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精準扶貧的議論文

現如今,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精準扶貧的議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精準扶貧的議論文

現在已經不是越窮越光榮的年代了,學子面對家庭的貧困,更多的是無奈、無助、困惑,相對於富家子弟,他們的心靈往往更爲脆弱。國家的助學政策、衆多的慷慨之士,無疑給他們的求學提供了可能性,然而部分實施救助的人在崇尚作秀的不良風氣下,對本充滿愛心的助學行動,採取大肆宣傳的模式,錄像、拍照、宣傳、報道,在這樣的活動中,很多學子不堪其累,貧窮得到曝光,隱私得到展現,部分學生的個人自尊得到一定程度的戕害。感恩的眼淚不一定非要通過鏡頭來檢驗,捐資助學的善舉不一定非要呈現在廣大的電視觀衆的面前,物質的幫扶的同時莫忘精神幫扶。

扶貧還要扶心。要時刻注意呵護學生的心靈,保護他們的自尊。現在的扶貧助學模式,往往是“一幫一”的模式,誰幫誰雙方都知道,這種結對幫扶在方便、快捷、便於聯繫的同時,其實還有很多弊端:幫助者是否應該得到被助者的報答?被助者是否就應該念念不忘被幫扶而感恩的情感包袱?被助者不感恩是否應該受到譴責?不感恩是否幫助者就應該中斷施助?曾經見到報道,一個得到救助的學生幾年裏連個電話也不打,連封信也不寫,更沒有登門道謝的事情,施助者感到委屈,叫屈的同時甚至想停止救助。報道以來,媒體和社會紛紛譴責被救助的學生,大談必須實施感恩教育。我們承認這樣的學生也會存在,但在譴責的同時,誰又會理解得到救助的學生的那顆過分敏感的心靈呢?他們沒有感恩的舉動,不一定是人品所致,很可能是別有隱情。所以,現在提倡的“暗助”還是十分可行的,這種暗助正是對學生心靈的最好呵護。有個學校爲了幫助貧困生,根據食堂電腦統計,針對每個月花費伙食費最少的那部分學生,學校都會偷偷爲其在餐飲卡里注入一定量的伙食資金,這樣既幫助了學生,又有效的保護了學生的面子,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讓他們暗暗地感恩社會。

忽然想起了前幾年報紙上登的一個小故事,一個盲女爲了自食其力每天站在街頭賣花,一個企業的老闆看到後慷慨解囊,拿出一大筆錢交給盲女生活用。固執的盲女謝絕了企業老闆的好意,一分錢不要。企業的老闆改變了辦法,從此他天天到賣花的盲女前買花,有時候自己忙就派自己的員工去買花。賣花的盲女因爲能夠自食其力而由衷的快樂,那個聰明善良的老闆因爲助人也感到了由衷的快樂。那個企業的老闆實在可貴,他用自己的善良幫助了人,更可貴的是他保護了盲女的那顆心靈。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幫助方法的不當很容易造成受助者的“接受施捨”的認識誤區,這時候的幫扶就成了拆了心靈的“東牆”去補充物質的“西牆”的舉動了。

給學生一個捐資助學求學的機會,要給學生一份情感上的體諒和態度上的溫情,更要給學生一個健全的人格。不要給學生貼上貧困的標籤,不要讓每當新學年伊始的扶貧助學再成爲教育四季歌中一段悲情旋律,莫忘扶貧還要扶心,真正讓受助的學生成爲學有所成、心智健全的完美無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