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端午節週記範文700字(通用10篇)

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動,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我們會積累一些相應的經驗,是時候好好地記錄在週記中了。你所見過的週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2021年端午節週記範文700字(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1年端午節週記範文700字(通用10篇)

端午節週記700字1

今年,我在昂立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

下午一點半,我們每個人換上黃色校服,在教室裏興奮地等待着。

出發了,我們的“黃色大軍”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富蘭城堡。推開大門,迎面而來的是一陣陣清香。原來,工作人員細心地在樓梯旁插上了艾草、菖蒲,讓我們感到了濃濃的端午氣氛。

走上二樓,老師示意我們各自找一個位置坐好。通過屏幕,我們看到了“濃濃端午情,悠悠艾草香”的優美文字,配上婉轉悠揚的民族樂曲,整個大廳都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隨後,老師給我們講述了屈原的故事和端午系列文化,讓我們受益匪淺。

“佩香囊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老師講到這裏時,楊老師拿着一大堆香包來了,並且給每人都發了一個。我拿了一個綠色的,因爲綠色是自然之母,它幫助你在學習、生活中更加的謹慎細緻,朝着你心裏的目標不斷地前進。做香囊的比賽活動開始了,只見孩子們、家長們全都以“獵豹”的速度衝到了一個大理石桌子旁,桌子上放着三盒藥材,分別是艾葉、菖蒲、薄荷。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從三個籃子裏都抓了一大把,塞進了我的香包裏,然後以“光”的速度擠出了人海,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聞了一下,哇!太香了,真的是一個精緻玲瓏,清香四溢的香囊呢!

接下來,我們一起誦讀經典,是屈原的著名作品《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豪情萬丈的詩句,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不可抹去。

最後,還有我們最喜歡的環節——《快樂尋寶》。老師拿着一張牛扒優惠券說:“三、四、五號包廂裏藏了許多這樣的寶藏,特別是還有免單券,大家開始尋寶吧!”話音剛落,人羣瞬間變成幾條激流,衝進了三個包廂。而我,走到老師跟前,說:“老師,把寶給我看看!”沒等老師開口,我便把她手裏的券搶了過來,老師笑了笑說:“剛纔在問答環節你好聰明!獎勵你!”

啊!今年的端午節真是太好玩了!

端午節週記700字2

端午節前兩天,我們昂立作文學校組織一個大型親子活動。我們每個人都興高采烈,非常興奮。

在活動開始前,我卻睡過了頭,差點錯過了整個活動。當我剛到達活動地點時,幸好活動纔剛剛開始。我一進去就找到位置,趕快坐下來。正聽老師講到: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賽龍舟,飲雄黃酒,包糉子,懸艾葉菖蒲,懸鐘馗像,掛荷包,佩香囊等,都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我聽完老師講完後,已經想躍躍欲試了。老師又講到:孩子們,座位後面是製作香囊的地方。請你們和家長一起製作香囊吧!老師話音剛落,爸爸小聲的對我說:“兒子,快過來。”我跑過去一看,哇!原來爸爸已經將香囊做好了。爸爸拿着他所製作的香囊,表現的很得意。我趕忙把頭伸過去,讓爸爸給我戴上。爸爸卻說:“現在不行,待會兒,活動開始了,再戴吧!”我問到:“什麼活動?”爸爸剛要說,老師卻打斷了。“請孩子們走到你們最愛的人面前,讓他們爲你佩戴香囊。”我又把頭伸了過去,爸爸這次給我戴上了香囊。戴完後,我的心裏充滿了幸福感。

下一個活動是爲自己的媽媽繫上藍絲帶。我心想:我媽媽的學生正在考試,所以她纔沒有到現場來。想着,我的臉上不禁流露出失望的表情。

下個活動是誦讀屈原的經典詩詞。當我們讀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老師說這兩句是《離騷》中的千古名句,被後人廣爲傳頌。

最後一個活動是“快樂尋寶”。老師說:“現在會有人給你發一張代金券,你們的任務就是找到更多的卡片,從而獲得獎品。快樂尋寶,現在開始!”我等老師說完後,就瘋狂地尋找卡片,可是我一張也沒有找到。最後,我懷着失望的心情回到了座位上。

