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學經典作文彙總6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國學經典作文彙總6篇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誕生了許多經典名著。而這些名著,既引人入勝,又讓人悟出一些人生的道理。

我從小就知道像“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的詩句,但那時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覺得挺順口。後來明白了意思,體會到了詩人的思鄉之情,這首詩也許是我最早接觸到的詩了吧。

然後我又從書本上接觸到了其他的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我明白了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後來,我不僅僅侷限在古詩這方面了,我還閱讀了《西遊記》《三國演義》這樣的名著,《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擁有火眼金睛,能識破妖怪的僞裝;還擁有定海神針——金箍棒,能大能小,打得妖怪眼冒金星、落荒而逃;還能七十二變,變成各種各樣的東西。《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15萬大軍,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到現在,詩句與四大名著也滿足不了我的求知慾,我便開始看老聃的《道德經》和莊周的《南華經》這兩本書,雖然還沒看完,但是我相信我會看完的。

我是一箇中國人,我熱愛中國,也熱愛中國的文學經典。國學經典,伴我成長!

國學如黑夜中一輪明月,照亮了夜空。國學如沙漠中的一棵大樹,灑下了一片綠陰。國學如一個寶庫,充實了我的幼小無知的心靈。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吃飯,吃着吃着,我覺得不好吃了,說:“這菜能吃嗎?太難吃。”我轉身就走,可媽媽又念起了我剛學的一句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愣了一下,又耐着性子吃了一個“光盤”。

此後,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不斷增多,古詩也學得多了。我體會到了“本是同根生,盯煎何太急?”的悲憤,“明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的博大胸懷,還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郞西。”中蘊含的濃厚友情,“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中的思鄉之情,“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豁然開朗的感覺……

看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我體會到其中人物的壯志豪情和淒涼悲壯。我想成爲裏面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爲劉備作出了巨大貢獻。因爲他“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空城計”等故事都讓我萬分佩服。

《三字經》裏面短小而精美的句子也蘊含着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怎樣做一個明是非、懂道理的好孩子。

是國學中的經典讓我健康的成長,每個兒童、少年都應在國學的天空中翱翔。雖然國學我們一輩子也學不完,但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來體悟它、感受它、學習它。這樣才能在當今社會成爲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我們的成長少不了國學。在我還是懵懂無知的時候。媽媽常常在我耳邊唸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不太明白媽媽這是在表達思念,只感受到她眉頭淡淡的憂傷。

稍稍懂事媽媽就教我讀“人之初,性本善。”簡單的三字,直白的文義,讓我喜愛上了《三字經》。自此,我便逐漸迷上了國學。年幼時,我經常要被催促着完成作業。爸爸發現了我拖拉不認真粗心大意的毛病,一有空就講論語裏的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天長日久,漸漸能懂這句話,感到非常羞愧。寫作業開始被我認真對待,在學中思,在思中悟。

六年級的時候,我開始變得叛逆,原來的乖乖女變成了脾氣暴躁的小魔頭,頂嘴互懟成了家常便飯。媽媽發現了我的變化,悄悄買了一本《弟子規》。我讀到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責,須順從。”這讓我感到非常慚愧,向爸爸媽媽道了歉。媽媽笑着說。傻孩子,你聽話,我們就高興。

記得去年母親節。我早早地回到家把飯做好,等媽媽回來。媽媽回來後看到屋裏的景象又驚又喜,走到我跟前,緊緊的抱住我,生怕我跑掉似的。媽媽鬆開我時,我把他推到餐桌邊上,叫他坐下來,取出捶背玩偶幫媽媽捶背。邊捶背邊背誦《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媽媽聽後笑得燦爛了。

國學經典的朗讀,不但給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幫助,還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你是我生命裏的一盞明燈。照亮我前行的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給我們留下了衆多耳熟能詳的國學經典,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要理解。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老子在《道德經》寫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墨子曰:“仁人之所以爲事,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這些先輩們用智慧爲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讓我們受益匪淺。

想必大家一定聽說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吧。在孟子小的時候,特別不愛學習。一上課就走神或者睡覺,一點兒都不自覺,孟母發現孟子的學習態度很成問題,於是便搬了三次家,就是爲了給孟子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不再讓她這麼渾渾噩噩地過下去,到了新家後,孟子的學習態度果然有了很大的轉變,開始好好學習,久而久之,孟子便開始曠課,這天孟母正在織布,看見了兒子曠課回家,便剪斷了剛織好的佈告誡兒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廢,要一絲不苟,堅忍不拔。從此“孟母斷機”的典故便流傳至今,它與“孟母三遷”齊名,這兩個典故給我們以很深的啓迪。

孔子曾經在《論語》裏面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而這一句名言呢?又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把學習過的知識重新溫習,複習一下,把知識加深一下,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就有資格去成爲一名老師。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孔子用自身的言行,向我們證明了謙遜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中華優良傳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國學經典源遠流長,國學經典與我同行,國學經典伴隨我們成長。

