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風作文600字集錦七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風作文600字7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民風作文600字集錦七篇

民風作文600字 篇1

中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一個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獨特的習俗。我是瑤族人民,我們的民風民俗多着呢!但是最讓我意猶未盡的,就是在端午節的那天,跟着媽媽一起做一鍋香甜可口的艾子粑粑。

在端午節前夕,媽媽會到市場裏買一大些竹葉和農民採來的艾葉回家做艾子粑粑。

回到家裏,媽媽把麪粉倒進盆子裏,摻一些白糖,放入適當的清水。把麪粉和水和成一團麪糰後,再把麪粉和白和水和成一團麪糰後,再把艾葉洗乾淨,放到鍋裏熬幾分鐘後,倒掉艾葉,把剩下來的艾葉汁到在麪糰裏,多揉幾下。揉麪時要注意,不能揉太久,否則包出來的粑粑就會鬆鬆軟軟,沒有嚼勁兒,揉麪的力氣要適中,才能做出有嚼勁的粑粑。

接下來就是包粑粑了。首先,把2片大竹葉重疊在一起,然後從麪糰裏取出一些面,做成小麪糰,從中間凹下去一個小窩,放入準備好的餡兒,這餡兒是媽媽剛剛切好的,裏面有香花生、糖塊、和芝麻、美味十足。放完餡兒後,在把口封起來,裹上一層香噴噴的茶籽油,一則是爲了更加的香,二則是爲了避免粑粑粘在竹葉上。然後搓成一個小圓兒,放在竹葉上,把下面的竹葉向下折一下,再纏上帶子。一個香甜可口的粑粑就抱好咯!

就這樣,差不多一個下午的時間漸漸流逝了。終於,一鍋艾子粑粑總算是包完了,最後就是蒸粑粑了,可我早已經饞得口水流下上千尺了,迫不及待地打開火,蒸起了粑粑。

吃過晚飯,粑粑被盛放在茶几上,我拿起一個熱氣騰騰的艾子粑粑,“哎呀!”這粑粑可真燙手,手中的粑粑被我拋來拋去,嘴裏還吸溜吸溜地吹着氣,粑粑總算涼了下來,咬着清香美味的粑粑,我心裏美滋滋的。

到現在,提起端午節時做艾子粑粑的情景,我還是記憶猶新。

民風作文600字 篇2

吹糖人

民間 “吹糖人”的藝人,他們將飴糖加熱到適溫時,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澱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立即用嘴吹氣造型。 整個操作過程必須經過苦練,手法要準確、造型要簡潔生動。吹糖人的關鍵技術在吹和捏的功夫上。製糖人先將一小塊飴糖放在手心壓扁,然後握起拳頭,用另一隻手的手指從手心穿過,把糖塊堆成管狀,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後就可以吹了。製糖人鼓起腮幫子,不一會兒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圓球狀,再用靈巧多變的手法,捏出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有的還圖上花花綠綠的顏色。

剪紙

在中華民族的搖籃裏,孕育發展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剪紙俗稱窗花,是民族文化的內容之一。剪紙作爲一種有着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形式,爲中華各民族人民所喜愛,其中陝北剪紙猶爲引人注目。陝北剪紙包含秦、漢之風,風格既纖細秀美,又粗獷大方,粗中見巧工,土中觀美感,曾連續數年分別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獲得好評。

鳳翔木版年畫

據史料所考,迄今已有476年曆史。按從事其業的一個家族一幅祖宗檔案記載,明正德二年(1507)肖裏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戶從事年畫副業生產;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邰氏已開辦早期年畫“畫局”,以後一直延續六代人190多年。鳳翔木版年畫從小到大,由粗到精,經過了多次起落、興衰,成爲中國西北地區首屈一指的民間年畫勝地。邰氏《世興畫局》在近兩個世紀的進程中,立足鳳翔,面向全國,打向國外,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民風作文600字 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鄉也不例外。我家鄉在德慶縣舊院村。那裏山清水秀,風景迷人,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連過年的習俗也別有一番風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牀洗漱完畢就得忙開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竈神。竈神是天地之間的一個神,每到今天,他就會告訴上帝這家人一年的喜憂,所以人們買來麥芽糖,先上他幾株香,以示尊敬,然後放一碗麥芽糖,拜三拜,讓他只報喜,不報憂,這樣上帝以爲我們過得非常好,就能夠讓莊稼風調雨順。

拜完竈神,大概9點左右就開始做午飯了,午飯幾乎就是年夜飯的“彩排”,因爲只是有些人現在來不了。

菜也有講規矩哦!必須有兩碟青菜,意思就是莊稼在夏天可以長得蔥蔥綠綠的,保證秋天好收成。接着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夠是孕婦吃或者還沒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接着是一碟公雞肉,意頭是在人們滿山頭叫牲畜的時候不傷害到嗓子。再來1碟紅鯉魚,必須有兩隻,意頭紅紅火火,年年有餘(魚)。

吃完午飯,在平時,應該是每日一次的午後休閒時光,但是今天不是,2點左右就要爲年夜飯開始動手了,這個切菜,那個砍排骨,這個生火,那個加柴。大約4點半有多的時候,更爲熱鬧,新屋舊屋的柴房一共8個竈洞都塞滿了柴。年夜飯得在7點前開臺,必須要有三個人邊吃飯,邊守柴房,因爲這時竈神君嘴上的麥芽糖已經快沒了,沒了的話,就會向上帝報憂了,不過,在家人面前,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七點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點半就OK了。

到了8點30,人們守歲肚子餓了不能再吃年夜飯的了,只能夠吃甜食糕點,因爲今後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夠做了。12點00開始了“鞭炮交響曲”,全村都放超長鞭炮,不過是有節奏的哦,這邊剛燒完,那邊正在燒,比年夜飯和製作過程更加熱鬧了!

