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高考改革培訓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高考改革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新高考改革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

讓學校圍着學生轉決定教師崗位,從全國開始推行新的學業水平考試,學生選擇,至逐步試行新的高考方案。語文、數學、外語必考,再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中選擇選3”。此外,中學教育開始實行走班教學,學生除了可以自主選擇,這被他們稱3個科目,參加高考成績覈算,即“6高考科目以外,還可以選擇自己的任課老師、課程爲“選科、選師和選課”。

在傳統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動適應學校和老師的學生,纔可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可以說,在傳統的高中學校中,學生是圍繞學校轉動的。那些有個性、有不同學習風格和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往往會被看成“異類”,認爲他們的個性,只是出風頭而已。高考新政下,學校將圍繞學生轉動,通過學生對高考科目、任教老師以及具體課程的選擇,彰顯自己的個性和學習風格,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從而獲得與個人能力相適應的成長。校辦學尊重學生的選擇真正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讓學校資源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推動學校的特色發展。只有學,纔可能每個教研組的工作態度與教育業績,會匯聚成這個教研組的學術聲譽,而教研組的學術聲譽會成爲學生是否選擇這個學科作爲高考學科的重要依據。

學生的選擇,將會影響到整個教研組有多少個教學崗位。由於學生有選擇任課老師的權利同一個教研組內究竟特定老師能否上崗,所以在,上崗後可以教高考學科班還是學考學科班,每個班會有多少學生,都是由學生的選擇決定的。學校制定規則,學生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在傳統高考模式下,文綜、理綜是綁定的,在經歷二選一之後,學生被分到某個行政班,從此只有班級排名的變化,偶爾有一些活動或者選修課程,可以走動。所以說,不是高中教師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是這樣的教育體制已經把學生固化下來了背景下要求學生“心動”,在不能“行動”的,這多少還是違背了“心動不如行動”的規律。於是,如果學生學不好,往往會抱怨學校不好,或者是老師教的不好。

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發揮自己的長處;又己來選擇,既可以讓學生迴避自己的短板可以通過選擇行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責任感。藉着選擇的機會,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學生。學生在選擇的前提下,有了挑選學校教育資源、組合自己擅長科目的機會,但也要承擔相應的後果。誰選擇,誰就得負責!如果選擇後,學生沒有取得好的成績,學生就應該首先想辦法來改變這個事實,而不是簡單地把結果歸因於老師教學水平太差。儘管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但在當下,老師的教學水平是既定的要認可這個事實,更要告訴學生這個事實要藉助於老師,哪些方面要依靠自己。我們也,讓他們知道哪些方面在學生選擇的同時,學校還需要做好對學生的生涯指導選擇的規則告訴,以及可能導致的結果告知學生。望只用一門課程給學生做生涯指導,將學校千萬別指,而是要爲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在選擇中學會選擇。

此外,在選擇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遵守選擇的規則,要讓學生明白選擇的邊界,在選擇中明白你喜歡的課程或老師有可能別人也喜歡。學校只能在已有條件下儘可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是並不意味着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好規則,學生在這種規則下進行自主選擇,但,這種情況下,學校,並在學習過程中,還有學校學爲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學生選科不完全基於興趣科強弱顯而易見,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變化,就是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了學生,尤其是學生可以選擇哪些科目作爲高考考試科目。面對升學的需求,學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興趣選擇讀學校在學科教學上的實力,而不考慮就,最後的,以及自己在該學科的能力結果可能就是選了卻考不上。當學生普遍把就讀學校學科教學實力作爲一個選擇標準時,特定的某個學科或者幾個學科就會成爲該校的主導學科,慢慢的這些學科就會演變成這所學校的辦學特色;當學生考慮自己的興趣和具體學科實力時,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就得到了照顧。

