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民俗作文合集7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民俗作文合集7篇

民俗作文 篇1

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圖書館舉行了猜燈謎活動。中午12點,在同學的電話聲中,我出發了。

來到圖書館,只見一排排的燈籠紙高高掛,上面寫着各種各樣的燈謎,有化學、物理、體育、明星、地名……唉,這些我都不懂,只好向成語與猜字方向努力。在我走馬觀花之後,答案源源不斷地寫在了我的作業本上,有蒙的,有推理的,還有確定後肯定拿穩的。

我來到兌答案處,那裏真是人山人海,擠得是水泄不通,我以老鼠的家傳祕方——鑽,順利地到達了正點位置。我雖過來了,但心裏卻擔心,對方能否看清我那龍飛鳳舞的狂草寫法。但並沒如我所料,火眼金睛的對號員竟對出了兩個正確,此時的我已經樂得手舞足蹈,獎品比較實用——廚房用的調料盒,嘴巴用的佳潔士。

這邊剛剛要繼續,那裏卻催得急,只因母親要領我上外婆家,如不這樣,我還要大戰三百回合。但母命難違,最終只能以知足常樂來安慰自己。好有趣的猜燈謎啊!

民俗作文 篇2

雪愈下愈大,望海樓裏的氣氛越來越高漲,人們迫切地期待着第一屆“老行當,新玩法”的演出,我們小記者也是如此。

趁演出還沒開始,我四下看了看,表演臺的周圍佈滿了各式各樣的泰州民間文化特色。你看那做糖人的中年人,雙手靈活的翻轉,不一會兒一條游龍就做好了,那栩栩如生的樣子彷彿真的要騰飛而去,所謂的畫龍點睛的效果也不過如此吧。再看那邊賣的是什麼呀?各種的動物,各式的囊包,小巧又可愛,我拿起最前面的蝴蝶問道:“老闆這個多少錢哪?”“四塊。這裏面是加香料的,你買的話我給你加上去。”老闆爽聲回答。我這才明白這就是香囊,古人常用的香囊。我久聞這香囊的大名,便拿起一個心形的,說:“老闆我要這個。”老闆把香料裝好遞給了我。頓時,一股清新的味道竄入我的鼻腔,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啊!

咚—咚—咚,鑼鼓聲響了起來。民俗演出開始了,我急忙跑過去看節目,不料,人太多了,早已把整個舞臺圍得水泄不通,我在人羣中擠來擠去,好不容易謀得了一席之地,可那時已過了好幾個節目,真遺憾!不過,接下來的海派秧歌舞還是讓我忘卻了暫時的不快。姑娘們長袖舞起了花,水藍色的絹扇異常華美。天上的雪花似與這舞蹈融爲了一體,雪舞紛揚,和諧曼妙。

民俗表演結束了,人們紛紛散去。手中的香囊依然散發着幽幽的清香,好像在訴說不忍離去的心情。我又一次徘徊在望海樓前,思緒萬千。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不久的將來,中華民族的民俗文化一定會在全世界的大舞臺上散發璀璨的光芒。

民俗作文 篇3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

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衆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溫、臺、明三州時,爲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爲元宵、八月十六爲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爲“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民俗作文 篇4

家人十分好客,每當親朋戚友到來,他們都喜歡以家釀米酒相待,這種米酒又稱“水酒”,如是初開壇提取的酒,稱之爲“酒娘”。這種“酒娘”好喝,度數雖然不高,但後勁大,容易醉人。他們在喝酒時,很注意禮節。

客家人喜歡使用四方桌,俗稱“八仙桌”,一種可供八個人同坐的木頭桌。上座時,他們很重視席位的安排,一般按親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間的大小位,是這樣安排的,如正廳只排有一張桌子,這時以面對大門的左側爲首位,右側爲第二位。然後從左到右,穿插論序,面對正廳的右側爲最小。如果安排二張桌子,這時候以左邊桌位爲大,右邊爲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稱之爲“一品席”,這種情況,以首席爲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間第一回斟酒(亦稱篩酒),是按尊卑長幼次序先後斟酒,最後再給自己斟酒。酒斟好後,酒壺嘴不能對客人,要對着自己,否則就是失禮。敬酒時,敬酒者要站起來,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誠意),右手舉杯講幾句祝頌的吉祥語,並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遲到,視不同情況罰酒1—3杯,婦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離席。

