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議論文800字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特別是作爲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議論文,議論文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這類型的作文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孝的議論文8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孝的議論文800字

孝的議論文1

對父母尊敬,對母親敬畏,對父親感激……

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一直不變的傳統。五千年,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任務,也不是今天這樣明天就是那樣的純粹玩樂。它,是你一直需要守護的親情和感情。

父親給你了完整的基因,他讓你得已成型,漸漸地待到你出生,又看着你長大,最後望着你成家立業走上社會。可能會與父親長的不一樣,但是不能忘記的是你的生命是他給你的,你的血液有着他的三分之一。始終不能忘記你是你父親最值得驕傲的接班人……

“母親”是個值得驕傲和與人尊敬的稱呼,她不但是給了你三分之一的血液,也是給了你一個你第一次必須住進的溫暖的房間的人。每個人的第一套“房子”都是母親含辛茹苦十個月給你“買下”的房子。這或許是你爸爸造成的,但是最後的你,還是應該懂得這樣個給了你生命的人,媽媽爲了你痛苦得死去活來。你安詳的來到了這個世界,事實上剛來到這個世上的你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事,不單單是成家立業、娶妻生子。最重要的是讓這兩位給了你生命的年輕人,陪伴他們的後半生,讓他們得到幸福。

特別是媽媽,她在懷胎十月中……可能你並不知道,整天吃不下,還嘔吐。睡覺睡也不踏實。每天挺着大肚子要都直不起。到最後還要受多少罪才能把你生下來。也許吧,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每個婦產科大夫才能明白吧……也可能等你老婆懷孕了你纔會懂得吧。

有人說“孝”不過是看到別人衣袖間別着的黑布孝。但是,這卻是要遭天譴的!他們給了你生命,不是讓你直接養老送終的,是寄予了子女會讓自己幸福,相信自己的子女都能有用成才。想一想:一到二十歲,整整3700日。父母讓子女白白吃了二十年的飯,睡了二十年的牀,不是到頭來一句“替你養老送終就是了”這不是孝的含義。

我非常喜歡蘇芮演唱的《奉獻》,並常常爲此輾轉反側、躬身自問,那纏綿悱惻的旋律始終在我的腦海迴響:“長路奉獻給遠方,江河奉獻給海洋,星光奉獻給長夜,草原奉獻給牧場,歲月奉獻給季節,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爹孃?”

孝的議論文2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着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可能愛他人,《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弟子規》說“首孝悌,次謹信”。《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爲人之本與。”

而今天,當我再一次重提孝道時,不得不對“孝”進行了反思

不知你可曾看過這麼一項報告:前不久,有人專門組織了一項對日本、美國和中國內地中學生進行的“最受你尊敬的'人物是誰”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日本中學生把父母分別放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美國中學生分別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和第三位,中國內地的學生則把父母分別放在第九位和第十一位!問卷的調查結果無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直以來,中華民族所傳統的美德都是我們引以爲傲的風範,我們一直都認爲中國是“孝文化的領袖”,可是現在一些人卻對“孝”的認識淡化了,模糊了,更有甚者,在華夏大地上居然出現了虐待父母,遺棄父母的醜行!

孝,不需要金錢,不需要回報,更不需要花言巧語,需要的,只是一顆真誠的心。父母那樣的關心我們,而我們對父母的關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嗎?知道他們喜歡吃什麼嗎?知道他們愛看什麼樣的節目嗎?知道父母內心中的希望嗎?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當我真正體會到父母之愛的時候,我已經十七歲了。記得在那以前,我的父母對我的生活處處操心,對我的事情樣樣提醒,可我不但不珍惜,反而覺得自由受到了干涉,就像其他大多數的子女一樣,甚至對父母有一種反感。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是“該當何罪”啊,如果不是因爲這個機會重提孝道,我還真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才清醒。

生前孝子聲價貴,死後孝子萬古傳;處事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動地合天。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貴實行不在言;孝子齊家全家樂,孝子治國萬民安。

漫漫人生路,孝,在悠然的午後陽光中感動,在靜謐的午夜時光中品讀,在微明的晨曦中徹悟,不失爲美麗。

生命不要求我們成爲最好的,只要求我們作最大的努力!

孝的議論文3

“孝”,這個字似乎包含了太多的意義,它可以重於泰山,也可以輕於鴻毛。

“孝”是我們嘴邊常常掛着的一個字,卻是少有人付諸行動,亦或是行動甚微。“母愛如水,父愛如山。”父愛和母愛每一個好像都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愛塑造我們堅強的性格;母愛塑造我們柔軟的心靈。

父母總是在關心我們,照顧我們,給予我們無私的愛,卻不求回報;我們卻不管這一些,只當這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麼感恩之心。所以在我們與父母愛的天平間就總是傾斜的,我們很少想過要往上邊增加一些砝碼,以至於它越來越不平衡。

古時,孝總是很重很重的。我們都聽說過臥冰求鯉的故事,這故事充分體現了孝義。古時,孝字爲上,子女要聽從父母的管教,遵從父母的想法,如弟子規中“親所好,力爲具;親所惡,謹爲去。”子女卻是半分也不能頂撞父母,頂撞也算作不孝。現在這層規矩像是破掉了,從未與父母吵過架的這世上估計是找不到幾個了。

現在的我們很少在意孝,反而是一味的享受着父母的關懷,還不時衝父母發泄一下自己的不滿情緒,責怪他們。

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己結婚有了孩子之後才瞭解到父母的辛勞,知道幼時的自己多麼令父母操心,也是這時纔想起來孝。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會去花很多時間去陪父母,只是給他們錢,認爲這樣也算是盡孝了,卻沒有想過老人心中對親情的渴望。

可是有一些不孝的人在成人後依舊沒有想到孝。像是一些吸毒的人員在染上毒癮後花光了自己存下的家底,沒有錢再買毒品,也耐不住毒癮發作時的痛苦時,就去向父母索要錢財,甚至逼迫父母給自己錢。最後的結果卻是壞了自己的人生,壞了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也令自己的家庭承擔深厚的陰影。

同樣有人在意識到孝之後卻發現自己的父母已經不在了,回首看看以前父母爲自己做的事情,深深的內疚涌上心頭,可是卻再也沒有機會償還這份親情。

所以,我們不能讓這樣一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情景真是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孝”,真的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