具體到特定的學科,學生往往會選擇學術聲望高,態度積極,性格樂觀,風趣幽默的老師。當然顏值高肯定也是天然的課程資源。這就要求老師要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與學生的交往方式,以及自己教學風格的可接受程度等。以前講教師專業發展方向,總是說如何提高老師的學科水平、學術水平、教學能力。當把“選師權”交給學生時,就等於承認了學生選擇老師的標準,就是老師提高自己的重要依據。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讓學生選老,而學生的師,目的不是淘汰老師,而是讓老師不斷的發展自己選擇標準,就是老師的發展方向,至少是發展方向之一。

學生怎麼學,學校怎麼管。隨着學生選科、選師與選課的深入,走班教學應運而生,順勢而爲。可是,走班教學遠不只是讓學生走走,而是在改變教育中一些本質的問題,重新造就課堂生態,學科老模式。比如,在行政班教學中,這個班是班主任建好了的師去上上課就可以了;但在走班教學中,上課的老師得先得自己組建一個班,然後再給這個班的學生上課,否則這個教學班就是散沙一團。在傳統的行政班教學中,課堂教學目標主要是進行知識講解,把學生學習和問題的解答放在了課後的作業批改和輔導上,這也是高中老師這麼辛苦的一個重要原因。與問題解答相比較,不論是所花時間還是難易程度者的。可是,我們卻把最重要的上課時間其實知識講解,都是不如後,拿去做了大量的相對,來完成簡單的知識講解,於是大家不得不再花大量的課外時間更爲重要的問題解答工作。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提前一週把學生下週要學的內容告知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把知識的學習儘量在課前完成,把知識學習時形成的問題與疑惑帶到課堂中來。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儘量減少知識的講解時間,把課堂教學重心用在學生疑惑的解答和問題的解決上。在走班教學的背景下,仍然靠作業批改和課後輔導來解決學生的困惑與問題,這條路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班級而變得無路可走。同時,這也要求學生在課前認真的做準備,因爲課堂會作爲學生“廝殺”的陣地,誰預習得好,誰就能在課堂上先行一步,從而主導課堂,誰滯後一步,誰就會被淘汰。此外,在高考新政下,由於把課程分爲了不同的類別與不同的層級,教師也教着不同的學生與不同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管理的重心,就不再是教學管理,而應該是課程領導,學校管理課程內容,管理教學難度與教學進度,把課堂教學還給教師讓他們結合自己的個性與風格來展現自己,吸引學生,成就學生。

這樣既可以保證全校最基本的學科教學質量是得到保障的,還有助於學生在不同老師與不同層級的課程間進行再次選擇或者轉換。高考的指揮棒,已經高高的舉起,並指向了學生個性成長與學校特色辦學的方向,這將深刻地影響我們的高中教育

學生如何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從而成就自我;老師如何在學生的選擇中完善自我,從而實現自我;學校如何在挑戰中抓住機遇,走向成功!

新高考改革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

作爲一名頂崗支教的化學教師,我十分有幸地參與了爲期3天的新高考專題培訓,不僅增長了見識,還收穫了許多的經驗。

本次培訓主要分爲6個專題:重慶市教科院副院長李常明的《重慶新高考走向及應對策略》專題講座、上海市吳淞中學校長張哲人講解的《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上海市吳淞中學數據中心主任朱佳斌的《變與不變》專題報告、上海市吳淞中學教師李秀英的《新高考背景下STEM+課程價值與實踐》專題報告、上海市電化教育館館長張治講解的《未來教育與未來學校新圖像》專題報告以及豐都縣教師發展中心化學教研員鄭君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xx版)》專題解讀。

首先,我瞭解了關於上海市和浙江省新高考模式對於重慶市新高考改革的指導意義以及可取之處,也對上海改革核心內容以及引領價值有了更爲清楚地瞭解。“教育者,非爲己往,非爲現在,而專爲將來”,用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我們也因爲經歷的事情多而富有經驗。與此同時,也學習了相關的迎接新高考的策略及方法。轉變教育觀念;科學解讀新高考;把握新高考命題方向;理解新高考要求;最爲核心的是高考內容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提問的有效性。