這次大型親子活動,雖然我沒有獲得獎品,但卻令我印象深刻。這個端午節活動告訴了我要愛國愛民,忠貞不二。

端午節週記700字3

聽父親說,他小時候糯米一般是買不起的,只有端午節才吃得上糉子。正值收麥的季節,奶奶提前將糉子包好,等收麥收累了,就從懷裏掏出一個糉子,糉子下肚,便忘記了勞累,繼續幹活。有時候晚上回到家,再把糉子用涼水一冰,一天的疲勞被拋於腦後。吃糉子,儼然成爲了一年中不多的享受。

多年過去,家裏不僅能買得起糯米,已經連包好的糉子也買得起了,如今糉子的品種更是多樣:肉糉、蛋黃糉、水晶糉……可家裏依然保留着包糉子的習俗,包的依然是最普通的糉子。

父親買好糉葉、糯米,母親剪好細線。準備工作做好後,一家圍在餐桌旁,開始包糉子。我包的時候總是包不緊,母親就來教我包糉子的方法:卷糉葉的時候下面不要留空,米要牙得緊一些……一次次的嘗試後,我也漸漸成爲了包糉子的能手。父親一向點子最多,會包三角糉了,就來學習怎麼包四角糉,再向糉子裏添些棗、豆沙、肉鬆……我和母親也樂於學習,包四角糉時容易漏米,於是就兩片糉葉合着包;不能最後再放棗,應該先放一層糯米,再把棗放進去,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不斷創新,也不斷探索,導致家裏每次過端午都有不同的糉子。

等糉子蒸好後,將糉子包開,一個個晶瑩剔透的藝術品便呈現在眼前。品嚐着自己包的糉子,心中洋溢着快樂與滿足。

但其實比起品嚐糉子的美味,更令人享受的還是一家人在一起包糉子。包失敗了一起大笑,然後再一起思索。包的時候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也許放在平時,我們沒有這樣的時間一起聊天,一起歡笑,我有緊張的學業,父母有繁忙的工作。是端午,是糉子,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能夠和家人一起,包着最普通的糉子,說着最平常的話。

糉子是甜的,它包含着家人們之間的愛;糉子是黏的,它將一家人的心,牢牢地黏在了一起。

端午節週記700字4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元旦節……,可讓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香甜的糉子,帶我們走進端午的歷史。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傳說屈原抱着楚國的石頭投汩羅江死後,百姓們十分傷心,人們爲了不讓江中魚蝦來啃咬屈原的屍體,便把米、雞蛋等物投入江中,從而演變爲如今的糉子。有個藥師把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迷暈了龍,不讓它吃屈原,果真有一條死去的蛟龍浮在了水面,鬍鬚上還有一片屈原的衣服,人們把這條龍筋須拔了,纏在孩子的手上,可以避邪,後來就演變成小孩手上的五色線,門口插的艾葉。在端午節,小孩子們最喜歡吃的是什麼?哈哈,那就是糉子,我,也不例外。

糉子外形多變,有三角形、桶形、圓椎形、寶塔形、圓棒形……,真是千奇百怪,更怪的是糉子的味道,有棗糉、豆沙糉、蛋黃糉、還有肉糉,可真是無奇不有啊。

今天是我第一次包糉子,只見奶媽把糉葉、紅棗、米等都拿了出來,我好奇的指着米,問奶奶:“這米怎麼和平常的不一樣呀?”“這是糯米不是平常的大米”,奶奶笑着說。開始包了,奶奶拿上糉葉,嫺熟的一彎,糉葉就乖乖的成了漏斗狀,放入了一顆大紅棗,又放上了一層米,又放了一個棗,然後一折一個糉子就成形了,奶奶又飛快的纏了兩圈,一個大而香的糉子成了!我一看,呀!這麼簡單,我一會就能做好幾個哪,我心想,可是把糉葉成漏斗狀就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我剛把棗和米放進去,糉葉又開了,棗和米全掉了,我心一泄,不包了,奶奶告訴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細心,我又試了一次,這一次我把有縫的地方包緊,米不多也不少,包成了一個不像糉子卻又是糉子的玩意兒。

