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貓·鼠》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狗·貓·鼠》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狗·貓·鼠》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狗·貓·鼠》的讀書心得體會1

《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狗·貓·鼠》就震懾住了我。犀利直接的措辭筆鋒,話中有話。這小動物彷彿就是人一樣,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

欣賞先生的寫作手法,更欣賞他的獨到眼光。文章表面上寫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用了往事抨擊了那些侵略我們國家的人們,他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爲鼓舞國家的士氣做出了貢獻,體現了一份真真切切的愛國情懷!

《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表述了對貓折磨弱者,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在書上看到一句話:魯迅的文章,只適於品味而不是瀏覽。以我的知識面去揣摩他老人家的情感還爲時過早,可我已能體會到魯迅對這個日漸渾濁的世道的無奈與悲切,他用他的筆戰鬥着,挽救着奄奄一息的中華民族。可這,只在歷史的輪迴裏留下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吶喊與彷徨。

對於我,可能我沒有足夠的資格與底蘊來鑽研這位高於世俗而又不脫離世俗的革命家,但我有一份崇敬的心來瞻仰這位革命英雄!

《狗·貓·鼠》一篇值得品讀的革命篇章!

《狗·貓·鼠》的讀書心得體會2

《狗·貓·鼠》這篇散文出自魯訊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曾對這篇文章進行了多次閱讀,才基本明白了它之中的含意,希望我的理解能夠正確。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爲的描寫比喻某些人。

魯訊先生在文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時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爲,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麼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裏偷偷地殲笑。魯訊先生說他討厭貓的第2個原因就是貓雖然和獅虎同族,都食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但貓卻具有一副媚態,正同我們現在的某些人,常常刻意掩飾自己的某種本性,其是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更加虛僞。貓平時總是吃飯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有東西吃就比誰都積極,一要他做事,就一溜煙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就像廣東話中的'一句俗語:"吃野吾做野,做野打爛野。"魯訊先生還告訴我們,老鼠中並非全部都那麼討厭,其實有寫隱鼠很討人喜愛,很有靈性,但卻遭到別人的摧殘,其實,人人都可以對這些弱小的生靈賦予一些愛心和同情,爲什麼有人就做不到?這可需要反思一下。

看了這篇帶有深刻寓薏的問張文章,雖說我不是受益匪淺,但是我卻在其中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狗·貓·鼠》的讀書心得體會3

中國有很多作家,在繁多的作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魯迅先生了。讀他的文章就像品一杯清茶,剛開始有點生澀難懂,但是慢慢品嚐回味你便會品悟到許多。聽說這本書當年出版時擬訂的名字是《舊事重提》,想來是魯迅先生嫌題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你還記的在七年級中我們學的《從百草園到三昧書屋》麼?它就是出自《朝花夕拾的》

在《朝花夕拾》十則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狗貓鼠》。初看題目,以爲是三個動物的故事呢,正想着先生童年時怎會和它們結下淵源呢,細讀才知道是當時的“貓論”引起了先生的回憶,才讓我們有幸體會到先生幼年時就很喜歡保護弱小。讀着這篇文章,我不得不佩服魯迅先生的罵人術。都說罵人的最高境界是罵人不帶髒字,可見魯迅先生已經到達了最高的境界了。先生就是先生啊,一隻貓讓先生如此地剖析得體無完膚,怎麼能不引起“富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之流的痛恨呢?

在《狗·貓·鼠》這篇文章裏,書訊先生闡述了他仇貓的原因。其實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爲,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麼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裏偷偷地奸笑。

《狗·貓·鼠》的讀書心得體會4

翻開魯迅先生所著的《朝花夕拾》,《狗貓鼠》突然衝進了我的視線,引發了我無盡的沉思……

貓,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擁有鋒利的爪子和敏捷的身手。但是《狗貓鼠》中,卻被魯迅先生寫成了一種令人憎惡的動物。一是因爲它捉住獵物後總是先玩弄一番,放走,捉住,再放走,又捉住……一直等到玩膩了才吃掉。二是因爲書上不是說貓是老虎的親戚嗎?那它怎麼還這麼會撒嬌呢?如果它的`身體放大十倍的話,它還會這樣麼?定是要張牙舞爪的欺負弱小去了。魯迅先生一直對貓這種動物不怎麼待見,直到知道自己小鼠的死與貓無關後,才改善了點對貓的看法。再仔細思量思量,魯迅先生是真的討厭貓嗎?我想,也不盡然,他真正討厭的應是如貓一般的人。

貓這樣的人,生活中也有不少,喜好玩弄他人,又欺軟怕硬。

就像《水滸傳》中的鄭屠夫,欺行霸市,強搶民女,打着"鎮關西"的旗號胡作非爲。可卻未料到被在此路過好打抱不平的魯智深一拳就給打死了。

他就是典型的欺軟怕硬。

生活中的一些人,看到比自己弱小的人,就嘲笑、欺負人家;一旦遇到比自己強大、厲害的人,就趕緊去巴結,討好。這種人就是典型的欺軟怕硬,兩面三刀,與貓的秉性十分相似。

我們可不能成爲這樣的人,遇到比自己弱小的人,不能嘲笑、欺負他們,要幫助他們,和他們友好相處;遇到比自己強大的人時,不去巴結、討好他們,要用自己最真實的樣子去對待。

我們要做不欺負弱小,不畏懼列強,不趨炎附勢,不玩弄別人的人,做一個正直,善良,自己心目中認可的自己。

《狗·貓·鼠》的讀書心得體會5

我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很感興趣,因爲他的文章中有許多有趣可愛的地方。最近我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之《狗·貓·鼠》。本文中描寫的墨猴和隱鼠,文筆十分簡練,墨猴的動態卻盡顯眼前,好像它就剛“舐盡了硯上的餘墨”似的。隱鼠也十分乖巧。

魯迅先生的兒子寫了一篇文章,他說現在青年的一代,如果你去問他們“魯迅是誰?”他們就會說“橫眉冷對千夫指”呀,“俯首甘爲孺子牛”呀。這太片面,不是真實的魯迅”。新中國成立後,魯迅的革命性開始逾越他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特別的強調。其實魯迅是個根本的文學家,他的作品的文學價值是很高的。

我們應該全面地學習他的文章,多關注其中的文學精髓。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有趣的傳說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