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風作文合集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風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家風作文合集9篇

家風作文 篇1

自古,我國就有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自小從我們上學開始,老師先教會我們尊敬長輩、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學會獨立,長大以後更能真正體會理解它的含義。

家是溫暖的港灣,只有在一個家庭平等、相互團結、相互諒解、懂得包容中,纔會營造出完美的自我。課堂上,我們上了感恩教育課,課上,老師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人、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懂得付出,老師的演講是我們深受感動,每一個同學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在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什麼是感恩。

“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好家訓要做到,好家風要創造”,劉奇葆曾說:“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孩子的心靈。家風就是一種由家庭所引起的風氣,家庭不一樣,風氣不一樣。一種好的家風,不是一兩天養成的,而是靠教育。平常的積累所得。所謂的家風的好壞,不僅代表着一個人、一個家庭、一種責任。

家訓就是人活着就要自立、自強,超越社會、超越自我、敢於擔當,做事自己要做到問心無愧,做人要做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無論做什麼事,發生什麼問題,都會有解決的辦法,人一定要自信,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可以微笑着去面對,良好的解決問題。

每個人都想成功,都想出人頭地,告訴你光想是沒有用的,一定要用實際行動證明看。我一直端正自己的家風,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和睦、包容、理解享福美滿的一個好的

家風。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端正自己的家風,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家風作文 篇2

提起我的家風,那就是四個字“嚴謹、誠實”。

小時候媽媽一直教導我做事要嚴謹,不要粗心大意。有一次我把一道非常簡單的數學題抄到家庭作業上抄錯了。媽媽說:“你一定要重視這個壞習慣,生活中,粗心經常會造成一些重大事故,你沒聽說過嗎?就如一個工程師只要有一點點粗心,就會使房屋倒塌;一個醫生只要有一點點粗心,就會引起重大醫療事故。”我聽了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小聲地說“媽媽,我知道錯了,以後做事一定會嚴謹,再也不粗心大意了。”

媽媽還教導我要誠實。記得有一次,我在院子裏踢足球,一不小心打壞了一輛車子的擋風玻璃,當時我嚇愣了,直接跑回家去。這時爸爸看到氣喘吁吁的我,問:“剛纔是不是你把人家車的擋風玻璃打碎了呀?”我戰戰兢兢地回答道:“爸爸,是我在院子裏踢足球的時候不小心把玻璃給撞壞了。”爸爸竟然沒有責怪我,卻對我說道:“雖然你打壞了擋風玻璃,但你沒有說一句假話。你要記住一個人做錯了事不可怕,只要及時承認錯誤並勇敢地承擔後果,就不算犯錯。孩子就是在做錯事情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後來爸爸帶着我找到車主道了歉並賠錢。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家風作文 篇3

已經到了被父母催婚的年紀,玩笑間我問他們,對女婿有什麼標準啊?父親一整肅容,說:“標準嘛就是要有殷實的家底。”我嫌棄地撇撇嘴:原來你也這麼俗氣。父親笑了:“物質基礎固然是提供你們小家的幸福根基,但這並不是我看重的方面,我說的家底是說要看家教好不好。”

這個回答着實讓我一愣,然又覺合理,婚姻其實也是兩個家庭的融合,作爲我們家庭的新成員,家教家風務必相合纔可。倏而我又想起從小父母對我的教育確實一刻不曾放鬆,記得從小聽到最多的故事便是爺爺在極度艱難的條件下還依然勤儉奮鬥,一分一釐地省下供父親叔父他們長大成人、讀書進學。很多事情今日想來頗覺不可思議,怎麼會有人每天騎着老式自行車到四十多裏地外去販賣雞蛋風雨無阻;怎麼會有人寒冬臘月又累又餓捨不得吃碗麪條只買一碗餃子湯暖身;怎麼會有人每日奔波卻捨不得換下腳上補了又補破洞連連的布鞋只爲給兒子省出一本書錢。

父親始終感激爺爺,當年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堅持供他讀書;也感激爺爺以言傳身教,教導他家貧卻從來正直本分,不義之財,雖貧不取;更感恩能有讀書的機會讓他了解除了三分地以外的廣闊世界,雖然求學之路貧困且艱辛。正如古語所說“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唯儉與勤。"並沒有念過什麼書的爺爺卻始終踐行着這樣的訓示。

爺爺因爲勞累過度,很早便中風癱瘓了,父親在二十出頭的年紀便擔起長子的責任,扛住生活的重壓,負擔爺爺的醫藥費,照顧幼弟長大。我認真想過,我是否能在比現在要小的年紀裏承擔起家庭的重任,思畢苦澀地搖搖頭:我,不如父親。

