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學作文彙編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學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國學作文彙編8篇

國學作文 篇1

今天,我看過《經典朗讀大賽》後,發現,好多的國學,在我的眼裏,都是一片模糊、朦朧,即使我學過的國學,他的廬山真面目,由於我身在此山中,所以依然看不全,看不透。

《“國學小名士”經典朗誦大賽》裏的人主要包含中學生,他們的國學積累出乎了我的意料。我熟悉的,我不熟的,甚至還有生僻的居然都會。真可謂是無事不知啊。這讓我體會到了他們積累國學的多少,他們不只是會背古文,還理解國學。

國學,是一個在漸漸消亡的一門知識,從過去的家喻戶曉,到現在的沒人知道多少。國學中的意義也被人更改,就比如說,有的人看《孫子兵法》,卻利用《孫子兵法》想怎麼讓自己升職。國學現在就像天邊的彩霞,看上去美好,可是卻轉瞬即逝;又像地上的花朵,聞着香氣撲鼻,可有怎麼樣?依然隨時會凋謝、枯萎。但是如果想挽救國學,傳承國學,那只有讓陽光不再溜走,讓花兒分撒種子,這樣,重拾遺棄的明珠,才能挽救國學,讓國學繼續傳承下去。

現在的國學,只有往下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才能發展下去,可是光背是沒有用的,國學,是靠做到的,國學是什麼,是中華民族的道德品行。

但是,如今,人們爲什麼學國學呢,我猜,可能是爲了傳承國學、爲了完善自己的品行而學國學,但是真正這樣想的人又會有多少呢?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少年,就只能擔任起傳承國學的事,讓國學不再像小花、彩霞,而讓他像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竹子一樣,紮根在我們炎黃子孫的心中。

國學作文 篇2

國學,乃華夏民族千年之文化底蘊、乃華夏民族千年之精華,它見證了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氣節。其底蘊的優厚,使得現在的人們依然感到心曠神怡,當讀到一篇好的古文時,自己的心也就在一剎那感到了內心深處的淨化,超凡脫俗。

有人問我,問我怎樣比喻國學?我這樣回答:“國學就像一壺好茶,有着青山綠水的韻味,越品,越能品出好的茶味,回味無窮。”的確如此,如同王維“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一般,真是人間最享受的事。就從我華夏曆史最早的一部經典《大學》說起,他給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部,他以人的修身爲核心。

提出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格物、至和、誠意、正心爲修身的方法;強調人的修生養性不只是內醒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養的過程;以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本書我想這也是古人當中君子們都有的寶貝吧。

發揚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舊的思想和習氣,以求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這也就是《大學》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含義,在後面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讀了以後雖然周圍沒有其他聲音,可是卻會讓人感覺氣勢浩蕩,激情澎湃,讓人引起共鳴。雖然現在是強大先進的社會,信息技術、電子技術十分先進。

燈取代了蠟燭、手機取代了書信、汽車取代了馬車、高樓大廈取代了小平屋。但是,古人的這些言論,這種修身養性的精髓,現在人能做到嗎?發自內心的,大多數古人要兩袖清風得多、要高風亮節得多。現在回想古時的大同世界,是多令人難忘的時光!再向古人一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不得不感到與衆不同。在竹林中,小溪潺湲,柱子高聳,高山流水的曲調送入雙耳,茶已泡得濃香純,我眼睛已緊閉,在這詩文的意味下回望那遠古的大地……

我夢想着來到了曾經壯觀的好水雲南滇池,那真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孫髯在大觀樓題的長聯,深情描繪了着壯觀景色,“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真是振奮人心,氣壯山河!可是,現在的滇池啊,唉!我也夢想來到西湖,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也沒有了漂亮的面貌了。曾經的世界不在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歷史不能重演,“高山流水”彈完了,茶也幹了,這時我睜開了雙眼,我知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千瘡百孔的世界。這意味悠長的國學啊!一時是品不完的,有朝一日,我再泡一壺好茶,來再好好品一品、讀一讀。

國學作文 篇3

從我上一年級到現在一直在學習國學,這門課對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其中,在《禮記》裏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這一則的意思是君子對於學業,心裏總是念念不忘,每天都會溫習,甚至休息、娛樂的時候也不忘學習。老師說:“這則是教育我們一定要熱愛學習,按時溫習,不忘學習。”

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要帶我去動物園,我心裏特別高興,我都好長時間沒有去過動物園了,穿上漂亮的衣服我正準備跟着爸爸媽媽出門,忽然想起來第二天的課文我還沒有預習,所以就沒有出去玩改在家裏溫習功課,爸爸媽媽看我這麼自覺學習都非常高興。

爸爸媽媽每天上班都非常辛苦,所以我們不能再讓爸爸媽媽操心了,一定要自覺學習,做個懂事的好孩子。

國學作文 篇4

漫步人生路,一年年寒暑。多年來我已成長了許多,亦變化了不少,但始終未曾改變的是:我依舊踏着國學的腳步,走着屬於我的道路。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對於兒時與米飯作鬥爭的`我來說,簡直是是私人訂製一般。每當我想拋棄碗中剩飯時,這首詩便會不經意間在我耳畔迴響,讓我着了魔一般將飯塞進嘴裏,緩緩吞下。從其中我學會了節儉和珍惜。

