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捉蝸牛作文10篇

捉捉蝸牛作文

捉捉蝸牛作文10篇

星期五下午放學,我和同學在樓下抓蝸牛。我發現蝸牛有四個觸角,每個觸角上有一隻眼睛。我一碰它的眼睛,觸角就縮起來了。我想把它放在葉子上,可是它和地面吸得太緊了,我用好大的力氣才把它抓起來。我把抓來的蝸牛放在一個沒有蓋子的空瓶子裏,藏了起來。過了一天再來看它們,它們全都跑了。

捉捉蝸牛作文

這是在姑姑家的一個下午,剛下完雨後,我和表姐出去玩,我們在花池旁邊發現了蝸牛,我們覺得挺有意思的,於是我們一起來捉起蝸牛了,表姐拿來了一個容器,把捉來的蝸牛放在裏面,我們捉呀捉,看容器裏的蝸牛真不少了,後來表姐發出命令:把圓蝸牛留下,其他的仍掉,我們有接着玩,可天色已晚,我們的回家吃飯了,只好臨時給捉來的蝸牛挖了一個“房子”。吃完晚飯,我們又捉了七、八個蝸牛放在各自的“房子”裏。我們想看看它們明天會怎樣呢?第二天早晨,我和表姐一看蝸牛房裏,蝸牛全跑了,我們急忙找呀找,原來它們全部爬到了牆上去了,我和表姐齊心協力把他們掃了下來,可表姐太冒失了,竟然一腳把三隻蝸牛踩得2死1傷,我們一致認爲是“房子”間隙太大了,蝸牛才跑了出來,於是我們把兩份石合二爲一,就去吃飯了。

下午,我們揭開石頭一看,YES!蝸牛沒有跑出來,我們繼續玩起蝸牛,看它伸縮觸角,挺有意思的。後來,表姐說:“它們看起來太可憐了。”我想了一下,也覺得我們應該放了它們,畢竟大自然纔是它們真正的家,於是我們小心翼翼放走了所以蝸牛,看着它們自由爬行,心裏舒服多了。

小朋友,小動物也會想家的,我們要把小動物放回它們生活的地方,而且要愛護小動物。

捉蝸牛作文

蝸牛這個名字許多人都熟悉。蝸牛的頭上有四根觸角和兩粒小沙子似的眼睛,軟棉棉的身體。經常揹着那個又沉又笨重的大外殼,遇到危險只會縮到殼裏,十分膽小。它仍出現在世界每個角落,許多人看見了都討厭,我也不例外,可是有一次使我改變了想法,變得尊敬它們了。

那一次,我在早上起牀的時侯,我在地上發現了一隻蝸牛。蝸牛正在爬向那片掉落在地上的菜葉。我一伸手碰它,它就立刻把頭縮到殼裏,真是一個十足的膽小鬼。正當它吃菜葉吃得津津有味的時侯,我拿起蝸牛甩到後面,它着地後,二話不說地立刻繼續爬向菜葉。等它快到菜葉旁的時侯,我再一次把它放到後面。就這樣,一次,兩次,三次——它還是堅持不懈地爬向菜葉。

我被蝸牛那重堅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動。蝸牛是那麼熱愛自己的生命,爲了尋食,它頑強地面對困難。從蝸牛身上,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努力!

捉蝸牛作文

今天,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業:回家觀察蝸牛並寫一篇觀察日記。下午回到家,放好書包去看蝸牛。

蝸牛是個性格溫順可愛的軟體動物。它的外殼像海螺,有保護作用,是黃色的,小的有黃豆大小,大的有大姆指這麼大,形成漩渦般天然的花紋。蝸牛的肉很肥厚。有一種粘性,用後錯挫一挫就會不粘了。他的脖子可以伸縮,高興的時候就會探出頭來看風景,可是隻要一碰它的脖子就會馬上縮下去,因爲它的脖子和身體緊密相連。它頭上長着一個長觸角和一個短觸角,都是用來觀察事物,也可以用來跟動物說話。蝸牛有個聰明的特點:在遇到怪物的`時候可以縮頭逃跑,有時還可以滾着跑。蝸牛當然也有缺點:大便多,我上次養了個蝸牛,一天必須拉10幾次大便,一吃樹也就會排泄。我最討厭了,它吃了什麼顏色的葉子就會拉出什麼顏色的大便。

