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民風作文300字集錦五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風作文300字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民風作文300字集錦五篇

民風作文300字 篇1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滿族就是這五十六朵花中鮮豔的一朵,滿族的服飾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滿族服飾是對我國現代服飾影響最爲顯著的少數民族服飾,至今及以其獨有的魅力,成爲大家喜愛的服飾。

男子的衣服喜用青、藍棕等色的棉、綢、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質烏拉。

女子服飾多用各種色彩和圖案的絲綢,花緞、羅紗或棉麻製成。有的將旗袍上繡成一組圖案,有的`在衣襟、袖口、領口、下襬處鑲上精緻的花邊。腳着白襪,穿着盆底繡花鞋,褲腿扎青、紅、粉紅等各色腿帶。盤頭翅,梳兩把頭或旗髻。她們的腰間或衣服上掛上荷包等。這樣又給旗袍增添了一道色彩。

當然,滿族不僅有獨特的旗袍,還有漂亮的頭飾。旗頭,滿語稱之爲“答拉赤”它是滿族婦人在一般禮儀或婚禮上佩戴的頭飾。是以鐵絲或竹藤爲帽架,用青絨或青紗爲面的扇形頭飾。上面還繡圖案,鑲珠寶或插各種花朵。戴上這種飾品,再加上長長的旗裝和高底旗鞋,使她們分外穩重、文雅。

滿族的服飾真是又漂亮又獨特啊!

民風作文300字 篇2

我的家鄉是湖南,湖南和廣州的民風民俗有着極大的不同,接下來我給你們說說。

湖南的公交車和廣州的完全不一樣。車上所有的人都很和藹、慈祥。廣州一上公交車就有一個機器讓你投兩元錢進去,而老家不同,老家的公交車上,有個專門售票員。她會先問你到哪裏,如果是遠的地方就會收多你一點錢,如果是6元,你給5元,她也不會說什麼。是10多元,還可以討價還價。碰上新年的話,售票員會對你說 “新年快樂。”

湖南人很熱情,跟廣州完全不同。在湖南如果家裏要是有人結婚,或者過壽,只要一碰上喜事,就會邀請親朋好友和鄰居一起來參加。湖南人稱這不叫派對,叫做酒,參加的人稱吃酒。吃酒時男人都是坐在大廳裏,女人和小孩就坐在喝茶的屋裏,這是由於地位不同。做酒都是在家裏做,請一個藝術團在外面搭個舞臺,表演。再請個煮飯的隊伍,來煮飯。客人們看完表演就去裏屋準備吃酒。大家一坐下菜就來了,一桌五六個人,十盤菜,全是肉。湖南的人不像廣州,廣州聚會都是喝紅酒,而湖南鄉村是喝營養快錢和米酒還有白酒。湖南把米酒當水喝,喝得越多表示主人越大方,喝醉了更好!

這就是我的老家——湖南!這就是我老家的民風民俗,它跟廣州的可大不一樣呀!

民風作文300字 篇3

臘八節這天家家都喝臘八粥,泡臘八蒜。

以往我們家都是買臘八粥,去買時沒有,所以我媽媽今年要在家裏煮臘八粥。

媽媽叫我把紅豆、黑米、花生、蓮子、紅棗……,洗乾淨,放在盆裏,對不起,我忘要把米和乾果分開洗。

開始做,媽媽說:“要先在壓力鍋裏放大半鍋水,等水開,把米和乾果放鍋裏,過幾分鐘放裏一把芝麻,等水開再過二十到三十分鐘,就可以吃。”

臘八蒜,就是把蒜放入鹹菜壇裏,把醋和一些水(水不要放太多),放裏一些花椒把這些放作料得水燒開冷涼,倒入鹹菜壇裏封上口放在外邊。到。大年初一吃餃子時撈出來,酸酸辣辣的可以讓你多吃幾個餃子。

今天,我給你說的中國習俗你學會嗎?以後我還會給你們一起說一些中國的習俗。拜拜!

民風作文300字 篇4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爲“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裏,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爲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爲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民風作文300字 篇5

新年踏着農曆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新年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着人們送竈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爲竈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竈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爲全家降福免災。祭竈的儀式多由家裏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竈頭祭祀竈神,祈求竈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竈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竈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不使人間遭殃。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竈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着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願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