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傳統與現代

【話題作文:傳統與現代篇一】

話題作文:傳統與現代

我們追逐現代,又或者說是被現代推着拉着往前走,偶爾間碰見了一個偶然,記起了被我們落下的傳統,喟嘆感懷了一番,卻還是不能避免又重新丟下。我想,我們該要駐足思考了。

匆行中挽留

“小橋流水人家”是廈門的景點,名字很詩意,心裏有了若有若無被勾起的嚮往。

初見,是個很寧靜的村莊,很有些江南水鄉的味道。流水不澎湃也不活潑,很低調很寬厚地在腳下流過,隱晦地分割開了兩岸人家,與外界比起來,真可謂是“桃花源”了。但它再有這份詩意的復刻,依舊不能夠成爲桃花源,它只是個圈起來讓人追悼的一種生活的複製品罷了。有幾個婦女在河邊洗衣,似已習慣別人打量的眼神,我卻莫名地不自在起來,想起一首詩:“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她們的衣服是洗得發白的布的顏色,很好地與自然契合,顯出一種質樸的本性來。而我們這些過客卻帶着現代的時髦與光鮮,與這裏格格不入。鏡頭在遊移着尋找焦點,卻看到刻板泛白的印刷體掛着,腳邊一徑的小溝裏凌亂着慘白的紙片塑料,我突然感到無力,現代化是無孔不入了嗎?

但我依舊感到慶幸,也許那亭裏的新漆、那支撐古樹的鐵線都是不夠純淨的傳統,但卻讓我感到我們的努力、我們的重視,在驀然回首後終於知道要抓住要珍惜。

珍惜後瞭望

近來上美術課,又彷彿挖出我心中潛藏已久的疑惑。

爲什麼?爲什麼古人可以耐心地在一塊完玉上雕刻出一整件的玉佩,而我們不行?古人可以爲求玉石的質感而上五六遍的釉,而我們不行?古人可以精密把握火候,數人同時燒製出那麼大體積的司母戊鼎,而我們不行?專家們感嘆連連,說這是奇蹟,這是謎。照我看來,並非不可解釋,這是古人對美的追求,對藝術的信仰!不錯,我們有更瞭解世界的頭腦,有更高端的科技,可以用超聲波、用激光將玉石雕琢得精美無比,但再怎麼好看,也只是缺少靈魂、缺少精神的木偶而已,我們從中看不到製作者的心意與情感,它只是機器切割、模具套印的可以成批生產的貨物。它禁受不住挑剔的眼神,更經不起時間的打量,有時擁有情感和精神才能真正永恆。

但是,被世界鞭打過的我們怕了,所以越來越快,我們太忙了,忙得沒有耐心做出有靈魂的藝術品來,忙得好像只有匆匆看它一眼的時間。這一眼乍看上去美不就夠了麼?正當一些人快捷地生活着,用着僅僅是生活用品的生活用品,而一些人卻不斷挖掘,研究古人留下的不僅僅是生活用品的生活用品。我們還是依舊嚮往美的,不是嗎?我們可以慢下來、靜下來的。我相信,我們完全可以用現代之手鑄入傳統精神,創造出更有價值和靈魂的美,開創一個屬於我們的藝術輝煌!

安逸時堅守

傳統,讓我想起一種精神,想起一個時代。那是個最壞也是最好的時代,最黑暗也是最光明的時代。因爲黑暗,所以人們充滿了力量和反抗黑暗的激情,黑白間有明確的分界線。人們的追求,是那麼堅定和正義。的確,那個時代是存在着飢餓、傷亡,然而他們的精神卻達到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度。殘忍與侮辱挑起的怒火,燒燬了我們的怯懦與自私,我們浴火重生,鳳凰涅槃。從火中走來,可以看到燃着民族大義的我們的赤色的眼眸,我們用無堅不摧、所向披靡的精神與意志,近乎瘋狂地抵抗,理想風起雲涌……