經過了三四個鐘頭的蒸煮,終於熟了,我也顧不上燙,抓起糉子拔開就美滋滋的吃了起來。因爲它不僅美味,而且還有我的付出,所以糉子格外香甜。

端午節週記700字5

我期盼已久的端午節終於要到了。

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過,這讓我銘記於心。好不容易,時間到了端午前一天。外婆要開始包糉子了!我的小弟和表弟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跑進廚房,七嘴八舌的對外婆說:“我要吃白糉!我要吃白糉!”。我在門外聽到他們兩個在裏邊“吵鬧”也就懶得進去啦。外婆說:“別鬧,別鬧,我給你們講講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吧!”

外婆接着說:“屈原投江後,有許多人都開船去尋找屈原的屍體。但是汨羅河底下有一條水龍,它是食肉動物,因爲它怕紅色,人們就把船漆成紅色。因爲屈原的屍體可能已經漂到了下游。所以大家競相划船沿江而尋,端午節划龍舟就是這樣來的。”

“再給你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吧。”外婆繼續說道。“端午節要吃很多東西,比如雄黃酒,它可以辟邪;還要吃鹹蛋、魚、糉子和莧菜等等。爲什麼要吃莧菜呢,因爲在夏天人們流的汗很多,吃了它,汗會少一點。還有,以前沒有蚊香也沒有驅蚊貼,所以古人只能用艾草代替。艾草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用處,可以把它泡水用來洗澡、洗腳。它可以治皮膚病。”

外婆的故事說完了,糉子也煮熟了。

兩個弟弟衝上去就搶了幾個糉子抱在手裏。我也忍不住了,打開門衝進去拿了幾個熱騰騰的糉子。表弟快速剝開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白糉,瞬間一股糉葉與糯米混合的清香瀰漫開來,引得我口水直流。小弟看着表弟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嘴巴張得老大,像老虎的血盆大口一樣把糉子塞進嘴巴里。我也趕緊剝開一個吃了起來。

外婆看着我們吃,開心的笑了。這時一聲“咚咚”的敲門聲,是爸爸媽媽回來了,他們也吃加入了吃糉子的行列。

我邊吃還邊說:“終於不用吃爸爸煮的鹹糉子了!”爸爸聽了假裝生氣的說:“鹹糉子多好吃呀!”我趕忙說:“開玩笑的啦,我既喜歡外婆包的白糉也喜歡爸爸包的鹹糉。”大家聽了,一起開心的笑起來。

端午節週記700字6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有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四個。我今天就要和大家說說其中的第三個——端午節。

端午節又可以叫端陽節。據說是來紀念屈原的,其實在屈原去世之前就有端午節了,只不過屈原正好在這一天去世了而已。

糉子就是端午節必需吃的一個食物之一。因爲古人認爲糉葉能驅除毒蟲,所以用它包上糯米,蒸好後進行食用,但我也不知這是不是真的。

在這一天早晨,人們會去河邊採摘墨綠色的糉葉。再用它包上漢白玉般的糯米。包好後,像金字塔一樣的菱形,漂亮極了。再把它放進鍋裏,蓋上鍋蓋,蒸一個小時後,再打開鍋蓋,裏面就會散發出一股清香的味道。那股味道融合着糉葉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再細細的咬上一口,糯米粘粘的,有的糯米會粘在牙齒上。如果牙齒不好的人,還是不要吃比較好,以防牙齒被粘掉了喲。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糉子的口味也越來越多了。有豆沙味、蟹黃味等等。不過我比較能接受的還是簡單樸素的.甜糉子。

除了吃糉子以外,還有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插艾葉。一大清早,大人們就會採摘回新鮮的艾葉,簡單地打理一下,然後放在太陽下曬乾,捆成一束,放在門口、窗戶上。據說可以驅除五毒,而所謂的五毒就是蟾蜍、毒蛇、蜈蚣、蠍子和蜘蛛,想想都可怕,但我猜這一定不是真的。如果幾片葉子就可以驅除這麼多的東西,那又發明那些先進的東西做什麼。

在端午節人們除了吃糉子、插艾葉以外,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習俗,那就是雄黃酒。大人會買一小包的雄黃,然後抓一點放在一個裝着酒的杯子裏,大人們經常會邊喝雄黃酒邊吃板栗燒雞,但雄黃不能多吃,這是一種有毒的藥材。而小孩子們,就會被大人們用筷子在兩眉之間點一點雄黃,表示以後會平安無病。其實,端午節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我就不一一列舉出來了。

這些有趣的習俗是我們的祖先傳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也是中華文化的象徵,我很喜歡它!

