮,還有驚天動地的“紅地毯鞭炮”……但是最震撼我的還是“黃金萬兩”鞭炮了。一開始,它噴的火花又小又低,像一座“沒力氣”的火山,但是最後,它又“大發雷霆”,每一點火花突然爆發成了好幾點,“劈劈啪啪”的聲音好像再說:“哈哈,竟敢小看我!”五彩的煙花直衝夜空,帶走了我們的煩惱,寄託着我們對20xx年無比的企盼,願所有的人都健康、快樂、幸福……

朋友們,這就是我老家的春節習俗。那你們老家的春節習俗是什麼呢?趕快告訴我吧!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4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的活動更是數不勝數。

吃團圓飯是春節習俗中最重要的。那麼春節爲什麼要吃團圓飯呢?原來是因爲很久以前,有一種兇猛的怪獸,住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長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吃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人們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每到這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吃過飯後,誰也不敢睡覺,坐在一起閒聊壯膽。不吃年夜飯是熬不過年的。久而久之,過年吃團圓飯的這個習俗就保留下來了。當然,過年吃餃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實餃子蘊含了許多美好的寄託。一是過年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爲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二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吃臘八粥是我們這兒過年的前奏,農曆臘月初八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蓮子、棗子、芡實、桂圓和荔枝做成臘八粥,並饋贈親友,這碗粥起源於南宋寺廟,原本爲僧家齋供用品,稱之爲“七寶五味粥”。這不,我們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臘八粥。一出鍋,香氣四溢,我這隻小饞貓一眨眼間,從十米外跑到了這兒。口水都饞的流下來了,實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氣充滿口腔,刺激着味蕾,我從來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們杭州,掃地一定要“掃進來”,不能“掃出去”。就是在清掃的時候,笤帚千萬不能從裏往外掃,而要從外往裏反掃,意思就是把如意、財氣往裏收,這是杭州對來年家中吉祥、財富不斷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節的由來也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了吧。傳說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叫“年”,它頭上長着觸角,十分兇猛,每到歲寒將盡,就要出來掠食噬人。人們爲了防禦它,一到此時,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發出“劈劈啪啪”的爆裂聲,把“年”嚇跑。一夜過去,大家平安無事,於是就高高興興地互相表示祝賀,拿出豐盛的食物在一起吃。這樣年復一年,就形成了歡樂的節日——“過年”。

過年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個地方的習俗也是各不相同,我們要尊重我們的傳統節日。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5

我的家鄉是一個很熱鬧的一個小城市,雖然沒有大城市那麼多的高樓,也沒有那麼多的車子,但是到了春天,寧靜的村子就會有一種熱鬧的氣氛,家鄉的春節是特別重要的,春節裏面除夕也是一個重頭戲。

在除夕夜,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團圓,幸福美滿,只有到了除夕,我才能看到經常不在家的爸爸,才能享受到一家人的親情,等到夜色降臨,家人們全部都坐在桌子前面,講着自己的經歷和一年來的收穫,不時還會發生笑聲,這個時候,我才體會到曾經的真正的含義,等到吃完飯以後,大人們開始了打麻將,這個也是我們加上一個普遍的現象,在這個時候打麻將不一定要輸贏,關鍵的就是大家的聯絡感情,在這個時候,我們兄弟幾個就會開始放鞭炮,各種各樣的鞭炮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快樂。

家鄉春節的第二個重要日子就是初一。在我的記憶中,初一是睡不成懶覺的,父母總是很早把我喊起來,穿上新衣服,吃完湯圓或麪條,便開始我們的拜年之旅。初一拜年在我們家鄉是一個很重要的習俗,代表着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也是一種美好的祝願。小孩子逢人就說好話,然後就等着大人的紅包,大人當然不會這麼容易就給紅包,還故意"爲難"一下你,把你弄得很急之後,再笑呵呵地把紅包給你,現在看來這都是一些再美好不過的童年記憶。

