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年味作文

過年了,每年過年即使熱鬧也還是會覺得比以前的年味淡了很多。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關於年味的消逝吧。

消逝的年味作文

消逝的年味作文範文一:

記得小時候,最期盼的莫過於過年了。而現在,感覺到過年越來越趨於形式化,不似以前的那般熱鬧。

小時候,還沒有搬進樓房,住在平房裏,幾乎所有認識的人都在一條巷子裏住,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大紅的燈籠掛在門楣上,一到年三十的那個晚上,燈就亮了起來,每戶門前都被照得亮亮堂堂的,一條巷子被照亮了,幾十條巷子被照亮了,幾百條巷子被照亮了……這時,城市就變成了一個不夜之城,在紅彤彤的燈光照應之下,和姐姐們一起玩耍、遊戲……

而現在,幾乎都搬進了樓房,似乎沒有人在門楣上掛上大紅的燈籠了,也沒有了那種紅光的映照,同時那個不夜城也隨之消失了,也不知如今是否還有那火紅的燈籠。

小時候,大年初一早上,總是期盼着能穿上新衣裳,早早的起來,去給老人拜年,那時候,我祈求的並不是一張張的百元大鈔,而是一粒粒的乾果和一顆顆甜甜的糖果,只是這些,就覺得很歡喜了。

而現在,平常的衣裳也不差,衣服也不少,就對新年的衣裳不在那麼期待了,也不磕頭拜年了,就能拿到裝着百元大鈔的紅包了,不再充滿期待,更多隻是無聊而已。

小時候,沒有五顏六色的煙花,只有一個個簡單的雷子,但是,那一個個的響聲,寄託着我們對未來最爲美好的期待。

而現在,禮花的樣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漂亮,但是,總是找不回小時候的那種感覺,那種寄託,那種對未來的期盼。

現在,交通便利了,人們的感情卻疏遠了;通訊便利了,問候卻少了;時代更新了,年味卻淡了,樓下那一朵朵綻放的煙花,這靚麗的顏色怎麼能感染到人們的心呢……

消逝的年味作文範文二:

春節,是我們中國人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每個人都要過,我沒加也不例外。到了過年的時候我們大多是在外面放鞭炮,放煙花。可是現在基本不讓在自家門口放鞭炮,放煙花,只讓在自家門口放。由於這個我們小孩子變少了放鞭炮,放煙花這一項。在除夕夜的晚上我們小孩子便只能玩電腦,玩平板。還記得原來的時候我們小孩子都是見到長輩叩頭然後領到自己的紅包,而現在大都是在微信(聊天工具)上發,這樣也就少了在親手拆紅包時的那種激動和興奮。那時候年 夜 飯一上來大家都是無盡的讚美和立馬坐過去等待長輩們先動筷子,而現在年 夜 飯一上桌大家都拿出手機“咔嚓”“咔嚓”照照片然後發到網上。以前大家都是在桌子上談這談那的,而現在大家都是在網上互相點贊。

我想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年味也就這樣漸漸消失了吧……

消逝的年味作文範文三:

春節,這對於億萬華人而言最爲濃墨重彩的節日終於到來,似乎是讓人們期盼了一年。這樣周而復始,不知過了幾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麼呢?是那頭傳說中的吃人怪獸,還是穀穗下垂的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個代名詞,成爲了一種符號,成了我們中國人的一個標記。

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漸漸地消隱,或是消逝!連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

在記憶裏,依稀還記得年長的姐姐說她不喜歡過年。那時,真的隱隱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覺。在回憶裏,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種痛,不知爲什麼。

而現在呢?人們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還聽到過有的孩子說不喜歡過年。啊!原來不只姐呀!

年究竟是什麼?我無法解釋,但就我個人的理解,我認爲年是一種迴歸的象徵。每個人無論到得何地,過年時總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那是心靈的一種迴歸的渴望。家,可是一個多麼溫暖的詞呀!

現在,姐在北方的一個城市裏工作,據說北方的年味兒很濃,那兒的人們都很樸實、和善,特別重視這樣一個重大的特殊的節日。因而她纔可以早早地回來與家人團聚,又不必擔心歸期過急了。還好不在南方,據說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

而我們中國人又這麼重視家。家,不僅只是我們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託,一份溫馨,更是我們心靈的歸宿、靈魂的休憩處。任憑風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過年了,家人還不能團聚,真的難以想象!

而年味的消逝,在我們這個小城裏卻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