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習俗》作文10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春節習俗》作文10篇

《春節習俗》作文 篇1

春節是一個喜慶的節日。春節有很多習俗,其中有放鞭炮、吃餃子、吃年糕,還有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等。每到了春節,許多鄰居都會挨家挨戶地拜年。

除夕的晚上,許多人都會放煙花、鞭炮。這是爲了趕走一種叫‘年’的怪獸。傳說,年是一個吃人的怪獸,每到除夕的晚上,它就會下山。爲了驅趕年,人們就點起火、敲鑼打鼓。人們發現,紅色的東西可以嚇跑年。另外,竹子燃燒發出的“噼噼啪啪”的聲音也能嚇跑年。人們把這兩種的優點結合在一起,發明成了鞭炮。爲了不讓年再來,每個除夕夜,人們都會放鞭炮。一直流傳到今天,儘管人們知道年這種怪獸並不存在。今天的人們放鞭炮不是爲了趕走年獸,而是爲了更喜慶、更熱鬧。

我沒有玩過鞭炮,我只敢看別人玩。爲了融入這份喜慶之中,春節的時候,我只好買一點不危險的沙炮和小煙花來玩。我希望有一種既好玩,又安全的鞭炮和煙花。那有多好啊!

《春節習俗》作文 篇2

歲月匆匆,時間過得非常的快,在炮竹聲中,我們迎來了最盛大的節日——春節。每個人臉上洋溢着快樂的笑容,家家喜氣洋洋的,每個人都在忙碌着。

每到春節我就會美美的睡上一覺,最後一個起牀,可是今天我卻不是最後一個起來的。我早早的起了牀,人們把自己手中的鞭炮燃放,聲音很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個祝福傳遞給所有人,炮竹聲接連不斷,熱鬧非凡。我當非常喜歡看煙花綻放的那一瞬間,看着煙花一衝而上,直入空中,劃過閃亮的軌跡。然後,綻開,綻開,越來越大,綻放出蓮花的花瓣,像無數顆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天空還綻放着其他花朵,有的像一顆顆流星,有的如菊花,各種各樣,讓我目不暇接。它打破了黑暗中的寧靜,將自己最美的地方展現給所有人,變得光彩奪目。

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吃完團圓飯後坐在了電視機旁,看着春節聯歡晚會。晚會佈置得非常漂亮,幾位主持人穿的喜氣洋洋,讓我感覺到了年的味道。

大家也爲了春節晚會做了許多的努力,各各表演的都很精彩,尤其是劉謙表演的魔術,非常令人不可思議,完全搞不懂這是怎麼回事,讓人充滿了疑惑,觀衆們也連連拍手叫好。但是最讓人期待的就是那趙本山演的小品,幽默而搞笑。在裏面趙本山爲了不借給鄰居錢,而讓小偷偷他家的東西,把小偷都逼“瘋”了。小偷竟說趙本山家地下是個古墓,聽了就叫人毛骨悚然。最後才知道這個俗稱自己是盜的小偷其實是來自於精神病院,小瀋陽和趙本山另一個徒弟也出來了。這個節目內容非常精彩,我都不知道怎麼說,我開心極了……

隨着時間的流逝,晚會結束了,人們一定念念不捨。在新的一年中,我會取得新的成績。在此,祝大家春節快快樂樂的!

《春節習俗》作文 篇3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我們家鄉安慶每年的農曆臘月十九就開始除塵。除塵就是清潔污垢,迎接新年的到來。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掃牆壁上的灰塵、擦窗戶……

過春節當然要買年貨。超市裏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好不熱鬧。到處張燈結綵,洋溢着過年的氣氛。巧克力堆成小山,一袋袋餅乾擺放的整整齊齊。我們挑選着自己喜愛的東西一包包往購物車裏放。不一會兒,購物車就裝滿了,媽媽拉着我回家,可我還意猶未盡。

到了年三十兒,我和爸爸開始貼對聯了。爸爸站在凳子上,把舊對聯撕下來。我在底下忙得不可開交,一會兒遞膠,一會兒遞剪刀,一會兒又要遞對聯……不一會兒,我和爸爸都累得滿頭大汗了。終於,上聯、下聯、橫批都貼好了。頓時,大門煥然一新。

我大聲讀道:“萬事如意步步高,一帆風順年年好,吉星高照”話音剛落,爸爸就哈哈大笑起來。我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一本正經地講道:“對聯又叫門對,它對仗工整,抒發了人們美好的願望,是漢族特有的形式。讀對聯時應先讀上聯,就是右側的,再讀下聯,就是左側的,最後讀橫批。貼對聯時也按這樣的順序!應該是這樣讀: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吉星高照。”

