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議論文的開頭和結尾

篇一:如何寫好議論文的開頭與結尾

如何寫好議論文的開頭和結尾

如何寫好議論文的開頭與結尾

應試寫作,也是時間的競賽。如果按平時作文那樣遲遲不動筆,那麼時間上無法保證完成作文,縱然腹內有上好文章,又有何用?因此必須爭分奪秒,"下筆千言,倚馬可待"。在正確審題立意的前提下,下筆要快,時間容不得在動筆之前反反覆覆思量怎樣開頭,所以,學會一些好的開頭方法,以備應試時迅速擇優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想一想,什麼樣的開頭是好的開頭呢?

文章的開頭要像"鳳頭"。這種說法形象地說出好的開頭應具備的兩個特點--短小、漂亮。短小,便於讓讀者瞭解論點或論題,從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讀者。"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爆竹之起爆,何等乾脆利落!不可拖泥帶水,拖沓冗長。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過去,好的文章開頭,也應如此。

好的開頭一般有這些標準。

第一,要明。 要一下子讓讀者知道你要說什麼,也就是讓讀者瞭解你的論點或論題。白居易說:"首句標其目",開宗明義。李塗在《文章精義》裏說:"文字起句發意最好。"總之,要讓讀者知道你

在談哪方面的問題,開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只有美,才能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文章開頭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設懸念"、"用典故"、"引名言"、"擺問題"、"亮靶子"、"反彈法"等等。形式美是內容美的保證,二者相輔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開頭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這種美,才能先聲奪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這個意義上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簡。簡潔是明朗的保證。有的考生在寫給材料作文時,好把原材料複述一下,這就太羅嗦了。既要從原材料說起,又不能複述原材料,怎麼辦?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對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個是選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話,讓讀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個什麼意思就行了,千萬不要太多地引述原材料。

介紹一些好的開頭方法。古人云"先規矩而後巧",有的開頭方法不妨在套用中逐漸掌握,在今後寫作實踐中,"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爲了便於記憶,把它凝縮爲8個字,再押上韻。這8個字是:直,曲;引,喻;釋,比;問,敘。 下邊分別略作說明。

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七十年後的今天,鼓舞我們在現代化道路上高歌猛進,憑實力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還是中華民族不甘落後、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由此,我大聲疾呼: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大力弘揚民族精神》

例二:中學六年的學習生活,給了我許多彌足珍貴的寶貴經驗和深刻教訓,其中之一是:失敗後要不怕失敗,正視失敗,不懈努力,纔可反敗爲勝。《正視失敗》

這種開頭的好處是既簡潔平實,便於掌握,又開宗明義,一語破的。

無可厚非的。但爲了追求一種思想的成熟,我們需要理智。《呼喚理智》

例二:人總是那麼奇怪:茫茫雪原上,留下堅定筆直道路的人總懊悔錯過了沿途爛漫的風景,行色匆匆;一路彎彎曲曲賞盡風景,嚐盡生活滋味的人又抱怨自己人生爲何走得如此艱難,爲何那句“兩點間線段最短”的公理未滲透人心?奇怪的人們望着身後的那一串或直或曲,或深或淺的腳印而迷茫而思索。其實,無須懊悔,無須抱怨,抑或筆直而輝煌,抑或蜿蜒而慘淡,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雪原上留下與衆不同的那份全屬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擁了人生的美麗。《美在盡力》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頗。

要:“淡如水”呢?後來才明白,這句話是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學。細細玩味,就會愈發讚歎古人的智慧與超然。 《“切莫走近”》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加強論述的權威性,先聲奪人。

洋有怒吼的波濤,但仍爲游魚留下了些許空間,於是,海水養育了游魚,游魚豐富了海洋。

誰說,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充斥的都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我想,彰顯自己並且承託別人纔是立足社會的雙贏大智慧。《盡顯雙贏智慧》

例:

太陽每天東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過,我們都在看似乎靜的生活裏奮力地拼搏。若說詩意地生活,在我看來並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馬紮羅之雪時的浪漫,不是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紛繁現世之中,留一方淨土種理想,然後一刻不停去奮鬥,直至收穫人生一片金黃麥田。《詩意地生活》

