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工匠精神議論文

工匠精神就是一種認真精神、敬業精神。yuwenm小編整理了相關的文章,歡迎欣賞與借鑑。

弘揚工匠精神議論文【篇一】

日本賽車手井田在職業生涯結束後開始着手改裝汽車,每一輛保時捷都由他親手只用眼睛與彩筆在模具上畫出,精心打磨剪裁一星期甚至一個月後,才安裝在車體上,完美無缺。不得不講,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着實讓人佩服。

工匠精神是少而精,不求利。

德國人生產的汽車每年都會限量,但他們只用半年工資便買得起,每一輛汽車都可以使用二十到四十年。對於工匠精神,可謂完美的詮釋。

相反,馬虎與湊合終釀惡果。

舊時,有一位畫家在畫馬時覺得不像,便將其改成了老虎。他的兩個兒子問他時,他便解釋道一個是馬,另一個是老虎。於是他的兒子出去打獵時,一個將馬誤看,射死了一匹千里馬,另一個將虎誤看,騎上去被咬死了。湊合看着像,卻終釀成了悲劇。

中國目前的工匠精神是稀缺的。

在如今這個變化萬千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安靜下來,持之以恆般做一件小事。但不論是身邊微末之事的變化,還是宏大的社會政事變化,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在萬千改變中卻總有一些東西曆久彌新。它們經歷時間的淬鍊,依然散發出灼灼的光芒,就如我們頭頂的蒼穹一般,日升日落,亙古如斯,那便是工匠精神的產物。

我們必須具備工匠精神。或許現在的我們如少年般浮躁豪言差不多,但成熟後,反觀自己的不足,由虛而實剝落浮華,將自己從一彎急流瀑布點化爲靜水深流時,我們纔會發覺工匠精神如此重要。所謂工匠,亦是認真細緻。

弘揚工匠精神議論文【篇二】

在如今這個科技發展,向高層邁步的社會,我們齊奔富裕的“小康”目標。可是城市的繁雜,讓許多人拋棄或遺忘了“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大衆面前,體現出敬業、刻苦、以逸待勞。不光這些,還有一定的技術含量,自然態度是放第一位;再其次爲細節。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我認爲亂幹不如不幹,亂幹毀壞形象與道德,不幹反倒是沉穩。

我的記憶中,工匠是一種低調藝術,它們隱藏自己的光彩,置身於幕後,顯得默默無聞而不染風塵。

美術是人內在的體現,畫出的不止是華麗景象,更將心靈的細節展現清楚。畫家在作畫時會有情緒波動:他興奮,狂躁,平靜或悲傷中帶着無奈·····都能隱約表達在紙上。美術爲視覺的滿足提供一系列條件,高檔次的美術更可以引發視覺衝擊。美術是立體藝術與平面藝術,還能在平面內表現立體。它可以誇張放肆,豪邁且富有想象力。

比如《蒙娜麗莎》的畫像,梵高的《向日葵》等全是工匠的“結晶”,後無來者的驕傲。爲什麼著名畫家一直流傳於世?因爲他們有種對人生,對自己,對藝術的執著;他們滿懷希望與熱情,哪怕失望亦不會絕望。畫家們不光堅持,更重要的是有一顆開放自由的心。心自由了,看他們作品的人才不會感覺一潭死水,而是感到胸襟開闊,走入這個世界之外的境地享受。

我所說“工匠”精神包括:文學家贈予讀者的修養品質,心理的改變和撫慰。作家是文學的“工匠”,他們把每種感情、思想築成文壇的殿堂,其中飽含豐富的知識內涵,有這些東西陪伴,靈魂不再寂寞空虛。所以說作家和文學家是人心的“工匠”,他們給世人陳述愛和底線。

