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寫傳統作文合集九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傳統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寫傳統作文合集九篇

寫傳統作文 篇1

餃子的我國獨一無二的美食,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餃子很好吃,也象徵着團圓。包餃子要先用涼水和好面,然後在面板上多揉幾次,這樣做出的餃子皮筋好吃,把面搓成蛇形,在切成小塊,用兩個手指頭把小面塊按扁,用麪杖推成厚薄一樣的圓片,包上用豬肉白菜拌好的餡,把餡放進餃子皮中間,餃子兩邊對稱捏成扇子形、元寶形,都是非常不錯的;捏好的餃子放入有開水的鍋裏面煮15分鐘就可以了,餃子在鍋裏好像進入了餃子城,熱騰騰的餃子全家的笑聲,沒有比這更幸福了。

這就是餃子的傳統文化。

寫傳統作文 篇2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剪紙、貼對聯……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剪紙。

每到年底,人們總是剪一些福字,還有喜字表示慶賀。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比如花草樹木、魚蟲鳥獸。有一次,我奶奶費了很大的功夫,剪了一個很大的福字,上面有很多小星星,我一看驚呆了。那麼好看的福字,真令我驚訝啊!掛在牆上,多麼的好看啊!這表示着我們一家人都有福氣。你們過年有什麼喜慶的事,也來展示一下吧!

寫傳統作文 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年一度的春節到了。

今年是大年三十,家家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的,準備迎接新的一年。清晨清脆的鳥鳴,把我們喚醒,按照家鄉這兒的習俗,一家人都要吃齋糯米糰、荷葉包、年糕等等,圖個吉祥如意的兆頭。然後大家便開始忙碌起來,洗洗刷刷,貼上紅對聯,掛上紅燈籠,辭舊迎新,隨處可見新年佳節歡快的樂曲。

到了晚上出門,在外的親戚朋友們從四面八方趕回家,大家歡聚一堂,一起吃年夜飯。

大圓桌上擺滿了雞鴨魚肉等等豐盛佳餚,全家圍坐在一起,聊聊近況,談談理想,有說有笑,把酒言歡,盡情享受美食和團聚的快樂,熱鬧熱鬧的氣氛一直都會瀰漫着。到了接近凌晨的時候,鞭炮聲、煙花聲、春節晚會的樂聲、人們高聲談笑聲,不絕於耳,家家燈火通明,心情雀躍,希望和至親至愛的人共同迎接又一年嶄新的開始。

隨着一片又一片倒計時的呼喊,新年的鐘聲終於敲響了,人們載歌載舞,喜不自勝,互相道着新年快樂,給遠方的親友送上真摯的祝福,並許下對新一年新的生活的美好希冀。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歡樂而又喜慶的日子,就像一首美妙的樂曲刻在我的心中。

寫傳統作文 篇4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年前的元宵節,我在老家看到了一場精彩的舞龍燈表演。

老家舞龍燈的風俗很講究,正月十五龍燈上廟。上午,村裏就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龍燈要開光啦!家家戶戶端着貢品去拜龍王。下午,龍燈要上廟了,全體男女老少早早來到廟前的廣場等候,連寺廟二樓的.走廊都擠滿了人,大家興奮地等着。我坐在小叔的肩上,心裏想着:我終於可以目睹龍燈是什麼樣子了。

龍燈來了!人們歡呼起來。遠遠看去,一條紅色的龍緩緩的向寺廟游來。近了,啊!好威風!當時我差點把它當成了真的龍。再近一些,我終於看清楚了它的真面目:它有大大的龍頭,張着大大的嘴巴,叼着一顆大大的龍珠,下巴飄着長長的龍鬚,兩顆眼球像兩隻燈籠,頭頂上長着威風凜凜的龍角;龍頭後面是光亮鮮紅的龍身,龍身背上有許多金光閃閃的龍鱗,身子最後是它高高揚起的尾巴。

整個龍燈由十幾個舞龍人舉着。只聽引龍鈴一響,龍頭就動起來了,龍對着廟門點了三下頭,然後跟着引龍鈴左右晃動起來,這時龍身也扭動起來,最終舞成了一串旋轉着的圓環。舞龍人的吶喊聲、觀衆的歡呼聲、小孩子的嬉鬧聲匯聚成了歡樂的海洋,只見龍身越舞越快,廟門前的煙也越來越濃,這條龍好像真的在騰雲駕霧。這樣的高潮一波接着一波,看龍燈的人久久不肯離去。

老家的龍燈真有趣,有機會我也想去耍一耍龍燈。

寫傳統作文 篇5

在某一天裏,我夢見孫猴頭和太上老君聊了起來,只聽到那猴頭說:“常聽人們說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要不然咱們什麼時候下凡看看。”“好呀!”太上老君聽了也動心了,高興地答應了。

我醒了過來,回味着夢中的內容,突然想起曾在一本書上看過的內容,年齡有禮貌的說法,如:不滿週歲是襁褓歲是孩提、十歲是黃口,因爲雛鳥這時嘴是黃的,有些名人說的話傳承下來的,如: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的說法。還有花甲指60歲的老人、古稀指70歲的老人,古稀出自於蘇軾的一首詩:人到70古來稀。相傳花甲和古稀也有一副對聯,乾隆指着一位141歲的老人說出了上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有位叫紀曉嵐的學者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花甲指60歲,花甲重逢是兩個60歲是120歲,三七是21歲,合起來是120歲。古稀是70歲,古稀雙慶指兩個70歲是140歲,一度春秋是一年也正好是141歲。怎麼樣,傳統文化很有趣吧!