如你把這株小苗放在暗室中,用電風扇猛吹,給它澆墨水,噴農藥,三天之內它要不死,那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爲什麼二者之間有這麼大的差別?很明顯,是環境不同造成的。人也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裏,環境不同,人便不同,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通過對比,幫助人們判斷是非曲直,從而有力地支持論點。

利益,這樣的"失"是值得的。相反,爲了追求個人利益,不惜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種"得"的代價,是遭人鄙視和唾罵!《得與失》

爲什麼服裝設計師總要千方百計地設計一套又一套的時裝?爲什麼我們的祖國在前進的號角中總夾雜着這樣一句話--提倡科技創新?爲什麼一座座拔地高起的高樓不沿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築的風格?一切的一切,只因爲時代在變化,人的思想也在變化。時裝要迎合時代潮流,發展要與時俱進,生活賦予了我們創新的動力。

跳出圓圈的枷鎖,創造新穎的風格,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選擇。

《跳出枷鎖創造風格》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引人注意,發人深思。

2+2=? 一時間,全場寂靜,滿座啞然。其實,這本是一道連小學生也能回答的問題,但聽衆們萬料不到答案會如此簡單,所以竟無一人作答。人們迷信權威,往往喪失自我主張,肩膀上要長着自己的腦袋,放開眼光,運用腦髓,自己來想。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生動活潑,吸引讀者。

理一理,這些開頭方法平時見過、用過嗎?有什麼體會認識?

結尾和開頭一樣,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爲人重晚節,行文看結尾”,是說應該像一個人注重晚節那樣重視文章的結尾。古人把“豹尾”和“鳳頭”並提,既說明了結尾的特殊作用,又包含着結尾要有力度的主張。好的結尾既然要能使人回味整篇文章,重新咀嚼,所以是需要苦心經營的。對快速作文來說,收筆不僅要好而且快,因此,明確結尾的基本要求,熟練地掌握結尾的基本方法也是快速作文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想一想,結尾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1.完成主題。結尾要使讀者對全文有一個完整而深刻的認識。白居易在《新樂府序》中讚美“卒章顯志”的寫法,就是說篇末要體現主旨。

2.簡潔有力。結尾是給讀者以最後的,決定性的印象部分,不能拖泥帶水,要言簡意賅,明確有力。

3.令人回味。這與開頭要引起讀者的興趣一樣,結尾要令其念念不忘,有“餘音嫋嫋,三日不絕”的效果。

議論文結尾的幾種形式:

個人推及到國家,寫出了這樣的結尾——

機遇貫穿着每個人的一生,每一次競賽、考試、評比又何嘗不是機遇?正因爲它們的存在,我們纔不斷學習準備着,準備充分者,自然能脫穎而出。

機遇待人如此,待國亦如此。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已經把握住了一次改革開放的機遇;在第三次產業革命蓬勃而起的今天,開發國門的中國又同樣面臨着機遇,中國人在努力發展生產力,這生產力便是“必然”的準備;只有準備充足,才能把握住每一個科技騰飛而來的小機遇,把握住這些小機遇,才能把握住這一個振興中華的大機遇。(《機遇》)

這樣的結尾,對上文進行了小結,然後又深化開去,由小到大,由個體到羣體,在原有的基礎上推進一步,使整篇文章提升了一個平臺。

“比爾?蓋茨摸準市場行情抓住機遇獲得成功”和“三國時期袁紹優柔寡斷,未趁許昌空虛一舉攻下而坐失良機、兵敗官渡”這兩個事例從正反論證論點後,寫道—— “幸運之機好比市場,只要錯過機會,價格就將會變化。”希望歷史的教訓能夠打消某些人對“下一次”所抱有的幻想。成就事業,尤其重要的是保持一個敏感的頭腦,培養一份過人的膽識,這樣你纔不會錯過機會,也不會因此而付出代價。