端午節週記700字7

這個端午節我是在外婆家裏度過的。

早上,我一睜開眼,就興沖沖地跑去看日曆。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我想起今天要和外婆一起包糉子,就用最快的速度洗漱完後奔向廚房。

外婆已經把做糉子的材料全部準備好了:糯米、紅棗、肉末、花生、箬葉、棉線……我開始認真地觀察奶奶包糉子,只見外婆快速地把寬大的箬葉折成漏斗形狀,再放入泡好的糯米,然後放入紅棗和肉末,最後把“漏斗”的口封起來,纏上棉線打個結,一個可愛的糉子便問世了。

我也想做一個糉子,可是糯米總是從糉葉的縫隙中頑皮地“逃跑”,我嘗試了好幾次,手中的糯米卻依舊不聽使喚,外婆看見了,笑眯眯地對我說:“在糉子底部放一顆花生,糯米就不容易溢出來了。”我聽取了外婆的意見,果然,糯米沒有再溢出來過。

我和外婆一共包了很多糉子,外婆把它們放進鍋裏煮。不一會兒,一盤香噴噴的糉子便出鍋了!我享用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吃着美味的糉子,我問爸爸:“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爸爸邊品嚐着糉子邊回答:“楚國有一位大夫名叫屈原,經常向楚王提有益的建議,但是楚王不聽屈原的勸告,結果造成了楚國滅亡。屈原非常傷心,就跳進了汨羅江。老百姓就把糉子丟進了汨羅江裏,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吃掉屈原的屍體了。這樣,就有了吃糉子的習俗。”我點點頭,繼續問:“那麼,還要其它的習俗嗎?”“當然還有了。”媽媽回答道,“在古代,划龍舟、掛艾草、撞蛋、飲雄黃酒也是在端午節挨家挨戶都會做的事。但是現在除了划龍舟流傳了下來,其它的習俗已經很少見了。”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很遺憾,不過想到吃糉子和划龍舟現在還沒失傳,我又開心了起來。

我希望這些習俗能一直流傳下去,繼續隨着我們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端午節週記700字8

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我是不大愛過節的,去年這時,有朋友向我祝端午節安康,我本想回個同樂,但也不太想總這樣敷衍,便回了句“端午節快樂”,結果對面就和我爭論起來,說端午節應當說“安康”。安康,平安健康,是個好詞,可怎麼就不能是快樂呢。

有關端午來歷的說法不少,但就我個人而言,我並不多感興趣,祭龍祖也好,紀念屈原也好,真假都不是我能夠說得算的事情。至於安康和快樂,我想也不必要去計較,遇上我這種不愛過節的,說什麼都是白搭。可端午就在那裏。

碰上我這種無趣味的人,大概都是要躲着走的,結果朋友家做多了糉子,就往我這送了好幾個,味道也是豆沙的,肉的,白的都的,個頭不大,串成串有些可愛,還有着葉香。這糉葉可比外頭賣的好,畢竟是朋友的老家帶來的,他們家好過節,雖知道我的性子,但大約從沒信過我的話,去她家做客時,阿姨也總是熱情的很,起初我覺得十分的不自在,畢竟在家也不見得有這樣溫情,久了也知道阿姨和朋友都是一個性子,也就適應了。我雖不過端午,但我卻不想沒有朋友,於是只好收下了。我大概是要過個端午的,不,不是的,我只是不好拒絕,糉子平日裏也是可以吃的。我將糉子小心的放在冰箱裏,算計着是當早飯還是當午飯,要不要同媽說一聲,她若是也買回來了可怎麼辦。不,這不干我的事,我是不過端午的。