今天真是收穫滿滿,我不僅學會了貼對聯,還學會了對聯的讀法。

“吃年飯了!”隨着奶奶喜悅的語調,我們一家人圍坐到了桌邊。

“哇塞!今晚的菜好多啊!”有清炒芹菜、紅燒鰱魚、紅燒雞塊、圓子湯…… 媽媽給我夾了一塊紅燒魚,嫩嫩的、滑滑的,可好吃了!我又嚐了一塊紅燒雞塊,雞肉酥滑可口。熱騰騰的圓子湯香味撲鼻而來,我盛了一碗,湯味非常鮮美,圓子也香滑無比,一碗熱乎乎的圓子湯喝了下去,心裏立即涌出一股暖流。聽奶奶說這些菜還都有寓意呢:芹菜寓意做事勤勤快快,紅燒鰱魚寓意年年有餘,紅燒雞塊寓意大吉大利,圓子湯寓意團團圓圓……

聽奶奶說完,我連忙拿起杯子向爺爺奶奶敬酒:“爺爺奶奶,我祝你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大吉大利!”爺爺樂呵呵地說:“好好,也祝你學習進步。”我又開始敬爸爸媽媽:“我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爸爸媽媽異口同聲地說:“長大一歲了,現在懂事了!”年夜飯,我既吃到了美味的菜餚,更吃出了團圓和快樂!

大年初一是安靜的,大人孩子基本都呆在家裏。但初二又熱鬧起來了,家家忙着去拜年。我早早地起了牀,爸爸媽媽也拿好禮物,準備去外婆家拜年。我們來到外婆家。門開了,我趕緊說道:“外公,外婆,新年快樂!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外公樂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感覺好像年輕了許多。外婆更是容光煥發,馬上把紅包塞進我的口袋,轉身就去抓糖果,抓瓜子,忙得團團轉。

這一整天,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房間。外公外婆也忙碌了一整天,他們雖然有些疲憊了,但心裏一定是快樂的!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

《春節習俗》作文 篇4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燦爛輝煌的文明中,積澱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春節是大家最熟悉最喜愛的一個傳統節日。

傳說從前有個怪物叫“年”。它喜歡吃人,某天它又去吃人的時候反而被人們嚇住了,匆忙逃了回去,人們便把這天叫做“過年”。

快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忙着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帖、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字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各家各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以增加喜慶氣氛。

除夕的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於西晉。除夕之夜,大家終夜不眠,以待明天,稱爲“守歲”。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因爲形似元寶,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人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新衣服,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族長帶同族挨家挨戶拜年,有的是同事相約去拜年,還有的是大傢伙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爲“團拜”。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

怎麼樣,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是否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你是否爲身爲炎黃子孫而倍感自豪呢?

《春節習俗》作文 篇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你知道這是描繪哪個傳統節日的嗎?

這個傳統節日有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當嚴寒將盡、新春快來的時候便跑下山來吃人。它異常兇猛,長着血盆大口,一口可以吞掉一個大人。人類非常害怕它,每到這時就會逃到深山去避難。可是村裏有位老爺爺卻並不逃跑,只見他在家門口貼紅紙、點明火,還把幹竹子一根接一根地丟進火堆裏燒,隨後火堆裏發出“劈劈啪啪”的爆裂聲。年跑下山正好聽到響聲,嚇得拔腿就往回跑了,然後再也不敢下山來了。就這樣,每當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貼紅春聯、放鞭炮,逐漸就演化成了現在的春節。

年夜飯。年夜飯一定是重頭戲,這天一家老小會集聚一堂,主婦們會一頭扎進廚房爲一大家子做上一桌“滿漢全席”來感謝長輩、犒勞老公、獎勵小孩。我們家裏的年夜飯是非十二個碗不可的,少了我爸絕對會嘮叨我媽“寒磣”。

守歲。年夜飯過後我們可以自由安排活動,喝茶、嗑瓜子、陪奶奶聊天、看春節聯歡晚會、看書、下棋……你樂意就行,但是最趣的是守歲,比誰扛得住,守得久得的紅包就更大,我每年信誓旦旦,每每又最早昏昏欲睡。

穿新衣戴新帽。這一天一定是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必須嶄新而又幹淨。

拜年。如果說大人們平時非常忙碌,像鐘錶上的發條不停奔忙的話,這幾天的他們似乎都特別清閒,每天悠哉悠哉,走街串巷、探親訪友,見面就說新年好,三句不離一起喝兩杯。我最喜歡跟着跑了,因爲我人小輩份也小,大人總免不了要給我發紅包,廣東的幾塊、幾十塊,湖南的幾百塊,回家拆紅包數錢是最快樂的事情。

春節的習俗還很多,因地而異,因人而樂趣無窮,你的春節一般怎麼過的呢?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春節玩法喲。

《春節習俗》作文 篇6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一段快樂的時光,它永遠留在我心中。

