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父母成爲空巢老人-議論文1100字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別讓父母成爲空巢老人-議論文11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別讓父母成爲空巢老人-議論文1100字

古往今來,有許多尊老愛老的故事: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九歲齡童小黃香扇枕溫席,王翔臥冰求鯉,孟宗哭竹求筍等。

蘆衣順母: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讚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着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埋兒奉母:郭巨,晉代隆慮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疼愛孫子,自己總捨不得吃飯,卻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罈黃金。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從此,郭巨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順的美名傳遍天下。

通過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出古代是以孝爲主,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從蘆衣順母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即使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也應該互幫互助。從埋兒奉母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古代有些孝子爲了父母寧願犧牲自己的.子女,這種精神太偉大了。在我們這個時代,一些有些人表面上很孝順父母,實際上是讓父母住在地下室,車庫,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兒時的人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裏怕化了,放在手上怕摔了。天天守在你的身邊。現在,有些人半年都不回家一次,只有過年纔回去住幾天。還有一些人,一點也不關心父母。

曾經有個欄目做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調查:請問,你是否知道父母生日?10個小時內,有1840人投票,其中回答知道的有1274票佔69.24%;都不知道的有338票佔18.37%;知道父母中一位的有228票佔12.39%。說實話,看了這些數據,實在是有些刺眼,實在令人擔憂。

現在因社會發展,人們都出去打工了,忙着掙錢,忽略了老人,所以導致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有的人一年只能回去兩三次,這已經算多的了,還有一些人兩年才能回去兩三次。有些人,也很孝順父母,可是他們都認爲掙了錢能讓老人吃好喝好,讓父母過上富裕的生活就是對父母的孝順,可他們卻忽略了老人的自身感受,老人要的只是一家人團園,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是所以空巢老人最大的心願。

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佔農村老年人口的30%,城鄉家庭養老條件明顯缺失。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就像歌中所唱常回家看看,多抽時間回家陪陪父母,哪怕帶回去的是是一條圍巾,哪怕是一套衣服,哪怕是一聲爸,媽,都會使父母感到欣慰。多回家聚聚,別讓父母感到孤獨,別讓你的父母成爲空巢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