後來家裏稍顯寬裕,但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始終是父母教育我的重中之重。記得從小唯一捱過的一頓打,便是四五歲上,有一次家裏來客。飯未吃罷小朋友們便催我帶他們出去玩,手裏拿着正在吃的饅頭,我們就到了池塘邊。從一開始試探性地撒點饅頭末去餵魚,到後面一幫小孩大塊大塊的`饅頭投向塘裏餵鴨餵鵝。玩到興起,又跑回去拿了新的饅頭扔向水裏,到後來,水面上浮了一片白花花的饅頭塊。這觸目驚心的場景落入了擔心我們安全找來塘邊的母親眼中,問清了緣由便折了塘邊的柳條把我帶回去教育。

身爲乖乖女的我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家法”後,牢記了三點教訓:1、要愛惜糧食勤儉節約。長大後從書中知道了這叫“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2、任何情況下,不可驕縱輕浮,即便再得意開心。3、作爲最大的孩子,有必要作出表率,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這次事情對我的影響一直延綿到了今天,讓我始終記得要勤儉節約,踏實肯幹,做事能安於心,即便如今我到了離家幾百公里的地方工作,早已遠離了父母的庇護和監督。

家風是從小就播撒在人心中的種子,能夠涵育、影響人的一生。無形的家風必須依賴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傳併發揚光大。家教對人的影響很早,卻也長遠,這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經常的教育。家教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能給孩子打下不同的基礎。現在的家長多寄希望於學校、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挑學校挑班級挑老師,卻不知自己的言傳身教、自己家庭的家風能對孩子起到更大的影響作用。沒有上過學念過書的人並不少見,但沒有接受過一點家教的幾乎沒有。

如今社會上講艱苦奮鬥少了,講物質享受多了;比干勁兒比貢獻少了,比安逸比舒適多了,甚至偶有人爲了小利益甘冒牢獄之險,違規違紀頂風作案。而良好的家風,能在人的始發站給人生的德行操守繫上“第一粒釦子”,以小家風帶動大國風。

家無鬥金,卻有至寶,正是因爲有了祖輩的精神傳承,父母的言傳身教,才能讓我成長爲今天身無驕嬌二氣、獨立自強的姑娘。

家風作文 篇4

千百年來,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長途跋涉和頻繁的遷徙中創造的絢麗多姿的文化、獨特的風情風貌源遠流長。她不僅保留了古老漢民族固有的優秀文化傳統,還吸收了瑤族等的優秀文化和風俗,從而使客家民俗文化千情萬種、雲蒸霞蔚、獨具特色。成爲漢民族文化中光彩奪目的一頁。下面我將從七個方面淺談一下客家的風俗。

一、生活風俗

客家人的房屋一般都是大瓦房,傳統的房屋爲平房,廳堂分爲上廳、下廳,中間爲天井,上廳後面是儲藏室,上廳正宗擺八仙桌、掛鏡屏,鏡屏上面是祖宗牌位。吃飯在下廳,冬天烤火也在下廳。上廳兩側是大寢室,爲老人和已婚夫婦使用,下廳一側是小寢室,是未婚青年使用,另一側爲廚房,豬牛圈則在房屋的左右兩側。照傳統俗規,舊房子多留給長子住用。

二、家庭風俗

由於重視家族,所以老人極受尊敬。客家俗規,吃飯時,老人座位面向大門,以示尊重,成年人次之,坐在兩旁,小孩只能坐在對着老人的那一面的座位。如果家裏人太多,男的坐一桌,女的坐一桌。吃飯時,小孩要主動幫老人夾菜,小孩幫老人添飯時,接碗、遞碗必須是雙手伺候。老人講話時,小孩不能隨便插嘴,或在旁邊喧囂。吃完飯,小孩得講一聲“慢吃”。在家庭風俗中,小孩的出世極受重視。當孩子出生三朝,外婆和近房嫂子、弟媳和已婚婦女用竹蘿裝雞蛋,來到新產婦家做“三朝”。半月後,外婆邀更多的婦女,擔甜酒、雞蛋、米、母雞、揹帶給外甥做“半月”,俗稱“吃薑酒”,這次酒席最熱鬧。小孩滿月後,外婆又邀婦女給外甥做“滿月”。客家人一般不做週歲。