家鄉春節的尾聲就是正月十五,這雖說是尾聲,但仍可以和除夕有得一拼,吃湯圓,鬧花燈就是正月十五的特色。正月十五的時候,春節將逝,人們都即將恢復忙碌的工作,自然要在這最後的放鬆中狂歡一次。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完美味的湯圓後,便一起出門"鬧花燈"。花燈會可是熱鬧非凡,各式各樣的花燈掛滿了整個會場,人羣熙熙攘攘,不時還有幾個小孩拿着精緻的花燈從你身邊擠過。兩頭"獅子"在會場中央狂舞,還不時引起一陣喝彩。一家人穿梭其中,賞花燈,猜燈謎,觀舞獅,那種樂趣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時間過得誠真快,春節就這樣過去了,我在心裏面又期待另一個春節的到來,家鄉的春節帶給我溫馨帶給我團圓,不僅僅是鞭炮響起時的驚訝,不是收到紅包的喜悅,而是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團圓氣氛,不一樣的親情,他是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蘊。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6

家鄉的春節習俗 穿新衣,戴新帽,端着碗兒放鞭炮過年嘍!

大年二十八、二十九,大家都忙着進年貨。房檐上掛起了一盞盞紅紅燈籠,家裏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年貨。

大年三十的早上媽媽把湯圓端進屋子裏來,媽媽說;‘‘快來吃湯圓咯!吃了湯圓團團圓圓!’’我端起一碗湯圓就吃,今天的湯圓真甜啊!‘‘哎呀!’’我突然大叫起來,‘‘怎麼啦?怎麼啦?’’媽媽着急的問我,可一看到我嘴裏是一枚一塊錢的硬幣,媽媽便驚喜萬分,她對我說;‘‘你居然中獎了!’’‘‘什麼叫中獎?”我好奇的問道。“在湯圓兒裏放硬幣是我們的習俗,代表着財源滾滾,如果吃到這枚硬幣,代表着你會平平安安的度過這一年,’’“那我今年會平平安安的咯?’’“當然啦!”媽媽說;呵呵、真有趣,我開始關注起春節的習俗來。

吃了早飯後,大家開始貼春聯和貼“福”字、年畫。真好玩,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到”‘‘福氣到”。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也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我們對未來的希望。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普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爲“饋歲”;酒食相邀,稱爲“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爲“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圍坐在一起閒聊,或是燃起篝火等待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疫病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還有最最重要的是;哈哈,我們的壓歲錢。它是長輩給我們壓住邪祟的,因爲“歲”與“祟”諧音,希望我們能平平安安地度過一歲。

你看,春節的習俗好玩吧!這可是我查了資料的,長見識了吧!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7

雖然我們中國一直都在說不要因爲地域問題發生爭吵,可是,由於地域問題帶來的影響的確是不可忽視的。說到春節習俗舞獅子,南方和北方雖然都是舞獅子,可是方法習慣都不一樣。今天小編就要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北方舞獅子的風俗都有哪些,希望大家看了喜歡。

滄州舞獅表演歷史悠久民間蚌舞船有着悠久的歷史,早在中國農村和鄉鎮流行。凡遇到節慶日和龍華廟會期間,都會以行街和場院的表演形式,並伴有悠揚的民樂或鼓點演奏,世代以來,頗受百姓的喜愛。

爲將蚌舞船這項民間藝術重新煥發青春,龍華滄州舞獅團街道文化中心領導四處奔波,尋覓到精於此藝的老藝人樊雅娟等。當年逾六旬的樊老師獲悉這瀕臨絕跡的蚌舞場有望挽救使,不禁喜形於色。她自己墊付達一萬元,從自我構思、自作編排做起,經過數月的努力,終於在龍華地區創建了全市首個民間蚌舞船隊。河北舞獅團

北獅舞法的基本動作有:愕、怕、喜、爬、蹲、退、滾等,配合柔順、活潑、靈巧、神采、愉快、輕盈的步法,把獅子舞得惟妙惟肖。其眼睛、嘴巴、耳朵會開動,此種技術重於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