沒等我消息發出去,媽就回來了,家裏沒什麼人愛吃糉子,家裏也不怎麼興過節,媽卻拿了艾葉回來,說是近來天氣熱,用來洗澡的,我卻覺得她這錢花得冤枉。現在什麼沐浴露,風油精都可以用味道驅蚊,薰艾是件麻煩事,不值當的。誰說要薰艾?我大概是逃不過端午了。

端午還可賽龍舟,今年大概是沒有這項活動了,縱然有,大概也找不到屈原。端午有驅邪防疫的說法,倒是很有必要。今年特別,過個端午大概也是應該的,就大大方方等着端午來,哪怕下場端陽雨,也是要懷着希望過日子,借龍舟水洗洗。

端午節週記700字9

心如糯米,越粘越緊。情如糉葉,越煮越香。”又一個端午節即將來臨,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無比思念長眠在地下的姥姥

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姥姥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她早早起牀去購買包糉子用的艾葉。於是,整個早上全家人在姥姥的帶領下圍坐在一起,包糉子、話家常。大家一邊包糉子,一邊傾聽着姥姥爲我們講那個熟悉卻百聽不厭的故事,於是我們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更認識了一個偉大的人物——屈原。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五節,它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忌日。說是公元278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咬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吃着甜甜糯糯的糉子,品着綿長厚重的中華文化,我知道姥姥想讓我有屈原一樣的傲骨和情懷。

姥姥還有個拿手絕活——做香包。我是她的第一個孫子,她對我分外疼惜,每年都會親手給我做各式各樣的香包。在我的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的。奶奶手非常巧,會做各種形狀,其中有馬、蛇、豬、兔子、老虎、大熊貓;太陽,月亮,星星;還有各種花形的、心型的。她無論做什麼都像什麼,每一個都是栩栩如生,可漂亮了。雖然我是男生,並不喜歡香包散發的那種味道,但因爲是姥姥親手縫的,所以我就視爲最好的禮物。

每到端午節,姥姥總是笑盈盈地給我腰間佩戴各種香包,腕上繫上五彩絲線,說是辟邪。吃着她親手爲我剝開的散發着竹葉清香的糉子,還有糖糕、雞蛋……我的心裏別提有多美啦!大家看着我全身掛滿了各種各樣的香包,笑我臭美,我反而更得意了,還可勁地炫耀我的這些“寶貝”。

糉葉飄香,香包傳情。那一個個糉子、一串串香包都藏着姥姥濃濃的愛,就算回憶褪色,姥姥對我的愛卻是無法抹去的,她將永遠珍藏在我幼小的心底。

端午節週記700字10

有一首歌謠這樣唱“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桃兒紅,杏兒黃。糉子香,包五糧。剝個糉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這兒劃舟,那兒劃舟,龍舟下水喜洋洋”。唱的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又是一年五月五,全國各地的人民都在熱烈慶祝端午節。要問端午節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那便是每年的這個時候,媽媽都會在家裏做很多香甜的糉子。看媽媽包糉子,那可真叫一種享受。只見她左手拿起一片糉葉,迅速地捲成漏斗狀,右手抓一把泡好的糯米塞進糉葉,再用糉葉緊緊裹住糯米,最後用線把糉子固定紮緊。不大一會兒功夫,碧綠的糉葉、雪白的糯米,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飽滿的糉子。我望着排成一排的糉子,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接下來便是煮糉子了,開水咕嘟咕嘟冒泡後,把糉子下鍋煮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吃了。糉子出鍋之後,剝開一層又一層的糉葉,露出一角棕色的糯米,咬上一口,淡淡的糉香便在嘴裏漾開。

以前我只知道端午節要吃糉子,卻不知道其中的緣由。今年的端午節,我總算明白了。媽媽告訴我,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屈原憂國憂民,深受人民愛戴。但卻遭人陷害被趕出都城,流放在外。他在流放期間還是創作了很多不朽的詩篇,比如《離騷》、《天問》、《九歌》等等。後來,秦軍攻破了楚國。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爲力,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抱石投汨羅江以殉國,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人們懷念他、崇敬他。每到端午節人們便把食物用葦葉包起來,投入江中,作爲敬獻給他的祭品。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糉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雖然這個傳說有些神化,但是千百年來屈原一直被人們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廣爲傳誦,着實令人景仰。

又到端午,又聞糉香,又祭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