在這世俗紛擾的年代,許多人一味追求物質與外在,卻忽略追求精神的高貴。無論是文學家還是美術家,靈魂共同存在着執著和專注。

弘揚工匠精神議論文【篇三】

在很久很久以前,姜老漢帶着三個呆呆的兒子在小漁村靠打漁爲生。年復一年、春夏秋冬、風裏雨裏,挨着日子。

時光荏苒,老漢漸老,孩子長大成人

這一年,春節過後的一天夜晚,老漢把孩子們叫道跟前語重心長的說“你們都老大不小了,不能這樣一輩子靠打漁混日子了,該出去學點兒手藝了”。三個孩子相互瞅瞅,又把帶着驚奇、疑慮的目光投向他們的老爹。姜老漢又說道“去吧,不用惦記我,我還能動,自己養活自己還沒事兒”。老漢又接着說“這事兒我都想了好久了,你們不用想太多了,明天一早就出發吧”。仨孩子點着頭,都沒有說啥。也許,他們知道,反對也是沒用的,或許,他們也很高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

夜色漸濃。老漢又跟仨孩子交代一些,出門在外要學會保護自己,好好學手藝等等的囑咐。就各自休息了。

姜老漢的三個兒子,各自相差一歲,都不聰明又不是很癡呆。

第二天一大早,仨孩子上路了。

出了村頭兒,有個三叉路口。他們站住,老大開口說道“我們在此分頭各自去學手藝吧,明年的今天在此會合回家”。老大照直接着走了,老二和老三分別左右也各自上路了。

轉眼一年就過去了。

三個學徒的孩子,如約在路口聚齊了,高高興興的往家走着。邊走邊說着各自學的'手藝。

老大興奮的說“我學的理髮,回家先給老爹理髮,再給你們剪頭髮”。老二說“我學的鐵匠,以後家裏的鍋碗瓢盆我負責修理了”。老三說“我跟一個獵人學的射箭打獵,以後,我能給你們打野物吃了”。說笑着往家走着……

回到家,見到老爹後,三個兒子又都搶着跟老漢彙報了各自學手藝的這一年裏的事兒。老漢高興的合不攏嘴,癡癡的笑着說“好孩子,今後你們可以憑着手藝吃飯了,我也安心了”。

老大說“爹,我學的理髮,我給你理髮吧!”老漢高興的說“給我剪的好看點兒哈”說着話,老大就開始安置給老爹開始理髮了,老大洋洋得意的開始給老爹理着頭髮,突然,老爹呲牙咧嘴的喊道“疼死我了,老大一看,傻眼了,原來把老爹的頭皮給刮破了,掉了一塊頭皮。站在一旁的老二說”別怕,我會焗,我給咱爹焗上就沒事了,說時遲那時快,二兒子拿出工具,手忙腳亂的給老漢焗頭。轉眼工夫,老漢的頭上焗出一個大包來,老漢一臉的苦相,嘴裏嘟囔着,你們啊!手藝不精啊,這是怎麼學的手藝啊!老三趕緊過來說”爹,不怕不怕,我會弓箭,我把這個焗出來的包,給你射掉就好了。

老三,拿出弓箭,拉開架勢,弓箭應聲”嗖”射出去了……

三個兒子都傻眼了。趕緊扶着老爹上牀上,又找來大夫給老漢包紮好。幸好老漢只是頭皮擦傷。

三個孩子,呆若木雞……

姜老漢還有村裏的老人們,對着三個孩子說“學手藝得做到精益求精,不斷的琢磨,對自己的手藝要嚴格要求,不能馬虎半點兒,馬馬虎虎會出大事兒的,手藝不精不但不能養活自己,反而會傷害別人。學手藝要不能投機取巧,要有耐心,要喜歡自己的職業,要敬業,做到一絲不苟”。

想必,老人們心口相傳的對技藝的嚴格要求就是當今我國提出的“工匠精神”吧!

這個小故事,是我小時候爺爺講給我聽的,我也講給了我的孩子聽,讓傳統文化和工匠精神,在我們國家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繼續發揚光大吧!

“工匠精神”永遠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