以武士(即所謂主人)之敏捷矯健之身段相配合,來表現獅子的雄健勇猛,也生動地刻劃出武士之機智及風趣,予人一種美好振奮的享受。

通過武術家巧妙的改良,使獅子舞中之獅子,已不是兇殘暴戾之山野猛獸,而足一頭親切可愛很馴服的家畜,有時表現得像一個深於世故,沉着持重的老者,有時表現得像一個天真頑皮的小孩,往往有其可愛的性格,此是北方獅子舞的特點。

北獅造型與真獅酷肖,不若南獅龐大,頭部亦沒有南獅五彩繽紛裝飾,純粹是獸毛顏色,惟其頂部加一獨角以示不同平凡的獸類。全身以纓毛作獅被,甚至表演者所着之褲子與鞋都和真獅子腿部毛色一樣,因而舞動起來就是一頭惟妙惟肖的活動獅子,予人有真實的感覺。

北方獅子表演時共需舞員三人,一人舞獅前身呀(即獅頭),一人舞獅後身(即獅尾),另一個飾武士,領導起舞。

北獅的舞姿,主要在表演的善良與靈巧,翻滾跳躍,首尾相引合,步法整齊合一,加上充京鈸、京鑼、京鼓等音樂節拍,按樂聲起舞,引者舞持球翻騰滾確,表現武士雄姿,徐徐持球引獅起舞,而舞獅頭者除跟隨持球武士各卜種動作而配合演出各種舞姿外,還必須給舞獅尾者以充份默契,而舞獅尾者亦必須留意獅頭動向,頭則尾亦動,頭定則尾亦定,跳躍翻滾,緊密跟隨,俾能頭尾舞姿調協,融成一體,方上乘舞技。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原來在北方舞獅子表演時只需要三個人,而在南方,舞獅子的時候則是越多人越好,就是圖個熱鬧這一點跟北方的確有很大區別。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8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歡快、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又叫過年,含有辭舊迎新的寓意。我的家鄉在周至,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很多,下面我就爲你一一介紹吧。

春節前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也叫“對聯”,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更加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都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的春聯是在紅色的紙上,用毛筆蘸墨,書寫一些象徵吉祥、祝福的話語,寄託人們美好的心願。

除夕夜,我們每家每戶都要“燃爆竹”。當午夜鐘聲響起的時候,就會響起雷鳴般的爆竹聲,爲什麼要燃放爆竹呢?這兒有一個傳說:相傳每到過年時節,年三十的晚上,出來一頭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來吃人、吃牲畜,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竹子截成一個小筒一個小筒的樣子,把桶裏裝上火藥,把它們放在“夕”出沒的地方,當“夕”出來的時候,點燃火藥,立刻發出震天的巨響,“夕”聽到這聲音,嚇得撒腿就跑,人們就平安了。所以就把這種發出巨響的東西叫做“爆竹”。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習俗就是“守歲”。聽媽媽說,守歲既有對過去一年的留戀,又有對來臨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傍晚開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古人有作詩等風俗,而我們現在更增加了豐富的內容,除夕之夜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成了大多數人盼望的事情,連小孩子都非常喜歡。

家鄉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每一個習俗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它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呢!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9

按我們家鄉的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中旬就開始了。每當要到春節時,氣氛就會變得格外熱鬧。

在臘月十幾的時候就要到每家自己儲存食物的地方把之前儲存的大米,臘肉,什麼的都預備充足。整理好過年吃的,用的,就把屋子裏裏外外都打掃一遍。

到了臘月二十一,我們村裏每家每戶都陸續開始做“餈粑”酒什麼的,我老家過年時一些要吃的東西一般都是自己做的,要買些水果,糖之類的。有時家裏打餈粑不夠人手的,可以去找幾個鄰居或是親朋好友來幫忙。每當到打餈粑那天,爺爺就會找三兩個親戚來幫忙。不過,在那天之前,先要把糯米給煮熟,然後把煮熟的糯米放在一個大竹籃裏晾涼,有時我會抓幾把來吃,不過那飯很燙,所以我每次都會讓奶奶幫我揉成一個球,那樣又美味又不燙。不過不能吃太多,因爲這些美味還要用來做餈粑和酒呢!