小時候咿咿呀呀地跟着媽媽念古詩,也不曾真正地讀懂它。我在慢慢地長大,也在慢慢地學習着更多的國學經典。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那一個個的國學經典是先輩們用智慧爲後人留下的精神食糧,那一個個國學經典也是先輩們爲後人留下的指路明燈,那一個個國學經典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鄭燮的《竹石》中寫到:“千磨萬擊還堅勁。”意思是:經歷了上千次的折磨,上萬次的打擊,岩石中的青竹依然堅強剛硬,就任憑你東西南北狂風狂吹亂刮吧!示意着我們不論在生活上或學習上,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像岩石中的青竹堅強剛勁。《遊子吟》中寫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告訴我們: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一樣的,永遠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們要孝順我們的父母,不總是依賴着父母。

《論語》中寫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主要是說對於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爲樂的人。告訴我們學習分爲三個層次,只有以學爲樂,纔是讀書、做學問的最高境界。

《三字經》裏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讓我們知道了“爲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學習,是不對的;年紀小的時候,不肯努力用心學習,等到年紀大了,還有什麼用處呢?”這個道理。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告訴我們:與他人相處,應抱有真誠、誠懇、熱情之心,懂得知恩圖報。

國學經典陪伴着我成長,告訴我做人做事的道理,爲我的學習道路增添了色彩,我愛國學經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帶給我們許多國學經典。茶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甘甜,而國學經典正像這茶一樣,需要仔細品讀才能體會到其中無窮的奧妙以及珍貴的精神食糧。

《增廣賢文》中提到“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羊羔都知道要跪下來接受母乳,小烏鴉都知道要銜食喂母鴉,所以我們人類更要有“孝”的精神,不能對父母不尊重,要知孝、守孝、行孝。

孔子在《論語》中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我們也要向別人虛心求教,要善於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不能因自己的某一方面的才華而驕傲自滿,目中無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的一句詩。因此,在追求真理方面,我們不只是要虛心求教,還要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但是這些還不夠,我們還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正如蘇軾在《晁錯論》中寫的一句詩:“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

有一個詞非常重要,那就是“誠信”。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耳,廣爲流傳。可見,誠信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漫長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

在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底蘊中,還有不少國學經典值得我們去學習。例如:《弟子規》、《三字經》等。這些國學經典都蘊含着無數的道理,能讓我們成爲滿腹才華之人。

國學經典伴我成長,國學經典就像我們人生的導師,教育我們,爲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讓我們的成長變得更有意義。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巍巍如山,勃勃如海,是什麼讓我們民族的文明如此含宏闊大,深沉磅礴?又是什麼讓我們民族的文明,如此經久不衰,那就是我們的國學經典。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這句話的意思是別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夠做到這樣,雖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聰明起來,雖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剛強起來。

在沒讀這篇文言文之前,我一直都認爲我不夠聰明就永遠比不上那些本來就很聰明的人。其實不是這樣,只要我比任何人都要努力盡心盡力的去做任何事,這樣即使我愚笨也一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我柔弱也一定可以剛強起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禮尚往來;有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誓死保國;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 志存高遠;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等等這些凝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每個青少年都應該瞭解和熟悉國學,讓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時常充盈我們的心田通過學習國學知識,提高了我們對人生的理解,形成積極向上的觀念。

讓"國學經典"中智慧之光,引悟我們走出迷茫,努力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在我的小時候,上學前班。老師就天天教我們讀《三字經》、《弟子規》、《論語》。那時,誰也不得它講的是什麼意思,只知道聲嘶力竭的跟老師朗讀。直到現在,我才逐漸明白它的意思,懂得了其中所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從前,我有一個壞毛病——考試成績好就驕傲自大,覺得這樣已經夠厲害了,目中無人。但書上講“是君子,就要謙虛,不要高傲自大。”我雖不想做僞君子,但是我不信。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師把年級前五十唸了一下,我排名很後。我明白了我的成績不值得驕傲,那些排名前十的同學非常謙虛,我羞愧的無地自容。於是,我經過學習《論語》,我就時常約束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有一次英語考試我得到了第一名,我非常高興,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驕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現出來了,在課堂上總認爲自己英語已經覺得很好了,不再努力學習和認真聽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別的同學都在進步,唯我在原地踏步,彷彿是要驗證這句話似的,在後來的考試中,結果可想而知,那次考試,是對我驕傲自大的沉重打擊。我回到家,拿出試卷,認真分析了錯題原因,發現這些題都是因爲我驕傲,因而沒聽老師講的知識點。我謙虛起來,成績也在穩步提升,經常得到班裏第一名,還有。我原喜歡斤斤計較,有時爲了一個橡皮,一支筆,一個錯誤跟同學吵,甚至打起來,自從學了“做事斤斤計較,會失去所有的朋友”我想:一個人不能失去朋友啊!我學會努力控制自己。雖然有時會控制不住,但是我不會氣餒,我會更加努力做到!