就像比爾?蓋茨,他的成功並不是偶然,我相信他是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出來的。他的成功也就是因爲他能夠抓住一個好的時機,去爲自己創造機會,從中表現出了他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和聰慧的大腦所儲蓄的條件。(《把握時機》

這個結尾,先由上述反面論證順勢議開,與上段形成照應,深化論點,再回應正面論證一段,進一步論證,有利地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論點。

才華,大顯身手之後,這樣寫道——

機遇不喜歡懶漢,也不欣賞投機,機遇總伴隨着勤奮努力的人,不斷開拓的人,持之以恆的人,力求創新的人。若你沒有“千里馬”的本領,再多的機遇也是徒然,因爲只有能力作保證,機遇作爲條件,你才能脫穎而出。

機遇出人才,時勢造英雄,只有把握好機會,創造出機會的人才會得到更大的發展……(《機遇出人才》)

?道爾寫作偵探小說、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魯迅棄醫從文等事例證明機遇等成功的重要性後寫道——

厚重的人類歷史,客觀的社會現實,無可爭辯地證明了:成功靠相遇。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反覆強調,要抓住機遇,把我們中國自己的事辦好,中國當代名人九大成功素質排行榜中的老大即爲“抓住機遇”。讓我們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搶抓機遇,大顯身手,爲祖國的現代化建功立業吧!(《成功靠機遇》)

這一結尾先對上述的議論進行了總結,接着用鄧小平同志的話、中國當代名人九大成功素質排行材料鼓動我們,發出號召,進一步闡明作者的議論意圖。

理一理,這些結尾方式平時見過、用過嗎?有什麼體會認識?

篇二:如何寫好議論文的開頭和結尾

《如何寫好議論文的開頭與結尾》

文章的開頭要像"鳳頭"。這種說法形象地說出好的'開頭應具備的兩個特點--短小、漂亮。短小,便於讓讀者瞭解論點或論題,從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讀者。"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爆竹之起爆,何等乾脆利落!不可拖泥帶水,拖沓冗長。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過去,好的文章開頭,也應如此。

好的開頭一般有這些標準。

第一,要明。 要一下子讓讀者知道你要說什麼,也就是讓讀者瞭解你的論點或論題。白居易說:"首句標其目",開宗明義。李塗在《文章精義》裏說:"文字起句發意最好。"總之,要讓讀者知道你在談哪方面的問題,開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只有美,才能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文章開頭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設懸念"、"用典故"、"引名言"、"擺問題"、"亮靶子"、"反彈法"等等。形式美是內容美的保證,二者相輔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開頭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這種美,才能先聲奪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這個意義上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簡。簡潔是明朗的保證。有的考生在寫給材料作文時,好把原材料複述一下,這就太羅嗦了。既要從原材料說起,又不能複述原材料,怎麼辦?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對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個是選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話,讓讀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個什麼意思就行了,千萬不要太多地引述原材料。

介紹一些好的開頭方法。古人云"先規矩而後巧",有的開頭方法不妨在套用中逐漸掌握,在今後寫作實踐中,"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爲了便於記憶,把它凝縮爲8個字,再押上韻。這8個字是:直,曲;引,喻;釋,比;問,敘。

下邊分別略作說明。

(一)直——直截了當地擺出觀點

例一:七十年前的今天,鼓舞全中國人民萬衆一心奮起反擊日寇入侵的,不是別的,正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七十年後的今天,鼓舞我們在現代化道路上高歌猛進,憑實力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還是中華民族不甘落

後、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由此,我大聲疾呼: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大力弘揚民族精神》