那就是在我的老家——泰順過大年。今年春節假期跟往年一樣,我們一家回泰順老家陪爺爺、奶奶過年。

過年嘍!家家戶戶各式各樣的燈籠高高掛起、春聯貼起,整個村莊看起來更加喜氣了。在我們老家正月初一這天早上家家戶戶都是吃素的,跟以往一樣,一大早起牀就看見餐桌上擺滿了瓜子、花生、餅乾、開心果、湯圓等等,吃飯前要先喝一杯糖水,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裏能甜甜蜜蜜,心想事成。這一天,在我們的家鄉是少不了去仙翁洞或寺院燒香拜佛的。我們一家跟往年一樣去離家不遠的仙翁洞燒香。可能是天氣晴朗的原因吧,仙翁洞裏的人似乎比往年多了很多!人山人海真熱鬧,噼哩啪啦、噼哩啪啦,鞭炮聲連續不斷,更是增添了熱鬧的氣氛,整個山頭被煙霧瀰漫着,大家都被薰得眼淚汪汪。

燒好香、抽完籤,我們去仙洞裏取仙水,聽說用仙水洗臉能去邪、會讀書。取仙水是自備容器的,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瓶子,裝了滿滿一瓶,幸福滿滿地下山了。

這就是永遠留在我心中的快樂時光。

在我老家福建,每年春節人民都要組織參加舞龍節目;舞龍可好看了。聽爸爸說:舞龍是當地人過春節時傳統文化活動,通過舞龍活動來表達對今年豐收的期盼。 今天是農曆元月初六,是20xx年春節舞龍活動的第一天,家家戶戶都提前做好一節龍身及一個龍珠。晚飯後大人們扛着點着燭火的龍身、龍身接在龍頭後面,小朋友們舉着龍珠到村委廣場集合,一節節連起來;有100多節可漂亮了,比電視裏的龍還漂亮。 鞭炮打起、轟天炮轟起、龍頭走起,一條像是活起來的龍在空中飛起來,小朋友們拿着龍珠跑在前面,圍着村子走一遍,龍經過誰家,誰家就於鞭炮和煙花來迎接今年的好運的到來。

跑完全村回到村委廣場,我拿着龍珠等待分龍糕,說是吃了龍糕今年就有好運,可我更沉浸在舞龍的興奮中,期盼下一次舞龍時我還能參加。

《春節習俗》作文 篇7

“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家家走。”聽到這首熟悉的歌謠,我不禁想起了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春節,想起了春節各種各樣的`民風習俗。

先說說燈籠吧。三十晚上,小孩子都要提着一盞花燈,纔可以跑出去玩。用爸媽的話來說,就是提着紅色花燈,走夜路也不用怕妖魔鬼怪來嚇你了。今年也是這樣,三十的上午,我和小夥伴一商量,決定今天就不去買花燈了,要自己做一盞。我先找了一個喝完了的大飲料瓶,把飲料瓶的上半部分剪開,就出現了一個空心的長方體,接着我又找來錘子和釘子,“叮叮鐺鐺”把一枚釘子釘在長方體下年的正中間,接着我又把一根又粗又大的蠟燭插在釘子上面,並用膠帶把它固定好,然後,我又“咔嚓咔嚓”用彩紙剪出一張網格,把它套在燈籠上,再把它上面的四個角吊上線,綁到一根筷子上,大功告成!

接下來,三十的晚上就該吃團圓飯了。團圓飯的種類很多,有魚、菜、肉、丸子等。但是重頭戲還是那最後端上來的一盤盤熱乎乎的餃子。餃子,一個用麪包餡的東西真有那麼好吃?答案是肯定的。餃子既好看又好吃,剛包好的餃子,樣子小巧玲瓏。那麼煮好的呢?煮好了的餃子,造型美觀身材完美,軟軟的,香香的,真是好啊!我愛你餃子!

這個春節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是,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那一沓沓的壓歲錢,,而是有快樂!也有幸福!我在這裏拜一個晚年:“新年快樂”!

《春節習俗》作文 篇8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爲留下了太多的繫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由此也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曆的正月初一爲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爲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竈,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天開始,北京人忙活了,要祭竈,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着貼在門裏、衣櫃、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餘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擡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吃喝玩樂,以吃爲主。供品上爲人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爲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着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春節習俗》作文 篇9

春節就是農曆春節,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春節降臨,萬象更新,象徵着一年的開始;標誌着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春節之所以是一個極爲重要的節日,是因爲通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繫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日。春節的慶祝活動,從農曆正月初一開始到農曆正月十五,一連15天。

古代帝王繼位,爲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曆法,使之統一。今日我們所採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

歷代皇室慶祝“春節”的場面往往反映出那個朝代的強盛、穩定與繁榮,國家越富強,慶祝儀式就越隆重。

爲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每家每戶都在節日前把住家裏裏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一些家庭還在門上貼上春聯,寫上吉祥聯語,祈求好運,年年豐收。

春聯在我們國家華人社會已逐漸簡化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徵吉利的“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牆上,有者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爲“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春節習俗》作文 篇10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於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後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於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我們一樣要睡覺休息。於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着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裏,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於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後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