其次我對新高考下高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高考後面試的關鍵以及教師承擔的角色的轉型有了新的認識。上海模式在學生選課中,堅持自主選擇,而選擇需要精準分析自己、需要精準明確未來願景、需要精準把握走勢和大局,因此高中生涯規劃就顯得尤爲重要。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要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對真理的執着追求,要培養學生對家庭、社會及國家深切的責任感與擔當精神。高考改革倒逼學校關注發展生涯教育,學科融合,提供多元和優質的學習經驗。

其次,在新高考背景下,跨學科,創新以及動手顯得尤爲突出,教師自己開課、編教材和微課、慕課的錄製。教師要注重挖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爲高考以後的面試打下堅實的基礎:研究經驗和體會、必要的訓練、定位一批人羣以及準備工作需要。

最後,如今的社會是信息社會,大數據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的範式,人工智能的發展從計算機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的飛躍,技術對於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以學生爲中心的學習上”,在這樣的技術社會背景下,活法變—學法變—教法變—學校變,因此我們不僅需要埋頭拉車,還需要擡頭看路。

總而言之,新高考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結果,對於我們教師而言,不僅僅是挑戰,更是一次機會。爲適應新高考,我們必須抓住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發展核心素養爲導向,構建化學命運共同體;打破三維目標,突出化學核心素養;降低學生學習化學的難度;爲學生課後減負;帶着研究性教化學。實現教師角色轉型,正確科學指導學生選課,多元評價,全面發展。

新高考改革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

2018年8月27日至29日,我有幸參加了學校在教師培訓基地舉辦的“2018年新高考改革與課堂轉型專題培訓”,收穫頗豐。下面簡單說說學習的心得體會。

在爲期三天的培訓期間,學校邀請到了華林飛、左璜和廖飛等全國知名教育專家,給我們做了內容豐富的專題講座。

其中,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華林飛老師的講座。華林飛是武漢教科院中學教研室副主任。同時他也是湖北省新課程改革培訓專家,在研究新時期學生心理特點,優選教育方法上處於國內研究的前沿。

華林飛老師的報告以《我的親民主義——關愛學生的技巧與智慧》爲題,圍繞“學會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生活實際,讓教育迴歸生活”的主線,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師生關係中“爲什麼我們講道理他們不屑一顧”“他們和我們並不擁有相同的價值觀”“爲什麼他們喜歡《喜洋洋和灰太狼》”“真正的教育智慧蘊藏在生活之中”四個問題。華老師用高超靈活的教育智慧、生動鮮活的教學事例、幽默風趣的課堂語言分享德育工作的點點滴滴,引起老師們的強烈共鳴。會場內笑聲陣陣,掌聲不斷。

爲了讓我們這些聽報告的老師對教育有更爲深刻的認識,特別是對班主任工作的智慧認識,

華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以下幾條建議。

一、學會了解學生,瞭解學生實際,教育迴歸生活

結合華老師的內容和我個人的理解,我想對於瞭解學生,迴歸生活,應該就是我剛纔在上面的文字中所說到,要時刻和學生們保持親密的關係,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樣才能促進心與心的交流,真正瞭解學生,關愛學生。

二、學會創設教育情境,引導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進行道德建構現在的教育已經不在是單純的“灌輸式”的教育了,需要我們在情景中去教育學生,這也是爲什麼我每週給學生們講一個勵志故事,因爲我想通過這些故事來鼓勵教育我班的學生,讓他們在故事中得到成長,不過,我還需要學習華老師的體驗教學思想,讓學生們真正地去體驗,讓他們在體驗中成長,才更有利於他們的成長,更容易讓他們接受這些道理。

