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紀念日徵文:緬懷革命烈士

緬懷烈士,祭奠先賢,是因爲烈士和先賢那裏記載了國家的歷史,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延續了家族的傳承。作文應該怎麼寫,看看下面的烈士紀念日徵文:緬懷革命烈士。

烈士紀念日徵文:緬懷革命烈士

【烈士紀念日徵文:緬懷革命烈士1】

歲月如梭,今年是2013年。在這風風雨雨的九十多年中,有多少位革命烈士活在人們的心中啊!

黃繼光,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5師135團9連的營訊員。1952年10月19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的陣亡。被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邱少雲1926年出生,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抗美援朝期間在執行一次潛伏任務時,被敵人燃燒彈擊中,全身被火焰包圍,但邱少云爲了不暴露目標,始終趴在火中,一動不動,直至光榮的犧牲,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整場戰鬥的勝利。

劉胡蘭,山西人。1945年進中國共產當婦女幹部訓練班,1946年被分配到雲周西村做婦女工作,併成爲中國共產當候補黨員。1946年12月21日,劉胡蘭參與暗殺村長石佩懷的行動。當時的山西省國民ZF主席閻錫山派軍在1947年1月12日將劉胡蘭逮捕,因爲她拒絕投降,被一刀殺死,當年她才15歲。隨後,劉胡蘭被中國共產當追認爲正式黨員。毛主席當年爲此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金守兒1955年出生,浙江人。1976年3月入伍,爲廣西軍區獨立師獨立團八連六十炮班戰士。勤學苦練,成爲投彈能手和出色炮手。197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勇猛頑強。2月17日,隨部攻打越南保肯公安屯,右額爲敵彈片所傷,不顧包紮,繼續戰鬥。下午腹部又被子彈打穿,班長嚴令醫療,送入戰地醫院。傷未痊癒,即回部力請參戰,毀敵暗堡兩座,3月3日在攻打高巴嶺7號高地戰鬥中,與同班戰友殲敵160餘人,被敵彈片穿破頭部,胸腿亦傷,不及搶救而死。部隊追認爲“一等功臣”。

這些光榮革命烈士爲新中國鋪上了金黃的地毯。沒有這些革命烈士,哪來的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哪來的今天的我們?

【烈士紀念日徵文:緬懷革命烈士2】

我們緬懷烈士,祭奠先賢,是因爲烈士和先賢那裏記載了國家的歷史,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延續了家族的`傳承。追思懷遠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更是中華民族綿延不息的動力源泉。那些爲了國家的富強、爲了民族的獨立、爲了人民的幸福而奮不顧身的烈士們,不止是歷史教科書上的英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甚至沒有留下名字,但是大家明白,如果沒有烈士當年的浴血奮戰、流血犧牲,今天人們的幸福生活也許還遙遙無期,又去哪兒翩翩起舞呢?

今年清明節前夕,中國再次派出專機,從韓國接回數十具志願軍遺骸回國安葬。中國駐韓大使給每一副志願軍遺骸棺槨親手覆蓋一面國旗,然後肅立鞠躬。機場上,執行任務的依仗禮兵一聲莊重嚴肅地起靈,五星紅旗迎風招展,引領志願軍的英靈迴歸闊別已久的祖國。當專機進入中國領空時,空軍兩架戰機伴隨左右爲其護航。一句歡迎回家令人動容,一句「英雄不朽」讓人血熱。魂兮歸來,祖國不曾遺忘,魂兮歸來,人民始終銘記。

英雄未曾遠去,就在你我身邊。那年夏天在廣州,無意間走進黃花崗烈士陵園,彷彿走進了另一個世界,穿行在沉默的碑石和塑像之中,與百年前的英雄「近距離接觸」,似乎可以感受到不聲不響的烈士精魂。雖然地處市中心,也並非清明節,但是陵園內部莊嚴肅穆的神聖氣息並未因市民、遊人的散步遊覽而減弱一分。身處其中,無需刻意地輕聲細語,也不必做作地躡足潛蹤,踏進陵園大門的那一刻,耳目自然爲之清靜。在這裏,敬畏歷史,尊重烈士,是對長眠於此的英雄最合適的舉動。

想起2015年9月3日那天,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七十週年的大閱兵,行進在隊伍最前面的,是武警國賓護衛隊環繞下的抗戰老兵專車。白髮蒼蒼的老兵們身着當年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遊擊隊的灰布軍裝,胸前佩戴着金光閃閃的抗戰勝利紀念勳章,擡手敬禮時,早已熱淚盈眶。每一位老兵都是穿越烽火硝煙的活的英雄,他們與銘刻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無數戰友,共同書寫了不朽的歷史,開啓了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

那麼,清明節等紀念日,大家在烈士陵園的紀念碑前,以鮮花和鞠躬追思先賢,讓烈士的靈魂安息,是不是比歌舞喧囂更合適的選擇呢?

【烈士紀念日徵文:緬懷革命烈士3】

今天,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們下午全體師生去了‘中安’輪遇難烈士紀念館掃墓,今天上午晨會課時,班主任老師宣讀了‘中安’輪遇難烈士紀念館的資料。1945年秋季抗日戰爭勝利後,共產黨爲避免內戰,爭取和平,決定讓出浙江、蘇南、皖南等8塊革命根據地,同年9月19日中央確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新四軍蘇浙軍區指戰員和蘇浙皖邊根據地的幹部,奉命於9月下旬起撤退到長江以北。10月15日,參加北撤的蘇浙軍區第四縱隊部分指戰員和蘇南根據地的部分幹部、民工近1000人,從武進縣蔭沙乘中安號輪船渡江往泰興,因輪船陳舊,艙底漏水,加上人員、物資超載,不幸在天星橋西南約2000米的江中沉沒。因獲救者不足100人,800餘人不幸犧牲。

爲緬懷先烈,教育後代,寄託衰思,永資紀念,在800英烈犧牲40年後,省政府決定爲烈士們修墓遷葬,立碑建館,整個建館工程由泰興縣承辦。1986年7月烈士墓穴先期竣工,7月8日將原安葬在天星橋江邊的烈士忠骨遷此安葬。1987年10月15日,800英烈犧牲42週年之際,紀念建築物全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紀念館環境優美,松柏長青,莊嚴肅穆。進入館內首先看到的是1座寬達600多米的臥碑,正面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蘇浙軍區副司令員葉飛題寫的“烈士英靈、永鎮江海”8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背面是省政府爲紀念800英烈犧牲40週年而題的碑文。碑文簡述了烈士遇難經過和建墓立碑的意義。接着擡頭可見1座高達18.8米的雄偉豎碑,碑名爲“新四軍蘇浙軍區北撤渡江死難烈士碑”,亦系葉飛題寫。碑身的基座呈現出下沉的船形,暗喻烈士們是乘船遇難的。從側面看去,碑身猶如一朵躍起的浪花,象徵着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將會像長江水那樣萬古長流,世代相傳。我看着不由得肅然起敬

經過豎碑便來到紀念陳列室。在這裏,陳列了部分歷史照片和烈士生平,分爲蘇浙軍區,豐功偉績;烈士英名,光照千秋;繼承傳統,發揚光大3部分。走出陳列室向北是800英烈長眠的墓地,面積98平方米,高2.5米。學校在那裏舉行了學生成長儀式。三年級代表在那兒宣讀了站在十歲的路口。成長儀式結束了,各班級在公園內春遊,3:40在公園門口集中。

祭掃活動結束,大家便打道回府了,愉快的一天便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