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素材

帕瓦羅蒂問父親:“我是當老師呢,還是做個歌唱家”其父親回答說:“如果你想同時坐在兩把椅子上,你可能會

從椅子中間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選一把椅子坐上去。”

少年時取其豐;壯年時舍其實;老年時取其精。

少年時舍其不能有;壯年時舍其不當有;老年舍其不必有。

現代原子物理學的奠基者盧瑟福對思考極爲推崇。

學生告訴盧瑟福,他從早到晚都在做實驗。勤奮的學生本以爲能夠得到導師的一番誇獎,沒想到盧瑟福居然大爲發火,厲聲斥責:“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實驗,什麼時間用於思考?” 勤奮的學生遭到斥責,看似委屈,實際上大師是在傳遍真經啊。很多時候人們寧可讓歲月淹沒在彷彿很有價值的忙碌中,卻極不情願拿出時間進行思考,以至於思維在低水平的層次上徘徊,最終一無所獲。如果說智慧是創造的源泉,那思考便是智慧的起點。

著名物理學家法拉第,早在1873年就已經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但由於他在論述這一現象時,用語晦澀,致使這項重大的科學發現在長達26年的時間裏被束之高閣。後來幸虧酷愛詩歌的物理學家麥克斯韋以他特有的形象思維和精練的語言,把它描述出來,才使這一重大科學發現公之於衆。

康熙大帝在位執政60年之際,特舉行“千叟宴”以示慶賀。宴會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感謝孝莊輔佐他登上皇位,一統江山;第二杯敬衆位大臣及天下萬民,感謝衆臣齊心協力盡忠朝廷,萬民俯首農桑,天下昌盛;當康熙端起第三杯酒酒敬給敵人,吳三桂、鄭經、葛爾丹還有鰲拜。衆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說:“是他們逼着朕建立了豐功偉績,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朕,我感謝他們。”人身價的高低,就看他的對手。對手總會給你帶來壓力,逼迫你努力地投入到“鬥爭”中,並想辦法成爲勝利者。在同對手的對抗中,才能真正地磨鍊自己。從這一意義上說,你的敵人是你前進的動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劑。

沙丁魚非常嬌貴,極不適應離開大海後的環境。死掉的沙丁魚味道不好銷量也差。爲延長沙丁魚的活命期,漁民想出一個法子,將幾條沙丁魚的天敵鮎魚放在運輸容器裏。爲了躲避天敵的吞食,沙丁魚加速遊動,從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這在經濟學上被稱作“鮎魚效應”。 壓力存在時,爲了更好地生存發展下去,懼者必然會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得就越快。適當的競爭猶如催化劑,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們體內的潛力。

要治理好天下,必須要有雅量。《宋史》記載,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園與兩個重臣一起喝酒,邊喝邊聊,兩臣喝醉了,竟相互比起功勞來,他們越比越來勁,乾脆鬥起嘴來,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應有的君臣禮節。侍衛在旁看着實在不像話,便奏請宋太宗,要將這兩人抓起來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沒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別把他倆送回了家。第二天上午他倆都從沉醉中醒來,想起昨天的事,惶恐萬分,連忙進宮請罪。宋太宗看着他們戰戰兢兢的樣子,便輕描淡寫地說:“昨天我也喝醉了,記不起這件事了。”

現代的領導,都難免遇到下屬衝撞自己、對自己不尊的時候,學學宋太宗,既不處罰,也不表態,裝裝糊塗,行行寬容。這樣做,既體現了領導的仁厚,更展現了領導的睿智,不失領導的尊嚴,而又保全了下屬的面子。以後,上下相處也不會尷尬,你的部署更會爲你傾犬馬之勞。

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襄公被殺。襄公有兩個兄弟,公子糾、小白。公子糾的師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師傅叫鮑叔牙。兩個公子聽到消息,都急着要回齊國爭奪君位。在公子小白回齊國的路上,遇到管仲射箭暗殺。怎知公子小白是詐死,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小白和鮑叔牙早已抄小道搶先回到了國都臨淄,小白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齊桓公即位以後,即發令要殺公子糾,並把管仲送回齊國辦罪。鮑叔牙立即向齊桓公推薦管仲。齊桓公氣憤地說:“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還能用他嗎?”鮑叔牙說:“那回他是公子糾的師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對公子糾的忠心。論本領,他比我強得多。主公如果要幹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着的人。”齊桓公也是個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鮑叔牙的話,不但不辦管仲的罪,還立刻任命他爲相,讓他管理國政。

寓言:在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座小山上,住着一個天才老人。據說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問題。當地有兩個小孩愚弄這個老人,他們捕捉了一隻小鳥,問老人:“小鳥是死的還是活的?”老人不假思索地說:“孩子,如果我說小鳥是活的,你就會勒緊你的手把它弄死。如果我說是死的,你就會鬆開你的手讓它飛掉。你的手掌握着這隻鳥的生死大權。”

啓示:你手中握着失敗的種子,也握着邁向成功的.潛能。我們有權選擇成功,也有權選擇平庸,沒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強迫你,就看你如何去選擇了。

法國著名科學家法伯發現了一種很有趣的蟲子,這種蟲子都有一種“跟隨者”的習性,它們外出覓食或者玩耍,都會跟隨在另一隻同類的後面,而從來不敢換一種思維方式,另尋出路。 他捉了許多這種蟲子,然後把它們一隻只首尾相連放在了一個花盆周圍,在離花盆不遠處放臵了一些這種蟲子很愛吃的食物。一個小時之後,法伯前去觀察,發現蟲子一隻緊接一隻不知疲倦地在圍繞着花盆轉圈。一天之後,法伯再去觀察,發現蟲子們仍然在一隻只地圍繞着花盆疲於奔命。七天之後,法伯去看時,發現所有的蟲子已經一隻只首尾相連地累死在了花盆周圍。法伯在他的實驗筆記中寫道:這些蟲子死不足惜,但如果它們中的一隻能夠越出雷池半步,換一種思維方式,命運也會迥然不同,最起碼不會餓死在離食物不遠的地方。其實,該換一種思維方式生存的不僅僅是蟲子,還有比它們高級得多的人類。

海明威在他的短篇故事《世界之都》裏,描寫一對住在西班牙的父子。經過一連串的事情後,他們的關係變得異常緊張。男孩選擇離家而去,父親心急如焚地尋找他。遍尋不着之際,父親在馬德里的報紙上刊登尋人啓事。兒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是個很普通的名字。尋人啓事上寫着:“親愛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馬德里日報社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愛你。”海明威接着給讀者展示了一幅驚人的景象。隔天中午,報社門口來了八百多個等待寬恕的“帕科”們。世上有無數的人在等待別人的寬恕。寬恕的受益人不只是被寬恕者,還有和他們一樣多的人可以得到好處——就是那些寬恕他們的人。寬恕是一座讓我們遠離痛苦、心碎、絕望、憤怒和傷害的橋。在橋的那一端,平靜、喜悅、祥和正等着迎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