第二天上午把要用的東西準備好,下午就開始了。等把餈粑打好,就要把還不成形的餈粑給捏好,一般都奶奶來捏,我們一般只是在一旁看着,有時“捏”幾個試試。等餈粑捏好後就放到一個裝滿冷水的盆子裏,蓋上蓋子儲存起來。

到了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早已貼好了各色的年畫,差不多6點7點時,再放幾串鞭炮。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燈火通宵,有的小孩子嘴上說着一定要守歲,可是到了最後凌晨1點多太困了,又自己乖乖睡去了。

春節到了,天還沒完全亮的時候,爺爺就已經拿着鞭炮到門口去放了,說實話我還是被鞭炮吵醒的呢!吃完早餐,爸爸他們給了我們壓歲錢,爸爸就帶着弟弟出去拜年啦。我和姐姐就待在家裏。等我弟弟回來時,他就和奶奶一起去買花炮之類的炮去了,這可是他每年都要做的事。

春節過後,我們又在老家待了幾天就回廣東這邊了。走的時候還帶了一些奶奶他們做的臘肉,還有幾袋家裏種的米,爺爺還拿了一些酒給爸爸,那些酒可都是我爺爺自己釀的呢!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10

雲南的春節習俗

大家都知道,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其隆重程度不亞於外國人的聖誕節。中國各個地區的春節習俗都與衆不同,有着自己的傳統色彩。今天我將要與大家說說關於我的故鄉——彩雲之南的春節習俗。

雲南的春節習俗與北京的春節截然不同,從大年三十到元宵期間纔是春節,元宵過了,春節也便完結了。雲南沒有臘月之分,也不吃臘八粥,所以我至今都沒有嘗過北京的臘八粥和臘八蒜的味道。

先來說說大年三十這天吧!這天早上我們必須去集市趕集,購買年貨和做團圓飯的食材。小孩去山上撿松葉。下午要把棉被、衣服洗了,還有把渾身上下都洗乾淨,因爲我們那裏有個禁忌——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都不能洗衣物和洗澡。大年三十晚上便是除夕夜,這是過春節的高潮。大家忙做團圓飯,家家戶戶的煙囪直冒白煙。團圓飯做好後,大人把孩子們撿的松葉鋪在地上,當孩子們看見自己的戰利品被大人誇獎時,總是要驕傲地手舞足蹈。吃團圓飯前我們還得燒紙錢祭祖,飯後才把紙灰倒掉。等這一切準備好了,大家席地而坐,毫不拘束地享受春節的團圓飯。吃完後,大人忙着撿碗,收桌子。小孩子歡歡喜喜的開始他們的“鞭炮大戰”,大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守着春節聯歡晚會,不想看春晚的大人就擺桌子打麻將。這其樂融融的景象持續到深夜十二點,昏昏沉沉的人們點燃爆竹,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徹雲霄,迎來新的'一年。鞭炮放完了,忙活了一天的人們倒牀而睡。

睡到近午夜三點時,人們又得陸陸續續從牀上爬起來,做飯吃飯。這是四點鐘的“迎春飯”,因爲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所以要吃飯迎接。吃完飯人們又回到被窩,一覺睡到大天亮……

正月初一不能去別人家,只能到外面逛逛,這也是雲南一大奇怪習俗。初二我們就去逛縣城,就跟逛北京的廟會一樣,縣城裏琳琅滿目的商鋪和千奇百怪的玩意兒讓我們留戀不已。元宵節大家不吃湯圓,照樣好酒好菜,不掛燈,但照樣熱鬧,一家人去山上跳腳,也看別人跳腳。

春節過後,該幹活的幹活,該回深圳的回深圳。熱鬧過後的鄉村,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和諧。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11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爲分壓歲錢給孩子,當“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讓它化兇爲吉。壓歲錢牽繫着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爲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爲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朝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爲門心、框對、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12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爲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繫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曆的正月初一爲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爲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竈,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竈,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着貼在門裏、衣櫃、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餘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擡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爲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爲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爲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着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13

回到家鄉,心裏可高興了,春節習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悅,開心地忙碌着。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裏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和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說是團圓飯),是春節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說,說工作,說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麼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於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聊,彷彿話總也說不完似的。總算熬到1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綵衣。隨着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和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習俗,但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說了!

