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議論文

逆襲是身處絕境的一個華麗轉身,它需要勇氣,需要夢想,需要一種無所畏懼的精神。逆襲者的轉身令人驚豔歎服,然而這之中卻容納着太多不爲人知的辛酸。

逆襲議論文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身處逆境者當有放開一切束縛與羈絆的的信念,纔有逆襲的勇氣,纔敢放手一搏。倘若心灰意冷膽小畏懼,哪怕再有機會也終究會失敗。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敢於逆襲者必能從漫漫黑夜中發現希望的曙光,必能於絕境之中發現生機。晚清重臣曾國藩在家鄉創建湘軍,進剿太平天國,卻幾次敗於翼王石達開之手,在一次水軍作戰失敗後幾欲自殺,幸遭部將攔阻,而後重整心態,屢敗屢戰,終將翼王圍於四川。屢敗屢戰正是身處逆境中的人必須要有的一種勇氣。沒有人能保證這一次的嘗試就一定是成功的,敢於承擔失敗,永不輕言放棄,逆襲者勝利只需要一次就夠了。

詩人艾青說“人間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人生的境遇向來是幾經起落,熬得住黑夜就有看到黎明的希望。逆襲者的戰鬥正是這經歷了漫長黑夜後的一次絕地反擊,他們拼的不是運氣,而是這漫漫黑夜中的積澱。茫茫的黑夜是一筆財富,他們在其中磨練了意志,他們積聚着力量,終於有了逆襲的華麗轉身。明亮的光彩下是面對黑夜的不言放棄,在困厄中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棄。林肯在成爲美國總統之前,經商、競選多次失敗但他沒有輕言放棄,而

是在困頓中品味着生活,品味着下層人民生活的辛酸,尤其是對奴隸制度有了極深的感悟,這些都成了他日後成爲最偉大的美國總統,成功廢除奴隸制度的保障。革命導師馬克思十分高度地評價林肯說:“他是一個不會被困難所嚇倒、不會爲成功所迷惑的人。”幾度失敗的積澱鑄就林肯逆襲的成功,我們應當相信唯有肯熬得過黑夜,肯在黑夜中汲取養分的人才能贏得逆襲的成功。

英國作家布瑞傑說:“中文的‘危機’分爲兩個字,一個意味着危險,另外一個意味着機會。”逆境帶給我們困厄,帶給我們磨難,也同樣帶給了我們實現自我,發掘個人潛力的機會。倘若不是身臨絕境,曹植怎能七步寫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泣血詩句;倘若不是身臨絕境,嵇康何能將一曲《廣陵散》奏得千古絕傳;倘若不是身臨絕境,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又怎會令人歎服。臺灣著名演說家樑凱恩,曾在一次考試後受到老師的冤枉,同學的欺辱和回家後老爸的粗暴對待,離家出走,後再打工生涯又幾度被騙絕望中他更兩度試圖自殺。就是一個這樣的樑凱恩,一個被社會認爲是一無是處的廢物,在正確審視了自己找到了逆境中的希望後,抓住機會一躍而起,完成了人生的逆襲。如今他的足跡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迄今爲止已有超過一百萬人次的企業家聆聽過他的演講培訓。他的成功昭示我們危機之中蘊藏轉機,逆襲的機會其實就在我們身後。

逆襲者的絕處逢生絕不是運氣,而要有勇敢無畏的精神和準確恰當的時機把握作支撐的。倘若沒有無畏的精神,項羽何能破釜沉舟逆襲秦軍,完成“百二秦關終屬楚”的`大業;倘若沒有無畏的精神,勾

踐何以臥薪嚐膽逆襲吳國,完就“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華章;若非威靈頓公爵恰到好處的把握了會戰的時間,何以在滑鐵盧打敗身經百戰的拿破崙;若非毛主席兵貴神速四渡赤水,把握住了蔣介石內線兵力匱乏的時機,紅軍何以跳出蔣軍的包圍圈。這些事例告訴我們勇氣和時機是逆襲的必備要素。

逆境中不理會他人的嘲諷也是逆襲者的必備品質。美國著名小說家海明威的第一部小說《三個故事與十首詩》僅印了三百本,就受到猛烈的批評;第二部小說《在我們的時代裏》印了一千七百本,卻只賣掉了五百本。然而他卻沒有在人們的大肆攻擊中倒下,而是繼續品味生活,將自己的生命熔鑄進文字裏,完成了《太陽照樣升起》、《老人與海》等不朽著作,終於引起轟動,成功問鼎諾貝爾文學獎。“太陽照樣升起”,是的,無論今天我們遭到怎樣的困厄,我們都當以堅定的信念相信明天的太陽照樣升起,這正是逆襲者的永恆不變的信念。

在黑暗中展開飛翔的翅膀,我們相信黑暗的過後總會有太陽升起。逆襲者的榮光在於決不放棄希望的奮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