這是我家鄉的習俗,你的呢?

民風作文600字 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轉眼間,又到了春節。在陣陣清脆的鞭炮聲中,在小朋友們的歡呼聲中,它閃亮登場。雖然覺得現在過年的年味淡了許多,但還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和興奮,因爲過年的時候可以穿新衣服,收壓歲錢,和朋友們一起瘋玩。。。。。。

貼春聯是春節必有的節目。說起它還有講究哩!貼春聯的東西不能用透明膠和雙面膠,因爲它們剛貼上的時候會很牢固,但當它們的叫風乾了之後,就會失去粘性,春聯會自動脫落。這時,古時候的老方法就派上了用場。用白麪和少量的水打成糊狀,再倒到開水裏攪拌幾下,漿糊就做好了,然後再用炊炊把它塗到貼春聯的地方,貼上春聯就大功告成了。用這樣的方法會讓春聯一直牢固不掉,直到下一年春節有人把它撕掉。試試看吧!

餃子這種食物有着悠久的歷史,深受廣大人民羣衆的喜愛,而且每年大年三十都要包餃子吃,那麼,你們知道餃子的由來?而又爲什麼要在大年三十吃餃子呢?

傳說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牀實踐,便在當地搭起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等驅寒提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爲‘餃耳’或‘餃子’。不過現在的餃子大多數自己做的就是蘿蔔和肉了,反正我就沒吃過用羊肉做的。

當然,說到春節還有很多習俗,我就不都說了。祝大家羊年快樂,要咩有咩!我去吃餃子嘍,拜拜!

民風作文600字 篇5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爲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以前過年,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節有關的風俗習慣。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今年選的上聯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裏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說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着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徵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戶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裏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着五顏六色的節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

民風作文600字 篇6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特色。今天,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蕭山的民風民俗吧!

麻餈——俗稱麻團。我和許多小朋友一樣,只吃過麻餈,可沒看見過麻餈是怎麼做的。每年的冬至,每戶人家都要做麻團,因爲吃了麻團之後,就意味着我們又長了一歲。

今年冬至回到老家,我終於看見麻餈是怎麼做的了。我們全家正在吃晚飯的時候,隔壁的四奶奶來串門了,告訴我們他們晚飯後要“搓麻團”。奶奶說等會兒帶我們去看看,讓我去見識一下麻團是怎麼做的。媽媽很興奮地說她小時候家裏每到冬至前夕或者家裏有喜事時,都會有“搓麻團”的風俗習慣,那時媽媽和她的姐妹一起圍着大人們“搓麻團”,等待享受這糯糯的、香噴噴的麻餈,這是媽媽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我們匆匆忙忙地吃完晚飯,興高采烈地跟着媽媽和奶奶,來到四奶奶家裏,看見竈上的鍋里正燒着水,不過一會兒,水就開了,只見四奶奶把半臉盆水的糯米粉全部倒了進去,用一雙筷子不停的攪拌,這時鍋裏的粉都像橡皮泥一樣一塊一塊的,我問奶奶這是在幹嗎,奶奶說:“着叫作打欠頭。”奶奶說着,拿起鏟子把它們撈到臉盆裏,然後放上幾碗粉,最後用雙手不停地把它揉成團,直到粉團有點韌性爲止四奶奶教我把粉團搓成長條,然後把它截成乒乓球大小的一個個球,放在手心裏,用兩手把它搓圓,再放到水裏去煮,直到一個個圓球浮出水面爲止。最後一步,在一個盆裏撒上黃豆粉和白糖,把圓球撈起來放進去,然後不停的旋轉,直到圓球上裹滿爲止,香噴噴的麻餈就新鮮出爐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顆就吃,好香好燙呀!

這就是我們蕭山的民風民俗之一。

民風作文600字 篇7

在我記憶深處一直有顆星星在閃爍,它永遠也不會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過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爲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大街上張燈結綵,處處燈火輝煌,大街小巷裏車水馬龍,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整個街上熱鬧非凡。各個店鋪裏堵得水泄不通,望着這熱鬧勁,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 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誦了起來,卻毫不發覺姐姐以悄無聲息地站在了我的後面,“呦!表妹好雅緻,這樣看有什麼意思,咱倆不如去逛逛?”“好呀好呀!”我連忙拍手叫好。 來到街上我們也融入了這個熱鬧的氣氛裏,姐姐拉着我走東躥西,一路逛下來,我們發現了不少燈籠,每一個都獨具特色,讓我垂涎三尺,有一針一線縫出來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廣場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馬燈,這隻走馬燈逗不少路人駐足觀看。遠處的夜空中鞭炮齊鳴,當煙花綻放在夜空中時,吐露出“元宵節快樂”的五個醒目的大字,這個原本就熱鬧的元宵又增添了幾分韻味,那一盞盞美麗的蓮花燈,幫人們傳遞幸福安康。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麼吸人眼球,但我卻享受做花燈的過程。 做花燈可不是那麼容易的,挑選好竹子是關鍵,竹子的好壞直接決定花燈的成敗,不過我只會說說而已,這光榮的任務就交給實戰經驗豐富的姐姐了,竹子挑好,框架也準備好了,我可不能閒着這刺繡就交給我了,你可別小看我,我可是臥虎藏龍哦,說得輕巧,實踐起來可難着呢,不是刺錯了就是刺反了,反正就是漏洞百出,經過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務了。“嗯,不錯不錯可以買個好價錢了。呵呵” 在這一天,縱使有多少不愉快,也一掃而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