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寫傳統作文8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寫傳統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寫傳統作文8篇

寫傳統作文 篇1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其中,書法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歷史悠久,影響着全世界,也是中國最引以爲自豪的文化瑰寶之一。

自小我就對方方正正的文字感興趣,對聯、福字的獨特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六歲開始我就上了書法興趣班。一開始,毛筆在我手中一點也“不聽話”,寫出來的字也東倒西歪,難看極了,老師就鼓勵我堅持下去,當我寫得好的時候,老師就爲我鼓掌加油。漸漸地,我寫的字也有了進步。

今天是星期五有書法課,跟往常一樣我興高采烈地來到室。書法老師這節課教我們寫對聯,我可興奮了。因爲馬上就是春節,老師說了要是寫得好,可以拿自己親筆寫的對聯去做義賣,將愛心送給山區的小夥伴們。在認真聽完老師講解分析每個字的筆畫要點後我開始一筆一畫地練習起“千里之行”幾個字來,一會兒王老師走到我的身邊仔細看了看輕聲說:“這個橫的應該再長一些。”隨後,老師示範了個“波橫”,讓我再練練。我覺得“波橫”像一座石拱橋,起伏有度。我一邊想着每個字的要點,一邊結合老師的講述開始認真的地寫起來,經過幾遍的練習,每個字都寫得那麼得心應手了,越看越像老師寫的。等書法老師再次從我身過經過時讚賞地笑着說:“進步真大!只要用心多練習,你一定可以當個小小書法家。”老師的鼓勵讓我信心大增,我越發的喜歡上了有趣的書法。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是漢字的一種表現形式,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我盼望着每個星期五快點到來,我要更加刻苦練習,讓書法時刻陪伴我。

寫傳統作文 篇2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采。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壽'"喜'等貼在門上,窗戶上來表示慶賀。

寫傳統作文 篇3

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它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民間工藝也是多種多樣,有微雕、刺繡、剪紙、泥塑、皮影、捏麪人等等。這些民間藝人通過就地取材,以手工製作的方式,創造出既適應生活需要,又具有審美價值的工藝品來豐富生活。

今天,老師就讓我們欣賞了四幅美輪美奐的剪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被紫色牽牛花點綴的那張剪紙。在圖上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正在認真地看着書,旁邊有兩隻蝴蝶翩翩起舞。這時,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誰知道這張剪紙所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老師給我們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叫卓瑪,她住在大草原上的一個小村裏。因爲卓瑪聰明可愛,所以村裏人都十分喜歡她。平時卓瑪不喜歡老待在村裏,她就整天在村裏村外跑來跑去,她喜歡認識各種樹木、花草。有一天,病魔悄無聲息地溜進了村子,它飄到哪兒,疾病便傳播到哪兒。結果村裏的人都得了一種不治之症,剛好卓瑪出去玩了,纔沒有得病。她爲了救治村裏的鄉親,卓瑪每天都翻看從各地蒐集來的藥草資料。許多天過去了,村民們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當她看見村裏死去的人越來越多時,痛心極了,決心一定要儘快找到治療這種病的方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卓瑪終於找到了關於治療這個疾病的一本醫書。天剛矇矇亮,第一朵牽牛花剛剛綻放,卓瑪就坐在書桌前,全神貫注地閱讀醫書。卓瑪看完整本書後,知道只有找到冰山上的雪蓮纔可以治好鄉親們的病。

這天下午,卓瑪帶上乾糧和水,告別了鄉親們。她憑着驚人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克服了艱難險阻,才登上了冰山頂。冰山頂上,一朵潔白的雪蓮盛開着,卓瑪不顧疲勞,興奮地摘下了雪蓮。卓瑪順利返回家鄉,鄉親們抱着病體出來迎接她。卓瑪高興地捧着雪蓮,告訴大家,只要喝了雪蓮熬的湯,大家就有救了。說完,疲勞過度的卓瑪因體力不支永遠地沉睡了。她倒下去時,嘴角還帶着甜甜的微笑。鄉親們傷心極了,每天都去請求上天救活卓瑪。天上的神被感動了,將卓瑪變成了一朵永不凋謝的牽牛花。現在,人們只要看到那盛開的牽牛花,就好像看到了勇敢、善良、智慧的卓瑪。

聽完這個故事,我才知道,原來每一個惟妙惟肖的剪紙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它把我們帶進了神奇的故事王國。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就能創造出如此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就是咱們中國的民間藝術——剪紙。

寫傳統作文 篇4

在某一天裏,我夢見孫猴頭和太上老君聊了起來,只聽到那猴頭說:“常聽人們說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要不然咱們什麼時候下凡看看。”“好呀!”太上老君聽了也動心了,高興地答應了。

我醒了過來,回味着夢中的內容,突然想起曾在一本書上看過的內容,年齡有禮貌的說法,如:不滿週歲是襁褓歲是孩提、十歲是黃口,因爲雛鳥這時嘴是黃的,有些名人說的話傳承下來的,如: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的說法。還有花甲指60歲的老人、古稀指70歲的老人,古稀出自於蘇軾的一首詩:人到70古來稀。相傳花甲和古稀也有一副對聯,乾隆指着一位141歲的老人說出了上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有位叫紀曉嵐的學者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花甲指60歲,花甲重逢是兩個60歲是120歲,三七是21歲,合起來是120歲。古稀是70歲,古稀雙慶指兩個70歲是140歲,一度春秋是一年也正好是141歲。怎麼樣,傳統文化很有趣吧!