三、學會關愛生命,提升師生生命質量和幸福指數

我們是老師,但是我們同樣也是人,華老師認爲我們老師也要關注自己的幸福,我們的工作是神聖的,我們需要做好,但是同時我們也要關心自己的身體,關注自己是否幸福,並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和幸福指數。而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我們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的升學率而忽視了孩子們需要全方位的提升,有些學校推行“半天上課,半天興趣”的方式,非但沒有降低升學率,反而升學狀況越來越好。因爲教師和學生的生命質量和幸福指數上去了,學生願意學,教師樂於教,成績自然就不成問題了。

四、學會互動技巧,互惠共生,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我想我從中的體悟是我們要平等地和學生們在一起,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世界,真正和他們共同地成長起來。

五、學會改變自己,不斷調整心態,懂得寬容與忍耐

華老師列舉了好幾個自己曾經遇到過的問題學生,他是如何轉化他們的,從他故事中我感到華老師對孩子們的寬容和忍耐,恰恰是這點,讓一個個有問題的孩子轉化成優秀的學生,成就美好的未來。我想在未來的教學中,務必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畢竟我們教的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更多需要的關心和愛護。

六、學會勵志,掌握有效勵志方式,改變學生的人生態度

關於志向的思考,對於新帶的班級,無論良莠,華老師都會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寫週記,比如第一篇週記就是《我的夢想》。他還會每週給學生講一個勵志故事,來提升學生對志向的認識,督促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我想正是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纔會讓學生們真正成長起來。

七、掌握關愛技巧,用行動表達對學生的關愛

愛,不能是無方向的`,盲目的,應該找到合適的方法,比如處理一些學生矛盾,不能直接找他們談話,而應該選擇不同聲色的方式挽救他們的關係,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嘗試的,從中去感受關愛的快樂。

八、學會以善致善,儘量減少“反教育現象”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的確不乏反教育的現象,我們很多時候不應該直接告知學生某些缺點,也更不能直言不諱的說出學生的問題,這樣反而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反而對學生不好,而華老師的“對面的女孩或者男孩看過來”的方法,互相指出錯誤,利用集體的力量,對於學生的自我認識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九、學會捕捉教育時機,走進學生心靈深處

總之,這次培訓爲我們搭建了一個提升學習的平臺,幫助我們成爲教育思想先進,教育規律熟悉,教育技能紮實,教科意識強烈,個體風格顯現,富有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專家型教師。通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對孩子光有愛是不夠的,應該更要有教育智慧,就像華老師所說的,真正的教育智慧蘊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有改變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用智慧去關愛每一個學生,我們一定能把學校營造成孩子的精神家園。

新高考改革培訓學習心得體會4

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我有幸參加了在羅定文化中心進行的新高考高中教師培訓班,通過蔣春生校長和姚躍涌專家的講座,瞭解了我省將於20xx年啓動的新高考模式,現心得體會如下:

一是要做好選課走班的物質準備。我省將於20xx年啓動的新高考,預計會實行“3+3”模式。即“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加“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六科中任意選取三科。而策略性的“六選三”將是各高中學校必須認真應對的新課題。這種“六選三”的選擇共有20種組合,各高中學校必須認真研究,要根據學校的師資情況、教室數量以及其他教學資源等實際情況,提前做好調查論證,讓各種教學組合更加科學合理,以有利於學校對師資的恰當安排,形成新的教學品牌。通過科學的選課策略,盡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現階段各學校走班的方式可以歸納爲四類:全走班、組合式走班、大走班、小走班。

二是要重構課程體系及教學管理體系。要由單一的研究高考向研究課程、以及課程設計轉變。要由單純的培養學科名師向提高選課組合的整體教學水平轉變。綜合實踐的開展要逐步實現由校內走向校外,校本課程在學校新的課程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不僅要滿足學生能力發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學校要建構對教師“課程開發”以及“一專多能”的發展培養平臺。

三是要及早謀劃成立課程資源開發、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綜合素質評價指導的人員和物質條件,除了“軟件”方面的準備,在“硬件”方面也要充分地準備。