客家人喝酒時,爲了增添酒興和熱鬧氣氛,在各種宴會場合,或俗、或雅、或簡、或繁,都有猜拳助興的習俗。猜拳時還有一些規則,比如出三時,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時,大拇指要側向,不能往上翹。出二時,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時要側向,不能象燈駁殼槍一樣食指指向對方,以表示禮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豐富的知識性。猜拳的數字從零到拾,如猜中雙方所出的手指合計數,即爲勝方。如雙方同時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時叫“一品高升”;猜“二”時,叫“兩家和好”;猜“三”時叫“三星高照”;猜“四”時叫“四季發財”;猜“五”時叫“五子登科”;猜“六”時叫“六六順心”;猜“七”時叫“七巧成圖”;猜“八”時叫“八仙慶壽”;猜“九”時叫“九久長長”;猜“十”時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語。

喝酒猜拳時,一般以三杯酒爲一組,輸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過關。如餘興未了,可再來一組或幾組。如需請人代拳、代酒,應和對方協商,徵得對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還有出手指點數字斗酒,做法是席間指定一人爲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總數,算到誰,誰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從爲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爲喝酒者。另外也有“轉湯匙”斗酒的,桌中擺一個湯匙,由一人旋轉湯匙,待湯匙停止轉動時,湯匙柄指向誰,誰就得喝一杯。除外還有“猜單雙”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兩枚硬幣,讓別人猜單、雙,輸者喝酒。

客家人酒令花樣多,有文化的人還喜歡“字詞令”(包括地方特產令、農諺令等)、“詩詞令”,此外還有“通令”(多是別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謎等。客家人喜歡通過酒規酒令、這一羣衆喜聞樂見的娛樂遊戲,增添酒興,消除寂寞睏倦,直至盡歡盡醉。

民俗作文 篇5

春節的民俗時必須舉行的,而春節的民俗是非常的美,給人一種說出的快樂心情。

春節分爲小年,大家和元宵這三塊,而這三部分是必須經歷的。

小年是的年之前的一個年,而這一天家家戶戶的男人都會來拜訪那些死去的親人,我們這裏叫“上墳”。上完之後回家,媽媽做好飯等着回來吃。

這一天還不算太熱鬧,到了正月初一,也就是大年的時候,鞭炮聲響徹整個村莊,非常的多,而這一天去拜年的都是成羣結丟的。有的是十幾個人一夥,有的是小孩子們去拜年,還有的是男人們去拜年,以前小的時候拜年的時候都給錢而現在不同,是給幾塊糖。這一天就這樣熱鬧過去,。到了另一天,每家每戶都出莊拜年,有的去親朋好友的有的去親戚的,還有錢自己的孃家,在我們這裏俗稱“出門”。

這樣連續好幾天都出不完,有的甚至十幾天都不行,一直到正月十五。

說起正月十五這天是最熱鬧的一天了。早上起來切餡子,和麪。等到中午包餃子,包好了放在一邊,然後去上墳,這次不同,拿着香,鞭炮和花去。這到墳前先燒香,點上以後在放鞭炮,那種場面和精彩。放鞭是因爲這樣可以讓死去的`親人知道來了。

在這以後回家吃包的餃子這已經快晚上了,人們在吃着飯,元宵小晚會,那個開心場面啊!

吃完以後,人們把買來的花,鞭炮拿出來放,放完以後,在看別人家的,非常開心。有的人出去玩,去人多的地方打牌。

在家裏看花,天空中,非常美麗,有各種各樣的鞭炮,給天空添加了色彩,給天空穿上一件彩色的衣服。看完花之後,繼續看元宵晚會,裏面的節目很精彩。在外面玩的人到很晚纔回來。還有這一天晚上要吃美味的元宵。元宵節要吃湯圓是必須經歷的。到了下一天,元宵節過去了,也恢復了正常的秩序,去工作的去工作,去上學得去上學,每個人都有事可幹。

這就是春節的整個過程,在這過程中有許多美好回憶,這就是民俗,春節的民俗。

民俗作文 篇6

從小我就喜歡各地的民俗風情,那好像是清明節過後的幾天,爸爸帶我去了那裏——西雙版納。

我和爸爸下車,看到傣族人正坐在河邊獨木橋上,歡迎各地來訪的遊客,再看看喝道路兩旁的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攤位:有賣涼雞的,有賣蔬菜的,有賣水果的……。這些攤位排成了一字形,熱鬧而又整齊有序。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趕擺,而潑水節期間的趕擺是最熱鬧的,而潑水節增添了斑斕的色彩。你瞧那位少女,身着質地考究的筒裙:紅紅的,像一團燃燒的火焰,像蟬翅,又像彩蝶的翅膀,輕柔而美麗,簡直跟舞臺上的少女沒有什麼兩樣,粉紅的……一個天地,一個花團錦簇的世界。

