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抗戰精神徵文800字

我出生在和平建設年代,沒有親眼目睹和親身經歷過先輩們與日寇浴血奮戰的場景,也沒有切身體驗家園被燒殺搶奪的感傷與悲情,但日本帝國主義血淚斑斑的罪行記錄着家鄉被屈辱的歷史,家鄉這片土地上的穆嶽、魏安邦、白克敬等先輩先烈們捐軀救國那可歌可泣的事蹟留下了深深印痕。

有一段歲月,是那麼波瀾壯闊,刻骨銘心。渾源是革命老區,1937年9月15日日寇侵佔渾源城,到1943年日軍退出渾源,在恆山大地上懷着救國救難理想的幹部羣衆與敵寇開展了一場場拼死鬥爭,北嶽大地到處留下民族英雄、革命先烈驍勇征戰的歷史遺蹟。唐莊慘案、凌雲口慘案、劉官莊慘案、黑石村慘案、火石頭慘案、破兌臼慘案、土嶺慘案等40餘起大小慘案,殘殺無辜羣衆4000多人,記錄着恆山腳下北嶽兒女艱苦的磨難、不屈的抗爭的血淚歷程,殘暴的法西斯日本只能激發起家鄉父老更加誓死的抗爭,堅決不當亡國奴的民族深情打下了深深烙印。

有一種精神,是能夠穿越歷史,輝映未來。國難當頭,無論是共產黨員,還是愛國羣衆,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曲蕩氣迴腸的愛國之歌。中共渾源縣第一任縣委書記、抗日英雄穆嶽,出生遼寧,1938年7月調任中共渾源縣委書記帶領開展抗日鬥爭,組建新縣委和渾源戰地動員委員會,配合八路軍共同開闢渾源抗日根據地,很快在縣、區、村建立了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武委會等抗日羣團組織和武裝組織,建立渾源縣基幹游擊隊,開展合理負擔和減租減息運動,帶領全縣人民抗擊百年不遇洪災,帶領羣衆開展遊擊抗擊日寇。1943年,率武工隊搗毀2個日僞村公所和3座日僞炮樓,迫使日軍退出渾源。1944年8月3日,由於叛徒出賣遭日僞軍包圍,於突圍時中彈犧牲,時年34歲。8月3日,爲緬懷先烈,紀念烈士功績,並把渾源縣示範小學改名爲穆嶽小學。祖籍渾源縣的白克敬,是聞名三晉的抗日英雄,滿門忠烈,血灑北嶽。1944年,中共渾源縣委表彰白克敬一家“滿門忠義”,《晉察冀日報》稱頌他及其家庭爲“鋼鐵的意志,模範的家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犧牲時,年僅37歲。東北抗聯將領楊靖宇犧牲後,日軍發現他的胃裏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狼牙山五壯士打完最後一顆子彈,毅然砸槍跳崖;被敵圍困河邊8位女戰士,誓死不屈挽臂沉江,記錄了一個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物。平型關大捷、夜襲陽明堡、百團大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8年抗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武裝,率領全國四萬萬同胞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團結起來,匯成浩浩蕩蕩的抗日洪流,讓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70年前,經過中華兒女的英勇鬥爭,中國的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共進行重大戰役200餘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以傷亡3500萬人流血犧牲的慘重代價,打垮了驕橫一世的日本法西斯,殲滅日軍154萬餘人、僞軍118萬人,我們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抗日戰爭硝煙早已散盡,血火淬鍊的抗戰精神,鍛造出了民族之魂,在歷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恆。先烈的史蹟,寫成了民族解放史上光輝的一頁,先烈的鮮血,灌溉了祖國獨立自由之花,先烈爲了祖國的利益而犧牲了自己的'一切,凝聚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懼、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慨,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是一面浸透烈士的鮮血的勝利旌旗,迎風招展,獵獵飄揚。新的歷史時期,賦予了每一位炎黃子孫更加神聖的使命,我們要以強烈的使命感和只爭朝夕的勁頭,砥礪英雄奮進之志,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徵程上開啓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壯麗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