三、婚姻風俗

客家人擇偶,多爲父母作主,媒人拉線,其婚禮一般有說媒、座談、合八字、定親、迎娶、三朝幾個環節。媒人看兩家年齡相當、人才相配的男女青年尚未婚配,就主動上門說媒,或是家中有待婚或待嫁的青年,其父母也會求媒人做好事。男女雙方見面後,互相傾吐心事,於老人同意,認爲合適,就開出“八字” 由男方交給算命先生按天干地支等捏算,假如男命是金或水,女方是水或金,就認爲比較合適成婚。一旦“八字”合適,雙方老人同意,男女雙方同意,婚事就有希望了。接着男方下聘金,俗稱“外家錢”,多少由雙方議定。下聘金就算定婚了,然後纔到政府去辦結婚證。待男方準備妥當,把迎娶時間告訴女方,女方就得着手準備嫁妝。婚禮前一晚,新郎在陪郎陪同下,給女方送去肉、酒、水、糖若干,新郎回到自家。第二天,新郎在陪郎的陪同下去迎娶新娘,並帶去名目繁多的封包,給新娘的父母、兄弟、姐妹、叔伯、嬸嬸,甚至廚房燒飯、砍肉的也得一份。新娘的哥嫂也得給新郎封包和新鞋。又從男家挑選兩位姑娘拿稻穗、剪刀、鏡子、公雞到女家,由女方家招待。和當地壯族羣衆一樣,女家都要給陪郎和男家來的姑娘掛彩,擡出嫁妝。出嫁那一天早晨,新娘站在米籮下向祖宗辭行,然後,穿黑衣、黑褲、黑鞋,束紅頭繩,撐黑傘,捂白毛巾,由嫂子背出門坎,向新郎家步行或乘車去。到男家拜堂後,新娘當晚要回孃家,第三天才在母親、伯孃、嬸母、嫂子等人的陪同下,擔着小豬、小雞到男家,以示爲新婚夫婦準備生活的本錢。

四、喪葬禮俗

比起其他禮俗,喪葬之俗來得更爲莊嚴肅穆。客家人對於此,做得十分周到,甚至過於繁文縟節。葬務從厚,禮務從奢,豐其筵席,醉飽靈側,鼓樂奠別等等。一些地方至今舊俗猶存。

病人臨終之際,便將事先做好的“壽衣”給病人穿上,稱“着壽衣”。過去有“上六下四”之說,即上身穿六重衣服,下身穿四重褲子。 客家風俗重視送終。出門在外的千方百計趕回家,以求在臨終前見最後一面,顯得孝順。人斷氣後,馬上燒轎,焚紙,眷屬、兒女悲哭成叫。是爲“送終”。 報喪病人斷氣後即刻報喪。孝子往外祖母舅家及親伯叔家報喪,在門前或附近路口還出訃告。

擺孝堂:在遺體前掛白布,擺香桌,放靈位牌或遺像。早晚哭靈,登記親友送來的禮物或“代燭”,帳布按序掛在孝堂兩旁。

“落枕”即就是:移動遺體,在廳堂地上鋪一白布,將遺體放在上面,頭新瓦,瓦上墊以布制三角枕,日夜派人守候;擇日定時將遺體入棺叫“入材”。每天清晨和傍晚以及親友來弔唁時,喪家女眷在帳內棺旁舉哀。晚上親友參加孝堂守靈,俗稱“陪夜”。

發喪要擇時,常在早晨。舊時在頭一天要“鬧喪”,通宵達旦,鼓樂喧天。發喪先舉行祭奠,再起柩出殯。講究排場,以顯示兒女孝順。

“安葬”即就是:將靈柩放入墓地。墓地選擇講究“風水”。墳墓外觀很似客家人的圍龍屋,是客家人崇拜祖先的一種表現。埋葬後第三天,親屬穿孝衣到墳上哭拜祭奠,燒紙錢,謂”醮三朝”。

“做七”即就是:人死後,每逢“七”日,要舉行祭奠,俗稱“做七”。一般只做“五七”。最後舉行祭奠,焚化靈屋(紙屋),叫“完七”,以示喪事的結束。以後,週年舉行祭禮,叫開小孝;三年舉行祭禮,叫開大孝。開大孝時,門前、廳堂換上紅聯,一切恢復正常。

客家之俗,安葬若干年後(常爲十年),挖開墓穴,將遺骸用炭火烘烤,按人體結構屈肢裝入特製的陶甕內,謂“檢金”,然後重新安葬,這纔是永久、真正的墳墓。

對於非正常死亡的人,有一些特別的喪葬禮俗,如比較注重請僧道打醮唸經,超度亡魂等

客家文化源遠流長,我相信她會一直流

家風作文 篇5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百善孝爲先”,我家亦如此。“孝”字,即爲我家的家風,而我家最孝順的,非我的母親莫屬啦。

母親是位勤勞善良的女人,更是一位既是發自肺腑又能付諸行動來孝順父母和公婆的女兒和兒媳。她自小受家庭薰陶,練就啦一身做家務的本領。母親做的飯菜經常會盤碗見底,母親打掃的房間一定是一塵不染,我和父親每天都能穿着散發着陽光味道的衣服出門,總之,提到家務事,母親無所不能,而且樣樣精通。更爲可貴的是,在孝順長輩上面,她一直是“身先士卒”,“率領”我們全家做“孝子”,將我家的家風——“孝”,展現得淋漓盡致。

那日在奶奶家,午飯後,我以最舒服的姿勢倚在沙發上看啦好一會兒的電視,起身去餐廳開冰箱拿雪糕吃,眸子卻無意間瞥見在廚房裏忙碌的身影,是母親!