如今,我們身處疑慮不安的年代,我們籠罩在一層先輩創下的光明屏障下,表面上都是平靜祥和,只有面對自我的黑暗,才發現那黑暗更深不可測……企業爲謀求利益不擇手段,影視作品以“少兒不宜”吸引人的眼球,頹廢的靡靡之音,官商勾結的腐敗漩渦……我們在高科技支持下的娛樂消遣中消磨着時間和意志,麻痹着身心。我們發現理想那麼遙遠,現實那麼蒼白,我們彷彿一下子失去了信仰與追求……令人高興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傳統美德被一層層蒙上灰垢而鼓勵大家用感動的眼淚將其洗刷,被稱爲“沒有信仰的一代”的“90後”正呼喚勞務,呼喚村莊,呼喚寧靜……

丟掉現代,迴歸傳統,是不現實的。我只是希望,在大步走在趕往未來的路上,我們也要給傳統留一些空間,讓我們的心靈始終保持安詳和寧靜。

【話題作文:傳統與現代篇二】

在一些人看來,傳統則意味着“落後”、“保守”、“抱殘守缺”,如同一位生命垂危的老者;而現代則給人以“時尚”、“希望”、“與時俱進”,它像一個富有朝氣的青年,煥發青春的活力,吹響着時代的號角。從某一角度來說,我並不反對這種說法,有時,兩者確有水火不融之勢,但兩者卻又相輔相成,互相作用,它們共同統一於人類社會的進程中。

魯迅先生在他的《拿來主義》一文中,在談到如何對待外來的東西時,他採取的態度是“吸其精華,棄其糟粕”。這八個字也同樣可以用來對待我們傳統的東西。隨着社會的發展,有些經不起時間檢驗的所謂的“傳統的事物”也早已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如中國女人的裹足、男女性別的歧視以及不合理的等級制度等,而有些傳統則在我們的頭腦中揮之不去。還記得小時候,姥姥、姥爺牽着你的手一起逛廟會的情形嗎?手中拿着一串冰糖葫蘆,看着街邊的老藝人賣弄着技藝,捏泥人、剪紙、雜耍等令人流連忘返;還記得在煙雨迷濛的江南中,那位撐着油紙傘,走在青石巷中,結着愁怨的丁香姑娘嗎?還記得端午時節,糉香四溢時,那些漢子們勇立潮頭,齊心協力、奮勇前進的情形嗎?這些傳統,即使步入現代社會,依然會在我們的記憶中,不會因爲社會的發展而隨之風化。

人類文明的車輪一路向前,身處現代社會,我們歡欣雀躍,我們欣喜於現代化的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便利,當手機短信代替了傳統的書信,鴻雁傳情的無盡思念也只能在唐詩宋詞裏去追尋。當電子閱讀代替了紙質閱讀,那一抹淡淡的書香還有誰能夠體會得到?我們似乎可以隨心所欲,好像天下沒有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但到頭來我們卻忘記了自己是誰,腳步太快了,靈魂被遠遠的落在後面。這是現代化給人類帶來的一個致命的災難,當一個人在現代化的節奏中迷失了自己時,他已經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價值,當信息風暴轟炸他的頭腦時,他還有思考的空間嗎?現代化其實就如一把雙刃劍,它可以讓你成爲至尊,也可以讓你死在自 己的劍下。

因此,只有將傳統的東西與現代化有機融合,傳統借現代而大放異彩,現代因傳統而富有底蘊。這正如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青年,既有底氣,又有朝氣。青春版的《牡丹亭》在這方面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一個優秀的傳統崑曲劇目經過現代科技的“包裝”,更容易爲新新人類所接受,從而使這種藝術的生命力得以持久。

現代與詩意、傳統並不矛盾,你可以想象一下,日暮時分,與家人或三五知己圍坐在一起,談論古往今來的事情,聽着遠處傳來的民間小調,在燈影搖曳中,請停下你匆匆的腳步,讓靈魂附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