這天,是初一,纔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則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這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和舅舅他們出門了。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裏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戶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麼的。而小孩子就提着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有哦!

每個地方的春節習俗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吧,你們是不是也該讓我長長見識了呢?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14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爲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繫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日子。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曆的正月初一爲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爲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竈,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老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竈,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老北京人總是把“福”倒着貼在門裏、衣櫃、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餘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老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擡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爲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爲人準備的。

老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爲主。

老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着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春節習俗的優秀作文15

我的家鄉西樵流傳着這樣的說法:每到臘月初八,最早熬臘八粥的人家,福運將是最早來的,也是最旺的。我們也信,過年了,誰不想福運當頭?因此臘月初八天一亮,家家戶戶鞭炮紛紛響起,一聲聲猶如擂鼓般響徹大地,震耳欲聾。這天的粥,非常香,香過了百花芬芳。

過了臘八就是年。從這天起,年味就漸漸濃了,人們陸陸續續地開始購置年貨,宰豬殺羊,蒸糕燉肉,掃屋擦窗,裁剪新衣,爲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新年準備着、置辦着……

除夕夜,家家燈火通明。不絕於耳的鞭炮聲響徹天空,過去的煩惱和悲傷被炸的灰飛煙滅,蕩然無存。辛苦了一年的人們在這一天得以團聚,天南地北趕回家的親人圍坐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年夜飯裏,談笑風生裏,飽含着快樂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酒足飯飽之後,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圍繞在電視機前,欣賞着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歡聲笑語不斷,甜蜜的聲浪瀰漫着整個夜空。

午夜12點,新年的鐘聲敲響,一朵朵煙花飛上天,像一顆顆流星散落天際,在深藍色的天幕映襯下顯得格外燦爛,格外美麗。勞累了一天的人們熬不住了,接了年之後紛紛睡去,當他們進入夢鄉的時候,仍然有煙花絡繹不絕的飛着,煙花把家照亮了,也照亮了每一個孩子的心。

初一不出門,據說是在家中守着“福”。大年初一,人們都不外出,一家人在家裏看着電視,包着餃子,團聚的甜蜜之情溢於言表。大街上冷冷清清,沒有一個人,滿大街都是煙花爆竹的碎紙屑,家家門窗上都貼着紅紅的新對聯,處處都是吉言祥語,對生活的美好期望盡在其中。

到了正月初二,那些嫁出去的姑姑,姐姐們都回來看望家中的父母和其他的親戚朋友,一句句溫暖人心的祝福,整日迴響在耳邊。人們在一起吃飯、喝酒,進行着各種娛樂活動,親戚與相鄰們今天聚到這家,明天在那家,和樂相處。大家共敘離情別緒,開心的共話新年打算。這樣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

家鄉的春節最數熱鬧的日子就是正月十五鬧元宵了。四面八方的人們聚集到體育場上,參加元宵節民俗活動。燃孔明燈,放焰火、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人們玩的不亦樂乎。這一天也會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因爲這一天可以和父母一起把新年所得的紅包拆開,一部分由父母保管或存入銀行,另一部分,將會變成他們的零花錢。

“吃過是午飯,下田把活幹。”正月十五過後,隨着各種各樣的拜年活動陸續結束,這個年纔算結束,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大家又開始各忙各的,又陸陸續續爲更美好的生活奔波着、忙碌着。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井然有序的日子裏,充滿了祥和喜慶的氣氛,人們幸福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