初中時,我離家百里,到縣城裏去求學,心中總不免有些苦澀。人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但在那時我卻深味“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一種這樣的傷感。

大抵也是在那個時候,由於深患“獨生子女症”,我根本找不到一個朋友,總是一個人形單影隻。正值無奈之際,《論語》和《中庸》卻突兀地從書櫃角落走進我的生活,帶我走出了這無人問津的境地。一個告訴我“直兩用中、不偏不倚、適可而止、過猶不及”纔是處事之道;另一個告訴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纔是爲人至理。於是乎我漸漸交到了一些知心好友,漸漸遠離了孤獨。

三年初中生活一晃而逝,三年的同窗終究是要走散。在那時我終究是領會到王維寫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時的傷感;也終究是領略了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放灑脫。

驪歌彷彿還在耳畔迴響,我卻已然踏進了高中的大門。也依舊是離家甚遠,雖是已不復往日的憂傷,但身邊卻充斥着喧囂,內心充斥着迷惘。正值迷茫之際,似乎是受了那文藝範十足的老師的感染,我又重新捧起了那一本本已然放下的國學經典,開始細細品味起來,去尋覓那錯過的風光。雖然時間不長,但那一本本經典卻如同那蓋不住的茶香,在我四周散開了,縈繞在我的身旁,洗淨去那些喧囂,拂去那些迷惘。夜明珠的光芒在喧雜浮躁的白天被太陽似火的光輝遮蓋,而到了夜幕降臨,萬籟俱寂的時候她就默默地發出屬於她自己的獨特的光芒。而國學經典不就像這夜明珠一樣嗎?當我們心靈嘈雜而無法沉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就會將它忽視,從而無法欣賞其美麗。而當我們心靈的灰塵沉澱下來,騰出一片安靜的時候,它們就會散發出迷人的光輝,引你走向光明。它們就像是一把把古色古香的撣子,爲我們拂去心靈的灰塵。

帶着一顆已然純淨的心靈,我又將踏上新的征程。《詩經》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鳥鳴嘰嘰喳喳,書聲朗朗入耳,墜入在國學的海洋,享受這清新的空氣,這是何等樂趣?

歸期未有期,只願輕踏國學的腳步,去尋覓那一抹縹緲的墨香,尋找那屬於我的遠方。

國學作文 篇5

國學,古意,舊時國學,如今古意。

秋風秋雨煞人,面對此情此景,寡居的易安,是否愁腸百結?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易安的文字總是如此柔媚衷婉,她總是把你輕輕帶入她“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無盡思念,連接起兩段相融數百的時空,讓你深深沉入她的愁海,“尋尋覓覓,冷泠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我也不例外,爲她而淚眼婆娑,愁腸百結,可是觸摸到她的“生當做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我震驚了!是什麼讓她如此堅強?無論多麼兇猛的狂風暴,也無法撼動她的堅強,她的執著信念!

橙,如易安。

“把盞臨風,牽黃擎蒼嘆英雄,一蓑風雨平生任,踏雪飛鴻”。東坡一生極坎坷,仕途的不暢,愛情的曲折,輾轉的勞累與奔波。多少次,他的心裏矛盾重重,放棄仕途,怎能報效祖國;委身文壇,又何談終身,他將功名利祿換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掛疏桐之夜感:“人生到處之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之淡泊,他不爲“蠅頭微利,蝸角虛名”所觸動,只願“滄海寄餘生”。

白,如東坡,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的清靜與自由。塵世繁雜,官場黑暗,爲名利而爭者不乏其人,唯有他歸田園而居。“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這爲樸實,”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這爲清靜。

青,如淵明。

國學本爲一張白紙,正是這些另一番神采爲它獨添神韻。與其縱橫千古的風塵,倒不如爲國學者一抹亮色,還可於無聲的靜夜,伴你入夢。

幽婉醉夢中,緘默着色,把三千歡愁溶於國學其中,微慰平生。

國學作文 篇6

觀數十年高考在中國的發展,重理輕文已成了學子們的普遍思想,俗話有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於是乎,在中國傳統主流教育中的文科與國學偏被遺忘,甚至成了理科生中沒用的學科。

對於現狀,作爲一名傾向於文科的文科生,心中自有感慨萬分,卻也倍感無奈啊。當今世界發展之潮流並非學術研究,並非什麼大思想,並非是古時百家爭鳴的時代,現在國家倡導的是經濟,是民族復興與發展,要大力發展,必重視科技,想科技興國,必重視理科。但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我們卻丟落了一些重要卻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思想的發展。因爲國家的發展重視科學,所以後面直接面對社會的就是理科專業,國家得任意部門都需要一名理專的人來提高科技含量,並且,社會的企業注重實際效益,能帶來效益的人才就是好人才,科技常常注重創新,然而現在的科技卻被格式化,新中國的重理教育像科舉制重文那樣失去新意與活力。