此時,她正哈腰站在水池旁刷着碗,白色的泡沫飛濺,裹住啦她白皙修長的雙手,沾滿油漬的白瓷碗盤一經她握在手中洗碗布的“洗禮”,瞬時間恢復啦瑩白的面容。真是好功夫啊!

耀眼的午後陽光照在母親身上,將她那隨着年齡的增長顯得愈發臃腫的身軀映射出修長的似少女般的剪影,烏髮間垂下的幾縷銀絲遮擋住啦眉梢,我第一次意識到,母親已經不再年輕……

“紅啊,別刷啦,歇歇吧!你都忙啦一頭午啦,等會兒你們走啦,我來收拾。”奶奶心疼地在一旁不停地念叨着。“不用,媽,馬上就好啦,您進屋吧!”我恍然,母親這是爲啦不讓奶奶累着啊!

“媽媽,你和奶奶都去休息吧!我來幹!”說着,我把雪糕放回冰箱,換鞋進啦廚房,挽起袖子,奪下母親手裏的碗,開始認真地刷起來。見母親詫異的瞧着我,就笑着說:“‘百善孝爲先’不是我們家的家風嘛!”母親也笑啦,她滿意地看着我,好像在說:“嗯,我的女兒長大啦!”隨後就拉着奶奶進啦客廳。我知道這“離開”就是對我的信任。

家風,並不是一種擺設,而是一個家族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爲人處世的準則,百善孝爲先,家和萬事興,家家和睦,那麼我們的國家就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作文 篇6

家風,就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

在我們家裏,閱讀與我們形影不離。在我的記憶裏,媽媽每晚都捧着一本書在臺燈下閱讀,再忙也不例外。媽媽看得津津有味,不時會笑出聲來,我因此感到好奇,書中有什麼魔力能吸引媽媽?媽媽於是給我拿了一本書,和我一起讀了起來,那本書我至今已忘了名字,但是它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之後,家裏就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天我都和媽媽享受書帶來的樂趣。在家裏,只有沙沙的翻書聲和輕微的呼吸聲,靜得連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聽得見。之後,媽媽爲了我看書的需求,二話不說,購置了許多新書。在這良好的閱讀氛圍內,書香四溢,讓我受益許多,知識面越來越廣,知識量越來越多,還領悟了許多道理。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就是我們家的另一個家風。我記得小時候,我幾乎每次吃飯時,飯粒都掉在地上,爸爸就因此狠狠地訓斥我,我感到既委屈又不解,心想:不是掉了幾粒米麼,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左耳進右耳出,不當一回事。爸爸看到了我的不以爲然,等種水稻的時候,爸爸把我帶到農田裏,和家裏人一起插秧。才幹了一會兒,我就累的腰痠背痛,汗流浹背,感覺整個人都癱瘓了。爸爸於是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種下一粒種子,需要農民播灑許多汗水,付出百倍的辛勞,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聽了這番話,從此我再也不浪費糧食了。

我們家的良好的家風讓我受益匪淺,感謝父母對我的培育。

家風作文 篇7

我們的家庭是園,我們是苗。家風就像綿綿春雨,小苗只有在春雨滋潤下,才能健康的成長。我們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變得光彩奪目。最近,“家風”一詞火了起來,我家也有很多家風呢!比如,每天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吃飯時不能總說話,不挑食,不剩飯;尊老愛幼,不能衝撞父母,從小養成懂禮貌的孩子。不能說謊話,不能佔小便宜,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在我很小的時候,曾發生過一件很可笑的事情。那天,我和媽媽一塊兒去超市買東西,看到一塊兒很好吃的糖,於是我停下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糖就放進了兜裏,可是,這一小小的舉動被媽媽發現了,她蹲下來認真地對我說;“孩子,這不是咱們的東西,咱們不能拿,你想吃,我可以給你買,不要偷偷摸摸的,要養成不偷東西的好習慣。”聽了媽媽的話,我感到有一些慚愧,於是,我和媽媽又把糖送回了超市。雖然吃不到糖,但是,我聽了媽媽的話去做心裏舒服了很多。

我一直都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現在社會的“正能量”得以傳遞,如果再加上優良的家風以打造,那麼我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地純潔,人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的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的繁榮,更加的昌盛。

這就是我家的家訓,更是我家的家風,家風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呀!

家風作文 篇8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爲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爲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1、吃飯不要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爲有這些束縛着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家風作文 篇9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春雨,它滋潤萬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家風”一詞火了起來,我家也有很多家風呢!

比如,每天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吃飯時不能說不吃或不想吃什麼菜,不剩飯,不浪費,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從小養成懂禮貌的孩子,不能說慌話,不愛佔小便宜買,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找一個誠實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