教師:轉變觀念,提升職業素養

新高考綜合改革對高中教師職業將產生重要的變革和挑戰。教師角色由原來的“買方市場”進入“賣方市場”。以往的教師是學科本位,教什麼,教哪個年級、班級,學校有統一安排。新高考後,那就是學生可以選老師。教師從學科教師到育人教師;從學科知識到學科素養;從重教學到重管理。教師由單純的進行學科教學之外還要進行實踐教學、社團教學、拓展教學。傳統的單一的授課本領將受到嚴重的衝擊。學校在完成國家課程之外,要更多的開設校本課程,要求每一位教師都具有承擔多種課程開設的能力。所以加強學習轉變教育理念將是新高考改革之前教師所要做的主要工作。

新高考改革培訓學習心得體會5

讓學校圍着學生轉,學生選擇決定教師崗位,從全國開始推行新的學業水平考試,至逐步試行新的高考方案。語文、數學、外語必考,再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中選擇3個科目,參加高考成績覈算,部分省市可能還有技術科目,即“7選3”。

此外,中學教育開始實行走班教學,學生除了可以自主選擇高考科目以外,還可以選擇自己的任課老師、課程,這被他們稱爲“選科、選師和選課”。在傳統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動適應學校和老師的學生,纔可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可以說,在傳統的高中學校中,學生是圍繞學校轉動的。那些有個性、有不同學習風格和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往往會被看成“異類”,認爲他們的個性,只是出風頭而已。高考新政下,學校將圍繞學生轉動,通過學生對高考科目、任教老師以及具體課程的選擇,彰顯自己的個性和學習風格,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從而獲得與個人能力相適應的成長。只有學校辦學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校資源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纔可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推動學校的特色發展。

每個教研組的工作態度與教育業績,會匯聚成這個教研組的學術聲譽,而教研組的學術聲譽會成爲學生是否選擇這個學科作爲高考學科的重要依據。學生的選擇,將會影響到整個教研組有多少個教學崗位。由於學生有選擇任課老師的權利,所以在同一個教研組內究竟特定老師能否上崗,上崗後可以教高考學科班還是學考學科班,每個班會有多少學生,都是由學生的選擇決定的。學校制定規則,學生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在傳統高考模式下,文綜、理綜是綁定的,在經歷二選一之後,學生被分到某個行政班,從此只有班級排名的變化,偶爾有一些活動或者選修課程可以走動。所以說,不是高中教師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是這樣的教育體制已經把學生固化下來了,在不能“行動”的背景下要求學生“心動”,這多少還是違背了“心動不如行動”的規律。於是,如果學生學不好,往往會抱怨學校不好,或者是老師教的不好。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選擇,既可以讓學生迴避自己的短板,發揮自己的長處;又可以通過選擇行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責任感。

藉着選擇的機會,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學生。學生在選擇的前提下,有了挑選學校教育資源、組合自己擅長科目的機會,但也要承擔相應的後果。誰選擇,誰就得負責!如果選擇後,學生沒有取得好的成績,學生就應該首先想辦法來改變這個事實,而不是簡單地把結果歸因於老師教學水平太差。儘管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但在當下,老師的教學水平是既定的,我們也要認可這個事實,更要告訴學生這個事實,讓他們知道哪些方面要藉助於老師,哪些方面要依靠自己。

在學生選擇的同時,學校還需要做好對學生的生涯指導,將選擇的規則告訴,以及可能導致的結果告知學生。學校千萬別指望只用一門課程給學生做生涯指導,而是要爲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在選擇中學會選擇。