蝸牛的性格真是讓人感到好笑。

捉蝸牛作文

今天我來到姐姐家,一進家門,我一下子看見了玻璃上正在爬行的小蝸牛,我十分驚喜,連忙將小蝸牛從玻璃上哪下來觀看。

小蝸牛全身呈現出乳白色,只有頭部一片灰色,它揹着一個小巧精緻的蝸牛殼,這就是它“行走的家”,它的“家”上面有一圈一圈的花紋,是左旋的,十分美麗。它有四隻觸角,在觸角上面有一個白色的小圓球,裏面有一個極小的小黑點,這就是它的眼

睛,它走路時,兩隻觸角下垂,一直在專注地“看路”。

人們都說蝸牛行動十分的慢,但我認爲它走得很快,在我進屋找東西時,把蝸牛放在“牆”很高的第二家裏,等我安頓好它,去拿東西回來時,它已經爬出了他們的家,正在準備離開我和姐姐去外面“獨闖天下”,幸虧我來得及時,要不它離我遠去,讓我失去生活中的快樂。

蝸牛,是我們城裏十分少見的動物,我和蝸牛零距離的接觸,更多的瞭解蝸牛的生活習慣。在這廣闊的田野裏,我才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捉蝸牛作文

科學課上,老師提到蝸牛,我很好奇,很想養一隻。隔壁好朋友知道了我的心願,從鄉下的外婆家幫我捉了一隻。蝸牛靜靜地趴在荷葉上,灰色的殼,正面看象一隻小海螺,很可愛的。有一次,我把蝸牛拿起來,它的身體馬上就伸得很長,殼上面的小洞隨着張開,小眼睛新奇而驚恐地四處張望,好象在說:“真奇怪,我怎麼來到這裏了?”蝸牛爬行很慢,但很有趣,象波浪一起一伏,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粘粘的東西,被陽光一照,五顏六色的。蝸牛也是個“膽小如鼠”的傢伙,一碰觸角和身體,就會馬上縮回去。別看蝸牛膽小,倒是個“大飯桶”,兩片青菜葉,不一會就啃出兩個大洞。蝸牛會吃也特別會拉,我還得不停地要給它清洗“住所”。蝸牛給我帶來了許多的快樂,所以我給它取名“可樂”。

捉捉蝸牛作文

今天,姥爺帶我去遛早。走着走着就來到了河邊,也許由於剛下過雨的緣故,所以河邊的一堵牆上已爬滿了大大小小的蝸牛,蝸牛慢慢吞吞的步伐讓人不禁覺得它是一個蠻老實可愛的小東西,在它爬過的地方留下了一條閃閃發光的銀絲,倒是很漂亮。於是,我決定捉幾隻帶回家玩玩兒。我剛一碰它,它便察覺了,全身縮進小房子裏,咦,奇怪,小小的殼竟仍粘在牆壁上。我彎下腰,用手小心翼翼地取下來,像寶貝一樣憐惜地放在手心裏,生怕一不小心掉在地上,摔壞它。

走進家,把蝸牛放在桌子上,我才如釋重負。之後,我就立刻去找來一個小瓶子、一個塑料兜和一根猴皮筋兒。我把瓶子裏倒了一些水,再放上一片生菜葉,把小蝸牛放在裏面,蓋上塑料兜,繫上猴皮筋兒,扎幾個眼兒,小蝸牛簡易的小屋就做好了。小蝸牛在裏面悠閒地爬着,好不自在。我便開始認真地觀察它們。它們有兩隻機警的觸角,在觸角的末端有兩隻小眼睛,在環視四周,它們的嘴巴真是小得讓人看不清,那重重的蝸牛殼,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一個負擔。

到了吃早飯的時間,我只好依依不捨的去吃早飯。吃過早飯,我便立刻來到“小屋”旁,一看,咦,蝸牛竟都爬到上面去了。看來它們雖然爬得慢,可是卻從不停息,頑強向上最終獲得了成功,不是有一句古話叫“行百里者半九十”嗎?

這些小蝸牛,看來不僅外貌可愛,而且還有一些堅強不屈的拼搏精神。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啊!