例二:中學六年的學習生活,給了我許多彌足珍貴的寶貴經驗和深刻教訓,其中之一是:失敗後要不怕失敗,正視失敗,不懈努力,纔可反敗爲勝。《正視失敗》

這種開頭的好處是既簡潔平實,便於掌握,又開宗明義,一語破的。

(二)曲——先論他端,陡然一轉,亮出正論。

例一:對於一個富有感情的人,與毫無知覺的機器相比來說,判斷是非爲感情所遮障,是不可避免也無可厚非的。但爲了追求一種思想的成熟,我們需要理智。《呼喚理智》

例二:人總是那麼奇怪:茫茫雪原上,留下堅定筆直道路的人總懊悔錯過了沿途爛漫的風景,行色匆匆;一路彎彎曲曲賞盡風景,嚐盡生活滋味的人又抱怨自己人生爲何走得如此艱難,爲何那句“兩點間線段最短”的公理未滲透人心?奇怪的人們望着身後的那一串或直或曲,或深或淺的腳印而迷茫而思索。其實,無須懊悔,無須抱怨,抑或筆直而輝煌,抑或蜿蜒而慘淡,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雪原上留下與衆不同的那份全屬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擁了人生的美麗。《美在盡力》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頗。

(三)引——引名言、古語、詩文、歌曲開頭

例:古語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時候對這句話大爲不解,總覺得是朋友就應該親密無間,爲什麼要:“淡如水”呢?後來才明白,這句話是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學。細細玩味,就會愈發讚歎古人的智慧與超然。 《“切莫走近”》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加強論述的權威性,先聲奪人。

(四)喻——用比喻開頭

例:天空有無盡的湛藍,但仍爲白雲留出了些許空間,於是,藍天滿足了白雲,白雲點綴了藍天;海洋有怒吼的波濤,但仍爲游魚留下了些許空間,於是,海水養育了游魚,游魚豐富了海洋。

誰說,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充斥的都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我想,彰顯自己並且承託別人纔是立足社會的雙贏大智慧。《盡顯雙贏智慧》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藉助形象幫助說理,生動活潑,增強吸引力。

(五)釋——闡釋題目含義破題,引出正論

例:太陽每天東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過,我們都在看似乎靜的生活裏奮力地拼搏。若說詩意地生活,在我看來並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馬紮羅之雪時的浪漫,不是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紛繁現世之中,留一方淨土種理想,然後一刻不停去奮鬥,直至收穫人生一片金黃麥田。《詩意地生活》

(六)比——通過對比來闡明事理

例:一株剛出土的小苗在陽光雨露中茁壯成長,最後成爲參天大樹,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但假如你把這株小苗放在暗室中,用電風扇猛吹,給它澆墨水,噴農藥,三天之內它要不死,那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爲什麼二者之間有這麼大的差別?很明顯,是環境不同造成的。人也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裏,環境不同,人便不同,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通過對比,幫助人們判斷是非曲直,從而有力地支持論點。

(七)問——通過自問自答,引出觀點或引入議論

例:怎樣看待得與失呢?關鍵要看爲什麼得,爲什麼失,如果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犧牲一些個人利益,這樣的"失"是值得的。相反,爲了追求個人利益,不惜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種"得"的代價,是遭人鄙視和唾罵!《得與失》 爲什麼服裝設計師總要千方百計地設計一套又一套的時裝?爲什麼我們的祖國在前進的號角中總夾雜着這樣一句話--提倡科技創新?爲什麼一座座拔地高起的高樓不沿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築的風格?一切的一切,只因爲時代在變化,人的思想也在變化。時裝要迎合時代潮流,發展要與時俱進,生活賦予了我們創新的動力。

跳出圓圈的枷鎖,創造新穎的風格,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選擇。 《跳出枷鎖創造風格》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引人注意,發人深思。

(八)敘——記敘故事、寓言或者生活中的事實

例:英國哲學家羅素來中國講學的時候,給聽講的莘莘學子出了一道題:2+2=? 一時間,全場寂靜,滿座啞然。其實,這本是一道連小學生也能回答的

問題,但聽衆們萬料不到答案會如此簡單,所以竟無一人作答。人們迷信權威,往往喪失自我主張,肩膀上要長着自己的腦袋,放開眼光,運用腦髓,自己來想。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生動活潑,吸引讀者。 理一理,這些開頭方法平時見過、用過嗎?有什麼體會認識?

