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俗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安徽民俗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徽民俗作文

安徽民俗作文1

紅蠟燭不許滅掉

在阜陽地區的鄉村,人們過農曆新年時有一個自古沿襲下來的傳統民俗,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廳)中點燃兩支紅蠟燭,紅蠟燭的中間擺上一些貢品,像雞、魚、肉等。在這段時間中紅蠟燭絕對不許滅掉。

凌晨四點就“完年”

在宿松,臘月中下旬,年味就漸漸濃了。

宿松有段民謠,孩子們很小就會唱。“天哪天,莫起風,二十四里接祖宗;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粑吃;二十八,殺雞又殺鴨;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講好話,初一初二不捱罵。”宿松做的粑是用米粉和成的,用蒸籠蒸熟,涼了幹了,就用水浸着,可以吃到春耕插秧。粑用桃木雕花造型,有萬字印,有喜字印,有壽字印,還有春字、福字等印。孩子多的人家還雕桃子印。在吃年飯的時間上,宿松大多數地方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但宿松湖區,靠東洪、下倉一帶卻有些特別:大年三十早上,天剛破曉,就有人家炸起了鞭炮“過年”,一家人圍桌吃起了“年早飯”。性急的人家甚至四點多鐘就“完年”了。

宿松人的“小年”在正月初七過。小年過得很隨便,往往是在黃昏放一掛鞭炮就算過了小年。而元宵節卻很隆重。過去有“吃了元宵肉,農夫脫赤足”,即意味着春耕生產又開始了。

安徽民俗作文2

我來自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那兒是個特別有古文化的一個縣,因爲那兒有座古城,叫“徽州古城”,在那兒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文化和智慧,還有我們歙縣人的保護古文物的堅持力。

然而,在那兒的民風習俗,更是讓人感到親切,整個中國,每個省、市、鎮,甚至是村,雖然都是過年,但每個都有每個的過法,在這兒我就來說說我們安徽是怎樣過年的吧!

由於我去老家時,已經是快三十夜了,過了大年十一就回千島湖了,我懂得大概也就是這段時間我們要幹什麼,所以只能講這段時間啦……

這個臘八那天,是瞭解到的。在臘八那天,許多人都出嫁了,俗話說:“臘七臘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所以小孩子們追着婚車跑,爲的就是得到一包喜糖。

在小年夜那天,家家擺着幾張桌子,迎接四面八方來的客人,大家下午娛樂,直到三四點就開始吃晚飯了,當晚,是由小孩來放煙花的。

假如在那兒的鄉村裏迷了路,需要幫助時,我們可不能這樣稱呼人家:“喂”、“哎”,必須先喊:“同志”、“朋友”、“老人家”,看見人家抱着孩子,要誇孩子:“胖”、“壯”,可不能說:“肥”、“重”。這是我們那兒的諱忌。

大年初一,是我們那個村裏最熱鬧的一天了,因爲家家都起得很早,爲的是去看錶演,在村裏的小廣場裏,那裏聚滿了人,願意演出節目可以自願上去演,不管差不差,好不好,都是有獎品的。

我懂得就是這些了,希望大家能去安徽玩玩!

安徽民俗作文3

“元寶”放在門檻上開門大發財,“元寶”滾進來,在肥西、六安一帶被當地百姓演繹得活靈活現。

大年三十晚上十二點後,“守歲”的人們都關上了大門。當地風俗是,關上大門後就不能再開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門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燒上香,燃了燭,再開門放炮。在這段時間內,當地一些好事者將平時用黃土捏成的、與真元寶大小形狀一樣的假元寶放到大門的門檻上。年初一早上,把門打開的一剎那,“元寶”骨碌碌地滾了進來,該戶主人見到“元寶”心花怒放,將這個“元寶”恭恭敬敬地放到香案上,前來拜年的人都要說上幾句吉祥祝福的話語。但是這個“元寶”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後,送“元寶”的人會挨家挨戶討“吉利錢”。

年飯是在中午吃

在定遠縣的很多農村,年的過法各不相同。在這裏,人們常說的“年夜飯”卻是大年三十中午吃。

在定遠縣很多農村,一直以來都是大年三十中午吃年飯。很多家庭爲了“搶早”,有的上午11點不到,就開始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了。很多做生意的有時因爲生意好,才很無奈地把“年夜飯”改在晚上吃。有些做生意的,爲了趕在中午吃年夜飯,乾脆在大年三十便把生意停了,一家人從早上便開始準備中午的“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