捉捉蝸牛作文

今天早晨,我吃完早飯去洗碗,發現了一小蝸牛,我洗完碗又發現有五隻,我再觀察有的花壇上大約有30多隻,其中有一隻像綠豆一樣大,在花蕊中,那只是我看見的最小的一隻我隨意拿了一隻蝸牛,它比甲蟲大一點,比櫻桃小多了。它的身體和頭連在一起長長的,殼與身子正好,它的觸角細長,最長大約是5毫米左右,下面還有兩個像觸角一樣的東西,是兩隻眼睛,它只能縮短不能伸長,而觸角能伸長也能縮短,它身體黏黏的,有一次我吸了一大口氣,向蝸牛身上一吹,它猝不及防,沒有及時把觸角縮進去,就粘住了,它走起路來慢吞吞像個老公公它經常在一些綠葉叢中,特別是潮溼的地方,難怪下過雨後怎麼那麼多蝸牛。它最喜歡吃青菜,一受到什麼打擊,它的觸角和眼睛還有頭都會像烏龜一樣縮進殼裏,過後,它先把兩隻觸角伸出來再把頭伸出來真是太有趣了

抓捉蝸牛作文

金秋時節,桂花飄香;草兒枯黃了;秋菊怒放,紫紅的、淡黃的??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們在上科學課,Miss吳說:“下課你們去抓蝸牛來飼養。”“耶!”我高興地叫了起來。我想:這麼幹燥的天氣,會有蝸牛嗎?蝸牛是喜歡陰涼、潮溼的地帶的呀!

下課了,侯端立、我、周鴻海、張逸??我們這幫飛快地涌了出去,這邊找一找,那邊找一找,還是沒找到。我們恨不得插上翅膀去尋找蝸牛。我們來到食堂前的草地上,雪松蒼翠,小草密密麻麻,心想:蝸牛保證躲在這兒。我趕緊東張張,西望望,可邊蝸牛的影子都沒有。我們又蹲下身子,伸出小手,輕輕地撥開小草,揀掉落葉,希望蝸牛就在眼前。可蝸牛卻跟着我玩起捉迷藏,躲着不見人,我說:“平時到處可見蝸牛,現在都幹嘛去了?是不是這不夠潮溼,蝸牛搬家了?”於是我們換了一個地方,來到教師餐廳旁邊的草地。那兒雜草茂盛,十分陰涼,我心想:這裏應該有蝸牛的。我把草翻開,除了沙,還是沙,什麼昆蟲都沒有。我遺憾地低下了頭,自言自語地說:“哪裏纔有蝸牛啊?”我一看,這可一點也不潮溼,纔不會有蝸牛呢!我只好空着盒子回到教室。今天沒找到,打算第二天再找。第二天下起雨來,我們興沖沖地跑了出去,沈奧騰抓了一隻很罕見的蝸牛,Miss吳說:“貝殼逆時針轉的在中國超級少的。”那個蝸牛而且十分大。我們看了一下,細細的觸角,眼睛長在頂端,怎麼沒有鼻子?好奇怪呀!蝸牛有4只觸角,還有腹足呢!蝸牛行動十分慢,過半年左右,差不多一千米也爬不到呢!嘴巴只有一根針尖那麼小呢!卻有26000顆牙齒呢!舌頭叫“齒舌,

捉捉蝸牛作文

今天下午,我經過一塊菜地,從菜葉上捉了一隻小蝸牛。

那隻小型蝸牛的殼比人的指甲還脆、還薄。軟軟的身子挪着挪着。不知不覺就動了一點兒,卻見不着究竟走了多少,總要走出幾十分鐘纔看出走了這麼一丁點兒。敵人來了老是來不及躲避,常常被人發現,然後一腳踩得稀巴爛。它那棒槌一樣的觸角總是隨着身子的蠕動而慢慢伸長,接着慢慢縮短總之給人們的印象就是個反應遲鈍的傢伙。我爲蝸牛準備了一間塑料的房子,把雪白的棉花給蝸牛當棉被。在蝸牛的房子裏放幾片菜葉,我看着小蝸牛吃菜葉。看着看着,還是沒看到小蝸牛吃菜葉。我出去了一會兒,我回來的時候。我看見菜葉少了一個角,原來,小蝸牛害羞,不敢當着我的面吃。

過了一段時間,小蝸牛煩燥起來。在房子裏慢慢的爬來爬去,留下一條條銀絲帶,小蝸牛爬累了,趴在菜葉上。我不知出了什麼事。我想了想:好像小蝸牛想家了。我把小蝸牛送回菜地裏,讓小蝸牛和它的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