結尾和開頭一樣,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爲人重晚節,行文看結尾”,是說應該像一個人注重晚節那樣重視文章的結尾。古人把“豹尾”和“鳳頭”並提,既說明了結尾的特殊作用,又包含着結尾要有力度的主張。好的結尾既然要能使人回味整篇文章,重新咀嚼,所以是需要苦心經營的。對快速作文來說,收筆不僅要好而且快,因此,明確結尾的基本要求,熟練地掌握結尾的基本方法也是快速作文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想一想,結尾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1、完成主題。結尾要使讀者對全文有一個完整而深刻的認識。白居易在《新樂府序》中讚美“卒章顯志”的寫法,就是說篇末要體現主旨。

2、簡潔有力。結尾是給讀者以最後的,決定性的印象部分,不能拖泥帶水,要言簡意賅,明確有力。

3、令人回味。這與開頭要引起讀者的興趣一樣,結尾要令其念念不忘,有“餘音嫋嫋,三日不絕”的效果。

議論文結尾的幾種形式:

1、推進式。如《機遇》一文,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論證一個人要把握好機遇後,順勢由此及彼,由個人推及到國家,寫出了這樣的結尾——

機遇貫穿着每個人的一生,每一次競賽、考試、評比又何嘗不是機遇?正因爲它們的存在,我們纔不斷學習準備着,準備充分者,自然能脫穎而出。 機遇待人如此,待國亦如此。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已經把握住了一次改革開放的機遇;在第三次產業革命蓬勃而起的今天,開發國門的中國又同樣面臨着機遇,中國人在努力發展生產力,這生產力便是“必然”的準備;只有準備充足,才能把握住每一個科技騰飛而來的小機遇,把握住這些小機遇,才能把握住這一個振興中華的大機遇。(《機遇》)

這樣的結尾,對上文進行了小結,然後又深化開去,由小到大,由個體到羣

體,在原有的基礎上推進一步,使整篇文章提升了一個平臺。

2、照應式。如《把握機遇》一文,作者在用“比爾?蓋茨摸準市場行情抓住機遇獲得成功”和“三國時期袁紹優柔寡斷,未趁許昌空虛一舉攻下而坐失良機、兵敗官渡”這兩個事例從正反論證論點後,寫道——

“幸運之機好比市場,只要錯過機會,價格就將會變化。”希望歷史的教訓能夠打消某些人對“下一次”所抱有的幻想。成就事業,尤其重要的是保持一個敏感的頭腦,培養一份過人的膽識,這樣你纔不會錯過機會,也不會因此而付出代價。

就像比爾?蓋茨,他的成功並不是偶然,我相信他是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出來的。他的成功也就是因爲他能夠抓住一個好的時機,去爲自己創造機會,從中表現出了他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和聰慧的大腦所儲蓄的條

件。(《把握時機》)

這個結尾,先由上述反面論證順勢議開,與上段形成照應,深化論點,再回應正面論證一段,進一步論證,有利地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論點。

3、聯繫式。如《機遇出人才》一文,作者在用戰國的毛遂、三國的孔明的事例論證他們在機遇面前大展才華,大顯身手之後,這樣寫道——

機遇不喜歡懶漢,也不欣賞投機,機遇總伴隨着勤奮努力的人,不斷開拓的人,持之以恆的人,力求創新的人。若你沒有“千里馬”的本領,再多的機遇也是徒然,因爲只有能力作保證,機遇作爲條件,你才能脫穎而出。

機遇出人才,時勢造英雄,只有把握好機會,創造出機會的人才會得到更大的發展??(《機遇出人才》)

這樣的結尾,緊密聯繫實際,先從反面說,再從正面提出要求,使全文具有了較強的時代性。

4、感召式。《成功靠機遇》一文在列舉柯南?道爾寫作偵探小說、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魯迅棄醫從文等事例證明機遇等成功的重要性後寫道——

厚重的人類歷史,客觀的社會現實,無可爭辯地證明了:成功靠相遇。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反覆強調,要抓住機遇,把我們中國自己的事辦好,中國當代名人九大成功素質排行榜中的老大即爲“抓住機遇”。讓我們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搶抓機遇,大顯身手,爲祖國的現代化建功立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