所以回到高中,有多少學生忍着外界與社會所帶來的壓力從而艱難的選擇了文科,而且不僅數量極少,質量也實在不能恭維。因爲教育重心的移,文科不可避免的失去主線,與社會脫軌,無論是就業還是一個人的成長,文科似乎只是被看作輔助性的東西,而不能作爲人生的方向主流。儘管是一些文科生,也不明白自己的清晰方向與未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文科的失衡導致國家文化的殘缺,傳統文化的斷代,直至近幾年,中國又提出了弘揚傳統文化,注重提高文化實力。

這種亡羊補牢的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對文科生產生積極影響,但究竟是把文化放在輔助方面。然而國家要發展和復興,卻只能把理科放在主要位置,因爲它關係着國家的現實利益。但重理也絕不可輕文,特別是國學與古哲學等方面,原本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絕不應該在近代被丟棄。雖然我們倡導取之精華,棄其糟粕,但精華的部分一定要繼承下來,這便是文科發展民族文化而要完成的任務,這便是文科的意義。

現代文科切不可學文而不知文,文科應有文科的風範,文科有文科的重要與任務。若說理科爲歷史的締造者,那麼文科便是歷史的承載者,文科不可不自重,不可不被重,中華民族的振興,中華文化的傳承,文科生必不可少,國學與文科必然會被歷史所留下來。

國學作文 篇7

漫步人生路,一年年寒冬與酷暑。多年來,中國已成爲東方騰飛的巨龍。但“踏着國學的腳步,走着屬於自己的道路”始終未曾改變。

“國學”,顧名思義,“國”便是中國,“學”便是學問。那“國學”就是中國的學問,是外國所沒有的。原來的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其餘早就在歷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了,包括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巴比倫王國,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其代表的“哈巴拉文化”早已被歷史所遺棄。歷經歷史選擇與時代變遷,只有我們大中國的古文化與國學傳承了下來。

細數年輕的夢,輕指幻想的風。微風拂過,霓裳飛舞,心之深處,有暗香盈袖。我願追隨國學的腳步,沐浴着窗外陽光的氣息,用國學之美洗滌我的心靈。

面對生活中的坎坷和曲折,有時我也感到迷茫與彷徨。這時又是國學指引着我前進的方向。勾踐臥薪嚐膽終報國,屈原含恨九泉著千古《離騷》,司馬遷忍恥宮刑留“史家之絕唱”,秦始皇作爲人質扣在趙國後一統天下爲世人敬仰。國學告訴我: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窗外奼紫嫣紅的春天,怎一個美字了得?國學告訴我“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原來,美好的春天還可以這樣讚頌。國學讓我認識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子,讓我認識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仙,並被他的崇高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徜徉在國學的星空,我看到了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愛……

啊!原來國學已在我的心中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記。

清晨,國學以最飽滿的姿態迎接天邊的第一縷曙光;夜晚在孤燈下品一壺清茶,淡淡的香令人神爽。翻開那書架上泛黃的《詩經》,純淨的文字,唯美的意境,令人心醉。

帶着一顆止水般的心靈,我又將踏上新的旅途。鳥鳴嘰喳,書聲入耳。墜入在這國學的海洋,享受這清新的空氣,又是何等樂趣?

歸期未有期,只願親踏國學的腳步,去尋覓那一抹縹緲的墨香,尋找那屬於我的遠方。

國學作文 篇8

國學是炎黃子孫五千年的智慧鑄成的瑰寶。它涵蓋了各朝各代文化藝術,古代的哲學、文學、政治等諸多方面都稱之爲國學。國學以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爲根基,各家學說在不同領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擅長的領域起主流作用並不代表全部,因此,國學的各個學派並沒有主從之分。

有許多耳熟能詳的國學經典伴我們成長,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這些經典教授了我們許多道理,爲我們開闢了一個光明的未來。

相傳兩千多年前,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學生一起坐車回鄉,一個小孩在路上用磚石泥土蓋了一座城池,擋住了去路,孔子要小孩給他讓一下路,小孩卻說:“先生,車應該給城池讓路,而不是推倒城池給車讓路,你說是嗎?”孔子聽後大吃一驚,感慨地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個小故事出自《論語。述而》,它告訴我們: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方面學習,對照別人的缺點反省自己並加以改正。

我國是個文明古國,不僅有大量的詩詞歌賦,還有許多經典的文學著作,無不爲我們展示着語言的魅力。《三字經》語言精簡,寓意深刻,“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全都告誡我們要趁着年少好好學習,將來纔能有所作爲。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學名著之一,其文意深刻包涵廣博,被華夏先輩譽爲“萬經之王”。“寵辱若驚,貴大患者身”。“人之所畏,不可無畏”。“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都是出自《道德經》的名句,表現了老子思想的精華,當屬國學一大經典。

國學,教我們明事理,辯是非,冶性情。我們從小在這些歷史的沉澱中薰陶着感染着慰藉着,一步步成長一步步蛻變,我相信我們的未來一定會因這些瑰寶而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