有人說:“我們要勇於創新,扔掉那些老的、陳舊的東西。”可我認爲只有從歷史中汲取“營養”,才能更好的創新。爲什麼好像美國這樣高度發達的現代國家還要回過頭來學習莎士比亞、海倫……因爲我們自己沒有歷史,我們要尋找歷史,要從歷史中尋找智慧。

人類幾千年的文化並非簡單的能夠被精華和璀璨來形容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進步,忘記歷史就是忘記未來。

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遠;讀書好比耕耘,汗水越多,收穫越滿。讓我們多讀這些書,讓國學和我們一起成長,那個站在山頂人將是我們!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這幾天,村團支部給我佈置了一個任務,叫我寫一點關於學習國學方面的內容,遂想起年前買有《國學經典》一書,時常也隨手翻看,這不正好切合“國學”主題嗎?故草草寫就幾句讀後感吧。此書中有比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讓這些名言永遠做我們的生活導航。通過多讀、多背,也漸漸的瞭解了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來解釋這句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誠丹心,照汗青就是要爲光照史冊留下最精彩的一頁。連起來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要爲光照史冊留下一片赤誠丹心。這句話告訴我們,人沒有一個能長命百歲長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個能犧牲,有意氣的人。我們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樣的.愛國。

還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長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張百歲”、“志小則易足,易則無由進”……一些能啓迪人心靈的諺語、名言都能讓人濫記於心。這纔是讀詩、讀詞的最高境界—讀名言。其實《國學經典》裏面每一頁名言上都有詳細的註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讀、多思。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國學經典,是一首悅耳動聽的歌,唱不盡人性是非善惡,喜怒哀樂;國學經典,是一杯香茗,茶淡雅幽香,寧靜至此昇華;國學經典,是一幅畫卷,繪不盡人間悲歡離合。

每當我手裏捧着《唐詩》時,都彷彿置身於其中,千百年前古老的畫卷在我眼前展現開來。

那是你嗎?迎着春風彼岸而來。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鮮花是你那絕麗的笑容;“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翠**流的小草是你那靈動的雙眸。“春風又綠江南岸”,和煦的春風是你烏潤和順的髮絲;“春來江水碧如藍”,碧水是你那俊麗的櫻桃小嘴。

春之美,即是唐詩之美。

每當我的手中捧着《宋詞》時,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被我翻開,我感受到了它那永不磨滅的豪情壯志,並被深深地鼓舞着。彷彿是一首歌。

那是你嗎?踏着秋風落葉而來。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寂寞梧桐是你那難言的淒涼;“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滿月是你對親人的思念;“無可奈何花落去”,落花是那對沉默的無奈;“衡陽雁去無留意”,北燕是你思鄉的苦澀。

秋之悲,即是宋詞之悲。

每當我的手中捧着《元曲》時,我都彷彿品到了一杯香茗,在寧靜中感受它徐徐升起的芳香。

那是你嗎?迎着瑞雪豐年而來。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雪花是你那淒涼的情感;“自修官清煞陶家,爲調羹俗了梅花”,寒梅是你那人情中的冷與暖;“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梨花是你那憔悴的痕跡;“絮飛飄白雪,口香荷葉風”瑞雪是你那善良的根本。

冬之嘆,即是元曲之嘆。

走進國學經典,如暢飲沁人心脾的甘露,我們的內心會變得澄澈而明亮;走進國學經典,如感受燻人心醉的海風,我們的內心會變得純淨而寬敞;走進國學經典,如領略令人心折的“白雪”,我們的內心會變得安靜而平和……

走進你,我看到了唐詩之美,宋詞之悲,元曲之嘆。

國學經典作文 篇6

其實“國學經典”這四個簡單而又深沉的字,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長輩們提起過。

依稀記得是春節拜年的時候。我隨着爸爸媽媽來到大爺爺的家中,那時候表姐長我幾歲,她見到我就歡歡喜喜地把我拉到她的房間,看着那佈滿灰塵的書櫃,輕輕地對我說:“小妹啊,你要多讀國學經典啊!”

吃飯的時候,大爺爺看向我,我記得那眼神,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大爺爺這般意味深長的眼神。他沉默片刻,低沉地對我說:“丫頭,好讀書,讀好書,讀國學經典。”

回家時,表姐遞給我一本書,紙張有些泛黃,卻依舊能看清楚封面的字:“紅樓夢”。表姐對我說:“小妹,多讀國學經典!”

那時的我還很小,就單純地以爲“國學經典”是一本書,而且很重要。我慢慢地長大,慢慢地知道“國學經典”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一種傳承。

我慢慢記得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記得《道德經》中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記得孟子的“仁人之所以爲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我在生活中也見到了“國學經典”的真實事例。在火車上,我見到一位花甲老人,他戴着老花鏡,飽經風霜,他用皺紋遍佈的雙手吃力地翻動着手中的“國學經典”。在路邊,我看見一對年輕夫婦,他們推着嬰兒車,悠悠地漫步在公園裏。年輕婦女輕柔地對嬰兒車裏的嬰兒念着:“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我想年齡不是問題,只要你想學國學,一切就都還來得及。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品,就像品一杯好茶那樣,去品國學,讓心記得這一本本厚厚的、耳熟能詳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國學經典。

我長得越大,就越清楚春節三次聽見“國學經典”的緣由,也明白“國學經典”爲什麼婦孺皆知,而且還那般深入人心。

“國學經典”不止陪伴我成長,也陪伴了老人的垂暮,嬰兒的童年。國學經典,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