說起西雙版納,不由得讓人想起傣族自治州,那天正好趕上傣族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最大的節日,爲此許多遊客專程趕來。

在潑水節期間,雖然大家都不相識,但都互相盡情的潑撒着,如果有人把水破到你身上,不要着急,那是他送給你的美好祝福,聽傣族人講,潑水是幫你洗去你去年一年的不順,重新迎接新的美好的一年,爸爸也趕忙拿來兩個大水盆,我也緊緊尾隨着,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的瞬間,可還沒等我開機,就被其他的遊客澆了個透。

這次履行不僅從我從玩耍中獲得知識,還是得我感受到傣族熱的好客!

民俗作文 篇7

秋日的晚風帶着落葉,一起飄蕩在小路上,夕陽燒紅了天邊的白雲,眼前那棵高大而粗壯的柏樹,盡顯滄桑。耳邊傳來是“咿呀”的聲音。

兒時是在老家度過的。夏日是炎熱的,姥姥喜歡在正午躺在那藤椅上,拿着一把又大又圓的扇子,輕輕地搖。旁邊放一個略顯破舊的收音機,放着是那“咿呀咿呀喲”的京劇。姥姥很喜歡聽着戲,她什麼戲都聽過,像是黃梅戲、豫劇、呂劇等等。不同地方的戲,從她那破舊的小收音機裏傳來。

我那時還小,聽不懂裏面在唱些什麼,想和姥姥說說話,她一邊扇着扇子,一邊做了一個“噓”的動作,示意我不要說話,我只好趴在她的腿上,藉着扇子的清風,進入夏日涼夢。

後來,再大些,勉強可以聽清一兩句,但是仍然不懂意思。中午陪姥姥聽戲已經成爲了習慣。不同的是我喜歡趴在風扇前,聽戲。風扇的風吹的總是很大,將我的頭髮到兩邊,猛烈的清風撲到我臉上。耳邊依然傳來的是“咿呀咿呀喲”的唱戲聲。

那天早上姥姥起得很早,在院子裏忙來忙去,我揉了揉朦朧的眼問她:“今天有什麼好事嗎,爲什麼這麼忙?”

她回過頭,臉上帶着笑,以至於她臉上皺紋都變成優美的弧形:“今天村裏要來唱戲的,一會去看啊!”說完她又去忙活。看着她彎的似弓的背,在清晨的曦光下留下了一個彎彎的背影。

臨近中午,姥姥便領我去佔位。走到柏樹下,已經有很多人了,姥姥找了一個地方放下馬紮,坐下。而我偏要擠到前面看個清楚。

終於等到開場,臺下的人紛紛鼓掌,簾子被掀開,從裏面出來一個臉上抹滿油彩、身穿戲服的人出來,身後跟着些和他一樣的人。一場下來,人們喝彩不斷,我也跟着鼓掌,似懂非懂地看着臺上人所唱的悲歡離合。

一直表演到下午才結束,我一直坐在最前面,不曾離開,生怕別人搶了我的位置。這中間有人來,有人走,有人罵故事裏的人物,有人笑故事裏的情節。

再後來,我離開了家鄉,便再也沒有看過戲,直到那天突然很想看戲,那種思念涌上心頭,我終是買了一張票去聽了一場戲。聽的人很少,不似當年那般熱鬧,耳邊依然是“咿呀咿呀喲”的聲音,可終究感覺少了些什麼。

臺上的人唱着一個個不同的故事,臺下的人越來越少,我依然坐在那裏聽他唱完,他們熱愛傳統文化,並且願意傳承下去,他們值得尊敬。

迎着風走在路上,看着人來人往,世界終是變了,變得越來越好,很多高科技產品進入我們的生活,可有些東西卻在慢慢消失。人生中,有些人來了,有些人走了。就像戲裏唱的悲歡離合,就像詩裏說的月有陰晴圓缺。

落葉跑到我腳下,我將它們輕輕踢起,耳邊迴盪的剛纔的戲,不禁哼了兩句,一切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