我們一定要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好好的繼承下去。

寫傳統作文 篇6

中國有很多傳統文化節日,例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我要和大家介紹的節日是“中秋節”。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爲中秋節。遠在他鄉的人們,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今年中秋節吃完豐盛的晚餐後,我把月餅切成幾小份,然後放盤子裏,讓老爸和老媽任意來摸一塊月餅,月餅是圓圓的,象徵着團圓的意思。我摸到了一個抹茶葉的月餅,那抹茶月餅鬆軟而美味。老爸、老媽和我坐在椅子上吃得津津有味的在等待月亮出現。月亮隱隱約約地出現了,慢慢地,越來越大,越來越圓,越來越亮,皎潔的月光灑在我們身上,似乎給我們大家披上了銀紗,漂亮極了。

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時刻,我們的家庭是溫磬幸福的,月亮也在這個夜晚,展現出她的美。

寫傳統作文 篇7

九九重陽節節是個登高望遠的節日,也是老年人的節日。週末,爸爸、媽媽和我一同去了姥姥家。陪姥姥過她的節日

第二天早晨,我們一家就開始爬雲龍山。剛到一半,姥姥姥爺就累得直喘氣,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歇息。我是不安分的,聽着耳畔松濤陣陣,看漫山紅葉繽紛,還 不忘在林中搜尋一閃而過的小松鼠。最吸引我的是路邊的野花。話說“路邊的野花你別採”,怎麼能不採呢?山花爛漫,鮮豔奪目,點綴在綠草叢中,那麼招人喜 愛。我像鳥兒一樣,追着蝴蝶雀躍,一不留神,就採了一大把。分了送給姥姥和媽媽,她們都很高興,抱在懷裏愛不釋手。

我們繼續向上攀登,途中遇到不少登山的人。我突然記起王維詩句“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些風俗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體現。

“哇!好美的山哦!”從小我就隨家人爬了無數次,但每次爬山都是姥姥姥爺揹我爬的。現在姥姥姥爺腿腳不利落了,不再是可以揹着我上山的體魄了,媽媽爸 爸的額頭也爬上了皺紋。我的成長凝聚着他們的心血。在愛的氛圍中成長,我好幸福。成長是個過程,我願我的成長如爬山一樣,有時可以停下腳步,陪伴家人歇息 片刻,欣賞路邊無限風景,採擷鮮花裝點他們的容顏,他們的夢。

春光無限好,秋景旖旎,九月九日重陽節去登山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寫傳統作文 篇8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淵源流長,有剪紙、刺繡、戲劇、陶瓷、皮影戲、國畫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國畫了。

今天我來爲大家介紹介紹國畫。國畫就是用顏料在宣紙或是宣絹上繪畫,是東方藝術的主要形式。國畫又稱爲“中國畫”,古時稱爲“丹青”,我國傳統繪畫主要是指以毛筆、墨、國畫顏料等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題材可分爲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

中國的國畫大師的作品中我最欣賞齊白石畫的蝦、徐悲鴻畫的馬。我的畫畫老師張老師在二年級暑期開始教我學國畫,張老師說:“國畫,是我們中國的國寶,你要努力學習國畫,把國畫這種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國畫練好!

寫傳統作文 篇9

我的家鄉在綏陽,綏陽是一個比較熱鬧的小鎮。在民間傳統節日中,最熱鬧的也就是春節了。

春節也叫做過年。一年一度的春節大家都很重視,各家各戶都在春節前半月就忙着籌辦年貨。賣對聯、鞭炮、食品的人都會大賺一筆。

到了除夕中午,各家各戶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和各式各樣的福字。遠方的親人都要趕回來吃團年飯,到了晚上八點,大家都圍在一起看聯歡晚會。當新年鐘聲敲響時,大家坐在一起吃餃子,餃子裏包上錢,如果有人吃到了錢,就象徵着一年財源滾滾。

到大年初一的早晨,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拜年開始了。小孩們給大人恭喜,大人忙着給小孩掏紅包。在這天小孩可發了大財。朋友互相訪問,親戚往來也是春節的主要活動。從初二到元宵節的期間,大街小巷男女老少三五成羣,拿着禮物去串親訪友,談談過去一年的生活或新的一年的打算。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民間風俗----春節。我喜歡家鄉的春節,喜歡它的情趣盎然,更喜歡春節的歡天喜地,因爲在春節這一天,大家都可以團團圓圓一起分享快樂。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爲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乇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遊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着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衆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爲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xx年曆史。隨着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陽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