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記敘文中的兩個關係的方法

小學到初中,記敘文一直作爲作文教學的重點,但大部分學生往往到初三也不能真正入門。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不能正確理解記敘文中的兩個關係,將直接影響學生掌握寫記敘文的要領。現就自己的教育和寫作經驗,談談如何正確理解和處理記敘文中的兩個關係。

正確處理記敘文中的兩個關係的方法

首先,要正確理解記敘文實用性和文學性的統一。記敘文不屬於文學的範疇,它屬於實用文的一種,這就決定了記敘文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中心,也即人們通過對文章的閱讀能有所認識,有所感受。但這種認識和感受不是作者用議論或說明直接告訴讀者的,而是讀者從文章記敘的人或事件中領悟出來的。這就是記敘文不同於其它實用文的一個特點――文學性。記敘文的文學性就要求文章具有形象性,作者的筆下應該塑造出一個個生動的、真實的藝術形象,不論寫景狀物,還是寫人記事都有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記敘文的這兩個性決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融合在一起的,即記敘文是用具體生動的形象來展現中心,實現其教育功能和認識功能的。中心以形象爲依託,形象以中心爲歸宿。形象塑造的越真切、感人,對讀者的教育、感化作用也越強;反之,文章就沒有感染力。如在"迎新世紀"徵文中,筆者爲了表現農民在科技指導下,在新世紀中的美好前景這一主題,塑造了"父親"這一形象,以"父親"的笑容爲線索,從父親辛勞一年無所得而沉默不語到在表哥指導下建成大棚而發出希望的笑這一事件的記敘來表現中心,全文並沒有提到科技的作用,但從文章最後父親那開懷的一笑中,讀者不難領悟科技於農民的作用和帶給農民的巨大希望。從上面例子,我們不難看出記敘文用形象來說理的特點,理解這一點,也是記敘文入門的捷徑。

其次,要正確理解真實性與藝術性的.統一。記敘文要求真實,但什麼是真實呢?是否生活的原形就是真實,或者親身經歷的就是真實?答案是否定的。因爲生活本身是繁雜無序的,如果作文是生活的搬抄,那作文就會是沒有主次,沒有條理的“天書”,而對於中學生而言,親身經歷的事太少,不可能寫什麼文章都取材於親身經歷。我認爲記敘文裏的真實應該是藝術的真實,通俗一點講就是讓讀者看了覺得有真實感的真實。這種真實它源於生活,以生活爲基礎,又高於生活,從生活中提煉出來。這個提煉的過程就是藝術化過程,它決定了記敘文的藝術性。因此,我們在寫記敘文時,要對材料進行加工處理,有時只要細節真實,整體情節虛構也無妨。如寫《國慶倍思親》這篇文章,筆者沒有親身經歷,整體情節只能靠虛構,但筆者塑造了母親刻意打扮自己,打掃房間及買父親喜歡吃的菜等幾個細節,表現了母親在久別的父親將要回來之前的激動、興奮心理。正因爲有了細節的真實,所以整篇文章的情節雖然虛構,但仍給人以一種真實感。當然對同學們來說,細節的真實也是一個難題,這需要同學們多觀察、體驗生活,並學會具體生動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