我們一定要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好好的繼承下去。

寫傳統作文 篇5

你聽說過我們家鄉的楊家板龍嗎?告訴你,它可名氣不小,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文化遺產,還被載人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呢!

這條板龍歷史悠久,據說流傳至今已經有600多年了。因爲亭旁鎮楊家村地處山區,木材資源豐富,當地老百姓能就地取材,用木板做龍的主體,所以得了板龍的命名。板龍全長400多米,龍頭長達5米,龍身由204段組成,每段長2米,龍的尾巴也有3米長呢!製作時,人們先用白布做成小拱橋的樣子,粘上金光閃閃的龍鱗,然後安裝在2米長的木板上,並且在小拱橋內安置了明燈。這樣,全村每戶製作一段龍身,段段相連,就成了造型佔樸大氣、流光溢彩的板龍了。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人街小巷充滿了節日的喜慶。板龍出征了,這時需要600-800名壯漢共同託舉。前面有人象開路,接管仃雄獅,麒麟、犀牛、梅花鹿等五獸陪伴。龍頭高昂,龍角聳立,口含寶珠,龍鱗耀眼,金光閃閃,龍身和龍尾隨着龍頭翩翩起舞,前不見頭,後不見尾,非常壯觀!

楊家板龍真不愧爲天下第一龍,小朋友,歡迎你來一飽眼福啊!

寫傳統作文 篇6

三月三,是我們壯家掃墓的節日。

我的家鄉在廣西扶綏縣,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我的母親回岜盆老家去掃墓。一大清早,爺爺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飯。紅色,是用紅藍草染成的;黃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楓葉染成的;紫色,是用紫葉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鈑香噴噴、亮晶晶,一聞到那股清甜的香味,總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團放到嘴裏。

三月三是登高看風景的日子。掃完墓,大人們就帶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圍的風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學的逐羊景區和游泳山泉銀泉山莊,還可隱約望見遠處的縣城,風光美極了。

三月三也是我們壯族唱山歌的節日。青年男女成羣結隊來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壯族節日盛裝的大伯大嬸們也聚集在這裏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喲尼羅……你來看羅!左江兩岸好風光哩……”錄相播放到市裏的電視上,她們還得過市裏的獎狀呢!

我喜歡家鄉,我喜歡家鄉的三月三。

寫傳統作文 篇7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人們坐在月亮下賞月光、吃月餅。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節,我們一家也開始賞月光、吃月餅了。

現在的月亮特別明亮,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月光照得樹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樹的稀疏的倩影,別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訴我: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我凝神望着月兒,口裏嚼着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着月亮的傳說,我又想起家鄉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寫傳統作文 篇8

春節像流水轉眼就過去了,可在這短短的時光中我卻過的很愉快,在記憶中,除夕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天。

馬上要過春節了,家家都很熱鬧,此刻我正在貼着自己寫好的對聯,雖然字跡還不是很規範、很流暢,但卻是我盡心盡力、用了兩個多小時完成的大作。貼完對聯,聽着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我顧不得吃飯,馬上下樓找小朋友放炮去,我們放着各式各樣的鞭炮和煙花,有火柴炮、沖天炮、竄天猴、雷子等,把節日歡樂喜慶的氛圍渲染的更加濃郁熱烈。正當我們玩得熱鬧非凡、不亦樂乎時,媽媽叫我回家吃飯,並且告訴我們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就要開始了,我們一聽立刻飛奔回家。

團圓飯豐盛極了,有紅燒大鯉魚、清燉排骨、一蝦兩吃、醋溜土豆絲我們一大家坐在一起邊聊邊吃,時時爆發出歡笑聲,人人臉上洋溢着幸福和歡樂。

晚上整八點,盼望已久的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在熱鬧歡快的音樂聲中幾位主持人登場了。隨着晚會的進程,節目越來越精彩,有歌曲、舞蹈、小品,還有我最喜歡的魔術,真是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這差不多就是我的春節記憶了。

我先把兩幅對聯貼到門上,再把福貼到窗子上,這時媽媽跑出來說“貼錯了,”貼錯了我說那怎麼貼?媽媽說要倒貼,福倒福倒(到)福們家了,就到我們家來了,我說貼正也行,福正福正(掙)別人家的福就到我們家了!

過春節真是太好了,我愛過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