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週記700字

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我們不妨以週記的形式記錄中秋節假期這幾天發生的點點滴滴吧!下面爲大家整理中秋節週記700字,希望你能從中獲得想要的信息!

篇一:中秋節週記700字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在吟誦無數寄託相思、抒發感悟的詠月名作時,我們心中那股相思、團圓之情便愈加濃烈。

古往今來,中秋節就是中華民間傳統的盛大節日,只要是箇中國人,就註定了八月十五,舉頭望月與天涯共此時。當人們和家團聚,賞月、遊湖之時就賦予了中秋節這樣的意義,把人間溫情與風物美景聯繫起來,讓人們感受到和家團員的溫馨、幸福與快樂,同時帶給離鄉背井的遊子以濃濃的鄉愁

記得在《東京夢華筆》中曾描繪出“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聖曉”的熱鬧景象,這正是古人嚮往團圓、慶團圓的形象體現,對於現在的我們過中秋可謂是多姿多彩。你可以選擇放煙火,朗朗月下,火樹銀花,普天同慶;可以選擇遊公園,桂花飄香,月色纏繞於那暗香浮動的枝頭,在腳下灑落點點銀光;可以選擇江邊漫步,明月當空,江風清洌,煙波浩淼,月光如碧水中的銀螺般給人清新之感,或者乾脆呆在家裏,在輕柔的音樂裏,吃幾樣精細菜餚,嚐點月餅,憑盒賞月,月光傾城的榮美必將充溢你的胸懷,詩云:“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中秋之夜更能讓我們體會到“明月照千里”的廣博至美,於是月光又賜予人們一份思索:遠寄鄉思!不論遠在天涯海角,只要能沐浴到月光,念親思鄉之情便融入到那一抹通的月光,藉着月心之橋將祈禱傳遞到遠方的家中,願親人更好,家鄉更美,一切更幸福,同時,在皓月中游子也能讀出遠方的牽掛與問候。

談到這裏,還不得不提一提久負盛名的中秋月餅。東坡曾讚歎道“小餅如嚼月,中有怡如酥”現如今的月餅更是琳琅滿目,花式齊全,但不論如何翻新,不變的是它圓圓滿滿的外形,象徵着家庭溫馨和美,家人團圓共聚,所以說呀,大家可千萬別小看了這一枚枚朋餅,它不僅僅凝聚着製作人的心血與汗水,更是古往今來華夏兒女渴望人月共團圓,天人和諧的縮影,同時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的文化源泉!

有人說思念像中秋的滿月,牽掛似漫天的繁星,在這歡樂的節日到來之前,我願藉着柔柔的風,譜上長長的祝福,讓它輕輕飄進所有人的心中!最後祝願全校師生中秋佳節和家團圓,幸福美滿。

篇二:中秋節週記700字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着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爲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裏纔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爲秋天邁着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着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 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裏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裏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爲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着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爲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篇三:中秋節週記700字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爲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祕、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爲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纔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鬆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着我也牽動着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爲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啓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