此外,在選擇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遵守選擇的規則,要讓學生明白選擇的邊界,在選擇中明白你喜歡的課程或老師有可能別人也喜歡。學校只能在已有條件下儘可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但是並不意味着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這種情況下,學校制定好規則,學生在這種規則下進行自主選擇,並在學習過程中爲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學生選科不完全基於興趣,還有學校學科強弱顯而易見,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變化,就是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了學生,尤其是學生可以選擇哪些科目作爲高考考試科目。面對升學的需求,學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興趣選擇,而不考慮就讀學校在學科教學上的實力,以及自己在該學科的能力,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選了卻考不上。當學生普遍把就讀學校學科教學實力作爲一個選擇標準時,特定的某個學科或者幾個學科就會成爲該校的主導學科,慢慢的這些學科就會演變成這所學校的辦學特色;當學生考慮自己的興趣和具體學科實力時,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就得到了照顧。

具體到特定的學科,學生往往會選擇學術聲望高,態度積極,性格樂觀,風趣幽默的老師。當然顏值高肯定也是天然的課程資源。這就要求老師要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與學生的交往方式,以及自己教學風格的可接受程度等。以前講教師專業發展方向,總是說如何提高老師的學科水平、學術水平、教學能力。當把“選師權”交給學生時,就等於承認了學生選擇老師的標準,就是老師提高自己的重要依據。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讓學生選老師,目的不是淘汰老師,而是讓老師不斷的發展自己,而學生的選擇標準,就是老師的發展方向,至少是發展方向之一。

學生怎麼學,學校怎麼管。隨着學生選科、選師與選課的深入,走班教學應運而生,順勢而爲。可是,走班教學遠不只是讓學生走走,而是在改變教育中一些本質的問題,重新造就課堂生態模式。比如,在行政班教學中,這個班是班主任建好了的,學科老師去上上課就可以了;但在走班教學中,上課的老師得先得自己組建一個班,然後再給這個班的學生上課,否則這個教學班就是散沙一團。在傳統的行政班教學中,課堂教學目標主要是進行知識講解,把學生學習和問題的解答放在了課後的作業批改和輔導上,這也是高中老師這麼辛苦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知識講解與問題解答相比較,不論是所花時間還是難易程度,都是不如後者的。可是,我們卻把最重要的上課時間,拿去做了大量的相對簡單的知識講解,於是大家不得不再花大量的課外時間,來完成更爲重要的問題解答工作。爲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提前一週把學生下週要學的內容告知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把知識的學習儘量在課前完成,把知識學習時形成的問題與疑惑帶到課堂中來。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儘量減少知識的講解時間,把課堂教學重心用在學生疑惑的解答和問題的解決上。

在走班教學的背景下,仍然靠作業批改和課後輔導來解決學生的困惑與問題,這條路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班級而變得無路可走。同時,這也要求學生在課前認真的做準備,因爲課堂會作爲學生“廝殺”的陣地,誰預習得好,誰就能在課堂上先行一步,從而主導課堂,誰滯後一步,誰就會被淘汰。

此外,在高考新政下,由於把課程分爲了不同的類別與不同的層級,教師也教着不同的學生與不同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管理的重心,就不再是教學管理,而應該是課程領導,學校管理課程內容,管理教學難度與教學進度,把課堂教學還給教師,讓他們結合自己的個性與風格來展現自己,吸引學生,成就學生。這樣既可以保證全校最基本的學科教學質量是得到保障的,還有助於學生在不同老師與不同層級的課程間進行再次選擇或者轉換。

高考的指揮棒,已經高高的舉起,並指向了學生個性成長與學校特色辦學的方向,這將深刻地影響我們的高中教育。學生如何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從而成就自我;老師如何在學生的選擇中完善自我,從而實現自我;學校如何在挑戰中抓住機遇,走向成功!

新高考改革培訓學習心得體會6

前幾天,我參加了“新高考改革培訓心得體會”活動,聆聽了張思明、程翔等教育專家的報告。專家的報告既有鮮活案例的支撐,又有精準理論的提升,貼近教師工作實際,符合教師工作需要,爲全體教師呈現了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作爲一名教師,我感受到了專家對教育的熱愛與赤誠。

日趨激烈的競爭、加劇的壓力使每個人都緊繃了神經,淡定、從容離我們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猜疑、排擠。輕鬆愉悅被身心俱疲所吞噬,更有不少深思遠慮者由現在看到了未來,感到舉步維艱,所以各種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發病率直線走高,嚴重者甚至輕生。莎士比亞曾嘲諷生命:“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裏面空無一物。”這是對現代人生存狀態的真實寫照。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使心靈保持寧靜,讓寧靜去澄清自己的眼睛,忽略掉不需要的一切,無論那些東西對於別人多麼珍貴,在寧靜中,我們才能客觀地審視走過的人生之路,是明是暗,是黑是白;在寧靜中,我們才能進行心靈的叩問與成長,使自己的文化品味、精神涵養、人生思想得以提升,這樣的精神境界,就不憚於權貴、誤解和壓力,瑣屑和狹隘都會悄然遁形,這樣的心靈纔會包藏宇宙,吞吐天地,坦蕩真誠,不卑不亢。這樣靜謐的精神後院從何而來?有人說經歷了就會明白了,看開了,我們無法主宰什麼時候能夠經歷讓自己成熟的、成長的事,但我們可以安排自己進行讀書。從書中觸摸偉人、名人有力的思想脈搏,感悟世間的世事無常可以用不變應萬變來應對,使自己善良、豁達,從而寧靜,幸福。

專家報告的第一場,張思明校長用他富於變化的語言配合以精緻的課件形象直觀地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前衛”。隨着她的娓娓道來,我眼前出現了一幅畫面:在張校長的“無疆課堂”上,一羣駿馬正奮蹄前行,馳騁在一望無際的青青草原上。這些駿馬隨心所欲地享受大腦飛速旋轉的暢快,酣暢淋漓地享受思維碰撞的快感。張校長用他先進的育人理念、巧妙的教育智慧成爲最美的放牧人。

我周身的細胞又開始活躍了起來,怎樣把我的學生從“奴隸”的隊伍中解放出來,成爲學習的“主人”是我一上午都在思考的問題。感謝張校長立足於教學實際的思考,讓我的頭腦中很快形成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張校長在報告中說“教育是喚醒是挖潛是激活”,我想如果我的工作套用這樣的句式就是:教育是說教教育是灌輸教育是打磨。很多時候學生的思維會讓我們始料未及,可是在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灌輸、說教中他們的創造性的棱角會被打磨地無影無蹤,都成了“標準件”。不敢說停止只能說改變,學生能自學的知識,互助的內容我要三緘其口,比如每單元的自讀課文、語文園地,這些都是學生的能力能駕馭得了的,就無需我眉飛色舞,滔滔不絕了,那不能算作是老師的功勞,客觀地說是一種浪費,一種剝奪,爲了不揹負這樣的罪名,我要大膽放手。放手也好,自主也罷,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話,裏面包含着許多的智慧。

在每單元的課文中,我會努力爲學生呈現開放、民主的課堂,讓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大膽提出自己的疑惑,在關注學生髮言內容的同時,也關注他們發言的想法、心情,和他們心心相印,爲學生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習方法的梳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會在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領學生學習之後,帶領他們回顧學習的過程,尋找學習的方法。系統的訓練會使學生自學能力悄然形成。這就是我一個不成熟但卻真實的想法,由於只是想法,還沒有接受實踐的檢驗,所以還很幼稚,但我會在操作中逐步改進,逐步完善,真正讓學生體驗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感受發現知識的樂趣,領略教學的美妙。新學期,我想對學生說:“孩子,老師約你一起教語文。”

在新名詞、新事物、新信息不斷涌現的今天,如果老師還堅守“以不變應萬變”的思想陣地,“兵臨城下”的局面是可以預見的。不管是出於“爲了使我們安身立命的工作得以有長久的保障”的現實主義的想法,還是出於“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一種幸福”的理想主義的想法,我們都應不斷充實、豐盈自己,與時俱進,做一個勇敢的弄潮兒!